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8)
卷下 (8)
1. 舌部舌色內應臟腑篇
(附咽喉)
胃足陽陰之脈,循喉嚨。胃足陽明之別,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卒喑。
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其病咽乾。
小腸手太陽之脈,循咽下膈。病則咽痛。
脾足太陰之脈,夾咽,連舌本,散舌下。病則舌本強痛。
心手少陰之脈,從心系上夾咽,病則咽乾。心手少陰之別,系舌本。其病虛則不能言。
腎足少陰之脈,循喉嚨,夾舌本,其病舌乾咽腫。
膀胱足太陽之筋,入結舌本。腎足少陰之筋,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按:合則亦入結舌本矣。上出《內經》。)
舌者,心之竅也。凡病俱見於舌。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江筆花)
白話文:
胃經和足陽明經循行於喉嚨,其中足陽明經的支脈上行至頭頸,匯集全身經脈之氣,向下連接喉嚨。若胃經病變導致氣逆,則會出現喉嚨阻塞、突然失聲等症狀。
肝經循行於喉嚨後方,向上通達額頭。若肝經病變,則會出現咽喉乾燥的症狀。
小腸經循行於咽喉下方,向下連接橫膈膜。若小腸經病變,則會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
脾經循行於咽喉兩側,連接舌根,並散佈於舌下。若脾經病變,則會出現舌根僵硬疼痛的症狀。
心經從心臟出發,向上循行於咽喉兩側。若心經病變,則會出現咽喉乾燥的症狀。心經的支脈連接舌根,若心經虛弱,則會出現不能說話的症狀。
腎經循行於喉嚨,連接舌根。若腎經病變,則會出現舌頭乾燥、咽喉腫大的症狀。
膀胱經的筋絡進入舌根,腎經的筋絡連接枕骨,並與膀胱經的筋絡匯合,最終也進入舌根。
舌頭是心臟的外竅,任何疾病都可以在舌頭上反映出來。舌尖反映心臟,舌中反映脾胃,舌邊反映肝膽,舌根反映腎臟。
舌之尖屬心經,中心至根屬腎經,兩旁肝膽,四邊脾經。(四邊謂中心之四圍,平面之處也。兩旁,謂極邊兩側,向外之處也。)鋪面白苔是肺經。(此謂本來自有之白苔也。)滿舌皆是胃經。又舌尖是上脘所管,中心是中脘所管,舌根是下脘所管。此舌上一定之部位也。(胡玉海《傷寒一書》。)
至論顏色,黃苔胃經,黑苔脾經,紅苔膽經,紫紅苔腎經,苔上起楊梅刺焦乾,黑中有紅點者是肝經。再純黑亦是脾經,鮮紅有刺,亦是膽經,此各經一定之顏色也。其或黑與黃間,紅與紫呈,白與黃雜,紅與黑形。此兼經互呈之顏色也。(同上。)
按:苔無紅色,是舌質也。前人皆苔質不分,今特辨之如下。
白話文:
舌頭尖端屬於心經,中心到根部屬於腎經,兩側屬於肝膽經,四邊屬於脾經。四邊指的是中心的四周,平面的地方。兩側指的是最邊緣的兩側,向外的地方。
舌頭上白白的苔是肺經,這裡指的是原本就存在的白色苔。整條舌頭都是胃經。另外,舌尖是上脘所管轄的,中心是中脘所管轄的,舌根是下脘所管轄的。這是舌頭上固定的部位。
至於舌苔的顏色,黃色的苔是胃經,黑色的苔是脾經,紅色的苔是膽經,紫紅色的苔是腎經,舌苔上出現像楊梅一樣的刺,乾乾的,黑色中帶有紅色點的,是肝經。純黑色的也是脾經,鮮紅色帶刺的,也是膽經。這些是各經固定的顏色。
如果出現黑色和黃色交雜,紅色和紫色交雜,白色和黃色交雜,紅色和黑色交雜,這些是多個經絡互相呈現的顏色。
另外,舌苔沒有紅色,是舌頭本身的顏色。以前的人沒有區分舌苔和舌頭顏色,現在特地分清楚如下。
2. 舌質舌苔辨
(新訂)
前人之論舌診詳矣,而只論舌苔,不論舌質,非不論舌質也,混苔與質而不分也。夫舌為心竅,其伸縮展轉,則筋之所為,肝之用也。其尖上紅粒細於粟者,心氣夾命門真火而鼓起者也。其正面白色軟刺如毫毛者,肺氣挾命門真火而生出者也。至於苔,乃胃氣之所熏蒸,五臟皆稟氣於胃,故可藉以診五臟之寒熱虛實也。
若推其專義,必當以舌苔主六腑,以舌質主五臟。舌苔可刮而去者,氣分之事,屬於六腑;不可刮,即漸侵血分,內連於臟矣。舌質有變,全屬血分與五臟之事。前人書中有所謂舌苔當分有地無地者,地即苔之裡層,不可刮去者也,亦無與於舌之質也。嘗見人無他苦,但苦常滑遺,視其舌,中心如錢大,光滑無苔,其色淡紫。
