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真傳》~ (16)
(16)
1. 雜問
對當時醫生一見出痘下陷平塌不足之症,只知用參、芪、鹿茸、歸、芍以大補氣血,而不知用薑、附、草以補立極之火種,即有用的,亦雜以參、歸、熟地而牽制附子回陽之力,而不見效,所論亦頗特出。
附不解說所論各點,系由時代所限,不知免疫之理,應予揚棄。當時因引種痘苗而致死者多。當系手術不佳,消毒亦不善所致。今則新法接種已遍及世界,天花已全絕跡,這要歸功於醫學科學之進步。
□
問曰:外科工專金、瘡諸症,其故何也?
答曰:凡一切瘡症,皆起於二氣不調,氣、血偏盛,壅滯流行不暢之過,病原從內出外,以其有金、瘡、折骨,化腐生肌一事,稍不同耳。然瘡形已具,即當分辨陰、陽,不可忽略。陽症,瘡色紅腫痛甚,高凸發熱,口渴心煩,小便短赤,大便閉結,喜冷,用藥重在活血行氣,養陰清火為主。陰症,瘡色不紅活,皮色如常,慢起不痛,或微痛,二便自利,精神短少,用藥大補元陽為主。大凡瘡症,《內經》雲:“皆屬於火”。人身立命,就是這一個火字,火即氣,氣有餘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氣有餘之瘡,即陽症,必由阻滯而成,用藥故要清火養陰,活血行氣,方用桂枝湯倍白芍,加麥芽、香附、枝子主之。氣不足之瘡,即陰症,必由陽不化陰而成,法當大補元陽,方用桂枝湯倍桂,加麥芽、附子、香附主之。此乃調和氣血之妙法,原不在芩、連、銀花、山甲、大黃之類,專以清火。要知氣血壅滯,方得成瘡,調氣即是行氣,調血即是行血,桂枝重在調陽,白芍重在調陰,氣有餘則陰易虧,故倍芍藥加枝子,氣不足則陰更盛,而陽愈弱,故倍桂而加附子。學者切勿以此方為傷寒之方,非瘡科之方。仲景以此方,冠一百一十三方之首,而曰調和陰陽,試問人身陰陽調和,尚可得生病也否?尚可得生瘡也否?若刀傷、折骨,跌打、閃挫,另有治法,又有手法,不與內因同治,故曰外科。
【闡釋】中醫外科範圍頗廣,若刀傷、骨折、跌打、閃挫,俱另有治法、手法。惟諸瘡症,則病雖在外,而多由內發,故仍須分辨陰陽,參以內科治法。清初林屋山人王洪緒著《外科證治全生集》對瘡症分辨陰陽較精,治法亦多。
鄭氏所述陰、陽症象治則,亦不外是,惟用方則主以加味桂枝湯,陽症倍芍加枝子、香附、麥芽,陰症倍桂加附子、香附、麥芽,主要在調和氣血而補元陰、元陽,不專在芩、連、銀花、山甲、大黃之類以清火,自是探本求源之論,但具體治療,仍須隨症用藥為是。
□
問曰:目病皆原內起,何以另列一科也?
答曰:醫門一十三科,皆內科之恆事,不獨眼科為然也。目病一切,皆從五臟、六腑發出,豈有能治內症,而不能治眼症者。然目之為病,亦千變萬化,有工於此者,取其專於此,而辨症清,用藥有據,無奈今之眼科主,有眼科之名,無眼科之實者多矣。目症有雲七十二症,有雲三百六十種,名目愈多,旨歸即晦。今為之總其大綱,括以陰、陽兩字為主,餘不足錄。陽症兩目紅腫,羞明,眵翳障霧,赤脈貫睛,目淚、痛甚,小便短,大便結,喜冷飲者是也。陰症兩目微紅,而不羞明,即紅絲縷縷,翳霧障生,而不覺痛甚,二便如常,喜飲熱湯者是也。務看先從何部發起,即在此處求之便了。部位亦不可不知,上眼皮屬胃,下眼皮屬脾,白睛屬肺,黑睛屬肝,瞳子屬腎,兩眥屬心。再審系外感時氣傳染者,照外感發散、升解、清涼法治之,亦必有發熱、頭疼、身痛可憑。審是內傷,以致清氣不升,濁陰不降而作者,看何部之病情獨現,即在此求之,或宜甘溫,或宜辛溫,或宜收納,或宜降逆,如法施之,便可盡目之事矣。
白話文:
當時的醫生看到出痘後痘疹凹陷、平塌、長不出來的症狀,只知道用人參、黃耆、鹿茸、當歸、芍藥等大補氣血的藥物,卻不知道用生薑、附子、甘草來補足身體最根本的陽氣。即使有用到這些藥物,也常常夾雜著人參、當歸、熟地等藥材,反而牽制了附子回陽的力量,導致效果不佳。這樣的觀點確實相當獨特。
(這裡不解釋他所提出的各點,是因為受限於當時的時代,不了解免疫的原理,應該拋棄這些過時的觀念。當時因為接種天花疫苗而導致死亡的案例很多,應該是手術不佳,消毒也不完善所造成的。現在新的接種方法已經普及全世界,天花也完全絕跡,這要歸功於醫學科學的進步。)
