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1)

1. 雜病舌苔辨證篇

(仍與傷寒溫病相出入。)

舌之有苔,猶地之有苔。地之苔,濕氣上泛而生,舌之苔脾胃津液上潮而生。故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一層,或浮黃苔一層,夏月濕土司令,苔每較厚而微黃,但不滿不板。其脾胃濕熱素重者,往往終年有白厚苔,或舌中灰黃,至有病時,脾胃津液為邪所郁,或因瀉痢,脾胃氣陷,舌反無苔,或比平昔較薄。

(嘗診寒濕誤服涼劑,呃逆不止,身黃似疸,而舌淨無苔,脈象右關獨見沉細無力,此脾胃氣陷之徵也。凡水氣凌心,胃陽下陷,每忽變無苔,日久即變暗變紫矣。)其胃腎津液不足者,舌多赤而無苔,或舌中有紅路一條,或舌尖舌邊多紅點,此平人舌苔之大較也。(嘗見平人舌心錢大一塊光亮淡紫色,但常苦夢遺,無他病也。

白話文:

舌頭上的苔,就像地上的苔蘚一樣。地上的苔蘚是濕氣上浮而生,舌頭上的苔則是脾胃津液上涌而生。因此,一般人舌頭上常覆蓋一層薄薄的白苔或黃苔,夏天濕氣重,苔蘚往往較厚且偏黃,但不會太厚或太硬。脾胃濕熱體質的人,一年四季舌頭上可能都覆蓋著厚厚的白苔,或舌頭呈灰黃色。生病時,脾胃津液被邪氣阻滯,或因腹瀉痢疾,脾胃氣虛,舌頭反而沒有苔,或比平時薄。

曾經診治過寒濕體質的人誤服涼藥,導致呃逆不止,身體發黃像黃疸,但舌頭光滑無苔,脈象右關脈沉細無力,這是脾胃氣虛的徵兆。凡是水氣侵襲心臟,胃陽下陷,往往舌頭會突然變無苔,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暗紫色。胃腎津液不足的人,舌頭多半是紅色無苔,或舌頭上有紅色一條線,或舌尖舌邊有很多紅點,這是正常人舌頭苔的變化範圍。曾經見過一個正常人,舌頭中央有一塊錢幣大小的光亮淡紫色區域,但他經常做噩夢,而且遺精,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疾病。

若夫有病,則舌必見苔,病藏於中,苔顯於外,確鑿可憑,毫釐不爽,醫家把握,首賴乎此,是不可以不辨。

風寒為寒燥之邪,風溫為溫燥之邪。風寒初起在表,風溫首傷肺經氣分,故舌多無苔,即有黃白苔,亦薄而滑,漸次傳裡,與胃腑糟粕相為摶結,苔方由薄而厚,由白而黃,而黑而燥,其象皆板滯不宣。迨下後,苔始化腐,腐者,宣松而不板實之象,由腐而退,漸生浮薄新苔一層,乃為病邪解盡。

其有初起白苔,即燥如白砂者,名曰砂苔。此溫燥之邪過重,宜速下之,佐以甘涼救液。亦有苔至黑而不燥者,或黃黑苔中,有一、二條白者,或舌前雖燥,舌根苔白厚者,皆夾濕夾痰飲之故,亦有苔雖黃黑,澆薄而無地質者,胃陰虛故也。苔有地質與無地質,此虛實之一大關也。

白話文:

若夫有病,則舌必見苔,病藏於中,苔顯於外,確鑿可憑,毫釐不爽,醫家把握,首賴乎此,是不可以不辨。

如果有人生病,舌頭上一定會出現舌苔。病邪藏在體內,舌苔就顯露在外,這是可以確切憑藉的診斷依據,絲毫不差。醫生診斷疾病,首先要依靠這個,不可不辨別。

風寒為寒燥之邪,風溫為溫燥之邪。風寒初起在表,風溫首傷肺經氣分,故舌多無苔,即有黃白苔,亦薄而滑,漸次傳裡,與胃腑糟粕相為摶結,苔方由薄而厚,由白而黃,而黑而燥,其象皆板滯不宣。

