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8)
卷上 (8)
1. 形氣有餘不足篇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素問》。)
病在陽者命曰風,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也。無形而痛者,陰之類也。(陰痹者,按之不可得。)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急治其陰,無攻其陽。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急治其陽,無攻其陰。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靈樞》。)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平人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目眶內陷者死。皮膚著(入聲,枯也。)者死。脫肉,身不去者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若夫急虛身中,譬如墮溺,不可為期,其形肉雖不脫,猶死也。(病而氣勝形者,喘息低昂,抬肩撼胸。)
白話文:
寒冷會傷害形體,炎熱會傷害氣機。氣機受損就會疼痛,形體受損就會腫脹。因此,先疼痛後腫脹的是氣機受損傷及形體;先腫脹後疼痛的是形體受損傷及氣機。
疾病在陽氣部位的叫做風,在陰氣部位的叫做痺,陰陽都患病的叫做風痺。疾病有形體卻不疼痛的,屬於陽氣的範疇;沒有形體卻疼痛的,屬於陰氣的範疇。(陰痺患者,按壓時無法觸及到病灶。)沒有形體卻疼痛的,是因為陽氣完好而陰氣受損,應當急救陰氣,不要攻伐陽氣。有形體卻不疼痛的,是因為陰氣完好而陽氣受損,應當急救陽氣,不要攻伐陰氣。陰陽氣機共同活動,時而有形,時而無形,並且伴隨著心煩意亂,稱為陰氣勝過陽氣,這就是不表不里的徵兆,這種病症不會持續很久。
形體豐滿脈搏細小,呼吸微弱不足以維持生命的,情況危急。形體消瘦脈搏強勁,胸中氣機過盛的,將會死亡。形體和氣機相互協調的,則可以存活。(普通人陽氣旺盛超過形體的,則長壽。生病後形體消瘦,陽氣旺盛超過形體的,將會死亡;形體旺盛超過陽氣的,則情況危急。)眼眶內陷的,將會死亡。皮膚枯萎的,將會死亡。肌肉脫落,身體沒有恢復的,將會死亡。形體和肌肉已經脫落,即使九候脈象調和,也仍然會死亡。如果身體急劇虛弱,就像掉入水中一樣,無法預料,即使形體和肌肉沒有脫落,也會死亡。(生病後陽氣旺盛超過形體的,會出現喘息起伏,抬肩搖胸的症狀。)
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氣盛身寒,(惡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惡熱。)得之傷暑。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谷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素問》。)
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當瀉之。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當補之。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不足,則陰陽俱竭,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滅絕,壯者不復矣。形氣有餘,病氣有餘,此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白話文: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容易死亡。身體強健、氣血充沛,但脈搏微弱的人也會死亡。脈搏強勁,但身體虛弱的人卻可以生存。
氣血旺盛卻怕冷,屬於傷寒所致。氣血虛弱卻怕熱,屬於傷暑所致。吃得多卻氣虛的人,可能是失血或濕邪下注所致。吃得少卻氣盛的人,可能是邪氣侵犯胃肺所致。脈搏細小、血液充盈的人,可能是內熱所致。脈搏洪大、血液稀少的人,可能是風邪入侵,導致水液不能進入身體所致。
身體虛弱,病邪旺盛,屬於邪氣過盛,需要及時瀉去邪氣。身體強健,病邪微弱,需要及時補充元氣。身體虛弱,病邪也微弱,屬於陰陽俱虛,不能針灸,針灸會加重虛損,導致陰陽俱竭,血氣耗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年人會因此死亡,壯年人也會元氣大傷。身體強健,病邪旺盛,屬於陰陽俱盛,需要及時瀉去邪氣,調和虛實。
李東垣曰:病來潮作之時,病氣精神增添者,是為病氣有餘,乃邪氣勝也,急瀉之。病來潮作之時,神氣困弱者,為病氣不足,乃真氣不足也,急補之。不問形氣有餘不足,只從病氣上分別補瀉。形謂皮肉筋骨血脈也,氣謂口鼻氣息也。(東垣釋《內經》,出《內外傷辨》。
