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16)
(16)
1. 陽虛症門問答
由於腎水汜溢者,服一切溫中補火藥,自然不會有效。鄭氏治以滋腎丸或桂苓術甘湯,可謂善用成方。查滋腎丸系李東垣所訂,本以治下焦濕熱,小便癃閉,故用知、柏苦寒,清熱、燥濕而兼滋陰,更配少許肉桂溫養腎陽蒸水化氣,而小便自通。鄭氏取其一陽含於二陰之中,陽為陰根,能引水歸宅,水得下行,口吐清水自止。
實由於知、柏二味,苦能堅腎,寒能養陰,更得辛溫之肉桂,扶心陽以通腎陽,使水有所歸,又有所制,自不會汜溢為病。故凡一切陽不化陰,陰氣發騰之症,皆可以本方施治。至於桂苓術甘湯,自《傷寒論》、《金匱》起,即視為治痰飲、水濕的要方。鄭氏用以治此症,系取其能化氣行水,使水從皮膚蒸發,小便利出,而口吐清水自止。
又因其能補土以制水,故可推廣以治一切脾虛水腫與痰飲咳嗽。現代應用範圍更廣,有人用以治高血壓、腦震蕩、目翳、帶下、潰瘍、風濕性關節炎及心力衰竭諸病,均取得滿意的效果。
□
問曰:病後兩乳忽腫如盤,皮色如常,微痛,身重喜卧,不思一切飲食者,何故?
答曰:此陰盛而元氣發於肝、胃也。夫病後之人,大抵陽氣未足,必又重傷其陽,陽衰陰盛,一線之陽光,附於肝胃之經絡而發泄,故色如常而微痛。況身重喜卧,乃陽衰陰盛之徵,乳頭屬肝,乳盤屬胃,故決之在肝胃也。若乳頭不腫,病專於胃;乳頭獨腫,病專於肝。雖兩經有分司,而病源終一。知其一元之發泄,治法終不出回陽、納氣、封髓、潛陽諸方。苟以為風寒、氣滯所作,定有寒熱往來,頭疼身痛,紅腫痛甚,口渴種種病形,方可與行氣、活血、解散諸方治之。此病當與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方解見上。
【闡釋】此症雖兩乳忽腫如盤,但皮色如常,僅有微痛,而身重喜卧,不思飲食,故斷為陰盛陽衰,元氣發於肝、胃所致,治宜溫中回陽納氣,故治以附子理中湯。理中健脾,附子補腎,更加辛熱之吳萸,入肝、胃、脾、腎諸經,以疏肝暖脾,溫中止痛,而加強療效。若系風寒、氣滯所作,出現寒熱往來,頭疼、身痛,紅腫痛甚,口渴種種病形,則又當各按其病情的輕重而用行氣、活血、解散諸方治之。
所謂劇痛多實,在表者汗之則愈,在里者下之則愈,在氣、血者散之行之則愈,不可執一,與本症之虛痛、微痛亦不可相混。
□
問曰:兩脅忽腫起一埂,色赤如硃,隱隱作痛,身重,爪甲青黑者,何故?
