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12)
(12)
1. 陰虛症門問答
”人參單用起源很早,陶弘景《肘後百一方》、孫思邈《千金方》都有用人參來(“來”:原書為“末”)治病的記載。唐、宋以後,民間煎湯熬膏,單用者益多,實因其功用雖重在補陰補血,而亦能補陽益氣,具有比他藥特殊的兩相性作用。不過人參之益陽是通過補陰而實現,如專用以補陽、回陽,則效力不著。
故一般危急癥候,應用參附湯益陰回陽兼顧,最為適當。現在參的種類較多,性味各有不同,尤須善於選用,始能盡其功效。
□
問曰:酒客病,身大熱而喘,口渴飲冷,無頭疼、身痛、畏寒者,何故?
答曰:此積濕生熱,熱盛(“盛”:原書為“其”)而傷血也。夫嗜酒之人,易生濕熱症,因酒性剛烈發散,入腹頃刻,酒氣便竄於周身皮膚,烈性一過,濕氣便留中脘。中土旺者,濕氣易去;中氣弱者,濕氣難消,久久中氣更虛,濕氣因而成疾,濕氣流註四肢,便成痰火手腳。醫生一見痰火手足,便照痰火治之,鮮有愈者。以餘主治,法宜溫中除濕,辛甘化陽之品。若此症由濕聚日久,因而生熱,熱氣逼肺,則喘症生,熱傷津液,則口渴作。法宜清熱、燥濕、升解為主,方用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一兩,黃連五錢,黃芩五錢,甘草五錢
古方葛根用至半斤,芩、連、草各二兩,因太陽桂枝症誤下,邪陷於中土,下利不止,脈促喘汗者,內陷之邪,尚欲從肌腠而外出不能出,涌於脈道,則脈促,涌於華蓋,則氣喘。仲景故用葛根以升騰胃氣,鼓邪仍從外出,佐以芩、連之苦,苦以堅之,堅毛竅以止汗,堅腸胃以止瀉,又以甘草調中,邪去而正立復,病自不難解矣。今改用分兩,藉以治酒客之積濕生熱,大熱而喘者,亦更妙也。
用藥意解
按葛根黃連黃芩湯一方,乃表裡兩解之方,亦宣通經絡、燥濕、清熱之方也。夫葛根氣味甘辛,稟秋金之氣,乃陽明胃經主藥也。陽明主燥,肌肉屬陽明胃,胃熱甚故肌肉亦熱,胃絡上通心肺,熱氣上涌於肺故喘,熱傷脾中陰血故渴。今得葛根之升騰,宣通經絡之邪熱,熱因濕積者,熱去而濕亦去矣。
況得芩、連之苦,苦以清熱,苦能燥濕,復得甘草和中以培正氣,內外兩解,濕熱自化為烏有矣。此方功用尚多,學者不可執一。
【闡釋】酒客易生濕氣,久久可致中虛。濕積未致生熱,治宜溫中除濕。若積濕生熱,熱甚傷津傷血,而大熱、喘、渴、飲冷,則只宜清熱、燥濕、升解,故治以葛根黃連黃芩湯。方中葛根氣味甘辛,性升散,能升騰津液而宣達經絡之邪熱,芩、連性味苦、寒、善降,能清除在里之濕熱,復得甘草和中以培正氣,升降協調,表裡兩解,濕熱自除。此方功用尚多,《皇漢醫學》謂酒客病,火症,熱瘡,湯火傷等,均可以此方施治。
白話文:
人參的單獨使用
人參單獨使用的歷史非常早,陶弘景的《肘後百一方》和孫思邈的《千金方》都有記載用人參來治療疾病。唐宋之後,民間更是流行煎湯熬膏,單獨使用人參的情況越來越多,這實際上是因為人參的功效雖然主要在於滋補陰血,但也能夠補益陽氣,具有其他藥物少見的雙向調節作用。不過,人參的補陽效果是通過補陰來實現的,如果單純用來補陽或回陽,效果並不顯著。
因此,在一般危急的情況下,使用參附湯來兼顧補益陰氣和回陽是最合適的。現在人參的種類很多,藥性味道也各有不同,必須要善於選擇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功效。
