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附:六氣病證總例

(出《素問》)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

厥陰所至,為裡急,為支痛,(支柱妨也。)為緛戾,為脅痛嘔泄。(所至,謂主令也。後同。)

少陰所至,為瘍胗身熱,為驚惑、惡寒戰慄、譫妄,為悲妄、衄蔑,為語笑。

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為驚惑蓄滿,為中滿,霍亂吐下,為重,胕腫。(重,體重也,如怠惰四肢不舉,濕勝則緩故也。)

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為驚躁瞀昧暴病,(即暴痛也。)為喉痹、耳鳴、嘔湧,為暴注、瞤瘛、暴死。

陽明所至,為浮虛,為鼽。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病,(即痛字。)為皴揭,為鼽嚏。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為腰痛,為寢汗,為流泄禁止。

白話文:

如果風氣太盛,就會引起身體的活動、疼痛或麻痺;熱氣太盛,就會導致腫脹;燥氣太盛,會造成乾燥;寒氣太盛,則會使身體浮腫;濕氣太盛,則會引起水腫、腹瀉,嚴重時還會導致水腫阻塞,形成胕腫。

厥陰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裡急後重、肢體疼痛、身體僵硬、脅肋疼痛和嘔吐腹瀉等症狀。

少陰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皮膚潰瘍、發熱、驚恐不安、惡寒發抖、神志不清、悲傷妄想、鼻血不止、言語怪異、喜怒無常等症狀。

太陰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積食停滯、胸悶氣脹、驚恐不安、腹部脹滿、嘔吐腹瀉、身體沉重、水腫等症狀。

少陽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打噴嚏、嘔吐、瘡瘍、驚恐躁動、神志不清、突發疾病、喉嚨腫痛、耳鳴、嘔吐、突然的出血、抽搐、猝死等症狀。

陽明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身體虛弱、鼻塞、腰部、大腿、膝蓋、小腿、腳部疼痛、皮膚乾燥、鼻塞打噴嚏等症狀。

太陽經所經之處,容易出現肢體屈伸不利、腰痛、睡覺出汗、排泄不順等症狀。

2. 尺膚滑澀肘臂掌臍寒熱決病篇

(出《靈樞》)

審其尺之緩急大小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一作擁、雍。)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起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水脹篇: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者,水也;窅而不起,腹色不變者,膚脹也;腹筋起者,臌脹也。)

尺膚滑以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㑊,(尺脈緩澀,謂之解㑊。)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

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面部闕中,色以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泆飲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也。(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澀,曰痹。)

白話文:

仔細觀察手腕的脈搏,輕重快慢、大小滑澀,以及肌肉的堅硬程度,就能夠確定病人的病情。

如果觀察到病人眼窩上長了小膿包,像剛睡醒的樣子,脖子上的血管跳動,偶爾咳嗽,用手按壓他的手腳,凹陷下去卻無法恢復,這就是風水腫脹。

手腕的皮膚滑潤光澤,就是風邪入侵;手腕的肌肉鬆軟,脈搏緩慢而澀,稱為解肌。病人安靜地躺著,身體消瘦,這就是寒熱病沒有得到妥善治療的徵兆。

手腕的皮膚滑潤而且有油脂,就是風邪入侵;手腕的皮膚粗糙,就是風痺;手腕的皮膚粗糙,像乾魚的鱗片一樣,這就是水氣停滯;手腕的皮膚非常熱,脈搏有力而急促,就是溫病;脈搏有力而滑潤,就會出汗。

尺膚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寒脈細,謂之後泄。)

尺膚炬然,(《脈經》作烜然,下並同。)先熱後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寒熱,瘧之類也。)

尺澀脈滑,謂之多汗。(滑者陰氣有餘,為多汗而身寒。)脈粗尺常熱者,謂之熱中。(脈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後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難經》以掌中熱而啘,為心病。)掌中寒者,腹中寒。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人迎指喉脈言,謂此象將必奪血也。

白話文:

