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15)
卷下 (15)
1. 問法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景岳八問。)
凡診病必先問是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婢妾僮僕,問而不答,必是耳聾,須詢其左右,平素何如,否則病久,或汗下所致。診婦人,必先問月信何如,寡婦氣血凝澀,兩尺多滑,不可誤以為胎,室女亦有之。
世道不古,以問為末,抱病不惟不言,雖再三詢叩,終亦不告,反詆醫拙,甚至有隱疾困醫者,醫固為所困矣,身不亦為醫所困乎。雖然為醫者,亦須貴乎有學,大率診視已畢,不可便指病名,發言率易,須從所得脈象說起,廣引經說,以為證據。漸漸說歸病證,務要精當確實,不可支離狂妄,說證已畢,然後徐徐問其所苦,或論說未盡,患者已一一詳告,卻以彼所說,校吾所診,或同或異,而折衷之。如此,則彼我之間,交相符契,必收全功。
白話文:
景嶽八問及診病之法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景嶽八問。)
意思是醫生診病時,首先要問病人寒熱、出汗的情況,然後詢問頭部、身體、大小便,再問飲食、胸部狀況,最後要辨別病人是否耳聾、口渴。
凡診病必先問是何人,或男或女,或老或幼,或婢妾僮僕,問而不答,必是耳聾,須詢其左右,平素何如,否則病久,或汗下所致。
醫生在診病之前,必須先了解病人的身份,是男是女、老是幼,或是婢妾僮僕等,若問而不答,很有可能是耳聾,此時應詢問病人左右,平素身體狀況如何,否則可能是病久或因大量出汗所致。
診婦人,必先問月信何如,寡婦氣血凝澀,兩尺多滑,不可誤以為胎,室女亦有之。
診斷婦女病症時,首先要問她月經情況如何。寡婦的氣血往往凝滯,兩尺脈滑,不可誤認為懷孕,未婚女子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世道不古,以問為末,抱病不惟不言,雖再三詢叩,終亦不告,反詆醫拙,甚至有隱疾困醫者,醫固為所困矣,身不亦為醫所困乎。
如今世道不如古時,人們把詢問醫生當作末事,生病了不僅不說病情,即使醫生再三詢問,也不願告知,反而責怪醫生不善醫術,甚至隱瞞病情,讓醫生束手無策。醫生固然被困住了,病人自己難道不是也被自己困住了嗎?
雖然為醫者,亦須貴乎有學,大率診視已畢,不可便指病名,發言率易,須從所得脈象說起,廣引經說,以為證據。漸漸說歸病證,務要精當確實,不可支離狂妄,說證已畢,然後徐徐問其所苦,或論說未盡,患者已一一詳告,卻以彼所說,校吾所診,或同或異,而折衷之。如此,則彼我之間,交相符契,必收全功。
醫生雖需要學識淵博,但診病完畢後,不可馬上斷言病名,說話要謹慎,應從脈象入手,廣泛引經據典,作為診斷的依據。逐漸將脈象分析歸納成病症,必須精準確切,不可胡言亂語。闡述完病症後,再慢慢詢問病人感受,若病人已將自己的感受一一說明,就應將病人所說與自己診斷結果相互印證,找出異同,取長補短。如此,醫生與病人之間相互理解,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汪石山。)
按醫者當問之事甚多,必須診得脈真,然後從脈上理路問去,方得就緒,若海概問之,庸有當乎,無怪令人相輕也。《內經》曰:明知逆順,正行無問。又曰:謹熟陰陽,無與眾謀。是又有以問為戒者,蓋病家所答,往往依違影響,未可盡信也。若不能明知與謹熟也,而徒以不問為高,雖告之而反厭棄焉,忽視人命,其罪又當何如耶。
白話文:
(汪石山。)
根據醫學的觀點,醫師應該詢問病人許多事情,必須先仔細診脈,確定脈象的真偽,然後根據脈象的脈理循序漸進地詢問,才能順利地診斷病情。如果只是泛泛地詢問,缺乏針對性,就沒有診治的意義,難怪會被人看輕。
《內經》中說:「明知逆順,正行無問。」又說:「謹熟陰陽,無與眾謀。」這兩句話都告誡醫師要謹慎詢問,因為病人的回答往往會有所保留或模棱兩可,不能完全相信。如果醫師不能明辨病情和熟知陰陽之理,卻以不詢問為高尚,即使告知病人,也會遭到厭棄。忽視人命,這樣的罪過又該如何償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