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3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36)

1. 診鼻法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男子色(以黑色言。)在於面王,為首腹痛,(首腹,大腹。)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女子色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謂其色連人中。

)為淫。(謂傷中淋露也。)有潤如膏狀,(謂鼻準色黑光浮而明如塗膏者。)為暴食不潔。(暴食即出不潔,倉公所謂迥風。)其色赤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月。(《內經》。)

鼻頭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色黃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設微赤非時者死。其目正圓者,痙不治。(此承上句說下,非專論目也。)又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末五句非專論鼻色。仲景。)

黃色見於鼻,乾燥如土偶之形,為脾氣絕,主死。若如桂花,雜以黑暈,只是脾病,飲食不快,四肢怠惰,妻妾之累。(見前。)

鼻頭色黑而枯燥者,房勞;黑黃而亮者,有瘀血;赤為肺熱。鼻孔乾燥,目瞑,漱水不咽者,欲衄也。鼻孔黑如煙煤而燥者,陽毒也。鼻孔煽張者,肺絕也。但煤黑而不煽不喘者,燥熱結於大腸也。黃黑枯槁,為脾火津涸。大便燥結,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孔冷滑而黑者,陰毒也。鼻頭汗出如珠,為心脾痛極。(石頑《醫通》。)

按:前《千金》五色入門戶井灶篇已見者,茲不復具。覽者宜互觀之。

白話文:

診鼻法

腎臟影響心臟,心臟先生病,腎臟就會跟著反應,顏色上也是如此。男性若出現黑色(以黑色來說),在鼻樑(面王)處,則表示頭腹疼痛(大腹痛),下腹部則為睪丸疼痛,陰莖疼痛的部位,上面為根部,下面為頭部,屬於疝氣、陰部疾病等。女性若在鼻樑處出現黑色,則表示膀胱或子宮部位的疾病,散佈則為疼痛,集中則為腫塊,範圍大小及位置皆與顏色形狀相對應。若顏色向下延伸至人中(指顏色連到人中),則表示性病(指傷中淋露)。若鼻樑呈現潤澤如膏狀(指鼻樑顏色黑亮光滑,如同塗抹膏脂),則表示暴飲暴食不潔(暴飲暴食導致不潔,如同倉公所說的迥風)。鼻樑呈現紅色,如榆莢般大小,則表示月經不調(《內經》)。

鼻頭呈現青色,且伴隨腹部疼痛、畏寒,則可能死亡。鼻頭呈現微黑色,則表示有水腫;呈現黃色,則表示胸部有寒邪;呈現白色,則表示失血。若非時節出現微紅色,則可能死亡。眼睛圓睜,則表示痙攣,難以治癒(此句承接上句,非專論眼睛)。此外,青色表示疼痛,黑色表示勞累,紅色表示風邪,黃色表示排便困難,顏色鮮明則表示有水腫積聚(最後五句非專論鼻色,出自張仲景)。

鼻子上出現黃色,乾燥如同泥偶,則表示脾氣衰竭,將會死亡。若顏色像桂花,夾雜黑色斑點,則僅是脾臟疾病,會導致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夫妻不和(見前文)。

鼻頭顏色發黑且乾燥,則表示房事過度;黑黃且光亮,則表示有瘀血;紅色則表示肺熱。鼻孔乾燥,眼睛昏沉,漱口後不吞嚥口水,則表示將要流鼻血。鼻孔黑色如同煤灰且乾燥,則表示陽毒;鼻孔煽動張開,則表示肺氣衰竭;只有煤灰般的黑色,沒有煽動也沒有喘息,則表示燥熱積聚在大腸;黃黑枯槁,則表示脾臟火熱、津液枯竭;大便乾燥,鼻塞流濁涕,則表示風熱;鼻孔冰冷滑膩且發黑,則表示陰毒;鼻頭汗珠如豆,則表示心脾疼痛極度。(出自石頑《醫通》)。

附註:前面《千金要方》五色診斷的部分已提及,這裡不再贅述。讀者應該相互參閱。

2. 診人中法

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肌肉,舌萎,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肉先死也。甲篤乙死。(《內經》。)

病人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發癰;微黑者,有熱;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凡急痛暴厥,人中青者,為血實,宜決之。《脈經》。)

凡中風,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而身直者,七日死。

按:人中內應脾胃,下應膀胱子戶。凡人胃中與前陰,病濕熱腐爛,或瘀血凝積作痛者,往往人中見赤顆小粟瘡,或常見黑斑,如煙煤晦暗者,知其氣絡有相應也。

下痢,臍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死。(按:此寒中於命門,而胞中之血死也。丹溪。)

白話文:

診人中法

腳上的太陰經脈氣血衰竭,就會導致脈絡不通暢,肌肉失養,舌頭萎縮,人中部位腫脹。人中腫脹,嘴唇就會翻起,身體組織先開始壞死。指甲發黑,預示著將要死亡。(出自《黃帝內經》)

病人的鼻下部位平坦的,是胃部有疾病;略微發紅的,是將要發癰腫;略微發黑的,體內有熱;發青的,體內有寒;發白的,則難以治癒。(凡是急劇疼痛、突然昏厥,人中發青的,是血氣瘀積,應該放血治療。《脈經》)

凡是中風,鼻下部位同時出現紅黑相間,並且吐口水、身體僵直的,七天內會死亡。

人中穴位內在與脾胃相通,外在與膀胱的子戶穴相應。凡是胃部和下體,患有濕熱腐爛,或是瘀血凝結疼痛的,人中部位往往會出現紅色的小米粒大小的瘡,或者出現黑色斑點,像煤煙一樣暗淡的,說明氣血運行有相應的阻礙。

下痢,肚臍下突然劇烈疼痛,人中部位發黑的,會死亡。(這是因為寒邪侵犯了命門,導致胞宮中的血氣停滯死亡。出自朱丹溪)

3. 診唇法

脾之華,在唇四白,其五色之診與面色同,而唇皮薄色顯,尤為易見。其專診列下。

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內經》。)

唇焦乾燥裂為脾熱,唇赤腫為胃濕熱,鮮紅為火盛,淡白為氣虛,淡而四繞起白暈為亡血,青黑為寒。(為血死。石頑《醫通》。)

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渴為津耗血滯,不渴為氣脫血死也,仲景。下二節同。)

唇下內有瘡如粟名狐,蟲蝕其肛。唇上內有瘡如粟名惑,蟲蝕其咽(一作臟。按:凡腹痛喜渴,面有白斑如錢大,或唇色淡白,而中有紅點者,其為腸胃有蟲齧血無疑矣。)

唇吻反青,四肢漐習者,肝絕。環口青黧,柔汗發黃者,脾絕。鼻黑唇腫者,肺敗。厥而唇青肢冷者,為入臟即死。

凡下痢病劇而唇如硃紅者死。(按:凡脫血病,皆以此例決之。丹溪。)

凡口唇,關手足陽明腸胃二經,又關手足太陽脾肺二臟。故驗唇色紅潤,里未有熱,但宜辛溫散表;唇色枯乾,里已有熱,宜清裡;唇色焦黑,煩渴消水,裡熱已極,當用涼膈散等。

又有譫語發狂、唇色乾焦,服寒涼而熱不減,此食滯中焦,胃氣蘊蓄,發黃發熱,是以服寒涼則食滯不消,用辛散則又助裡熱,宜以保和散沖竹瀝、蘿菔汁,或梔子豆豉湯加枳實治之。上唇,屬肺與大腸,若焦而消渴飲水,熱在上,主肺;若焦而不消渴飲水,熱在下,主大腸有燥糞。下唇,屬脾與胃,若焦而消渴飲水,熱在陽明胃,若焦而不消渴飲水,熱在太陰脾。

夫裡熱唇焦、食滯唇焦、積熱伏於血分而唇焦、惟以渴不渴,消水不消水別之。又有食滯已久,蒸釀發熱,亦能作渴消水,又當參以脈象。若脈滑大不數,食未蒸熱,口亦不渴;若滑大沉數,食已蒸熱,口亦作渴。故凡譫語發狂,脈滑不數,渴不消水者,亦以食滯治之。若以寒涼抑遏,則譫狂益盛,甚且口噤不語也。

(秦皇士《傷寒大白》。)

項腫如匏,按之熱痛,目赤如血,而足冷便泄,人事清明,六脈細數,右手尤軟,略按即空。沈堯封曰:此虛陽上攻也。唇上黑痕一條如干焦狀,舌苔白如敷粉,舌尖亦白,不赤,是皆虛寒確據,況便瀉足冷脈濡,斷非風火,若是風火,必痞悶煩熱,燥渴不安,豈有外腫如此,而內里安貼如平人者乎。

案按:按此即喻氏濁陰從胸上入,即咽喉腫痹,舌脹睛突;從背上入,即頸項粗大,頭項若冰,渾身青紫而死之類也。末句辨症尤為精切不易。最眩人者,在熱痛目赤,若非此著,雖足冷便瀉脈濡而空,猶未能決為真寒也。又按:近日吸洋菸者,唇色多紫黯,以其胃中血氣濁惡也。所以然者,肺氣不清,而燥化勝也。

白話文:

診唇法

嘴唇是脾的外部表現,唇部四白處能反映脾的狀況,其顏色診斷與面部顏色診斷相同,但唇部皮膚薄,顏色更易觀察。以下列出唇色診斷的詳細內容:

嘴唇顏色青黃赤白黑,表示疾病在肌肉。《內經》

嘴唇乾燥焦裂是脾臟積熱,嘴唇紅腫是胃濕熱,鮮紅色是火盛,淡白色是氣虛,淡白且周圍有一圈白色暈圈是失血,青黑色是寒邪(即血瘀)。《醫通》

嘴唇發黑,胃部先病變,嘴唇略微乾燥且口渴可以治療,不口渴則不可治療。(口渴代表津液耗損,血脈阻塞;不口渴代表氣虛,血液已死。《傷寒論》以下兩段同理)

下嘴唇內側有像小米粒一樣的瘡,叫做狐,是蟲蝕肛門;上嘴唇內側有像小米粒一樣的瘡,叫做惑,是蟲蝕咽喉(或臟腑)。(凡是腹痛、口渴、臉上有像銅錢大小的白斑,或者嘴唇顏色淡白,中間有紅點,都是腸胃有蟲子啃噬血液的明顯證據。)

嘴唇發紫,四肢冰冷無力,是肝臟衰竭。嘴唇周圍發青發黑,出汗發黃,是脾臟衰竭。鼻子發黑,嘴唇腫脹,是肺部衰敗。手腳冰冷,嘴唇發青,是臟腑受損,馬上會死。

下痢病情嚴重,嘴唇卻像硃砂一樣紅,則會死亡。(凡是失血的疾病,都以此作為判斷依據。《丹溪心法》)

口唇與手足陽明經(大腸胃經)和手足太陽經(膀胱腎經)相關,也與脾肺兩臟相關。因此,觀察唇色:唇色紅潤,內裡沒有熱證,只需用辛溫藥散表;唇色乾枯,內裡已有熱證,需清裡熱;唇色焦黑,煩渴飲水,裡熱已極,需用涼膈散等藥物。

譫語發狂,嘴唇乾枯焦裂,服用寒涼藥物後熱症未減,這是因為食物停滯中焦,胃氣鬱結,導致發黃發熱,所以服用寒涼藥物,食物停滯不能消解,使用辛散藥物又會加重裡熱,應當使用保和丸沖服竹瀝、蘿蔔汁,或梔子豆豉湯加枳實治療。上嘴唇屬肺和大腸,如果焦裂且口渴飲水,熱在上焦,主肺;如果焦裂但不口渴飲水,熱在下焦,主大腸燥熱。下嘴唇屬脾和胃,如果焦裂且口渴飲水,熱在陽明胃;如果焦裂但不口渴飲水,熱在太陰脾。

裡熱導致嘴唇焦裂、食物停滯導致嘴唇焦裂、積熱伏於血分導致嘴唇焦裂,都需根據口渴與否、飲水是否解渴來區分。食物停滯時間長,蒸釀生熱,也會導致口渴飲水,此時需要參考脈象。如果脈象滑大不數,食物還未蒸熱,也不口渴;如果脈象滑大沉數,食物已蒸熱,就會口渴。所以,譫語發狂,脈象滑大不數,口渴但飲水不解渴,也要用治療食物停滯的方法。如果用寒涼藥物抑制,則譫語發狂會加重,甚至口不能言。《傷寒大白》

脖子腫脹如匏瓜,按壓時感到熱痛,眼睛紅得像血一樣,腳冷,大便稀溏,神志清醒,脈象細數,右手尤其虛弱,輕輕按壓就感覺空虛。沈堯封說:這是虛陽上攻。嘴唇上有黑色痕迹,一條像乾枯一樣,舌苔白如敷粉,舌尖也是白的,不紅,這些都是虛寒的確實證據,況且還有大便稀溏、腳冷、脈象濡弱,斷不是風火邪氣,如果是風火邪氣,必然是痞悶煩熱,口乾舌燥不安,怎麼會有這種外腫,而內裡卻像正常人一樣呢?

(按:這就像喻氏所說的濁陰從胸部上行,就會導致咽喉腫痛,舌脹眼突;從背部上行,就會導致頸項粗大,頭項冰冷,全身青紫而死。最後一句辨證尤其精妙,不易理解。最容易讓人迷惑的是熱痛眼赤,如果不是這個著作的論述,即使是腳冷,大便稀溏,脈象濡弱而虛,也不能斷定是真寒。又按:近來吸食洋菸的人,嘴唇顏色大多紫暗,因為胃中血氣濁惡。原因是肺氣不清,燥熱之氣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