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0)

1. 百病虛實順逆篇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五實死,五虛死。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其時有生者,何也?曰: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何以得粥入泄止,何以得汗與利,是必有望於醫者。)

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

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陰不勝其陽,脈流薄疾,並乃狂。三陽積並,發為驚狂。邪入於陽,重陽則狂,諸文皆指陽氣噴激也。)

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炅即炯字,熱也。此陽氣內郁也。)

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此陽氣下抑也。)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此孤陽亢逆,陰津不能上濡也。)

血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矣。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宜用溫散溫下,不可溫補。)是故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何者?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絡之與孫脈,俱輸於經,血與氣並,故為實焉。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勻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上虛實。以上《素問》。)

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營氣不行,(所謂氣行血止也。陰津不足以載血,使之滑利,而陽氣之悍者湧來,血遂擁擠而成癰疽。)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搏,(是血愈擁擠,而悍氣亦不得通,故蒸而為膿矣。)乃化為膿。膿成,十死一生。其白眼青,黑眼小,一逆也。

納藥而嘔,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肩項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除此五者,為順也。(今瘍科有五善七惡之說,義即本此。上癰疽順逆。)

熱病脈靜,汗已出,脈躁盛,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䐃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是四逆也。(淫,馬注謂好色,非也。凡遺精漏濁下利自盜汗皆是。)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

腹脹,身熱,脈大,一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二逆也。衄而不止,脈大,三逆也。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四逆也。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五逆也。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一逆也。腹脹,便血,脈大,時絕,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脫,脈搏,三逆也。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四逆也。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上雜病順逆。)

白話文:

百病虛實順逆篇

邪氣旺盛則為實證,精氣被奪則為虛證。五種實證致死,五種虛證亦致死。脈象有力,皮膚發熱,腹部脹滿,大小便不通,神志昏迷,這是五種實證;脈象細弱,皮膚冰冷,氣息微弱,大小便失禁,飲食不進,這是五種虛證。有些情況下,病人還能活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喝粥後腹瀉停止,虛證病人就能活;如果出汗後排便順暢,實證病人就能活。(為何喝粥能止瀉,為何出汗能通便,這都需要醫生根據病情判斷。)

氣血失調,陰陽失衡,衛氣紊亂,經血逆流,氣血分離,則出現一實一虛的病症。

血聚集於陰分,氣聚集於陽分,則會驚狂。(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脈象微弱而急速,就會導致狂躁。三陽經氣聚集,也會導致驚狂。邪氣入侵陽分,陽氣過盛則狂躁,以上諸說都是指陽氣亢盛。)

血聚集於陽分,氣聚集於陰分,則會出現發熱症狀。(炅即炯,意為熱。這是陽氣鬱結於內。)

血聚集在上焦,氣聚集在下焦,則會心煩意亂,易怒。(這是陽氣下陷。)

血聚集在下焦,氣聚集在上焦,則會精神恍惚,健忘。(這是陽氣亢盛,陰津不足以滋養上焦。)

氣血都向上衝,則會導致大厥,大厥則會暴死,氣機恢復則能活,氣機不復則必死。

氣血喜溫惡寒,遇寒則氣血運行不暢,遇溫則氣血運行通暢。(應該使用溫和的散寒或溫下之法,不可溫補。)所以,氣聚集則血虛,血聚集則氣虛。為什麼呢?有的就是實證,沒有的就是虛證,所以氣聚集則無血,血聚集則無氣。氣血失調,所以就虛了。經絡與分支脈絡,都輸注於經脈,氣血調和,則為實證。陰陽都有會合之處,陽氣注入陰分,陰分充盈於外,陰陽平和,以充實形體,九候脈象一致,稱為健康之人。

(以上論述虛實。以上內容出自《素問》。)

喜怒無常,飲食無節制,陰氣不足,陽氣過盛,營氣運行不暢,(所謂氣行血止,陰津不足以濡養血液,使血液運行順暢,而陽氣過盛則衝擊血液,血液瘀滯則形成癰疽。)就會形成癰疽。陰陽不通,兩者熱邪相搏,(血更加瘀滯,而陽氣也無法通暢,所以就會化膿。)就會化膿。膿成之後,十死一生。眼白發青,瞳孔縮小,這是第一個逆證。

服藥嘔吐,是第二個逆證。腹痛口渴嚴重,是第三個逆證。肩頸僵硬疼痛,是第四個逆證。聲音嘶啞,面色蒼白,是第五個逆證。除此之外,都屬於順證。(現在外科有五善七惡之說,其義即源於此。以上是癰疽順逆。)

熱病脈象平和,汗已出,但脈象又變得急促有力,這是第一個逆證。疾病導致腹瀉,脈象洪大有力,是第二個逆證。痹證不移動,肌肉破損,身體發熱,脈象微弱,是第三個逆證。房事過度損傷身體,身體發熱,面色蒼白,之後又下血,血塊凝重,是第四個逆證。(淫,馬注認為是指好色,這是錯誤的。凡是遺精、滑精、下痢、盜汗都屬於此類。)寒熱交替損傷身體,脈象堅實有力,是第五個逆證。

腹部脹滿,身體發熱,脈象洪大,是第一個逆證。腹部鳴響而脹滿,四肢冰冷,腹瀉,脈象洪大,是第二個逆證。鼻衄不止,脈象洪大,是第三個逆證。咳嗽且咳血,形體消瘦,脈象細弱有力,是第四個逆證。咳嗽,形體消瘦,身體發熱,脈象細弱而急速,是第五個逆證。像這樣的情況,不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

腹部脹大,四肢冰冷,形體消瘦,腹瀉嚴重,是第一個逆證。腹部脹滿,便血,脈象洪大,時而絕脈,是第二個逆證。咳嗽,尿血,形體消瘦,脈象有力,是第三個逆證。嘔血,胸部脹滿牽引後背,脈象細弱而急速,是第四個逆證。咳嗽嘔吐,腹部脹滿,並且飲食不化,脈象絕,是第五個逆證。像這樣的情況,不到一個時辰就會死亡。(以上是雜病順逆。)

熱病不可針刺的有九種情況。所謂不可針刺,是指有死亡徵兆。一、不出汗,顴骨高漲發紅,煩躁不安者必死。二、腹瀉而腹部脹滿嚴重者必死。三、視力模糊,發熱不止者必死。四、老年人和嬰兒發熱而腹部脹滿者必死。五、不出汗,嘔吐,下血者必死。六、舌根潰爛,發熱不止者必死。七、咳嗽且鼻出血,不出汗,汗出不到腳部者必死。八、骨髓發熱者必死。九、發熱而抽搐者必死。

腰部彎曲,瘛瘲,牙關緊閉。凡此九種情況,不可針刺。其他可以針刺的,要迅速針刺,使其出汗或腹瀉。(以上是熱病順逆。以上內容出自《靈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