)
白話文:
李東垣說:當疾病發作的時候,如果病氣和精神都增加,這就是病氣過盛,屬於邪氣入侵,應當立即瀉之。如果疾病發作的時候,精神睏倦衰弱,這就是病氣不足,屬於真氣不足,應當立即補之。不論身體氣血是過盛還是不足,只從病氣方面來分別補瀉。形指的是皮肉筋骨血脈,氣指的是口鼻呼吸。
2. 附:營衛病形
榮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通,(當是沖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外。寒痹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寒痹有椒薑桂心醇酒熨法。)
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衛虛不用,故治偏廢,重用耆防。)
白話文:
如果榮氣生病,就會出現寒熱、氣短、血液上行下行的症狀。衛氣生病,氣機不順暢,時而疼痛,時而消失,胸口鬱悶,發出響聲,這是因為風寒侵襲了腸胃。寒痹的病症,疼痛會持續存在,而且皮膚感覺遲鈍。榮氣虛弱,就會感覺遲鈍,衛氣虛弱,就會失去功能,如果榮衛氣都虛弱,就會感覺遲鈍,失去功能,身體像木偶一樣,失去意識,就叫做死亡。
3. 諸病以肥瘦決難治易治篇
脈一來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脈二來而久住者,病在肝支中治。脈三來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脈四來而久住者,病在腎間中治。脈五來而久住者,病在肺支中治。五脈病,虛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藥不得而治,針不得而及。盛人可治,氣全故也。(《脈經》。)
曹山跗,病肺消癉,加寒熱,不治。所以然者,其人屍奪,屍奪者形弊,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飲毒藥也。
齊丞相舍人奴傷脾,法當至春死,乃至四月泄血死者,診其人時愈順,愈順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炙於火而以出,見大風也。(原文,一愈順及一時。又安穀者過期,不安穀者不及期。上倉公傳。)
白話文:
脈搏跳動一次就停留很久,表示疾病深藏在心臟,需要針對心臟治療。脈搏跳動兩次就停留很久,表示疾病在肝臟,需要針對肝臟治療。脈搏跳動三次就停留很久,表示疾病在脾臟,需要針對脾臟治療。脈搏跳動四次就停留很久,表示疾病在腎臟,需要針對腎臟治療。脈搏跳動五次就停留很久,表示疾病在肺臟,需要針對肺臟治療。這五種脈象的疾病,如果體虛的人遇到,就會死亡。這是因為藥物無法治療,針灸也無法觸及病灶。體質強壯的人可以治療,因為他們氣血充盈。
曹山跗患有肺部消瘦的疾病,伴隨寒熱交替,無法治癒。這是因為他已經是行屍走肉,形體虛弱,不適合針灸、砭石或服用毒藥。
齊國丞相的僕人患有脾臟疾病,按理應該在春天死亡,但一直拖到四月才因出血而死。診斷他的時候,發現他的身體狀況還算順暢,而且體重也正常。僕人的病是因為出汗太多,在火邊受熱而誘發,可能是遭遇了大風。
有些疾病會在預期時間內痊癒,而有些則會延誤。吃東西的人會延誤,不吃東西的人會提前。這是《倉公傳》中記載的。
《續名醫類案》載:白雲集萬鎡家貧,右臂痿廢。一旦遇人謂之曰:汝少饒今澀,怒盛於肝,火起於臟也。因捫右臂曰:幸尚瘦,可治也。武夷茶,澗水飲之,久自愈。合前諸論案,若不相合者。蓋嘗思之,肢臂痿廢者,正氣不至其處,則喜其瘦,為邪氣亦所不居,充其正氣而可復也。
虛損發於五臟,見於周身,則喜其肥,為津液尚未銷盡,扶其正氣而可復也。然肥瘦亦須不失常度,若瘦如枯柴,肥如腐屍,豈可為哉。
凡患腳氣諸風,其人本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黑人耐風濕,赤白不耐風濕也。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受疾至深矣。(《千金方》。)
白話文:
古代醫書記載,白雲集是個家境貧寒的人,他的右臂萎縮無力。有一次,一位醫生告訴他:“你的身體偏瘦,而且脾氣暴躁,肝火旺盛。”醫生觸摸他的右臂說:“幸好你還很瘦,這病是可以治好的。”醫生建議他喝武夷茶和山泉水,久而久之,他的病就好了。
從其他案例來看,肢體萎縮無力的病症,是因為正氣無法到達患處,所以醫生希望病人瘦一點,因為這樣邪氣也不容易侵襲,只要補充正氣就能恢復。
而虛損病症是由於五臟虧損,影響到全身,所以醫生希望病人胖一點,因為這代表津液還沒完全耗盡,只要扶持正氣就能恢復。但無論是瘦還是胖,都要保持正常程度,如果瘦得像枯木,胖得像腐屍,就無法治療了。
古代醫書還提到,腳氣和風濕病,體型瘦弱的人比較容易治好,而肥胖的人就比較難治。黑皮膚的人比較耐風濕,而白皮膚的人就不耐風濕。瘦的人肌肉硬,肥胖的人肌肉軟,肌肉軟就更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襲。
