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9)

回本書目錄

(9)

1. 陽虛症門問答

筆者用白通湯治療發高燒不退,取得滿意效果。患兒張××,9 歲,高熱攝氏 39 度以上,註射針藥已四日,高燒不退。來診的前夜,哭鬧不寧,將轉為抽風。餘以手摩小兒頭部及上身,熱可燙手,但腿部以下漸涼,至腳冰冷。此為陰陽相格,上下不通,雖發高燒,卻非涼藥可治。

因白通湯雖能宣通上下之陽,但必須加豬膽汁或童便乃能入陰,故為之處方如下:附片 30 克乾薑 20 克蔥白30 克童便引。病者一劑減輕,二劑痊愈。以後凡治此類患者發高燒,久治不愈者,即以此方輕重上斟酌治之而愈,其例不下十數。

問曰:病人素緣多病,兩目忽陷下,昏迷不醒,起則欲絕,脈細微而空者,何故?

答曰:此五臟之真氣欲絕,不能上充而下陷,欲從下脫也。夫人身全賴一團真氣,真氣足則能充滿,真氣衰則下陷,此氣機自然之理。今見昏迷,起則欲絕,脈微,明是真氣之衰,不能支持也。法宜峻補其陽,方宜四逆湯以回其陽,陽氣復回,而精氣自然上充也。方解見上。

【闡釋】多病之人,兩目忽下陷,昏迷不醒,起則欲絕,脈細微而空,鄭氏斷為五臟之真氣下陷,欲從下脫,誠屬危候。但鄭氏不似一般治虛脫只知求救於人參,而投以四逆峻劑,使陽回而真氣自然上充,亦具獨到之見。

問曰:病後忽鼻流清涕不止,忿嚏不休,服一切外感解散藥不應而反甚者,何故?

答曰:此非外感之寒邪,乃先天真陽之氣不足於上,而不能統攝在上之津液故也。此等病近似寒邪傷肺之症,世醫不能分辨,故投解散藥不愈而反甚。不知外感之清涕忿嚏,與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不同。外感之清涕忿嚏,則必現發燒、頭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氣不足之清涕忿嚏,絕無絲毫外感之情狀。況又服解散藥不愈,更為明甚。法宜大補先天之陽,先天之陽足,則心肺之陽自足。心肺之陽足,則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人身雖雲三焦,其實一焦而已。方宜大劑四逆湯,或封髓丹亦可,方解見上。即薑桂湯亦可。

薑桂湯

生薑一兩五錢,桂枝一兩

用藥意解

按薑桂湯一方,乃扶上陽之方也。夫上焦之陽,原屬心肺所主,今因一元之氣不足於上,而上焦之陰氣即旺,陰氣過盛,陽氣力薄,即不能收束津液。今得生薑之辛溫助肺,肺氣得助,而肺氣復宣,節令可行。兼有桂枝之辛熱以扶心陽。心者,氣之帥也,心陽得補,而肺氣更旺**(肺居心上如蓋,心屬火,有火即生炎,炎即氣也。

肺如蓋,當炎之上,炎沖蓋底;不能上,即返於下,故曰:“肺氣下降”,即此理也)。肺氣既旺,清涕何由得出。要知扶心陽,即是補真火也(二火原本一氣)。嚏本水寒所作(腎絡通於肺,腎寒,故嚏不休)**,方中桂枝,不獨扶心陽,又能化水中之寒氣,寒氣亦解,而嚏亦無由生。此方功用似專在上,其實亦在下也。

白話文:

我用白通湯治療高燒不退,效果很好。有個九歲的小孩張某某,發燒到攝氏39度以上,打針吃藥四天了還不退燒。來看診的前一天晚上,哭鬧不安,快要抽筋了。我用手摸小孩的頭和上半身,熱得燙手,但是腿部以下卻越來越涼,到腳都冰冷了。這是陰陽之氣不協調,上下不通,雖然發高燒,但不能用涼藥治療。