問答
**問:**經常喝酒的人得了病,全身發熱而且氣喘,口渴想喝冷水,但沒有頭痛、身體疼痛、怕冷的症狀,這是為什麼?
**答:**這是因為體內積聚的濕氣產生了熱,熱氣過盛而損傷了血液。經常喝酒的人容易產生濕熱症狀,因為酒的性質剛烈發散,喝下後很快,酒氣就會散佈到全身皮膚,酒勁過去後,濕氣就容易留在脾胃之中。脾胃功能強的人,濕氣容易消散;脾胃功能弱的人,濕氣難以消散,時間長了脾胃更加虛弱,濕氣因此變成疾病。濕氣流向四肢,就會形成痰火手腳。醫生一旦看到痰火手腳,就按照痰火來治療,很少能夠治癒。我治療這種情況,應該用溫中祛濕、辛甘化陽的藥物。如果這種病是由濕氣積聚時間過長而產生熱,熱氣逼迫肺部,就會出現喘氣的症狀;熱氣損傷體內的津液,就會出現口渴。治療方法應該以清熱、燥濕、升散為主,可以選用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一兩,黃連五錢,黃芩五錢,甘草五錢
古方中葛根的用量達到半斤,黃芩、黃連、甘草各二兩。這是因為太陽病使用桂枝湯後,如果誤用攻下藥,邪氣就會陷於脾胃之中,導致腹瀉不止,脈搏加快、喘氣、出汗。這種情況是邪氣想要從體表發散出去卻無法出去,於是聚集在血脈中,導致脈搏加快;聚集在肺部,導致氣喘。所以張仲景使用葛根來提升胃氣,讓邪氣仍然從體表發散出去,輔以黃芩、黃連的苦味來固守,固守毛孔以止汗,固守腸胃以止瀉,再用甘草來調理脾胃。這樣,邪氣去除,正氣恢復,疾病自然容易治好。現在我改用這個劑量,用來治療喝酒的人因為濕氣積聚而產生的熱,導致發熱和喘氣的症狀,效果也更好。
用藥的用意解釋
葛根黃連黃芩湯這個方子,是表裡雙解的方劑,也是疏通經絡、燥濕、清熱的方劑。葛根味甘辛,具有秋金的特性,是陽明胃經的主要藥物。陽明經主要掌管燥,肌肉屬於陽明胃,胃部有熱,所以肌肉也會發熱。胃部的經絡向上與心肺相連,熱氣向上衝到肺部,所以會喘氣;熱氣損傷了脾臟中的陰血,所以會口渴。現在用了葛根來提升和宣通,疏散經絡中的邪熱,如果熱是由濕氣積聚引起的,熱退了,濕氣也會消散。
再加上黃芩、黃連的苦味,可以清熱,苦味也能夠燥濕,再加上甘草來調理脾胃,培補正氣,這樣內外都得到解決,濕熱自然就消散了。這個方子的功效還有很多,學習的人不能只看它的表面。
【闡述】
經常喝酒的人容易產生濕氣,時間長了會導致脾胃虛弱。如果濕氣積聚還沒有產生熱,應該用溫中祛濕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濕氣積聚產生了熱,熱氣過盛損傷了津液和血液,導致發熱、喘氣、口渴想喝冷飲,就只能用清熱、燥濕、升散的方法來治療,所以選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方子中的葛根味甘辛,藥性是升散的,能夠提升體內的津液,疏散經絡中的邪熱;黃芩、黃連味苦性寒,善於下降,能夠清除體內的濕熱;再用甘草來調理脾胃,培補正氣。這樣升降協調,表裡都得到解決,濕熱自然就會消除。這個方子的功效還有很多,《皇漢醫學》說,喝酒的人得病、出現火症、熱瘡、湯火傷等,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