如果手腳冰冷,脈象微弱,代表著身體虛弱,氣血不足。手腳灼熱,先熱後冷,或先冷後熱,可能是瘧疾的徵兆。手腳冰冷,脈象滑利,表示出汗過多。脈象粗大,手腳持續發熱,可能是內熱症。肘部單獨發熱,可能是腰部以上部位發熱;手掌單獨發熱,可能是腰部以下部位發熱;肘前單獨發熱,可能是胸前發熱;肘後單獨發熱,可能是肩背發熱;手臂單獨發熱,可能是腰腹部發熱;肘後粗大,向下三到四寸處發熱,可能是腸道有寄生蟲。手掌發熱,可能是腹部發熱;手掌冰冷,可能是腹部冰冷。手腳灼熱,喉脈搏動明顯,可能需要放血治療。

當作嘗,非。)尺堅大,脈小甚,少氣,色白,悗有加,立死。

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當作熱。)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小腹痛脹。

白話文:

如果脈象摸起來堅硬而有力,但脈搏卻很細小,氣息微弱,面色蒼白,而且病情加重,很快就會死亡。

胃裡有熱,就會消化食物過快,讓人感到心慌意亂,總是容易餓。肚臍以上皮膚發熱,腸子裡有熱,就會排出黃色像粥一樣的糞便。肚臍以下皮膚發寒,胃裡發寒,就會肚子脹。腸子裡發寒,就會肚子咕嚕咕嚕響,拉肚子。胃裡發寒,腸子裡發熱,就會肚子脹又拉肚子。胃裡發熱,腸子裡發寒,就會經常感到飢餓,肚子疼痛且脹。

3. 百病頭身手足寒熱順逆死生篇

寒氣暴上,(因寒而氣上暴喘也。)脈滿而實,何如。曰:實而滑則生,實而逆則死。脈實滿,手足寒,頭熱,何如?曰:春秋則生,冬夏則死。脈浮而澀,澀而身有熱者死。其形盡滿,(身面俱腫。)何如?曰:其形盡滿者,脈急大堅,尺澀而不應也。如是者,從則生,逆則死。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上喘滿胕腫。)

腸澼便血,何如?曰:身熱則死,寒則生。脈懸絕(此專指懸絕小也,不言小者,對下文滑大而可知也。)則死,滑大則生。腸澼下白沫,何如?曰:脈沉則生,浮則死。腸澼,身不熱,脈不懸絕,何如?曰:脈滑大者生,懸澀者死,以臟期之。

白話文:

如果有人突然感到寒氣直衝上來,呼吸急促,脈象沉實有力,該怎麼辦呢?如果脈象沉實有力,而且滑利,就能活下去;如果脈象沉實有力,而且逆流,就會死去。如果脈象沉實有力,手腳冰冷,頭部發熱,該怎麼辦呢?如果是在春秋季節,就能活下去;如果是在冬夏季節,就會死去。如果脈象浮而澀,並且身體發熱,就會死去。如果全身浮腫,該怎麼辦呢?全身浮腫的人,脈象急促有力,而且沉澀,沒有反應。如果這種情況下,手腳溫暖就能活下去,手腳冰冷就會死去。

如果有人出現腹瀉、便血的情況,該怎麼辦呢?如果身體發熱,就會死去;如果身體寒冷,就能活下去。如果脈象懸而無力,就會死去;如果脈象滑而有力,就能活下去。如果腹瀉排出白色泡沫,該怎麼辦呢?如果脈象沉實,就能活下去;如果脈象浮動,就會死去。如果腹瀉,身體不發熱,脈象不懸無力,該怎麼辦呢?如果脈象滑而有力,就能活下去;如果脈象懸而澀,就會死去,需要根據臟腑的變化來判斷。

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俱有餘則無汗而寒。(此發明滑澀寒熱之義也。)

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素問》。)

下利,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脈還,手足溫者生,不者死。下利,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逆冷者死。(身熱有不死者,其熱在初起為外感,在日久為胃中濕熱,非陰虛血竭孤陽飛越之躁熱。上腸澼下利。仲景。)

白話文:

如果大便帶膿血,並且伴隨其他異常情況,就要用針灸治療。大便澀硬,代表陽氣過盛;大便滑利,代表陰氣過盛。陽氣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但不流汗,陰氣過盛則會容易出汗且身體寒冷,陰陽都過盛則會不流汗且感到寒冷。

