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3)

回本書目錄

(3)

1. 耳、目、口、鼻、唇、齒、喉$

各部腫痛,或發熱,或不發熱,脈息有神,舌黃、飲冷,二便短赤,精神飲食一切不衰者,氣有餘之症也(宜清涼、升解、攻下,如小柴胡、甘桔、白虎、涼膈、導赤之類)

各部腫痛,或發熱,或不發熱,脈息無神,脈浮大而空,或堅勁如石,唇、口、舌青白,津液滿口,喜極熱湯,二便自利,間有小便赤者,此皆為氣不足之症,雖現腫痛火形,皆為陰盛逼陽之的候。

市醫往往稱為陰虛火旺,而用滋陰降火之藥者極多,試問有陰虛火旺,而反見津液滿口,唇、舌青滑,脈息無神,二便自利者乎?吾願天下醫生,切切不可見頭治頭,見腫治腫,凡遇一症,務將陰、陽、虛、實辨清,用藥方不錯誤。

白話文:

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嘴唇、牙齒、喉嚨等部位出現腫痛,可能伴隨發燒或不發燒,但如果脈搏有力、精神良好、舌苔發黃、喜歡喝冷的,大小便量少且顏色偏紅,精神和食慾都沒有衰退,這都屬於身體氣太過旺盛的症狀。(應該使用清涼、向上疏通、向下瀉火的藥物,例如小柴胡湯、甘桔湯、白虎湯、涼膈散、導赤散等。)

這些部位出現腫痛,可能伴隨發燒或不發燒,但如果脈搏虛弱無力,脈象浮大而空虛,或者堅硬如石,嘴唇、口舌呈現青白色,口水很多,喜歡喝很熱的水,大小便次數多且稀,偶爾有小便偏紅的狀況,這些都屬於身體氣不足的症狀,即使呈現腫痛發炎的現象,也都是因為體內陰氣過盛,把陽氣逼迫到外面的表現。

現在的醫生常常把它們當成陰虛火旺來處理,使用很多滋陰降火的藥物,試問有陰虛火旺的人,反而會出現口水很多、嘴唇口舌青滑、脈搏無力、大小便次數多的情況嗎?我希望天下的醫生,千萬不要看到頭痛就醫頭,看到腫就醫腫,遇到任何症狀,務必要把陰陽虛實的狀況辨別清楚,用藥才不會出錯。

2. 心痛

心中氣痛,面青、肢冷、舌滑、不渴者,寒邪直犯於心君,由君火衰極也(宜四逆湯)。心中氣痛,面赤、舌黃、欲飲冷者,熱邪犯於心包也(宜桅子大黃湯)

白話文:

心中感到氣痛,臉色發青、四肢冰冷、舌苔濕潤、不想喝水,這是因為寒邪直接侵犯心臟,導致心陽極度衰弱的緣故(適合用四逆湯)。心中感到氣痛,臉色發紅、舌苔發黃、想喝冰冷的飲料,這是因為熱邪侵犯心包的緣故(適合用桅子大黃湯)。

3. 胸、腹、脅、背、腰、肘、胯、膝,痛、腫

各部腫與痛,而不喜手按者,或發熱,或不發熱,惡寒喜熱,舌黃、便赤、脈息有神,乃為氣血壅滯,皆有餘之候(宜活血、行氣清涼之品)。各部或腫或痛,而喜手按者,或發熱,或不發熱,舌青喜熱飲,二便清長,脈息無神,人困極者,乃陽衰不能運行,皆為不足之候(宜溫中、行氣之品)

白話文:

身體各部位出現腫脹和疼痛,但不喜歡用手按壓,可能伴隨發燒或不發燒,怕冷但喜歡溫暖,舌苔發黃、大便偏紅、脈搏有力,這些情況表示是體內氣血運行受阻、瘀滯,屬於實證,是身體機能過於旺盛的表現。(適合使用活血、疏通氣機、性質清涼的藥物來治療)

身體各部位出現腫脹或疼痛,但喜歡用手按壓,可能伴隨發燒或不發燒,舌頭顏色偏青、喜歡喝熱飲,小便清澈量多、大便清稀,脈搏無力、精神疲憊,這些情況表示是身體陽氣衰弱、無法推動氣血運行,屬於虛證,是身體機能不足的表現。(適合使用溫補中焦、疏通氣機的藥物來治療)

4. 二便病

二便不利,腹脹、煩躁、舌黃、飲冷,脈息有神者,乃陽邪閉結也(宜清涼分利、攻下之品)。二便不利,腹不滿,人安靜,口不渴,喜卧,脈息無神,舌青滑者,陰邪閉於下,由陽不足,不能化陰也(宜溫補、回陽之品)

白話文:

大小便不順暢,如果伴隨肚子脹、煩躁不安、舌苔黃、喜歡喝冷飲,且脈搏還有力氣的,這是因為陽氣的邪氣閉塞住了,應該用清涼、利尿、以及攻下的藥物來治療。

大小便不順暢,但肚子不覺得脹,人安靜、不口渴、喜歡躺著,脈搏無力,舌苔青而且濕潤的,這是因為陰氣的邪氣閉塞在下,是由於陽氣不足,不能將陰邪化開,應該用溫補、回陽的藥物來治療。