白話文:
古人對於舌診的論述已經很詳細了,但只談論舌苔,沒有談論舌質,並不是不談論舌質,而是混淆了舌苔和舌質,沒有區分。舌頭是心臟的竅穴,它伸縮轉動,是筋的力量和肝臟的功能。舌尖上出現紅色細小顆粒,比小米粒還小的,是心氣和命門真火共同作用造成的。舌頭正面出現白色柔軟的刺,像細毛一樣的,是肺氣和命門真火共同作用產生的。至於舌苔,是胃氣蒸熏的結果,五臟都從胃氣中獲得氣息,所以可以藉此診斷五臟的寒熱虛實。
如果要深入探討,應該以舌苔來判斷六腑,以舌質來判斷五臟。舌苔可以刮掉的,是氣分的事情,屬於六腑;不能刮掉的,就逐漸侵犯血分,內連於臟了。舌質發生變化,全部屬於血分和五臟的事情。古人書中提到舌苔要分有地無地,地就是苔的裡層,不能刮掉的,也和舌質無關。我曾經見過一個人,沒有其他病痛,只是經常滑泄,觀察他的舌頭,舌頭中央像銅錢一樣大小,光滑無苔,顏色淡紫色。
又見患胃氣痛者,其舌質常見通體隱隱藍色。此皆痰血阻於胃與包絡之脈中,使真氣不能上潮,故光滑不起軟刺,是血因寒而瘀也。通體隱藍,是濁血滿布於細絡也。故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細察柢里,隱隱猶見紅活,此不過血氣之有阻滯,非臟氣之敗壞也。
死者,柢里全變,干晦枯萎,毫無生氣,是臟氣不至矣,所謂真臟之色也。故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則關乎舌質也。以下諸篇,所論已詳,讀者當細思之。
按:劉河間極論玄府之功用,謂眼耳鼻舌身意,皆借玄府以成其功用者也。上言舌體隱藍,為濁血滿布於細絡,細絡即玄府也。所謂濁血滿布,是血液之流通於舌之玄府者,皆夾有汙濁之氣也。或寒氣凝結,或痰涎阻滯於胃與包絡之脈中,致血液之上潮者,不能合於常度,即汙濁之氣生矣,非必其血腐敗而後然也。若果敗血滿塞於中,有不舌強硬而死者耶。
白話文:
又見患胃氣痛者,其舌質常見通體隱隱藍色。此皆痰血阻於胃與包絡之脈中,使真氣不能上潮,故光滑不起軟刺,是血因寒而瘀也。通體隱藍,是濁血滿布於細絡也。故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細察柢裏,隱隱猶見紅活,此不過血氣之有阻滯,非臟氣之敗壞也。
患者胃痛時,舌頭常泛著隱隱的藍色。這是因為痰血堵塞了胃和包絡的經脈,導致真氣無法上湧,所以舌頭表面光滑無力,沒有柔軟的刺狀突起,這是寒氣凝結使血液瘀滯所致。整條舌頭呈現淡淡的藍色,表示濁血佈滿了細小的經絡。因此,無論舌苔是什麼顏色,都屬於比較容易治療的。一旦舌頭顏色發生變化,就應該仔細觀察其顏色是死氣沉沉還是活潑有生氣。如果舌頭顏色看起來比較有生氣,仔細觀察舌根處,還可以隱約看到紅色,這只是血氣流通受阻,並非臟腑機能衰敗。
死者,柢裏全變,幹晦枯萎,毫無生氣,是臟氣不至矣,所謂真臟之色也。故治病必察舌苔,而察病之吉凶,則關乎舌質也。以下諸篇,所論已詳,讀者當細思之。
如果舌頭顏色呈現死氣沉沉,舌根部位完全變色,乾枯黯淡,毫無生氣,這就說明臟氣無法到達舌頭,是臟腑機能衰敗的表現,也是真正的臟腑顏色。所以,治病一定要觀察舌苔,而判斷病情吉凶,則要觀察舌頭的顏色。以下文章已詳細論述了相關內容,讀者應該仔細思考。
按劉河間極論玄府之功用,謂眼耳鼻舌身意,皆借玄府以成其功用者也。上言舌體隱藍,為濁血滿布於細絡,細絡即玄府也。所謂濁血滿布,是血液之流通於舌之玄府者,皆夾有汙濁之氣也。或寒氣凝結,或痰涎阻滯於胃與包絡之脈中,致血液之上潮者,不能合於常度,即汙濁之氣生矣,非必其血腐敗而後然也。若果敗血滿塞於中,有不舌強硬而死者耶。
註解:劉河間認為,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思想,都依靠著玄府才能發揮作用。上面說舌頭呈藍色,是因為濁血佈滿了細小的經絡,而這些細小的經絡就是玄府。所謂濁血佈滿,是指流動在舌頭玄府的血液中,都夾雜著污濁之氣。可能是寒氣凝結,也可能是痰液阻塞了胃和包絡的經脈,導致血液上湧的速度無法達到正常標準,就產生了污濁之氣,並不一定是由於血液腐敗造成的。如果真是敗血充滿了身體,難道不會出現舌頭僵硬而死亡的情況嗎?