腎脈搏動微弱且沉陷,代表腸道出血,如果血溫熱且身體發熱,就會導致死亡。

腹瀉,脈象強勁,代表病情尚未緩解。脈象微弱且頻數,代表病情趨於緩解,即使發燒也不會死亡。少陰病,出現嘔吐和腹瀉,手腳冰冷卻反覆發熱,不會死亡。如果脈象消失,可以用艾灸少陰穴七次,脈象恢復,手腳溫暖就可存活,否則就會死亡。腹瀉,畏寒且蜷縮臥床,手腳溫暖就可以治療,如果手腳冰冷就會死亡。身體發熱並不代表一定會死亡,初期發熱可能是外感,長時間發熱可能是胃中濕熱,並不是陰虛導致的燥熱。上腸出血導致腹瀉,仲景認為可以治療。

脈至如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素問》。)

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一作身。)熱,不得臥者死。(此虛勞敗候,自古無治法矣。上衄血吐血。仲景。)

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手足溫則生,寒則死。(上乳子病風熱。與常人不同者,乳子則陰血必虛,而陽氣亦大耗也。)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乾以煩悗,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勝則生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上虛勞之偏陽偏陰者。俱以腹滿為死者,上損下損,過脾皆不治也。《素問》。)

白話文:

脈搏跳動有力,並且有鼻出血、發燒的情況,就會死亡。脈象浮而懸起,像懸鉤一樣,屬於正常脈象。

吐血、咳嗽氣喘、脈搏頻數,而且身體發熱,無法平躺的人,就會死亡。這種虛勞的症狀,自古以來就沒有治療方法。鼻出血和吐血,都是仲景(張仲景)所說的虛勞敗候。

嬰兒中風發熱,呼吸急促、喘鳴,脈象沉實有力,如果脈象緩慢就能活,如果脈象急促就會死亡。嬰兒患有熱病,脈象浮而細小,手腳溫暖就能活,手腳冰冷就會死亡。嬰兒患風熱病,與成年人不同,嬰兒的陰血本來就虛弱,陽氣也消耗很大。

陰氣在內,是陽氣的守護者;陽氣在外,是陰氣的使者。陽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發熱、毛孔閉塞、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出汗困難卻仍然發熱,牙齒乾燥口渴,腹脹而死,冬天能熬過夏天卻熬不過。陰氣過盛,就會導致身體寒冷、容易出汗、身體總是涼涼的、發抖、畏寒、寒厥、腹脹而死,夏天能熬過冬天卻熬不過。以上都是虛勞患者偏陽偏陰的情況,都以腹脹而死,是上損下損,傷到了脾臟,所以無藥可治。

內傷(傷於七情,陰血虛耗。)及勞役飲食飢飽不節者,病則手心熱,手背不熱。(掌中熱而啘為心病。)外傷風寒者,病則手背熱盛,過於手心也。(上東垣《內外傷辨》手。)

凡病初起,手足俱冷,為陰寒。手足常畏冷,為陽虛。若足冷手不冷,身體發熱,頭或痛或不痛者,有夾陰,有內傷陽虛,亦有濕溫病。足冷手溫,多汗妄言,此痰氣結於中焦,陽氣不得下通也。若手冷而足熱如火者,此陰衰於下,陽衰於上,三焦痞隔之象也。亦有因脾胃濕熱鬱盛,而肺虛濁氣下流者,當有軟弱之候。

若加感寒濕,當見赤腫,即腳氣是也。(石頑。)

白話文:

內傷,例如因七情所傷,導致陰血虛耗,以及勞役過度、飲食不節、飢飽不均的人,生病時會出現手心發熱,手背不發熱的症狀。如果手掌發熱且感到煩躁,可能是心臟病。

外傷風寒的人,生病時手背會非常熱,比手心熱得更厲害。

凡是疾病剛開始時,手腳都冰冷,屬於陰寒。手腳經常怕冷,屬於陽虛。如果腳冷而手不冷,身體發熱,頭部可能疼痛也可能不痛,可能是夾雜著陰寒,或是內傷陽虛,也可能是濕溫病。腳冷而手溫,並且出汗多、胡言亂語,這是痰氣積聚在中焦,陽氣無法向下流通的表現。如果手冷而腳熱得像火一樣,這是陰氣衰竭於下,陽氣衰竭於上,三焦痞隔的徵兆。也可能是因為脾胃濕熱鬱積過盛,導致肺虛濁氣向下流動,才會出現軟弱無力的症狀。

如果再加上感受寒濕,就會出現紅腫,這就是腳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