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7)

1. 傷寒舌苔辨證篇二

又中間一路潤黑燥苔,質潤而苔燥也。兩邊或黃或白者,兩感舌也。(此或夙有蓄血,內正虛,外邪實,非兩感也。篇中說兩感皆未合。)邊黃則調胃承氣,邊白則大柴胡下之。若中間一路黑滑薄苔,兩邊白滑,此表裡俱虛,胃中雖有留結,急宜附子湯溫之。凡黑苔多凶,(心氣為瘀血所阻,邪氣內潰甚速。

)黑而乾燥或芒刺瓣裂,皆為實熱,急宜下奪。黑薄濕潤,或兼白滑者,皆為陰寒,急當溫經也。一種中黑而枯,或略有微刺,色雖黑而中無積苔,舌形枯瘦,而不甚赤,(此即舌質。

)其證煩渴耳聾,身熱不止,大便五六日或十餘日不行,腹不硬滿,按之不痛,神識不昏,晝夜不得睡,稍睡或呢喃一二句,或帶笑,或嘆息,此為津枯血燥之候,急宜炙甘草湯,或生料六味丸,換生地,合生脈散,加桂,滋其化源,庶或可生。誤與承氣必死,誤與四逆亦死。

凡舌苔或半黃半黑,或半黃半白,或中燥邊滑,或尖干根潤,皆為傳並之邪,寒熱不和之候。大抵尖黑稍輕,根黑至重,黃黑宜大承氣,兼白者宜涼膈散,分緩急下之。若全黑,為死現舌,不治。(心血全瘀,)夏月熱病,邪火時火,內外燔灼,苔黑易生,猶可攻治。冬月傷寒,舌苔全黑,決難救也。

(此乃指黑而潤者,是血因寒而瘀,夏熱瘀易行,冬寒瘀難行也,若熱瘀,即冬夏皆凶。)然中暑誤認外感,而加溫復,多致中黑,邊極紅而潤,脈必虛大,急用白虎湯清之,虛者加人參、竹葉。如更誤認陰寒,而與熱藥,必致煩躁不救也。夏月中暑,多有黑舌,黑而中乾者,白虎無疑。

黑而滑潤,或邊白者,必夾寒食。(前以此為兩感,為表裡俱虛,此以為夾寒食,當以此文為得之。然尚遺卻蓄血一證。蓄血有寒有熱,亦辨於苔之潤燥也。夾痰者,多見灰色之苔,總因邪氣關及血分致此。)古法用大順散,然不若理中合小陷胸最當。若直中少陰真寒,始病不發熱,舌心便黑色,(如此必昏厥矣。

)非由黃白變化,其苔雖黑而滑,舌亦瘦小,此真臟寒,必厥冷,自利嘔吐,脈沉遲,四逆附子輩急溫之,稍緩則不可救。

灰黑舌者,足三陰互病,如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痰水主於脈中,致血微停瘀也。)然有傳經直中之殊,蓋傳經熱邪,始自白苔而黃,黃而灰黑,或生芒刺黑點,紋裂乾燥,不拘在根在尖,俱宜攻下泄熱,有淡灰色,中起深黑重暈者,(此病久寒熱互結,或夙有痰飲蓄血,又新加以停滯也。

若因內傳一次,即見一重也,於理難通,或者邪氣化寒、化熱、化燥、化濕,轉變一次,即增一重,亦或傷冷、傷熱、傷食、傷飲,多傷一次,即增一重也。)乃溫病熱毒。急用涼膈雙解治之。熱毒內傳一次,見暈一重,傳二、三次,見二、三重也。若見三重者,不治。若直中三陰,始病無燥熱,便見灰色,舌潤無苔,更不變別色者,此必內夾寒食,及冷痰水飲,或蓄血如狂等證,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傷寒舌苔辨證篇二

舌苔中間呈現潤濕發黑的乾燥狀態,舌質濕潤而苔燥。兩側或黃或白,這是感受兩種邪氣的表現。(但也可能是先前就已有瘀血積聚,內虛外實,並非感受兩種邪氣。篇中所言兩種邪氣皆未完全符合此情況。)邊緣發黃則用調胃承氣湯,邊緣發白則用大柴胡湯瀉下。如果舌苔中間一路黑而光滑且薄,兩側白而光滑,這是表裡俱虛,胃中雖然有積滯,但應急用附子湯溫補。一般來說,黑苔多凶險。(心氣被瘀血阻滯,邪氣內侵潰爛很快。)黑苔乾燥或出現芒刺、裂紋,都是實熱,應急用瀉下藥物。黑苔濕潤薄,或兼見白而光滑,都是陰寒,應當溫經散寒。

