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24)
(24)
1. 陰虛症門問答
補水湯
貧者以沙參易洋參
洋參二兩,黃柏一兩,白蜜一兩
用藥意解
按補水湯一方,乃苦甘化陰之方也。夫洋參色白味苦,苦能補心,心者、生血之源也;黃柏味苦,苦能堅腎,腎者,註水之區也;又得白蜜之甘,能潤肺而生金,金者、水之母也。況苦與甘合,足以化陰,陰得化生,而源不竭,龍雖屬陽而性喜水,既有其水,則龍潛於淵,太空廓朗,而上、下咸安矣,何頂痛之有哉?
【闡釋】女病血崩後,忽巔頂痛甚,斷為血虛甚而陽無所附,暴浮於上,系本陰、陽、氣、血互根之理,採取陽病治陰,上病治下之法,用補血湯或補水湯以治之,而不能用一般治頭痛之藥,希圖見痛止痛,實屬精辟之論。
補血湯用藥意解已見於前,補水湯僅洋參、黃柏、白蜜三味,洋參苦能入心以強生血之源,黃柏苦能堅腎以壯水之主,白蜜甘能潤肺生金以補水之母,苦甘化陰而水源不絕,陰得補而陽有所托,上下咸安而頂痛自止,誠屬探本求源之治法。
□□□□□□□□
以上數十條,專論陰虛,指出元陰不足一句,反覆推明。要知元陰即血也、水也,真火寓於其中,則為太極,則為氣、血相依,又為水、火互根,又為心藏神。凡血虛之症,所現純是一派枯槁、憔悴、燥熯,乾粗之火形,何也?血中寓火,火旺自然陰虧,陰虛自然火旺,以此推求,便得陰虛之主腦也。
三陰與三陽,病形各殊,三陽不足之症,所現純是陰色,為其陽不足,而陰有餘也;三陰不足之症,所現全是陽色,為其陰不足,而陽有餘也,此辨認陰虛、陽虛之切法也。歷代以來,著作者數十餘家,皆含糊不清,並未將陰、陽底蘊明明指出,一味在後天五行生剋上論,鋪張滿紙,究竟人身立極,一元妙義,二氣消長機關,全未說透,宗旨不明,源頭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可惜仲景一生心法,無一人道破,定六經之旨歸,罕能了了。
甚至有著瘟疫,著痢症,自詡專家,欲與仲景並駕,不知立法之祖,定六經早已判乾坤之界限,明六氣業已括萬病之攸歸。六氣即是六經之體,外感六氣,便是六經之客。三百九十七法,法法神奇;一百一十三方,方方絕妙。全是活活潑潑天機,絕無一毫礙法。知其妙者,以四逆湯、白通湯、理中、建中諸方,治一切陽虛癥候,決不有差;以黃連雞子阿膠、導赤散、補血、獨參諸方,治一切陰虛癥候,定不能誤。
雖然陰虛所備諸方,尤貴圓通,有當柔潤以扶陰者,獨參、黃連、當歸補血之類是也;有當清涼以扶陰者,導赤、人參白虎之類是也;有當苦寒以扶陰者,大、小承氣、三黃石膏之類是也。此皆救陰、補陰之要訣也。補陽亦然,有當輕清以扶陽者,大、小建中之類是也;有當溫養以扶陽者,甘草乾薑湯、理中湯之類是也;有當辛溫、辛熱以扶陽者,四逆、白通之類是也。此皆治陽虛之要訣也。
白話文:
補水湯
貧窮的人可以用沙參代替西洋參。
西洋參二兩,黃柏一兩,白蜂蜜一兩。
藥理分析
這個補水湯的配方,是一個用苦味藥材和甘味藥材來滋養陰液的方子。西洋參顏色白、味道苦,苦味可以補養心臟,心臟是產生血液的源頭;黃柏味道苦,苦味可以強健腎臟,腎臟是儲藏水的區域;再搭配白蜂蜜的甘甜,可以滋潤肺部,產生金氣,金氣是水的母親。而且苦味和甘味結合,足以滋養陰液。陰液得到滋養,源頭就不會枯竭。龍雖然屬於陽性,但本性喜歡水,有了水,龍就會潛藏在深淵中,天空廣闊明朗,上、下都安穩,哪裡還會有頭頂疼痛的問題呢?