風寒是寒燥之邪,風溫是溫燥之邪。風寒剛開始時,病邪在體表,而風溫則首先傷害肺經氣分,所以舌頭上大多沒有舌苔,即使有黃白舌苔,也是薄而滑的。隨著病情逐漸深入,病邪與胃腑中的糟粕結合,舌苔就由薄變厚,由白變黃,最後變黑而乾燥,呈現出一種板滯不宣的狀態。

迨下後,苔始化腐,腐者,宣松而不板實之象,由腐而退,漸生浮薄新苔一層,乃為病邪解盡。

等到病邪下降之後,舌苔開始腐化。腐化是指舌苔鬆散,不再板實的狀態,說明病情逐漸減輕。腐化之後,舌苔逐漸退去,並長出一層新的浮薄舌苔,這就表明病邪已經完全解除了。

其有初起白苔,即燥如白砂者,名曰砂苔。此溫燥之邪過重,宜速下之,佐以甘涼救液。

有些病人在初期就出現白色舌苔,乾燥得像白沙一樣,這種舌苔稱為“砂苔”。這是溫燥之邪過重的表現,應該迅速下藥治療,並輔以甘涼的藥物來滋潤津液。

亦有苔至黑而不燥者,或黃黑苔中,有一、二條白者,或舌前雖燥,舌根苔白厚者,皆夾濕夾痰飲之故,亦有苔雖黃黑,澆薄而無地質者,胃陰虛故也。苔有地質與無地質,此虛實之一大關也。

也有一些病人,舌苔雖然變黑,但並不乾燥,或者在黃黑舌苔中,夾雜著一兩條白色舌苔,或者舌頭前部雖然乾燥,但舌根部位卻有白色厚厚的舌苔,這些都是夾雜著濕氣、痰飲的緣故。還有一些病人,舌苔雖然是黃黑色,但很薄,沒有地質,這是胃陰虛的表現。舌苔是否有地質,是判斷虛實的一個重要依據。

(嘗見有舌根白苔板厚,如水久泡形,而兩邊現紅肉兩點者,是下焦寒水盛結,真陽不宣也。)

濕為濁邪,兼證最多。風濕傷表,苔多滑白不厚;寒濕傷里,苔多膩白而厚。

暑溫、濕溫、溫疫、溫熱皆濕土鬱蒸之氣。冬溫,因陽不潛藏,亦濕土鬱蒸之餘氣。數者皆從口鼻吸入肺胃膜原,由里而發。春溫為冬傷於寒,寒鬱久而化熱,寒燥之氣,又能搏束津液水飲,伏於膜原,與熱混合,亦由里而發。暑濕晚發,名曰伏暑,因夏傷暑濕,伏於膜原,秋日涼燥之氣,又從外搏遏在內之暑濕,此由表邪引動里邪而發,暑濕瘧疾,亦多由此。

是伏邪、時邪皆由里發,即多夾濕,故初起,舌上即有白苔,且厚而不薄,膩而不滑,或粗如積粉,或色兼淡黃;迨傳胃化火,與糟粕相摶,方由白而黃而黑而燥;其暑溫、濕溫之邪,多黃白混合,似黃似白,或黃膩,或灰黃,而皆不燥。此等舌苔,即有下證,或大便不通不爽;宜熟大黃緩下之,以舌苔不燥,腸中必無燥糞,多似敗醬汁,故不宜猛下。此燥邪、濕邪、燥濕混合之邪舌苔之大較也。

白話文:

我曾經見過舌根有白苔,厚厚的一層,像是泡在水裡很久的樣子,而且兩邊露出兩點紅肉,這表示下焦寒水積聚很多,真陽氣無法散發出去。

濕氣是一種濁邪,它引起的症狀很多。風濕侵襲表層,舌苔通常是滑白不厚;寒濕侵襲內裡,舌苔通常是膩白而厚。

暑溫、濕溫、溫疫、溫熱都是濕土鬱積蒸騰的氣。冬溫是因為陽氣沒有潛藏起來,也是濕土鬱積蒸騰的餘氣。這些病都是從口鼻吸入肺胃膜原,從內裡發作的。春溫是因為冬天受寒,寒氣鬱結久了轉化為熱,寒燥的氣又能束縛津液水分,潛伏在膜原,與熱氣混合,也是從內裡發作的。暑濕病症在晚期才發作,叫做伏暑,是因為夏天受暑濕侵襲,潛伏在膜原,到了秋天,涼燥的氣又從外邊壓制內裡的暑濕,這是表邪引動裏邪而發作,暑濕瘧疾也多半是這樣。

