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21)
(21)
1. 陽虛症門問答
【闡釋】此答先辨明牙齒腫痛,既無其它陽症可憑,已知其為陰盛陽浮,以後皮膚大熱,而內卻冷,甚欲厚被覆體,更知其陽氣外越加甚。繼又說明此症須與外感太陽寒傷營衛相區別,不可誤用麻、桂等湯,而須與治上熱下寒症相類似,以回陽交通上下、內外之氣為主,只宜主以白通、四逆一類方劑,始為對症。如兼有頭、項、腰、背痛或惡寒等病象,於四逆湯內稍加麻、桂、細辛即可。
辨症用藥,極為精細。誠如所說,要察透病情,始可主方。
□
問曰:大病未愈,忽呃逆不止,昏沉者,何故?
答曰:此元氣虛極,濁陰之氣上乾,脾腎欲絕之徵也。夫病人大病已久,元氣之不足可知。元氣之根在腎,培根之本在脾。脾腎欲絕,其氣渙散,上乾清道,直犯胃口,上下氣機有不相接之勢,故呃逆不止。人事昏沉,由元氣衰極,不能支持。此等病形,陰象全現,非若胃火之呃逆,而飲水亦可暫止。法宜回陽降逆為主,方用吳萸四逆湯,或理中湯加吳萸亦可,解見上。
【闡釋】此答重在辨明呃逆有兩種,由於胃火者輕,飲水亦可暫止。若胃火旺極,隔拒於中,阻其上下交接之氣,而呃逆不休,法宜苦寒降逆為主,如大、小承氣湯之類。由於久病忽然呃逆,且人事昏沉,則是元陽虛極、濁陰上乾,直犯胃口,使上下氣機不能相接,乃脾腎欲絕之危候,法宜回陽降逆為主,故主以吳萸四逆湯,或理中湯加吳萸治之。
吳萸辛苦大熱,能入肝、胃、脾、腎諸經,溫中止痛,降逆止嘔,加入理中、四逆湯中,回陽理氣之力更強。元陽回覆,上下氣順,而呃逆自止。筆者經驗,有胃火過旺,隔拒於中,阻其上下交接之氣,大便亦復不通,而呃逆不休者,法宜苦寒降逆為主,用大、小承氣湯治之,大便通而呃逆自愈。
□
問曰:病人腰痛,身重,轉側艱難,如有物擊,天陰雨則更甚者,何故?
答曰:此腎中之陽不足,而腎中之陰氣盛也。夫腰為腎之府,先天之元氣寄焉。元氣足則腎臟溫和,腰痛之疾不作。元氣一虧,腎臟之陰氣即盛。陰主靜,靜則寒濕叢生,元氣微而不運,氣滯不行,故痛作。因房勞過度而損傷元氣者,十居其八;因寒邪入腑,阻其流行之機者,十有二三。由房勞過度者,病人兩尺必浮空,面色必黑暗枯槁。由感寒而成者,兩尺必浮緊有根,兼發熱、頭痛、身痛者多。凡屬身重,轉側艱難,如有物擊,天雨更甚之人,多系腎陽不足所致,寒濕所致亦同,總在脈色上求之。若陰虛所致,必潮熱口乾、脈細微、內覺熱,逢亢陽更甚。元氣虧者,可與潛陽丹;濕氣滯者,可與腎著湯;由感寒者,可與麻黃附子細辛湯;腎虛者,可與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解見上。
白話文:
[陽虛症門問答]
解釋:
這段內容先說明牙齒腫痛的情況,如果沒有其他陽虛的症狀,就可以判斷這是陰氣過盛導致陽氣浮散的現象。接著,提到患者皮膚發熱,但身體內部卻感覺寒冷,非常想蓋厚被子,這更加說明陽氣向外散失嚴重。然後,說明這種情況要和外感風寒導致的營衛不和區分開,不能誤用麻黃、桂枝等發散的藥物,而是要像治療上熱下寒的病症一樣,以恢復陽氣、溝通上下內外之氣為主。應該使用白通湯、四逆湯等方劑,才是對症下藥。如果同時出現頭、頸、腰、背疼痛或怕冷等症狀,可以在四逆湯中稍加麻黃、桂枝、細辛等藥。
辨證用藥需要非常仔細,就像所說的,必須徹底了解病情,才能正確用藥。
**問:**大病還沒好,突然不停打嗝,並且神志不清,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因為元氣極度虛弱,濁陰之氣向上干擾,脾腎功能快要衰竭的表現。病人大病已久,元氣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元氣的根本在腎,而培養元氣的根本在脾。脾腎功能快要衰竭,元氣就會渙散,向上侵犯清道,直接衝擊胃部,導致上下氣機不順暢,所以才會不停打嗝。神志不清是因為元氣衰竭,無法支持身體運作。這種情況是陰虛的表現,不像胃火引起的打嗝,喝水可以暫時緩解。治療應該以恢復陽氣、降逆為主,可以用吳茱萸四逆湯,或者理中湯加吳茱萸,具體用法在前面已經說明。
**解釋:**這裡強調打嗝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胃火引起的,比較輕微,喝水可以暫時緩解;另一種是胃火太旺,阻礙上下氣機的流通,導致打嗝不停,這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降逆,比如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之類的。如果是久病突然打嗝,而且神志不清,那就是元陽極度虛弱,濁陰之氣上逆,直接侵犯胃部,導致上下氣機不順暢,這是脾腎功能快要衰竭的危險信號,應該以恢復陽氣、降逆為主,所以用吳茱萸四逆湯,或者理中湯加吳茱萸來治療。
吳茱萸味辛、苦,性大熱,可以入肝、胃、脾、腎等經絡,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加入理中湯、四逆湯中,可以增強恢復陽氣、調理氣機的作用。元陽恢復,上下氣順暢,打嗝自然停止。根據經驗,有的人是胃火太旺,阻礙了上下氣機的流通,導致大便不通、打嗝不止,這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降逆,可以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治療,大便通暢了,打嗝自然就好。
**問:**病人腰痛、身體沉重,轉身困難,感覺像被東西撞擊一樣,陰天下雨時更嚴重,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因為腎中的陽氣不足,而陰氣過盛。腰部是腎的所在地,先天元氣寄存在這裡。元氣充足,腎臟就溫和,不會出現腰痛。如果元氣虧虛,腎中的陰氣就會過盛。陰氣主靜,靜則寒濕叢生,元氣衰弱無法運行,氣機停滯不暢,就會導致疼痛。因為房事過度而損傷元氣的,佔了十分之八;因為寒邪入侵經絡,阻礙氣機運行的,佔了十分之二三。如果是因為房事過度而導致的,患者的兩個尺脈會浮而無力,面色會晦暗枯槁。如果是因為感受寒邪而導致的,兩個尺脈會浮緊有力,而且多會兼有發熱、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凡是身體沉重,轉身困難,感覺像被東西撞擊,陰雨天更嚴重的人,多數是腎陽不足導致的,寒濕也會導致類似情況,總之要從脈象和面色上來判斷。如果是陰虛導致的,一定會有潮熱、口乾、脈細弱、身體內部發熱的感覺,遇到陽氣旺盛的時候會更嚴重。元氣虧虛的,可以用潛陽丹;濕氣停滯的,可以用腎著湯;因為感受寒邪而導致的,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腎虛的,可以用滋腎丸、封髓丹、潛陽丹。具體用法在前面已經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