【闡述】有婦女在血崩後,突然頭頂劇痛,判斷是血虛非常嚴重,導致陽氣沒有依附,向上浮越,這是因為陰、陽、氣、血互相依存的道理。所以採取治療陽虛的方法來滋養陰液,治療上方疾病的方法來調理下方。使用補血湯或補水湯來治療,而不是使用一般治療頭痛的藥物,想著用止痛來解決,這實在是非常精闢的見解。
補血湯的藥理分析前面已經講過了,補水湯只有西洋參、黃柏、白蜂蜜三味藥。西洋參的苦味可以進入心臟,加強產生血液的源頭;黃柏的苦味可以強健腎臟,鞏固水的根本;白蜂蜜的甘味可以滋潤肺部產生金氣,補養水的母親。苦味和甘味可以滋養陰液,使水源不會枯竭,陰液得到補養,陽氣就有地方依附,上下都安穩,頭痛自然就會停止,這實在是探究根本、尋求根源的治療方法。
[原文部分文字模糊不清]
以上數十條,專門討論陰虛,指出「元陰不足」一句話,反覆闡明。要知道,元陰就是血,也是水,真火蘊藏在其中,就形成了太極,就形成了氣血相依,又形成了水火互根,又是心臟儲藏精神。凡是血虛的症狀,所表現出來的都是一種枯槁、憔悴、乾燥、粗糙的火熱的樣子。為什麼呢?因為血液中蘊藏著火,火旺就會消耗陰液,陰液虛了自然火就更旺,從這裡推究,就可以了解陰虛的主因。
三陰和三陽,病症的表現各不相同。三陽不足的病症,所表現出來的都是陰冷的顏色,因為陽氣不足,陰氣相對有餘;三陰不足的病症,所表現出來的全是陽熱的顏色,因為陰液不足,陽氣相對有餘,這是辨認陰虛、陽虛的關鍵方法。歷代以來,寫書的人有數十家,都含糊不清,沒有把陰陽的根本道理明明指出,只一味在後天五行生剋的理論上做文章,洋洋灑灑地寫滿紙,最終沒有把人體立足的根本,一元精微的奧義,陰陽二氣消長的機制說透,宗旨不明確,源頭不清晰,所以真正精通這門學問的人很少。可惜了張仲景一生的心法,沒有一個人能說破,確定六經的宗旨,很少有人能完全了解。
甚至有人在談論瘟疫、痢疾時,自詡為專家,想要和張仲景相提並論,卻不知道立法的祖師,確定六經的時候就已經劃定了天地的界限,闡明六氣的時候就已經概括了所有疾病的歸宿。六氣就是六經的本體,外感六氣,就是六經的客人。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每一種都神奇;一百一十三個方子,每一個都絕妙。全都充滿了靈活的天機,絕沒有絲毫阻礙。了解其中奧妙的人,用四逆湯、白通湯、理中湯、建中湯等方子,治療一切陽虛的症狀,絕對不會有錯;用黃連雞子黃阿膠湯、導赤散、補血湯、獨參湯等方子,治療一切陰虛的症狀,一定不會有誤。
雖然治療陰虛的各種方子很多,但更重要的是要靈活變通。有的應當使用柔潤的藥物來扶助陰液,比如獨參湯、黃連、當歸補血湯之類;有的應當使用清涼的藥物來扶助陰液,比如導赤散、人參白虎湯之類;有的應當使用苦寒的藥物來扶助陰液,比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三黃石膏湯之類。這些都是救陰、補陰的要訣。補陽也是一樣,有的應當使用輕清的藥物來扶助陽氣,比如大建中湯、小建中湯之類;有的應當使用溫養的藥物來扶助陽氣,比如甘草乾薑湯、理中湯之類;有的應當使用辛溫、辛熱的藥物來扶助陽氣,比如四逆湯、白通湯之類。這些都是治療陽虛的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