所以伏邪、時邪都是從內裡發作的,而且大多夾雜著濕氣,所以一開始舌頭上就會有白苔,而且是厚厚的,不是薄薄的,膩膩的,不是滑滑的,有的粗糙得像積粉一樣,有的顏色帶點淡黃。等到傳到胃裡化火,與食物殘渣混合在一起,才從白變成黃、再變成黑、最後變成乾澀;至於暑溫、濕溫的邪氣,大多是黃白混合的,看起來像是黃色又像是白色,有的黃而膩,有的灰黃,但都不乾澀。這種舌苔往往有下焦症狀,比如大便不通不暢。應該用熟大黃緩慢瀉下,因為舌苔不乾澀,腸子裡一定沒有乾硬的糞便,多半像敗醬汁一樣,所以不能猛烈瀉下。這就是燥邪、濕邪、燥濕混合的邪氣對舌苔的影響。

(上石芾南《醫原》。)

舌者心之竅,凡病俱現於舌,能辨其色,證自顯然。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假如津液如常,口不燥渴,雖或發熱,尚屬表證。若舌苔粗白,漸厚而膩,是寒邪入胃,夾濁飲而欲化火也。此時已不辨滋味矣,宜用半夏、藿香。迨厚膩而轉黃色,邪已化火也,用半夏、黃芩。

若熱甚失治,則變黑色,胃火甚也,用石膏、半夏。或黑而燥裂,則去半夏,而純用石膏、知母、麥冬、花粉之屬以潤之。至厚苔漸退,而舌底紅色者,火灼水虧也,用生地、沙參、麥冬、石斛以養之,此表邪之傳裡者也。其有脾胃虛寒者,則舌白無苔而潤,甚者連唇口面色俱痿白,此或泄瀉,或受濕,脾無火力,速宜黨參、焦朮、木香、茯苓、炙草、乾薑、大棗以振之。虛甚欲脫者,加附子、肉桂。

白話文:

舌診辨證:

(摘自《醫原》)

舌頭是心臟的外竅,任何疾病都會反映在舌頭上。只要能夠辨別舌頭的顏色,病症就能夠一目瞭然。舌尖代表心臟,舌中部代表脾胃,舌邊代表肝膽,舌根代表腎臟。

如果唾液正常,口不乾渴,即使發燒,也屬於表證。

如果舌苔粗白,逐漸變厚且膩,表示寒邪入侵胃部,夾雜著濁飲,想要化為火熱。此時已經無法辨別味道,應該使用半夏、藿香。

如果舌苔厚膩轉為黃色,表示邪氣已經化為火熱,應該使用半夏、黃芩。

如果熱症嚴重未治,就會變成黑色,代表胃火很旺盛,應該使用石膏、半夏。

如果舌苔黑色且乾燥龜裂,則應該去除半夏,單獨使用石膏、知母、麥冬、花粉等藥物滋潤。

如果厚苔逐漸消退,舌底呈現紅色,代表火熱灼傷津液,應該使用生地、沙參、麥冬、石斛等藥物滋養。這屬於表邪傳入裡面的情況。

如果脾胃虛寒,則舌頭會呈現白色無苔且潤澤,嚴重者甚至嘴脣、口角和臉色都顯得蒼白,這可能是因為腹瀉,或者受寒濕,脾胃火力不足,應該立即使用黨參、焦朮、木香、茯苓、炙草、乾薑、大棗等藥物來振奮脾胃。

如果虛弱到快要脫離死亡的狀態,則應該添加附子、肉桂。

若脾熱者,舌中苔黃而薄,宜黃芩。心熱者,舌尖必赤,甚者起芒刺,宜黃連、麥冬、竹捲心。肝熱者,舌邊赤或芒刺,宜柴胡,黑山梔。其舌中苔厚而黃者,胃微熱也,用石斛、知母、花粉、麥冬之類。