答曰:此厥陰陰寒太盛,逼出元陽所致也。夫兩脅者,肝之部位也,今腫起一埂如硃,隱隱作痛,近似肝經風火抑鬱所作,其實不然。若果系肝經風火,則必痛甚,身必不重,爪甲必不青黑。今純見厥陰陰寒之象,故知其元陽為陰寒逼出也。粗工不識,一見腫起,色赤如硃,鮮不以為風火抑鬱所作,而並不於身重、爪甲青黑、不痛處理會,直以清涼解散投之,禍不旋踵。法宜回陽祛陰,方用四逆湯,重加吳茱萸。解見上。
白話文:
陽虛症門問答
如果因為腎水過多而外溢,服用所有溫補脾胃的藥物都不會有效果。鄭氏使用滋腎丸或桂苓術甘湯來治療,可說是善用現成的藥方。滋腎丸是李東垣所創,原本是治療下焦濕熱、小便不通的,所以用了知母、黃柏這些苦寒的藥材,來清熱、燥濕兼滋陰,又搭配少許肉桂來溫養腎陽,幫助蒸發水氣,使小便自然通暢。鄭氏取其「一陽含於二陰之中」的道理,認為陽是陰的根本,能引導水液回到正常的位置,使水能順利下行,口吐清水的情況自然停止。
實際上,這是因為知母、黃柏這兩種藥材,苦味能堅固腎臟,寒性可以滋養陰液,再加上辛溫的肉桂,能扶助心陽以通達腎陽,使水液有所歸宿,又有所制約,自然不會外溢成病。所以,凡是一切陽氣無法化生陰液,導致陰氣過盛的病症,都可以用這個藥方來治療。至於桂苓術甘湯,從《傷寒論》、《金匱要略》開始,就被視為治療痰飲、水濕的重要藥方。鄭氏用它來治療這個病症,是取其能化氣行水,使水液從皮膚蒸發,並從小便利出,口吐清水的情況自然停止。
又因為它能補脾土以制約水液,所以可以推廣來治療一切脾虛水腫和痰飲咳嗽。現代的應用範圍更廣,有人用它來治療高血壓、腦震盪、眼睛疾病、帶下病、潰瘍、風濕性關節炎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問:**病後兩側乳房突然腫大如盤,皮膚顏色正常,微微疼痛,身體沉重喜歡躺著,不想吃任何東西,這是為什麼?
**答:**這是陰氣過盛而元氣在肝、胃中發散的緣故。一般來說,生病後的人,陽氣大多不足,如果又再次損耗陽氣,就會導致陽氣衰弱而陰氣過盛,一點點的陽氣附著在肝胃的經絡中發散出來,所以皮膚顏色正常而只是微微疼痛。況且身體沉重喜歡躺著,是陽氣衰弱陰氣過盛的徵兆,乳頭屬於肝經,乳房腫大如盤屬於胃經,所以病根在肝胃。如果只是乳頭不腫,病就只在胃;如果只有乳頭腫大,病就只在肝。雖然兩個經脈各有分工,但病源終究是同一個。知道是元氣發散的緣故,治療方法最終還是離不開溫補陽氣、納氣、封藏精髓、潛藏陽氣這些方法。如果認為是風寒、氣滯所引起的,那一定會有發冷發熱、頭痛身痛、紅腫疼痛嚴重、口渴等症狀,才能用行氣、活血、解散等方法來治療。這個病應該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來治療,方子的解釋如上所述。
**【闡釋】**這個病症雖然兩乳突然腫大如盤,但皮膚顏色正常,只是微微疼痛,而且身體沉重喜歡躺著,不想吃東西,所以判斷為陰氣過盛陽氣衰弱,元氣在肝、胃中發散所導致。治療應該溫補脾胃、恢復陽氣、納氣,所以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理中湯可以健脾,附子可以補腎,再加上辛熱的吳茱萸,可以入肝、胃、脾、腎等經,來疏肝暖脾,溫中止痛,加強療效。如果是風寒、氣滯所引起的,會出現發冷發熱、頭痛身痛、紅腫疼痛嚴重、口渴等症狀,這時就應該根據病情輕重,用行氣、活血、解散等方法來治療。
所謂劇烈疼痛多屬於實證,病在體表,發汗就能好;病在裡面的,用瀉下的方法就能好;病在氣血方面的,用疏散、活血的方法就能好,不能執著於一種治療方法,而必須區分本症的虛痛、微痛,不可混淆。
**問:**兩側脅肋突然腫起一條隆起,顏色紅如朱砂,隱隱作痛,身體沉重,指甲青黑,這是為什麼?
**答:**這是厥陰經陰寒太盛,把元陽逼出來的緣故。兩側脅肋是肝臟的部位,現在腫起一條隆起,顏色紅如朱砂,隱隱作痛,看似是肝經風火鬱積所致,其實不然。如果真的是肝經風火,那一定會疼痛劇烈,身體一定不會沉重,指甲也一定不會青黑。現在只看到厥陰經陰寒的徵象,所以知道是元陽被陰寒逼出來的。庸醫不了解這些,一看到腫起,顏色紅如朱砂,一定會以為是風火鬱積所致,而不會去考慮身體沉重、指甲青黑、不痛這些問題,直接用清涼解散的藥物來治療,很快就會出問題。治療方法應該回覆陽氣,祛除陰寒,藥方用四逆湯,再多加吳茱萸。詳細解釋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