3. 舌苔有根無根辨
(新訂)
脈有有根無根之辨,舌苔亦何獨不然。前人只論有地無地,此只可以辨熱之浮沉虛實,而非所以辨中氣之存亡也。地者,苔之裡一層也;根者,舌苔與舌質之交際也。夫苔者,胃氣濕熱之所熏蒸也。濕熱者,生氣也。無苔者,胃陽不能上蒸也,腎陰不能上濡也。前人言之晰矣。
至於苔之有根者,其薄苔必勻勻鋪開,緊貼舌面之上,其厚苔必四圍有薄苔輔之,亦緊貼舌上,似從舌里生出,方為有根。若厚苔一片,四圍潔淨如截,頗似別以一物塗在舌上,不是舌上所自生者,是無根也。此必久病,先有胃氣而生苔,繼乃胃氣告匱,不能接生新苔,而舊苔僅浮於舌面,不能與舌中之氣相通,即胃腎之氣,不能上潮以通於舌也。驟因誤服涼藥傷陽,熱藥傷陰,乍見此象者,急救之猶或可復。
白話文:
脈象有有根無根之分,舌苔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前人只論舌苔有無根,這只能分辨熱證的浮沉虛實,並不能辨別中氣的存亡。根指的是舌苔與舌質交界的地方,地指的是舌苔的最裡層。舌苔是由胃氣濕熱熏蒸而形成的,濕熱是生氣的表現。沒有舌苔,是因為胃陽無法上蒸,腎陰無法上濡,前人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至於舌苔有根,薄苔一定要均勻地鋪開,緊貼著舌面,厚苔一定要有薄苔輔助,同樣緊貼舌面,看起來像是從舌頭裡面生出來的,才是有根。如果厚苔一片,四周乾淨像被截斷,像是別的東西塗在舌頭上,而不是從舌頭本身生出來的,就是無根。這種情況多見於久病,先有胃氣生出舌苔,之後胃氣衰竭,無法生出新的舌苔,舊的舌苔僅僅浮在舌面上,不能與舌頭裡面的氣息相通,也就是胃腎的氣,不能上潮通到舌頭上。如果突然因為錯誤服用涼藥傷了陽氣,或者熱藥傷了陰氣,而出現這種舌苔,趕緊救治也許還能恢復。
若病勢纏綿日久,漸見此象,真氣已索,無能為矣。常見寒濕內盛之病,舌根一塊白厚苔,如久經水浸之形,急用溫里,此苔頓退,復生新薄苔,即為生機。又常見病困將死之人,舌心一塊厚苔,灰黃滯黯,四面無輔,此陰陽兩竭,舌質已枯,本應無苔,而猶有此者,或病中胃強能食,五臟先敗,而胃氣後竭也。
或多服人參,無根虛陽結於胸中,不得遽散,其餘焰上蒸,故生此惡苔,甚或氣絕之後半日胸中猶熱,氣口脈猶動也。
白話文:
如果病症纏綿日久,漸漸出現這些症狀,說明真氣已經衰竭,無力迴天了。
常見寒濕內盛的病症,舌根會有一塊厚厚的白色苔,就像長時間泡在水裡的樣子,要緊急用溫和的藥物來溫暖脾胃,這時苔就會迅速退去,重新長出薄薄的新苔,這就是生機的象徵。
又常見病危將死之人,舌頭中央有一塊厚厚的苔,灰黃色,黯淡無光,周圍沒有輔助的苔,說明陰陽兩虛,舌質已經枯萎,本應該沒有苔,但卻還有這塊苔,可能是病人病中胃氣強健,可以進食,五臟先衰敗,而胃氣卻後來才衰竭。
或者有些人過度服用人參,無根虛陽積聚在胸中,不能迅速散去,餘熱上蒸,所以會生出這種惡劣的苔,甚至在氣絕之後半日,胸中仍然發熱,氣口和脈搏仍然跳動。
4. 傷寒舌苔辨證篇一
出胡玉海《傷寒一書》,大旨是論濕溫為傷寒後半截事。
頭痛、身熱、惡寒、脈浮滑,陽明太陽。身熱、口燥、脈弦滑,陽明少陽。身熱、舌苔白、脈洪滑,正陽陽明。
