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安

《醫理真傳》~ (5)

回本書目錄

(5)

1. 坎卦

坎水在人身雖屬陰血,但中有真陽,為人立命的真種子。各家醫書有相火、命門火、龍雷火、無根火、陰火、虛火種種名稱,內容雖彼此不盡相同,但大多指這腎中真陽,與君火屬心有別。這真陽如發而為病,多屬虛火上沖。鄭氏特別指出這等病人多喜飲熱湯,而全不受冷物,明是水盛逼陽於上,用藥自當扶陽抑陰。一般醫生反以滋陰降火之法治之,實等於雪地加霜,鮮不誤人。

又指出一般人認桂、附為引火歸源之非是,而系借二物火熱剛烈之性,以補坎離中之陽,而消滅僭上之陰氣,使上下無偏盛,疾病自然痊愈,這兩點都是值得重視的。最末幾句,謂滋陰降火,殺人無數,措辭未免過激。

虛火上沖之病最常見者,為現今醫學所稱之慢性咽炎、喉炎、口腔炎等,雖經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等法治療,如六神丸、喉炎丸等,而病終不愈。筆者常用扶陽抑陰,如甘草乾薑湯、附子理中湯等方劑施治,每獲良效。

白話文:

坎卦代表的水在人體中雖然屬於陰血,但其中蘊含真正的陽氣,這是人生命立根的根本。各家醫學書籍中提到的相火、命門火、龍雷火、無根火、陰火、虛火等名稱,雖然內容不完全相同,但大多指的是腎臟中的真陽,這與心臟的君火不同。這種真陽如果失調而引發疾病,大多屬於虛火向上衝的狀況。

鄭氏特別指出,這類病人往往喜歡喝熱湯,完全不能接受冰冷的食物,這明顯是水氣過盛,把陽氣逼到上面的緣故,用藥時應該扶助陽氣,抑制陰氣。但一般醫生反而用滋陰降火的方法來治療,這簡直是雪上加霜,很少不誤診的。

鄭氏還指出,一般人認為肉桂、附子是引火歸源的說法是錯誤的,它們是借助這兩種藥材火熱剛烈的藥性,來補充坎(腎)離(心)中的陽氣,從而消滅向上侵犯的陰氣,使上下陰陽平衡,疾病自然痊癒。這兩點都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最後幾句說「滋陰降火,殺人無數」,用詞可能有些過於激烈。

虛火上衝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現在醫學所說的慢性咽炎、喉炎、口腔炎等。這些疾病即使經過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等方法治療,例如使用六神丸、喉炎丸等藥物,往往都無法痊癒。筆者常常使用扶助陽氣、抑制陰氣的藥方,例如甘草乾薑湯、附子理中湯等,治療這些疾病,通常都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2. 離卦

離卦詩

地產天成號火王,陰陽互合隱維皇,

神明出入真無定,箇里機關只伏藏。

離卦解

離為火,屬陽,氣也,而真陰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為心,一點真陰,藏於二陽之中,居於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為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坎中真陽,肇自乾元,一也;離中真陰,肇自坤元,二也。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其根,有夫婦之義。

故子時一陽發動,起真水上交於心,午時一陰初生,降心火下交於腎。一升一降,往來不窮,性命於是乎立。

【闡釋】八卦離

為火,在五臟配心,在方位居南。古人君皆南面而朝,故謂有人君之象。《素問·靈蘭秘典論》謂:“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為手足三陰三陽十二官之尊,萬神之宰,人身之主。離為火,屬陽、氣也,而中一爻來自坤元,真陰寄在其中。坎為水,而其中一爻來自乾元,真陽寄在其中。

合二為一,互為消長,故說是地產天成,陰陽互合。在天時每年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每日子時一陽生,午時一陰生,在人身則腎中真陽升發,能使水上交於心,心中真陰能使火下交於腎。氣血循環,周流不息,水升火降,陰平陽秘,使人身體健康,心智煥發,與天地自然相適應,都由於這乾坤坎離,即天地水火的互濟交融,有不知其然而然之妙用。故說是“神明出入真無定,箇里機關只伏藏。

祖國醫學謂“心主神明”,“心藏神”,而少言及腦,常被認為不科學。實則藏神而出神明的心,不僅指心臟,而亦兼及腦與神經系統。《素問·脈要精微論》謂:“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靈樞·海論》謂:“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已指出腦與視、聽、觸、動、感覺、知覺等精神活動的關係。

以後隋代楊上善註《太素》謂“頭是心神所居。”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廣知》說:“腦神曰覺元。”明代李時珍說:“腦為元神之府。”以後清代汪昂、王清任等參以西說,而有腦主記憶靈機之論。程杏軒《醫述》所引《醫參》之說,尤為詳明。其說謂:“腦髓純者靈,雜者鈍,耳目皆由以稟令,故聰明焉。