若舌中苔厚而黑燥者,胃大熱也,必用石膏、知母;如連牙床唇口俱黑,則胃將蒸爛矣,非石膏三、四兩,生大黃一兩,加糞金汁、人中黃,鮮生地汁、天冬麥冬汁,銀花露大劑投之,不能救也。此唯時疫發斑及傷寒症中多有之。嘗治一獨子,先後用石膏至十四斤余,而斑始透,病始退,此其中全恃識力。

白話文:

如果舌苔發黃且薄,說明脾胃有熱,可以用黃芩治療。如果舌尖發紅,甚至出現芒刺,說明心火旺盛,可以用黃連、麥冬、竹捲心治療。如果舌邊發紅或有芒刺,說明肝火旺盛,可以用柴胡、黑山梔治療。如果舌苔厚且發黃,說明胃部微熱,可以用石斛、知母、花粉、麥冬等藥物治療。

如果舌苔厚且黑燥,說明胃火很旺,必須用石膏、知母治療。如果連牙床、嘴唇、口腔都發黑,則說明胃火已經嚴重,必須用石膏三到四兩、生大黃一兩,再加糞金汁、人中黃、鮮生地汁、天冬麥冬汁、銀花露等藥物大量服用,否則很難治癒。這些症狀通常發生在時疫發斑和傷寒等疾病中。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獨子,前後用了十四斤以上的石膏,才讓斑點消退,病情才好轉,這全靠辨症能力。

再有舌黑而潤澤者,此係腎虛,宜六味地黃湯。若滿舌紅紫色而無苔者,此名絳舌,亦屬腎虛,宜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等。更有病後絳舌,如鏡發亮而光,或舌底嗌乾而不飲冷,此腎水虧極,宜大劑六味地黃湯投之,以救其津液,方不枯涸。(上江筆花《醫鏡》。)

苔因內熱,致脾氣閉滯不行,飲食津液停積於內,故苔見於外,若脾氣不滯,則飲食運化,津液流通,雖熱甚,不必有苔也。(吾每診寒濕內盛者,往往舌不見苔,及服溫散之劑,乃漸生白苔,轉黃而病始愈矣。)舌青,或青紫而冷滑者為寒證。青紫而焦燥。或脹大,或捲縮者,為熱證。

白話文:

如果舌頭顏色發黑但表面光滑濕潤,這是腎臟虛弱的表現,應該服用六味地黃湯。如果舌頭全都是紅色帶紫色,而且沒有舌苔,這叫做絳舌,也是腎臟虛弱的表現,可以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等藥材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病人病癒後出現絳舌,舌頭像鏡子一樣光亮,或者舌頭底部的咽喉乾燥,不喜歡喝冷飲,這是腎水嚴重虧損,應該用大量的六味地黃湯來治療,補充體內的津液,以免體液枯竭。

舌苔是因體內有熱氣,導致脾氣運化功能受阻,食物和津液停留在體內,所以才會在舌頭上出現舌苔。如果脾氣運化功能正常,食物和津液就能順利流通,即使體內有熱氣,也不一定會有舌苔。我經常遇到寒濕內盛的病人,他們的舌頭上往往沒有舌苔,服用溫散的藥物後,舌苔逐漸出現,從白色變成黃色,病情也開始好轉。如果舌頭顏色發青,或者青中帶紫,並且表面光滑濕潤,這是寒證。如果舌頭顏色青紫,而且乾燥粗糙,或者舌頭腫脹,或者縮捲,這是熱證。

寒甚亦必捲縮,筋脈得寒而收引也,然必不焦燥,凡舌強硬短縮,而神昏語亂者,不治。亦有痰病,而舌本硬縮,及神昏不語者,當以形證色脈參之。熱病,舌本爛,熱不止者死。傷寒,陰陽易,舌出數寸者死。(按:此乃房勞復,非陰陽易也。上郭元峰《脈如》。)

白話文:

天氣寒冷時,人體也會蜷縮起來,因為筋脈遇冷而收縮,但不會焦躁不安。如果舌頭僵硬、縮短,神志昏迷、言語不清,就無法治療。也有一些痰病,舌根僵硬縮短,神志昏迷不語,需要綜合觀察病人的身形、證狀、面色和脈象才能判斷。熱病時,舌根潰爛,熱度不退的人,就會死亡。傷寒時,陰陽失調,舌頭伸出數寸的人也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