舌苔微黃,正陽陽明。舌苔前白後黃,正陽陽明。(按:是上寒下熱,外寒內熱。)前黃後白,正陽陽明。(按:是上脘化熱,而中焦有水飲。)四圍白,中間黃,正陽陽明。白帶灰色,陽明將入太陰。白帶有路,陽明太陰。微白燥黃色,陽明太陰。粉白微紅,陽明少陽。無白微桃紅,陽明少陰。
前半紅,後半白,少陽太陰。前半紅,後半黃,少陰太陰。前半黃,後半黑,陽明太陰。前半黃,後半赤,太陰少陰。前半黃,後半紫,太陰厥陰。純黑色,太陰。
白話文:
這段文字出自胡玉海所著的《傷寒一書》,主要講述的是濕溫病,也就是傷寒病發展到後期的症狀。
以下列出一些濕溫病的舌苔表現及其對應的經絡
- 頭痛、身熱、惡寒、脈浮滑,陽明太陽: 患者頭疼、發熱、畏寒,脈象浮滑,屬於陽明經和太陽經的病症。
- 身熱、口燥、脈弦滑,陽明少陽: 患者發熱、口乾,脈象弦滑,屬於陽明經和少陽經的病症。
- 身熱、舌苔白、脈洪滑,正陽陽明: 患者發熱,舌苔白,脈象洪滑,屬於正陽陽明經的病症。
以下列出一些舌苔顏色及其對應的經絡,並附註一些可能的病理變化
- 舌苔微黃,正陽陽明: 屬於正陽陽明經的病症,舌苔微黃。
- 舌苔前白後黃,正陽陽明: 屬於正陽陽明經的病症,舌苔前半部白,後半部黃,說明上寒下熱,外寒內熱。
- 前黃後白,正陽陽明: 屬於正陽陽明經的病症,舌苔前半部黃,後半部白,說明上脘(胃部)化熱,而中焦(脾胃)有水飲。
- 四圍白,中間黃,正陽陽明: 屬於正陽陽明經的病症,舌苔四周白,中間黃。
- 白帶灰色,陽明將入太陰: 舌苔白帶灰色,表示陽明經的病邪將要進入太陰經。
- 白帶有路,陽明太陰: 舌苔白帶有路,表示陽明經和太陰經都有病邪。
- 微白燥黃色,陽明太陰: 舌苔微白燥黃,表示陽明經和太陰經都有病邪。
- 粉白微紅,陽明少陽: 舌苔粉白微紅,表示陽明經和少陽經都有病邪。
- 無白微桃紅,陽明少陰: 舌苔無白微桃紅,表示陽明經和少陰經都有病邪。
以下列出一些舌苔顏色分佈及其對應的經絡
- 前半紅,後半白,少陽太陰: 舌苔前半部紅,後半部白,表示少陽經和太陰經都有病邪。
- 前半紅,後半黃,少陰太陰: 舌苔前半部紅,後半部黃,表示少陰經和太陰經都有病邪。
- 前半黃,後半黑,陽明太陰: 舌苔前半部黃,後半部黑,表示陽明經和太陰經都有病邪。
- 前半黃,後半赤,太陰少陰: 舌苔前半部黃,後半部赤,表示太陰經和少陰經都有病邪。
- 前半黃,後半紫,太陰厥陰: 舌苔前半部黃,後半部紫,表示太陰經和厥陰經都有病邪。
- 純黑色,太陰: 舌苔純黑色,表示太陰經有病邪。
注意
這些只是濕溫病的舌苔表現,實際診斷還需要結合患者的脈象、症狀等多方面信息。
純黃色,太陰。黃分八字,陽明太陰。一邊黃,一邊白,陽明太陰。一邊黑,一邊黃,陽明太陰。焦黑,太陰。潤黑,太陰。花黃灰黑,陽明太陰。純紅,鏡面,太陰。(其形色光如漆桌,如光而不濕,舌下華池皆乾者,重。宜細審之。)舌厚如三個厚,少陰。舌闊如三個闊,少陰。
舌圓,少陰。舌平無尖,少陰。(按:舊謂舌邊缺如鋸齒者死。)白苔有一點點紅,陽明少陽。白苔有一點點黑,陽明太陰。白苔有一點點黃,正陽陽明。尖紅後赤,少陰少陽。尖赤後紫,少陰少陽。
以上三十五法,乃辨證之大略,余照此類推之可也。
廣東、福建、浙江、江南揚州分野,魚鹽海濱之地,腸胃脆薄,氣盛血熱,所以風邪一客即病。頭雖痛,不如斧劈,項雖強,尚可轉側,背雖牽制,尚可動搖。風邪入胃,肺則凝塞,所以一日為風,二日為熱,三日為火,熱甚之故。熱與風邪相搏,凝塞成毒。此毒,胃主肌,脾主肉,不在肉而在肌。