此論其人之本肥本瘦也,故與上文因病變肥變瘦者不同,肥人肉淖理疏,邪氣易於深入,而痰多氣滯,又難於出,故難治也。凡癰疽痿痹者,俱當依此例診之。
肥人多中風,以形厚氣虛難以周流,氣滯痰生,痰積生火,故暴厥也。瘦人陰虛,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勞嗽。張石頑嘗謂有人年盛體豐,冬時腰痛,不能轉側,怯然少氣,足膝常冷。與腎氣丸不應,反轉寒熱喘滿者,肥人多濕。脈沉者,濕遏氣脈也。腰痛不能轉側者,濕傷經絡也。
怯然少氣者,濕干肺胃,氣不舒也。足膝常冷者,陽氣不能四達也。法當散氣行血,以助流動,而反與滋膩養榮,宜其增劇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探討的是天生肥胖或天生瘦弱的體質,與因疾病導致肥胖或瘦弱不同。天生肥胖的人,肉質鬆軟、經絡疏鬆,邪氣容易侵入,容易痰多氣滯,也難以排出,因此比較難治。凡是患有癰疽、痿痹等疾病的人,都應該根據這個原則來診斷。
天生肥胖的人容易中風,因為身形肥胖,氣虛難以流通,氣滯痰生,痰積生火,所以容易突然昏厥。天生瘦弱的人,陰虛、血液不足,相火容易亢盛,所以容易患勞嗽。張石頑曾經說過,有些人正值壯年,體型豐滿,冬天腰痛,不能翻身,氣息虛弱,腳膝經常冰冷。這種情況不適合服用腎氣丸,反而會加重寒熱、喘滿的症狀。這是因為肥胖的人多濕氣,脈沉代表濕氣阻礙氣血運行,腰痛不能翻身代表濕氣損傷經絡。
氣息虛弱代表濕氣損傷肺胃,導致氣機不暢,腳膝冰冷代表陽氣不能通達四肢。應該用散氣行血的藥物,幫助氣血流通,如果反而用滋膩養榮的藥物,會加重病情。
4. 骨槁肉陷篇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予之期日。(肺絕。)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心絕。)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日(原作月,非。)之內死。(脾絕。)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腎絕。肩髓之肩,疑是骨字之訛。)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肩項上似當有引字。)身熱,破䐃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肝絕。)
白話文:
以上古文描述了五臟絕症的症狀和預後,它們都呈現出類似的情況:
- 骨瘦如柴: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表示患者身體極度虛弱,營養不良,骨骼顯露,肉體凹陷。
- 呼吸困難: 胸中氣滿,喘息不便,表示患者呼吸系統功能衰竭,氣息不暢,呼吸困難。
- 疼痛難忍: 內痛引肩項,表示患者內臟疼痛,並牽連至肩頸部位。
- 身體虛弱: 動作益衰,表示患者四肢無力,行動困難,身體衰竭。
- 真臟脈象: 真臟見,表示患者體內五臟機能嚴重損壞,體現在脈象上。
這些症狀都指向患者五臟功能嚴重衰竭,生命垂危,預計不久於人世。其中,各個臟器絕症的獨特症狀如下:
- 肺絕: 氣息浮動,預計六月內死亡。
- 心絕: 內心疼痛牽連肩頸,預計一月內死亡。
- 脾絕: 身體發熱,肉體脫落潰爛,預計十天內死亡。
- 腎絕: 肩骨內部消瘦,行動更加衰弱,預計一年內死亡。
- 肝絕: 眼窩凹陷,眼睛看不見人,立即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古文記載的是古代醫學的觀點,不一定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現代醫學對於五臟絕症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更加精準和有效,患者應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閉絕,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一息五六至,其形肉雖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急有虛邪而身中之,猝令五臟氣閉,如墮溺不可期也。脈法:再動一至,故一息五六至者,十動以上也。林億以為誤文,疏矣。上《素問》。)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突然五臟氣機閉塞,經脈不通,氣血無法流通,就像溺水之人,生死難料。脈搏微弱,甚至一息只有五六次,雖然外觀上身體沒有變化,內臟也還存在,但實際上已經等同於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