因為白通湯雖然可以疏通上下的陽氣,但必須加入豬膽汁或童便才能深入陰分,所以我開了以下處方:附片30克、乾薑20克、蔥白30克,用童便引藥。病人吃一劑就減輕了,兩劑就痊癒了。之後,凡是遇到這種高燒,久治不好的患者,我就用這個方子,根據病情輕重調整藥量,都治好了,這樣的例子至少有十幾個。

**問:**病人本來就體弱多病,突然兩眼凹陷,昏迷不醒,稍微動一下就好像要斷氣一樣,脈搏細微而空虛,這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五臟的真氣快要耗盡,不能向上充實,反而向下陷落,想要脫離身體的現象。人體全靠一團真氣,真氣充足就能充滿全身,真氣衰弱就會向下陷落,這是氣機運行的自然規律。現在看到病人昏迷、稍微動一下就好像要斷氣、脈搏微弱,明顯是真氣衰弱,無法支撐身體了。應該用強力的藥物來補充陽氣,可以用四逆湯來恢復陽氣,陽氣恢復後,精氣自然就會向上充實。四逆湯的藥理分析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解釋:**體弱多病的人,突然兩眼凹陷,昏迷不醒,稍微動一下就好像要斷氣,脈搏細微而空虛,鄭氏判斷這是五臟的真氣向下陷落,快要脫離身體,確實是很危險的情況。但鄭氏不像一般治療虛脫的人只知道用人參,而是使用四逆湯這種峻猛的藥劑,讓陽氣恢復,真氣自然就能向上充實,這也是他獨到的見解。

**問:**生病後突然鼻涕直流不止,頻繁地打噴嚏,吃了很多治療外感風寒的藥都不見效,反而更嚴重,這是為什麼?

**答:**這不是外感風寒引起的,而是因為先天真陽之氣不足,無法統攝上部的津液。這種病看起來很像寒邪傷肺的症狀,一般醫生無法分辨,所以用治療外感的藥物治療,不但沒效果反而更嚴重。他們不知道外感引起的流鼻涕、打噴嚏和真氣不足引起的流鼻涕、打噴嚏是不同的。外感引起的流鼻涕、打噴嚏,一定會伴隨發燒、頭痛、身體疼痛、怕冷、鼻塞等症狀。而真氣不足引起的流鼻涕、打噴嚏,絕對沒有任何外感症狀。況且吃了治療外感的藥物沒有效果,就更明顯了。應該用大劑量的藥物補充先天的陽氣,先天的陽氣充足,心肺的陽氣自然就充足。心肺的陽氣充足,上焦的津液,就不會外泄了。人體雖然分為三焦,其實是一體的。可以用大劑量的四逆湯,或封髓丹也可以,藥理分析前面已經講過了。用薑桂湯也可以。

薑桂湯

生薑一兩五錢,桂枝一兩

用藥原理分析:

薑桂湯這個方子,是扶助上焦陽氣的方子。上焦的陽氣,原本由心肺主管,現在因為一元之氣不足,導致上焦的陰氣過盛,陰氣過盛,陽氣就虛弱,無法收攝津液。現在用生薑的辛溫來幫助肺氣,肺氣得到幫助,就能宣發,調節功能才能正常運行。同時用桂枝的辛熱來扶助心陽。心臟是氣的統帥,心陽得到補充,肺氣就會更旺盛。(肺位於心臟上方像蓋子一樣,心屬火,有火就會產生熱,熱就是氣。肺像蓋子一樣,在熱的上方,熱衝向蓋子的底部,無法向上,就會返回向下,所以說:“肺氣下降”,就是這個道理。)肺氣旺盛,清鼻涕怎麼會流出來?要知道扶助心陽,就是補充真火。(兩者的火原本是一氣)。打噴嚏本來是水寒引起的(腎的經絡通向肺,腎寒,所以會打噴嚏不停),方子中的桂枝,不只能扶助心陽,還能化解水中的寒氣,寒氣化解了,打噴嚏自然就不會發生。這個方子的功效看起來好像只在上焦,其實也作用在下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