白話文:
舌頭顏色和形狀可以反映身體狀況。純黃色、焦黑、潤黑、花黃灰黑、純紅鏡面都屬於太陰;一邊黃一邊白、一邊黑一邊黃都屬於陽明太陰。舌頭厚如三個厚、舌頭寬如三個寬、舌頭圓、舌頭平無尖都屬於少陰。白苔上有紅點屬於陽明少陽,有黑點屬於陽明太陰,有黃點屬於正陽陽明。舌尖紅後赤、舌尖赤後紫都屬於少陰少陽。
以上三十五種診斷方法只是概括性的,其他的情況可以類推。
廣東、福建、浙江、江南揚州這些沿海地區的人,由於飲食以魚鹽為主,腸胃比較脆弱,容易出現氣盛血熱的情況,因此稍微受點風寒就會生病。雖然頭疼,但不像被斧頭劈開那樣劇烈;脖子僵硬,但還可以轉動;背部酸痛,但還可以活動。風寒侵入胃部,就會導致肺部阻塞,因此第一天是風寒,第二天是發熱,第三天就變成火熱,熱度非常嚴重。熱氣與風寒相搏,就會形成毒素。這種毒素,主要存在於肌肉而不是肉裡面。
肌,毛竅之內也。故點點然如斑之狀,如疹之形,紅色鮮明,一日三潮,三日九潮,故毒必三日,雖不治,亦疏散也。脈左寸浮,右關滑,氣口大。無有正傷寒也。故太陽經雖病不病,此陽明之正病也,謂之陽明太陽。舌苔白,一日不口渴,二日不大便,至三四五六日,大便解,則腠理開。
汗出而解。
如陽明第四日,血熱成毒,不能發越,毒郁在中,腠理不開,郁遏邪熱,則傳入少陽。一日口渴,左關洪大,右關洪滑,右寸氣口閉遏,此肺經熱邪沖遏,氣道不舒,斑在肌腠,血凝在皮,少陰雖然受熱,而未嘗著病。二日目赤,舌苔紅,耳鳴,左關脈洪大而數,此熱甚邪勝也。
白話文:
皮膚是毛孔的內部,所以疹子會像斑點一樣,紅色的疹子會明顯地出現,一天出現三次,三天出現九次,因此毒氣一定會在三天內發散,即使不治療也會自行散去。脈象左寸浮,右關滑,氣口大。這並不是真正的傷寒。因為太陽經雖然也有病,但並非主要的病症,這是陽明經的正病,稱為「陽明太陽」。舌苔白,第一天不口渴,第二天不排便,直到第三、四、五、六天,排便了,才表示身體的毛孔打開了。
出汗後就能痊癒。
如果陽明病症持續到第四天,血液中的熱氣就會化為毒氣,無法發散出去,毒氣淤積在身體裡,毛孔無法打開,熱毒被阻擋,就會傳入少陽經。第一天會口渴,左關脈洪大,右關脈滑,右寸脈氣口閉塞,這是肺經的熱邪衝擊阻礙,氣道不通暢,斑點出現在皮膚表面,血液凝結在皮膚上,雖然少陰經也受到熱邪的影響,但並沒有真正生病。第二天眼睛會發紅,舌苔紅,耳朵會發出耳鳴,左關脈洪大且脈象快,這是熱氣很嚴重,邪氣盛的表現。
第三日譫語,不欲眠,右關洪滑而實。四日斑出則少解,斑不出狂叫不安,右關滑實有力,左關脈洪數微弦,左尺脈虛大,此邪氣將入於裡。第五日耳聾,不欲眠,起坐不休,譫語欲狂,此斑毒不得發越,口乾消水,舌苔紅黃色,邪尚未曾傳裡也;舌苔紅紫色,將入於脾。左關弦,右關實,乙木怒極,熱鬱之甚。
耳聾,腎之火閉也。斑毒出於胸項脊背,此陽邪有餘,隱於胸項脊背,此陽毒將陷入陰分。六日大便解,邪氣得下,斑必發出;六日不解,火氣閉於幽門,小便短澀,毒反熏胃,肺閉,大腸熱,目直視,不欲見人,脈數,舌焦。邪傳太陰,目黃,面黃,此風勝濕鬱,第七日耳聾,口渴,目黃,兩頰黃赤,舌苔焦,脈與六日同,此病尚在陽分未除,邪雖入里,猶可挽回。
白話文:
