《醫理真傳》~ (4)
(4)
1. 鼓脹
單腹脹而四肢不脹,舌青欲飲熱者,陰邪伏於中而閉塞清道也(宜理中湯、或吳萸四逆湯)。單四肢脹,而腹不脹者,脾陽不固,發散於四末也(宜理中湯加西砂)。有周身鼓脹,不渴不欲食者,元氣渙散也(宜收納,切忌消腫,如理中、回陽之類)。有脹而皮色如血者,陰乘於上而作也(宜補陽以消陰,如陽旦湯、潛陽丹)。
有脹而皮色如水晶,內無他病者,水氣散於皮膚也(宜五皮飲)。脹病亦多,握定陰、陽辨訣治之,決然不錯。
白話文:
單獨肚子脹,而四肢不腫,舌頭呈現青色,並且想喝熱飲,這是因為陰邪潛伏在身體中間,阻塞了清氣運行的通道。(應該使用理中湯或吳茱萸四逆湯來治療)
單獨四肢腫脹,而肚子不脹,這是因為脾陽不夠穩固,陽氣發散到四肢末梢去了。(應該使用理中湯加上西砂來治療)
有全身都腫脹,但不覺得口渴也不想吃東西的,這是因為元氣渙散了。(應該使用收斂的方法,切忌使用消腫的藥物,可以使用理中湯、回陽之類的藥方)
有腫脹且皮膚顏色像血一樣的,這是因為陰氣向上侵犯而造成的。(應該使用補陽氣來消除陰氣的方法,可以使用陽旦湯、潛陽丹)
有腫脹且皮膚顏色像水晶一樣透明,身體內部沒有其他疾病的,這是因為水氣散布在皮膚的緣故。(應該使用五皮飲來治療)
腫脹的病症有很多種,只要掌握陰陽的辨別訣竅來治療,一定不會有錯。
2. 積聚
腹中有塊,無拘左右,痛而始有形,不痛而即無形者,瘕症也(宜活血行氣,如當歸補血湯,加桂、麥芽)。不痛而亦有形,按之不移者,疒徵病也(宜三物厚樸七氣湯),有噯腐,大便極臭,而腹中有塊者,宿食積聚也(平胃散加大黃,莪朮)。
有痰涎不止,腹中纍纍覺痛,作水聲者,痰濕積聚也(宜桂苓術甘湯、理中湯加砂、半)。有小腹硬滿,小便不利者,血積聚於下焦也(宜五苓加桃仁、紅花)。總之喜揉按者,陰之積聚,由於陽不化陰也(宜溫解)。手不可近者,陽之積聚。由於氣不活而血壅甚也(宜攻破)。
治積聚亦不出陰、陽兩法。
白話文:
肚子裡有腫塊,位置不固定,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痛的時候才會摸到腫塊,不痛的時候就摸不到了,這是瘕病。(應該用活血、疏通氣機的藥方,像是當歸補血湯,加上肉桂、麥芽)。不痛但摸得到腫塊,而且按壓時腫塊不會移動,這是疒徵病。(應該用三物厚朴七氣湯)。如果有打嗝、腐敗的氣味,大便非常臭,而且肚子裡有腫塊,這是因為食物沒有消化造成的積聚。(應該用平胃散加上大黃、莪朮)。
如果痰很多,肚子裡持續覺得疼痛,而且會發出水聲,這是因為痰濕造成的積聚。(應該用桂苓術甘湯、理中湯加上砂仁、半夏)。如果小腹硬脹,小便不順暢,這是因為瘀血積聚在下焦。(應該用五苓散加上桃仁、紅花)。總之,喜歡按揉肚子的人,屬於陰性的積聚,是因為陽氣不足,無法轉化陰氣。(應該用溫熱的藥來解除)。肚子不能讓人碰的人,屬於陽性的積聚,是因為氣不通暢,導致血瘀嚴重。(應該用攻破的藥來化解)。
治療積聚的原則,也離不開陰陽這兩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