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17)

回本書目錄

(17)

1. 雜問

【闡釋】關於眼疾,《靈樞·大惑論》謂:“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註於目,而為之精,……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接著對其生理及病變,均有論述。後世托名於孫思邈所輯之《銀海精微》二卷,更敘述了赤脈轉睛等八十種眼疾,並載有手法、方藥,眼疾遂逐漸形成了專科,出現了許多專著。如明王肯堂《證治準繩》的“五輪八廓說”,即是比較精詳而著名的。

鄭氏這裡只是總其大綱,提出陰陽、部位及外感、內傷的分辨,教人細審各部病情而用藥施治,是簡要易明的。一般眼科醫家多就虛、實分論,大凡外眼部有充血、腫脹、疼痛或眼眥、流淚等刺激癥狀者,多為實症,比較易治;無外眼部癥狀而視力逐漸低下者,多為內部疾患,屬虛症,系由體內臟器機能減弱或障礙所致。如白內障即系較為常見多發的一種內虛症,進行緩慢,治療亦難期速效。

有一種金針撥內障法,唐代《千金》、《外台》已有記載,清初張飛疇擅長其術,並有專著。現代對成熟期的白內障進行割治,更是一種進步。至於一般眼疾的診治,過去文獻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中醫眼科學現在仍為中醫內科一重要部門。亦可按六經辨證,成都中醫學院眼科專家陳達夫著有《中醫眼科六經法要》,可以參閱。

白話文:

關於眼睛疾病,《靈樞·大惑論》提到:「五臟六腑的精華之氣,都向上匯聚到眼睛,形成眼睛的精華,...向上連接著大腦,然後從頸項後方出來。」接著對眼睛的生理功能和病變都有論述。後世假託是孫思邈編輯的《銀海精微》兩卷,更詳細地描述了赤脈轉睛等八十種眼睛疾病,並記載了治療手法、方劑,眼科因此逐漸發展成一個專門的學科,出現了許多專門的著作。例如明朝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五輪八廓說」,就是比較詳細且著名的理論。

這裡鄭氏只是概括地提出要點,提出陰陽、部位以及外感、內傷的區分,教人仔細觀察各部位的病情,然後用藥治療,這種方式簡潔易懂。一般的眼科醫生大多從虛證、實證來分析,大凡是眼睛外部有充血、腫脹、疼痛或眼角發紅、流淚等刺激症狀的,多半屬於實證,比較容易治療;如果沒有眼睛外部的症狀,但是視力逐漸下降的,大多是內部的疾病,屬於虛證,是由於體內臟器功能減弱或出現障礙所導致的。例如白內障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虛證,病程發展緩慢,治療也難以快速見效。

有一種用金針撥開內障的方法,在唐朝的《千金方》、《外台秘要》中就有記載,清朝初年的張飛疇擅長這種技術,並且有專門的著作。現代對於成熟期的白內障進行手術切除,更是一種進步。至於一般眼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去的文獻仍然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中醫眼科學現在仍然是中醫內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按照六經辨證的方法來治療,成都中醫學院的眼科專家陳達夫著有《中醫眼科六經法要》,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