第三天病人神志不清,不願意睡覺,右手關脈洪大滑利但按之堅實。第四天身上出現斑點,病情稍有好轉,若斑點不出來,病人就會狂叫不安,右手關脈滑利且有力,左手關脈洪大而數,略微弦緊,左手尺脈虛大,這表示邪氣將要侵入內臟。第五天病人耳聾,不願意睡覺,坐立不安,神志不清,快要發狂,這是因為斑毒無法發散,口乾舌燥,口渴,舌苔紅黃色,邪氣尚未傳入內臟;如果舌苔紅紫色,則表示邪氣將要侵入脾臟。左手關脈弦緊,右手關脈堅實,乙木之氣怒極,熱邪鬱結非常嚴重。
耳聾,是腎臟的火氣閉塞所致。斑毒出現在胸部、頸部、脊背,這是陽邪有餘,隱藏在胸部、頸部、脊背,這表示陽毒將要侵入陰分。第六天如果大便暢通,邪氣能向下排出,斑點就會發出來;如果第六天大便不通,火氣就會閉塞在幽門,小便短少而澀,毒氣反過來熏蒸胃部,肺氣閉塞,大腸發熱,眼睛直視,不願意見人,脈搏數快,舌頭乾燥。邪氣傳入太陰,眼睛發黃,臉色發黃,這是風邪勝過濕邪,濕邪鬱結所致。第七天耳聾,口渴,眼睛發黃,兩頰發黃發紅,舌苔乾燥,脈象與第六天相同,這表示病情還在陽分,尚未清除,邪氣雖然侵入內臟,但仍可挽回。
少陽不得解,邪傳入里,流入太陰脾經。一日右關洪大而軟,左關絃動,左寸閉,此熱邪客於包絡,神昏氣短,白珠紅,肺經鬱抑,斑毒則頸項上見者紅色,兩頰無有,心胸不見,季脅有微點,腹上點點紅色,手臂前俱有紅色,舌苔黃黑,雖然傳裡,陽證未除。二日右寸見弦脈,風邪客於肺,將發白斑,氣促者死,鼻扇者死,耳聾者生,面頰紅者生,閉目不欲見人者生,魚口鴉聲者死。
第三日右關數,左寸不見,右尺洪大,此邪熱客於腎,唇紫,舌焦黑,目直視,不欲見人,此毒鬱於小腸,燥糞不得下,斑隱在肉內,怒狂叫罵者生,口渴消水者生,小便不滋潤者死。第四日左寸閉,左關弦,左尺洪大,右關虛軟,右寸見芤脈,右尺不見,血熱在中焦,斑見藍色。第五日左右手寸關脈不見,兩尺洪大,聲嘶欲哭,斑郁不得發越,目黃身黃者死。
白話文:
少陽症狀未解,邪氣深入內里,流入脾經。第一天,右側關脈浮腫且軟,左側關脈弦緊,左側寸脈閉塞,這是熱邪停留在包絡,出現神志昏迷、氣短、白珠紅疹、肺經鬱結的症狀。斑疹只出現在頸項,臉頰、胸部和季脅則僅有微點,腹部和手臂也有紅色斑點,舌苔黃黑。雖然邪氣已入內,但陽證尚未消除。第二天,右側寸脈出現弦脈,風邪侵犯肺經,將要發白斑,氣喘的人會死,鼻翼扇動的人會死,耳聾的人會活,臉頰發紅的人會活,閉目不願見人的人會活,口張如魚、聲音嘶啞的人會死。第三天,右側關脈數脈,左側寸脈消失,右側尺脈浮腫,這是熱邪停留在腎經,出現嘴唇發紫、舌頭焦黑、目光直視、不願見人的症狀。毒氣鬱結於小腸,大便乾燥無法排出,斑點隱藏在肉中,怒躁狂叫的人會活,口渴頻繁飲水的人會活,小便不滋潤的人會死。第四天,左側寸脈閉塞,左側關脈弦緊,左側尺脈浮腫,右側關脈虛弱,右側寸脈出現芤脈,右側尺脈消失,血熱停留在中焦,斑疹呈現藍色。第五天,左右手寸脈和關脈消失,兩尺脈浮腫,聲音嘶啞欲哭,斑疹鬱積無法發散,眼睛發黃、身體發黃的人會死。
第六日尺寸俱無,兩關弦緊,舌苔濕滑,此火甚感寒,頭涼即死,舌苔燥裂,仍為火論。
或陽明第五日斑發不透,邪毒不入少陽,竟入太陰,此非越經傳也,或飲食所傷,或藥餌所誤。太陰一二日,季脅痛,下痢,左關弦軟,右關弦長,氣口脈洪,尺脈大,口渴甚,嘴唇乾,舌燥,神氣清,舌苔黃厚,黑灰色。第三日舌根黑,中黃,尖白,目赤面青,左關脈數,右關滑大有力,肺脈大,兩尺脈閉,頭面有斑,頸項無斑,胸背有斑,肚腹無斑,此陽氣不得發越,陰氣凝塞。
太陰四日,左三部閉,右關軟,肺脈大,尺脈洪,口渴甚,目紅,面赤,鼻青,唇黑者死,伏斑下陷。太陰五日,尺寸俱浮,右關芤,左關緊,時作寒戰,頭痛,目赤,鼻黑,舌青,唇紫者死,斑毒乘於肝,非傳厥陰,邪中厥陰也。