思則心氣上通於滷(即俗說腦門心),腦髓實則思易得,過思則心火爍腦,頭眩眼花耳鳴之象立見,而髓傷矣。”古人造字時,思字從滷從心,明指思維時心氣上通於腦,腦必賴心的血液營養而始發生思維智慧的現象。至《靈樞·\u26412X神篇》“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及《逆順肥瘦篇》“將審察於物而心生”之心,更是指心的認識與思維作用,而非僅指心臟,尤為明顯。

白話文:

離卦詩

天地自然產生,就像火的君王,陰陽互相結合,其中奧秘隱藏至高無上。神明出入變化無常,裡面的玄機都潛伏著。

離卦解

離卦象徵火,屬陽,是氣的一種表現,但其中又蘊含著真陰。中間兩爻,代表大地。大地孕育出火,在人體就代表心臟。心臟中一點真陰,藏在兩陽之中,位於正南方,具有君王的象徵,是十二官的至尊,萬神的統領,人體的主宰。所以說:「心藏神。」坎卦中的真陽,源自乾卦的初始,是「一」;離卦中的真陰,源自坤卦的初始,是「二」。一而二,二而一,彼此互為根本,有如夫妻的關係。

所以,在子時,一陽開始發動,將真水上升與心交會;在午時,一陰開始產生,將心火下降與腎交會。一升一降,循環往復,生命因此得以確立。

闡釋

八卦中的離卦,代表火,在五臟中對應心臟,方位位於南方。古代君王都面朝南方處理朝政,所以說離卦具有君王的象徵。《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說:「心臟是君主之官,神明由此而出。」因此,心臟是手足三陰三陽十二官的至尊,萬神的統領,人體的主宰。離卦代表火,屬陽氣,但中間一爻來自坤卦,真陰寄託在其中。坎卦代表水,但其中一爻來自乾卦,真陽寄託在其中。

兩者合二為一,互相消長,所以說是天地自然生成,陰陽互相結合。在天象上,每年夏至時一陰產生,冬至時一陽產生;每天子時一陽產生,午時一陰產生。在人體上,腎中的真陽上升,能使水向上與心交會;心中的真陰能使火向下與腎交會。氣血循環,周而復始,水升火降,陰陽平衡,使人身體健康,心智煥發,與天地自然相協調。這一切都歸功於乾坤坎離,也就是天地水火的互相調和與融合,其中奧妙,難以言說。所以說:「神明出入變化無常,裡面的玄機都潛伏著。」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藏神」,較少提到腦,常被認為不科學。其實,所謂藏神而能產生神明的心,不僅指心臟,也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黃帝內經·脈要精微論》說:「頭是精明匯聚的地方,如果頭部傾斜、視線昏暗,精神就會喪失。」《靈樞·海論》說:「大腦是髓液的海洋,……如果髓海不足,就會頭暈耳鳴、腿痠眼花,視力模糊,精神萎靡,只想躺著休息。」這已經指出了大腦與視覺、聽覺、觸覺、運動、感覺、知覺等精神活動的關係。

後來,隋朝楊上善註解《太素》時說:「頭是心神居住的地方。」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廣知》中說:「腦神名叫覺元。」明朝李時珍說:「大腦是元神的府邸。」清朝汪昂、王清任等人參考西方的觀點,提出了大腦主導記憶和靈機的說法。程杏軒在《醫述》中引用的《醫參》的觀點,尤其詳細,他說:「腦髓純淨的人聰明,混濁的人愚笨,耳目都由大腦發號施令,因此才能聽得清楚、看得明白。

思考時,心氣向上通到腦門,腦髓充實就容易思考,過度思考會使心火灼傷大腦,立刻就會出現頭暈眼花耳鳴的現象,腦髓也會受損。」古人造字時,「思」字從「滷」從「心」,明確指出思考時心氣上通大腦,大腦必須依賴心臟的血液營養才能產生思考和智慧。至於《靈樞·本神篇》中說的「心是負責認識事物的器官」以及《逆順肥瘦篇》中說的「將要觀察事物時心就產生作用」,這裡的心,更是指心的認識和思維作用,而不僅僅是指心臟,這一點尤其明顯。

所以,古代的醫學家實際上是因為心臟統管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以及所有的經絡和血氣,來營養全身,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才能產生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動。而心臟又處於人體上下左右前後的中心位置,所以將心臟視為身體的主宰來統管一切,即使是大腦也是心臟的使者,並不是說他們不認識大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