**問:**外科所說的金瘡、外傷等各種疾病,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答:**所有瘡瘍疾病,都是因為體內陰陽二氣不調,氣血偏盛或壅滯,導致運行不暢而引起的。病因從身體內部向外發散,只是因為有刀傷、外傷、骨折等情況,造成化膿生肌的過程稍有不同。然而,一旦瘡瘍形成,就應該分辨其陰陽屬性,不可忽略。陽性瘡瘍的特點是,顏色紅腫,疼痛劇烈,高起發熱,口渴心煩,小便短赤,大便不通,喜歡涼爽;用藥重點在於活血行氣,養陰清火。陰性瘡瘍的特點是,顏色不紅潤,皮膚顏色如常,發病緩慢,不痛或微痛,大小便正常,精神不佳;用藥重點在大補元陽。一般來說,瘡瘍的病機,《內經》認為都屬於火熱。人體賴以生存的根本就是這個「火」字,火就是氣,氣過盛就是火,氣不足就是寒。氣有餘的瘡瘍,也就是陽性瘡瘍,一定是因為氣機阻滯造成的,所以用藥要清火養陰、活血行氣,可以選用桂枝湯加倍白芍,再加麥芽、香附、梔子等藥材。氣不足的瘡瘍,也就是陰性瘡瘍,一定是因為陽氣無法化生陰液所造成的,治療方法應當大補元陽,選用桂枝湯加倍桂枝,再加麥芽、附子、香附等藥材。這才是調和氣血的妙法,並不是單純使用黃芩、黃連、銀花、穿山甲、大黃等清熱解毒藥。要知道氣血壅滯才會形成瘡瘍,調氣就是行氣,調血就是行血。桂枝主要作用在於調和陽氣,白芍主要作用在於調和陰氣。氣有餘則陰液容易虧損,所以要加倍白芍並加上梔子;氣不足則陰液更盛,而陽氣更加虛弱,所以要加倍桂枝並加上附子。學習醫術的人千萬不要把這個方子當成治療傷寒的方劑,而非瘡科的方劑。張仲景將桂枝湯列為一百一十三方之首,並說可以調和陰陽,試問如果人體陰陽調和,怎麼還會生病?怎麼還會長瘡?如果是刀傷、骨折、跌打、扭傷等情況,另外有治療方法,也有手法,不與內因所造成的瘡瘍同樣治療,所以歸為外科。
【闡釋】中醫外科的範圍相當廣泛,像是刀傷、骨折、跌打損傷、扭挫傷等,都有另外的治療方法和手法。只有各種瘡瘍,雖然病症表現在外,但大多是從內部發生的,因此仍然必須分辨陰陽屬性,並參考內科的治療方法。清朝初期林屋山人王洪緒所著的《外科證治全生集》對於瘡瘍的陰陽辨證相當精細,治療方法也很多。鄭氏所說的陰陽症狀和治療原則,也大致如此,只是用方主要以加味桂枝湯為主,陽性瘡瘍加倍芍藥並加上梔子、香附、麥芽,陰性瘡瘍加倍桂枝並加上附子、香附、麥芽,重點在於調和氣血,補益元陰、元陽,而不是單純使用黃芩、黃連、銀花、穿山甲、大黃等來清熱。這是探求根本原因的觀點,但具體治療還是必須根據病情來用藥。
**問:**眼睛疾病的病因都來自體內,為什麼要另外列為一科呢?
**答:**中醫分為十三科,每一科都是內科的常規項目,不單單只有眼科如此。所有眼睛的疾病,都是從五臟六腑發出來的,難道有能治療內科疾病,卻不能治療眼科疾病的道理嗎?然而,眼睛的疾病也是千變萬化,有專精於此的人,因為專注於這方面,所以辨證比較清晰,用藥也有根據。無奈現在的眼科醫生,有名無實的人很多。眼睛疾病有說七十二種,也有說三百六十種,名稱越多,反而使人難以理解疾病的根本。現在為大家總結其重點,歸納為陰陽兩大類,其他的就不再贅述。陽性眼疾的特點是,兩眼紅腫,怕光,有眼屎、翳膜、霧狀物,紅絲佈滿眼球,眼淚多、疼痛劇烈,小便短少,大便乾結,喜歡涼飲。陰性眼疾的特點是,兩眼微微發紅,但不怕光,即使有紅絲,翳膜、霧狀物,也不覺得疼痛劇烈,大小便正常,喜歡喝熱湯。務必先觀察病症從哪個部位發起,就從那個部位去尋找病因。眼睛的部位也必須了解,上眼皮屬於胃,下眼皮屬於脾,白睛屬於肺,黑睛屬於肝,瞳孔屬於腎,眼角屬於心。再審視病因是外感時氣傳染,則按照外感病發散、疏解、清涼的方法治療,通常也會有發熱、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如果審視是內傷導致清陽之氣不上升,濁陰之氣不下降所造成的,就觀察哪個部位的病情最明顯,從那裡去尋求病因,或適合用甘溫藥,或適合用辛溫藥,或適合收斂,或適合降逆,依照這些方法治療,就能處理眼睛的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