白話文:
第六天,寸關尺脈都摸不到,兩關脈弦緊,舌苔濕滑,這是火邪太過,感受寒邪,頭部冰冷就可能死亡,舌苔乾燥裂開,還是要從火邪的角度來考慮。
有時候陽明病第五天斑疹發出,但邪氣沒有進入少陽,反而進入了太陰,這不是越經傳病,可能是飲食不當,或是藥物誤用。太陰病一兩天,會出現季脅疼痛,腹瀉,左關脈弦軟,右關脈弦長,氣口脈洪,尺脈大,口渴很厲害,嘴唇乾燥,舌頭乾燥,精神清醒,舌苔黃厚,呈黑灰色。第三天舌頭根部黑,中間黃,前端白,眼睛紅,臉色青,左關脈數,右關脈滑大有力,肺脈大,兩尺脈閉塞,頭面部有斑疹,頸項沒有斑疹,胸背有斑疹,腹部沒有斑疹,這是陽氣無法發散,陰氣凝滯。
太陰病第四天,左三部脈閉塞,右關脈軟,肺脈大,尺脈洪,口渴很嚴重,眼睛紅,臉色紅,鼻子青,嘴唇黑的人會死亡,斑疹下陷。太陰病第五天,寸關尺脈都浮,右關脈芤,左關脈緊,時不時會發冷,頭疼,眼睛紅,鼻子黑,舌頭青,嘴唇紫的人會死亡,斑毒侵入肝臟,不是從厥陰傳來的,而是邪氣直接侵襲厥陰。
太陰之脈,利於無力,邪入於脾,氣盛血熱,流於四肢,分布百骸,貫注於心,心神失專其權,是以相火之邪甚熾,心神與相火失位,則一身無所主矣。故四肢百骸俱痛,腹滿口乾,舌黃舌黑,唇燥,五臟與大小腸膀胱三焦皆受其制。脈之細小者,胃氣不傷,脈之滑大者,胃氣已壞。
胃主納穀,脾主消穀:胃主受納,脾主轉濡;胃之受納在於肺,脾之轉濡在乎肝。在上者為痰,在下者為糟粕。膈氣實則痰滯於膻中,心氣熱,則糟粕滯於小腸。渴欲飲冷者,膈氣熱也。飲水不小便者,肺葉焦也。肺氣盛者,則大腸之道不行。夫邪在陰分,不利見陽脈;病在陽分,不利見陰脈。
白話文:
太陰經的脈絡,對於無力的人有益。邪氣侵入脾臟,導致氣盛血熱,流向四肢,遍布全身骨骼,並匯集於心臟。心神失去主導權,因此相火之邪氣變得更加熾烈,心神和相火的位置錯亂,導致全身都失去了控制。所以四肢百骸都疼痛,腹部飽脹口乾舌燥,舌頭發黃發黑,嘴唇乾燥,五臟和大小腸、膀胱、三焦都受到邪氣的影響。脈搏細小的人,胃氣沒有受損,脈搏滑大的人,胃氣已經受損。
胃負責接收食物,脾負責消化食物:胃負責接收食物,脾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精華;胃的接收功能依賴於肺,脾的轉化功能依賴於肝臟。在上方的為痰,在下方的是糟粕。膈肌氣機不通暢,就會導致痰滯留在胸部,心氣熱,就會導致糟粕積留在小腸。想喝冷飲的人,是膈肌熱的表現。喝水後不排尿的人,是肺葉枯燥的表現。肺氣旺盛的人,則大腸的功能就會受阻。邪氣在陰分,不利於陽脈的顯露;病邪在陽分,不利於陰脈的顯露。
太陰之病,利於細小虛軟,不利於洪大滑實。通其經絡,導其閉塞,毋使風木成邪,致人九竅不通而死。太陰之脈,非獨取右關,左寸左關右尺皆可概見也。獨肺居華蓋,肺氣凝澀,更利於細小,不利於實大。與正傷寒之病,傳入太陰,皆脈大者病進,脈小者病退,有力者病進,無力者病退;滑實者病進,虛軟者病退;緊實者病進,芤軟者病退,洪數者病進,細軟者病退。
如病之外現,目紅面紅,舌紅唇紅,手足搖動,坐立不寧,舌苔焦黑,此毒邪熾盛,脈見細小,此皆有胃氣,不可謂不治也。如目青面青,唇青舌白,脈見微細者,毒氣下陷,將出汗而死矣。太陰病,面赤目赤,唇紫舌黑,兩關見數脈者危,見促脈者死。面白目赤,鼻青唇青,舌苔灰色,左尺右關見緊脈者死。
