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15)
(15)
1. 陽虛症門問答
鄭氏總其要為虛、實兩症,實症拒按,虛症喜手揉按。此症胸腹痛甚,須重按壓始安,而且面赤如硃,斷為陽氣暴出而與陰爭,陰與陽有割離之象,是確切精當的。故非納氣歸根,回陽降逆,不能治愈。宜用加味附子理中湯,或潛陽丹治之。
□
問曰:病吐清水不止,飲食減,服一切溫中補火藥不效者,何故?
答曰:此腎氣不藏,而腎水汜溢也。夫吐清水一症,胃寒者亦多,今服一切溫中補火之品不效,明明非胃寒所作,故知其腎水汜溢也。
或又曰:胃寒與腎水汜溢,有分別否?曰:胃寒者,關脈必遲,唇口必淡白,食物必喜辛辣熱物。腎水汜溢者,兩尺必浮滑,唇口必黑紅,不思一切食物,口間覺鹹味者多。胃寒者,可與理中湯。腎水汜溢者,可與滋腎丸,桂苓術甘湯。
滋腎丸
黃柏一兩炒,知母八錢,安桂三錢
桂苓術甘湯
桂枝八錢,茯苓二兩,白朮一兩,甘草五錢
用藥意解
按滋腎丸一方,乃補水之方,亦納氣歸腎之方也。夫知母、黃柏二味,氣味苦寒,苦能堅腎,寒能養陰,其至妙者,在於安桂一味,桂本辛溫,配黃柏、知母二物,合成坎卦,一陽含於二陰之中,取天一生水之義,取陽為陰根之義,水中有陽,而水自歸其宅,故曰滋腎。此病既非胃寒,而曰水(濫)〔汜〕,雖曰土不制水,亦因龍奔於上,而水氣從之。
今得安桂,扶心之陽,以通坎中之陽,陽氣潛藏,何致有吐水之患哉?或又曰:水既汜溢,而又以知、柏資之,水不愈旺,吐水不愈不休乎?曰:子不知龍者水之主也,龍行則雨施,龍藏則雨止,若安桂者,即水中之龍也,知、柏者,即水也。水之放縱,原在龍主之。龍既下行,而水又安得不下行乎?此方非獨治此病,凡一切陽不化陰,陰氣發騰之症,無不立應。
按桂苓術甘湯一方,乃化氣、行水之方也。夫桂枝辛溫,能化膀胱之氣,茯苓、白朮,健脾除濕。化者從皮膚而運行於外,除者從內行以消滅於中,甘草補土又能制水。此病既水汜於上,雖腎氣之發騰,亦由太陽之氣化不宣,中土之濕氣亦盛。今培其土,土旺自能制水,又化其氣,氣行又分其水,水分而勢孤,便為土所制矣。
餘故列於此症內。但此方不惟治此症,於一切脾虛水腫,與痰飲咳嗽,更為妥切。
【闡釋】口吐清水,飲食減少,有由於胃寒及腎水汜溢之別,兩者在脈象、味覺及唇口顏色諸方面都容易區分。由於胃寒者,以理中湯溫健脾胃,即能痊愈。
白話文:
鄭氏認為,疾病主要分為虛證和實證兩種。實證的症狀是拒絕按壓,而虛證則喜歡用手揉按。這種病(指陽虛症)的胸腹疼痛非常劇烈,必須用力按壓才會感到舒服,而且臉色紅得像硃砂一樣,這可以斷定是陽氣突然外散,與陰氣相互抗爭,陰陽之間有分離的跡象,這個判斷非常準確。所以,如果不用能使陽氣歸於根本、回陽並使氣逆轉的方法,是無法治好的。應該使用加味的附子理中湯,或是潛陽丹來治療。
**問題:**病人一直吐清水,食慾也下降,服用所有溫補脾胃、補充陽氣的藥物都沒效,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這是因為腎氣不能固守,導致腎水外溢。吐清水這種症狀,胃寒的人也常見,但現在服用所有溫中補陽的藥物都無效,顯然不是胃寒引起的,因此可以判斷是腎水外溢。
有人又問:胃寒和腎水外溢,有什麼區別嗎? 回答說:胃寒的人,關脈一定會遲緩,嘴唇和口部顏色一定是淡白的,而且喜歡吃辛辣熱性的食物。腎水外溢的人,兩尺脈一定會浮滑,嘴唇和口部顏色一定是黑紅的,而且不想吃任何食物,口中常常覺得有鹹味。胃寒的人,可以用理中湯治療。腎水外溢的人,可以用滋腎丸或桂苓術甘湯治療。
滋腎丸
黃柏(炒過)一兩,知母八錢,肉桂三錢
桂苓術甘湯
桂枝八錢,茯苓二兩,白朮一兩,甘草五錢
藥理分析
滋腎丸這個方子,是補腎水的,同時也能夠使氣回歸腎臟。知母和黃柏這兩味藥,氣味苦寒,苦味可以使腎氣堅固,寒性可以滋養陰液。最精妙的地方在於肉桂這味藥,肉桂性味辛溫,和黃柏、知母搭配在一起,形成坎卦的象徵,也就是一陽潛藏在兩陰之中,取「天一生水」的涵義,也就是「陽是陰的根本」的意思。水中有了陽氣,水自然就會回到它該去的地方,所以叫做滋腎。這種病既然不是胃寒,而且說是水(氾濫)外溢,雖然說是土不能控制水,也是因為陽氣過於上浮,水氣跟著上來。
現在用肉桂,扶助心臟的陽氣,來通達腎臟中的陽氣。陽氣潛藏於下,怎麼會還有吐水的症狀呢?有人又問:水既然已經外溢,又用知母和黃柏來滋養它,水不是會更旺盛,吐水不是會更加不停嗎?回答說:你不懂啊,龍是水的主宰,龍運行就會下雨,龍潛藏起來雨就停止。肉桂就像水中的龍,知母、黃柏就像水。水的放縱,原因在於龍的主導。龍既然下行,水又怎麼不會跟著下行呢?這個方子不僅僅治療這種病,所有陽氣不能化生陰液、陰氣向上發散的症狀,都能夠立刻見效。
桂苓術甘湯這個方子,是化解氣機、疏通水路的。桂枝辛溫,能夠化解膀胱的氣機;茯苓、白朮,能夠健脾除濕。化解是使水氣從皮膚向外運行,排除是使水從體內消失。甘草補養脾土,又能制約水液。這種病既然是水向上氾濫,即使是腎氣的發散,也是因為太陽之氣的疏通功能不佳,中焦脾胃的濕氣也比較旺盛。現在培補脾土,脾土強旺自然能夠制約水液;又能化解氣機,氣機暢通又能分化水液。水分散了,勢力就單薄了,就會被脾土所制約了。
所以我把它列在這個病症之內。但是這個方子不僅僅治療這種病,對於所有脾虛導致的水腫,以及痰飲咳嗽,都更加適合。
【闡釋】口吐清水,食慾減少,有因為胃寒和腎水外溢的區別,兩者在脈象、味覺以及嘴唇口部顏色等方面都容易區分。因為胃寒的人,用理中湯溫養健壯脾胃,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