有一種舌苔中間發黑而枯燥,或略有細小的刺狀物,顏色雖然發黑,但中間沒有積厚苔,舌形枯瘦,但不甚紅(這裡指的是舌質),症狀表現為煩渴、耳聾、身熱不止,大便五六天或十幾天不通,腹部不硬滿,按壓不痛,神志不清醒,晝夜不得安睡,稍微睡著會呢喃一兩句,或帶笑或嘆息,這是津液枯竭血燥的徵兆,應急用炙甘草湯,或生料六味丸換生地黃,配合生脈散加桂枝,滋養其生化之源,或許可以使其好轉。誤用承氣湯必死,誤用四逆湯亦死。

舌苔部分發黃部分發黑,或部分發黃部分發白,或中間乾燥邊緣濕潤,或舌尖乾燥舌根濕潤,這些都是邪氣傳變的表現,寒熱不調的徵兆。總體來說,舌尖發黑較輕,舌根發黑較重,黃黑苔宜用大承氣湯,兼有白色者宜用涼膈散,根據病情輕重緩急瀉下。如果舌苔全黑,是死亡的徵象,無法治療。(心血完全瘀滯。)夏季熱病,邪火旺盛,內外燔灼,黑苔容易產生,尚可攻治。冬季傷寒,舌苔全黑,絕對難以救治。

(這裡指的是黑而潤濕的舌苔,是血液因寒而瘀滯,夏季熱邪瘀血容易運行,冬季寒邪瘀血難以運行。如果熱邪瘀滯,則冬夏皆凶險。)但是中暑誤認為外感,而服用溫熱藥物,很容易導致舌苔中間發黑,邊緣極紅而潤濕,脈象必虛大,應急用白虎湯清熱,虛弱者加人參、竹葉。如果再次誤認為陰寒,而服用溫熱藥物,必然導致煩躁難治。夏季中暑,很多出現黑苔,黑苔中間乾燥者,用白虎湯沒有疑問。

黑苔滑潤,或邊緣發白,必然夾雜寒邪。(先前認為這是感受兩種邪氣,表裡俱虛,這裡認為是夾雜寒邪,應當以本文為準。但仍然遺漏了瘀血積聚這一證候。瘀血積聚有寒有熱,也需從舌苔的潤燥辨別。夾雜痰飲者,多見灰色舌苔,總體來說都是邪氣侵犯血分導致的。)古法用大順散,但是不如理中湯合小陷胸湯更為合適。如果直中少陰真寒,起病時不發熱,舌苔中心就發黑,(這樣必然昏厥。)並非由黃白苔變化而來,其舌苔雖然黑而滑,舌體也瘦小,這是臟腑真寒,必然厥冷,自利嘔吐,脈象沉遲,應急用四逆湯、附子湯等溫熱藥物,稍微緩解就不可救治了。

灰黑苔,是足三陰經互病的表現,例如青黃色夾雜在黑色中,就變成灰色。(痰水停滯在脈絡中,導致血液微停瘀滯。)但是也有經絡傳變的不同,蓋因經絡傳變的熱邪,最初是白苔,然後轉為黃苔,黃苔再轉為灰黑苔,或出現芒刺黑點、紋裂乾燥,不論在舌根或舌尖,都應該攻下瀉熱。有淡灰色苔,中間出現深黑重暈者,(這是久病寒熱互結,或先前就有痰飲瘀血積聚,又新添停滯之邪。如果內傳一次,就出現一重暈,於理難通,或者邪氣化寒、化熱、化燥、化濕,轉變一次,就增加一重,或者傷寒、傷熱、傷食、傷飲,多傷一次,就增加一重。)這是溫病熱毒。應急用涼膈散雙解法治療。熱毒內傳一次,出現一重暈,傳播兩三次,出現兩三種重暈。如果出現三重暈,則無法治療。如果直中三陰經,起病時沒有燥熱,就出現灰色苔,舌苔濕潤沒有苔,也沒有變為其他顏色,這是必然夾雜寒邪、冷痰水飲,或瘀血積聚等證候,應當隨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