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8)
卷下 (8)
1. 《內經》面部五色應病總述篇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甚,作極,已而煩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錢仲陽云:目直視而腮赤,肝心俱熱,明日午間,預防驚搐,即此節義。上雜論疸癲。)
白話文:
癲癇發作初期,病人會先感到不愉快,頭部沉重疼痛,視力模糊,眼睛紅腫厲害,然後發作,發作後感到煩躁不安。從臉色觀察病情,需參考手太陽經、陽明經、太陰經的變化,出血症狀停止後即可判斷。 (錢仲陽說:眼睛直視,腮幫子發紅,表示肝火和心火都旺盛,隔天中午之前,要預防抽搐發作,這就是這段文字的涵義。這與上文討論黃疸和癲癇的內容相關。)
2. 五臟風證並諸風肥瘦寒熱形色篇
(《內經》、《中藏經》、《巢氏》。)
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瘥,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甲乙》無嚇字。)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仲景曰:風溫為病,難以言,又曰:言遲者風也。)診在口,其色赤。
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腎風之伏,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腎風者,面胕龐然,壅害於言。又面腫曰風。肌恐顴字、頤字或耳字之訛,俟考。)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頸為陽明經脈所盛。)
首風之狀,(新沐中風也,然頭風不盡因新沐,經特舉其大意耳,後仿此。)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漏風之狀,(飲酒中風。)或多汗,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
泄風之狀,(林億云:當作內風。竊疑內風當是與泄風形證相近,抑或內風即泄風,故不別出。)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上漬句與末句,疑有誤倒。)
風者百病之長也,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衰食飲,其熱也消肌肉,使人怢慄而不能食,故名曰寒熱。
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脈風成為癘,)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一名大風,詳長刺節論。又《脈經》曰:脈從尺邪入陽明者,大風也,寒熱,是其脈必洪長而外鼓也。)
風中五臟六腑之俞,各入其門戶,則為偏風。(上《素問》。)
心風之狀,汗自出,而好偃仰臥,不可轉側,言語狂妄。若唇正赤者生,宜於心俞灸之。若唇面或青,或黃,或白,或黑,其色不定,眼瞤動不休者,心絕也,五六日死。
肝風之狀,青色圍目連額上,但坐不得倨僂者,可治,宜於肝俞灸之。若喘而目直視,唇面俱青者死。
脾風之狀,一身通黃,腹大而滿,不嗜食,四肢不收持。(巢論:有吐咸汁。)若手足未青,面黃者,可治。不然(巢論云:手足青。)即死,宜於脾俞灸之。
白話文:
五臟風證並諸風肥瘦寒熱形色篇
肺風:患者多汗怕風,面色蒼白,時常咳嗽氣短,白天症狀減輕,晚上加重,眉毛上方顏色發白。
心風:患者多汗怕風,煩躁不安,易怒,面色發紅,病情嚴重時說話困難。
肝風:患者多汗怕風,易悲傷,面色略帶青色,咽喉乾燥,易怒,有時厭惡女性,眼下方顏色發青。
脾風:患者多汗怕風,身體疲倦,四肢無力,面色輕微發黃,食慾不振,鼻子上方顏色發黃。
腎風:患者多汗怕風,面部浮腫,腰痛難以直立,面色暗沉,行動不便,皮膚顏色發黑。
胃風:患者頸部多汗怕風,飲食不進,胃部阻塞不通暢,腹部經常脹滿,脫掉衣服後更加脹滿,吃冷食則腹瀉,體形消瘦而腹部肥大。
首風:患者頭面多汗怕風,風吹前一天病情加重,頭痛劇烈,無法活動,直到風吹的那天症狀才會稍微減輕。
漏風:患者可能多汗,不能穿單衣,進食後出汗,嚴重時全身出汗,呼吸急促,怕風,衣服經常濕透,口乾渴,無法勞動。
泄風:患者多汗,汗水浸濕衣服,口乾,身體疼痛,感覺寒冷。
風是百病之首,善於傳播且變化多端,皮膚毛孔開則感到寒冷,閉則感到發熱悶熱。風寒會導致食慾減退,風熱則會消耗肌肉,讓人感到顫慄而食慾不振,故稱寒熱。
風氣與陽明經氣進入胃部,沿經脈向上運行,到達眼內眥。肥胖者風氣無法外泄,則導致內熱而眼黃;瘦弱者風氣外泄而寒,則導致內寒而流淚。
風氣與太陽經氣一起進入人體,運行於經脈穴位,散佈於肌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肌肉腫脹疼痛而出現瘡瘍,衛氣停滯不通,則肌肉麻木無知覺。
癘病:因陽氣熱盛,氣血運行不暢,導致鼻樑塌陷,面色萎黃,皮膚潰爛。風寒侵入經脈不去,形成癘風,也稱為寒熱。
風邪侵犯五臟六腑的經脈穴位,則形成局部性的風證。
心風:患者自汗,喜歡仰臥,不能翻身,言語胡亂。嘴唇鮮紅者可以治癒,宜在心俞穴灸治。嘴唇或面色青、黃、白、黑等顏色不確定,眼睛不停地跳動者,則病情危急,五六天內會死亡。
肝風:面色青綠圍繞眼睛並延伸至額頭,只能坐著不能彎腰駝背者可以治癒,宜在肝俞穴灸治。如果呼吸急促,眼睛直視前方,嘴唇和面色都發青者會死亡。
脾風:全身發黃,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如果手足未發青,面色發黃者,可以治癒。否則,就會死亡,宜在脾俞穴灸治。
腎風:只能彎腰坐著,腰腿疼痛。如果腰部下方沒有出現黃點,可以治癒。否則,就會死亡,宜在腎俞穴灸治。
肺風:胸部氣悶,呼吸困難,出汗,嗅覺喪失,呼吸急促不能平臥者可以治癒。如果出血或胡言亂語,則七到八天內會死亡,宜在肺俞穴灸治。
凡是中風,鼻下出現紅黑相間的顏色,吐沫並身體僵直者,七天內會死亡。心脾同時中風,則舌頭僵硬不能說話。肝腎同時中風,則手腳麻痺。
百病都有其相應的顏色診斷,本書特別詳述風證,因為風是百病之首,而黃疸和癲癇又是急症。各種急症的五色吉凶生死,都可以以此為例。如果要詳細記載所有疾病的顏色診斷,則《內經》及其他醫家論著記載繁多,難以盡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