5. 辨認脈法

氣有餘:所現浮、洪、長、大、實、數、緊之類。(倘病現陰色不合脈,舍脈從病)

氣不足:所現沉、遲、細、微、虛、短、澀之類(倘病現陽色不合脈,舍脈從病)

白話文:

氣過多時,脈象會呈現浮、洪、長、大、實、數、緊等特徵。(如果病患臉色呈現陰沉之色,與脈象不相符,就應捨棄脈象,以病症為判斷依據。)

氣不足時,脈象會呈現沉、遲、細、微、虛、短、澀等特徵。(如果病患臉色呈現陽盛之色,與脈象不相符,就應捨棄脈象,以病症為判斷依據。)

6. 辨認諸症法

氣有餘:所現脈息、聲音、面色、飲食、起居,一切有神。

氣不足:所現脈息、聲音、面色、飲食、起居,一切無神。

白話文:

氣有餘: 表現出的脈搏、呼吸聲、說話聲音、臉色、食慾、日常活動,一切都顯得很有精神。

氣不足: 表現出的脈搏、呼吸聲、說話聲音、臉色、食慾、日常活動,一切都顯得沒有精神。

7. 辨認瘡法

氣有餘:所現紅腫、高凸、痛甚、煩躁,人有神者,癰也。

氣不足:所現皮色如常(慢)〔漫〕腫,不痛,人無神者,疽也。

白話文:

氣血旺盛的人:皮膚會出現紅腫、明顯凸起、疼痛劇烈、煩躁不安,而且精神狀態還不錯的,這是癰。

氣血虛弱的人:皮膚顏色看起來和正常一樣(只是慢慢地)腫起來,不會痛,而且精神狀況也不好的,這是疽。

8. 辨認痘法

氣有餘:所現痘色紫紅,或夾斑疹,頂焦、唇紅、便閉之類。

氣不足:所現痘瘡灰、陷、平塌、寒戰、唇口青白、便利之類。

白話文:

氣血旺盛的人:長出來的痘痘顏色會呈現紫紅色,或者會夾雜著斑疹,痘痘頂端會焦黑,嘴唇紅潤,容易便秘等現象。

氣血虛弱的人:長出來的痘痘會呈現灰白色,痘痘會凹陷、扁平塌陷,容易感到寒冷發抖,嘴唇和口周會呈現青白色,容易腹瀉等現象。

9. 辨認目疾法

氣有餘:所現紅腫、痛脹、眵翳、障霧、赤脈、淚多、煩躁之類。

氣不足:所現痛脹不甚,翳霧障膜雖多,不覺大苦之類。

白話文:

氣太盛的時候,眼睛會出現紅腫、疼痛、腫脹、分泌物多、像有東西遮住視線、出現霧狀、佈滿紅絲、容易流淚、煩躁不安等症狀。

氣虛弱的時候,眼睛的疼痛腫脹比較輕微,雖然也可能出現遮蔽視線的翳膜或霧狀,但不會感到太痛苦。

10. 辨色法

氣有餘:所現色紫紅,口唇如硃,煩躁不寧。色不合病,舍色從病。

氣不足:所現色滯暗,青白無神,唇口嘿青。病不合色,卒閉須知。

白話文:

辨色法

氣太過:臉色會呈現紫紅色,嘴唇像硃砂一樣紅,而且會煩躁不安。如果出現的臉色和疾病表現不一致,應該以疾病的症狀為主來判斷。

氣不足:臉色會呈現滯澀黯淡,青白色且沒有精神,嘴唇發黑發青。如果疾病的症狀和臉色不一致,突然昏厥的情況需要特別注意。

11. 瘧疾

寒熱往來而有定候者,真瘧也。一日一發而在上半日者,邪在三陽為病也(宜小柴胡加桂、葛)。一日一發而在下半日者,邪在三陰為病也(宜理中湯加柴、桂)。二日一發者,病深一層也(按寒熱輕重治之)。單熱無寒,渴飲冷不休者,病在陽明也(宜白虎湯)

單寒無熱,欲飲熱者,病在太陰也(宜理中湯)。飽悶不舒,而發寒熱者,食瘧也(平胃散加查曲、柴胡)。先吐清水,而後發寒熱,欲飲極熱湯者,脾陽外越,似瘧而實非瘧也(宜吳萸四逆湯)

白話文:

瘧疾的症狀是會規律地發冷發熱,這才是真正的瘧疾。如果一天發作一次,而且是在上午發作,表示邪氣侵犯了三陽經,應該用小柴胡湯加上桂枝、葛根來治療。如果一天發作一次,而且是在下午發作,表示邪氣侵犯了三陰經,應該用理中湯加上柴胡、桂枝來治療。如果是兩天發作一次,表示病情更加深入,應該根據發冷發熱的輕重程度來治療。

如果只有發熱而沒有發冷,而且口渴想一直喝冷飲,表示病邪在陽明經,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如果只有發冷而沒有發熱,而且想喝熱飲,表示病邪在太陰經,應該用理中湯來治療。如果感到腹脹不舒服,然後才發冷發熱,這是因為飲食引起的瘧疾,應該用平胃散加上山楂、神麴、柴胡來治療。如果先吐出清水,然後才發冷發熱,而且非常想喝熱湯,這是脾陽外泄的現象,雖然看起來像瘧疾,但其實不是真正的瘧疾,應該用吳茱萸四逆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