白話文:
太陰病症,容易出現細小虛弱的脈象,而洪大滑實的脈象則不利。要疏通其經絡,引導阻塞之氣,切勿讓風寒木邪入侵,導致九竅不通而亡。太陰脈象的診斷,不只看右關脈,左寸脈、左關脈、右尺脈都可以參考。單獨說到肺,它位於人體的華蓋之處,肺氣凝澀,更偏向於細小虛弱的脈象,不利於實大的脈象。
與正傷寒之病,傳入太陰,皆脈大者病進,脈小者病退,有力者病進,無力者病退;滑實者病進,虛軟者病退;緊實者病進,芤軟者病退,洪數者病進,細軟者病退。
當正傷寒病症轉入太陰時,脈象大的病症加重,脈象小的病症減輕;脈象有力的病症加重,脈象無力的病症減輕;脈象滑實的病症加重,脈象虛軟的病症減輕;脈象緊實的病症加重,脈象芤軟的病症減輕;脈象洪數的病症加重,脈象細軟的病症減輕。
如病之外現,目紅面紅,舌紅脣紅,手足搖動,坐立不寧,舌苔焦黑,此毒邪熾盛,脈見細小,此皆有胃氣,不可謂不治也。如目青面青,脣青舌白,脈見微細者,毒氣下陷,將出汗而死矣。
如果病人出現眼睛發紅、臉色發紅、舌頭發紅、嘴脣發紅、手腳搖動、坐立不安、舌苔焦黑的症狀,說明毒邪熾盛,而脈象細小,這些都表示還有胃氣,不可說病症無治。如果出現眼睛發青、臉色發青、嘴脣發青、舌頭發白的症狀,並且脈象微細,說明毒氣下陷,將要出汗而死。
太陰病,面赤目赤,脣紫舌黑,兩關見數脈者危,見促脈者死。面白目赤,鼻青脣青,舌苔灰色,左尺右關見緊脈者死。
太陰病症,若出現臉色發紅、眼睛發紅、嘴脣發紫、舌頭發黑的症狀,並且兩關脈(右關脈、左關脈)出現數脈,則病情危重;若出現促脈,則會死亡。若出現臉色發白、眼睛發紅、鼻子發青、嘴脣發青、舌苔灰色的症狀,並且左尺脈、右關脈出現緊脈,則會死亡。
目赤面黃,鼻扇唇青,右寸見數脈,關脈見弦脈,兩尺不應者死。神氣如常,舌苔微黑,兩關見革脈者死。舌黃目青,面白唇白,脈見微弱,手足厥冷,身發白斑者死。舌光如鏡,目紅面青,兩關洪大,兩尺洪數,兩寸不應,毒陷下焦,頸項斑不出者死。舌上芒刺,苔色灰黑,腹胸脹滿,渴甚不欲飲水,右寸見極,右關見軟,左關見澀,結胸者死。
舌尖平,季脅痛,舌苔焦黑,時下清水,口渴不欲飲湯水,左尺見結,左寸見代,右關見牢,熱結小腸死。舌苔黃白,點點紅紫,唇青,面白,目赤,左關見軟,右關見澀,肺脈不應者死。舌苔厚白,上灰黑色,脾部乾燥,唇紅,目赤,面白,兩尺不應,左關見軟,右關沉實,兩寸不應,頸項發白斑者死。
白話文:
眼睛紅腫,臉色發黃,鼻子扇動,嘴唇發青,右手寸脈數而快,關脈弦而緊,兩尺脈搏微弱或無,命不久矣。精神狀態看似正常,舌苔微黑,兩關脈搏呈現革脈,命不久矣。舌頭發黃,眼睛發青,臉色蒼白,嘴唇蒼白,脈搏微弱,手腳冰冷,身體出現白斑,命不久矣。舌頭光亮如鏡,眼睛發紅,臉色發青,兩關脈搏洪大,兩尺脈搏洪數而快,兩寸脈搏微弱或無,毒素沉積在下焦,頸部出現斑點,命不久矣。舌頭上有芒刺狀物,舌苔灰黑色,腹部胸部脹滿,口渴卻不願喝水,右手寸脈見極,右手關脈見軟,左手關脈見澀,結胸之症,命不久矣。
舌尖平坦,腹部兩側肋骨處疼痛,舌苔焦黑,時常排出清水,口渴卻不願喝湯水,左手尺脈見結,左手寸脈見代,右手關脈見牢,熱邪積聚在小腸,命不久矣。舌苔黃白色,上面有紅紫色的斑點,嘴唇發青,臉色蒼白,眼睛發紅,左手關脈見軟,右手關脈見澀,肺部脈搏微弱或無,命不久矣。舌苔厚白,上面有灰黑色,脾部乾燥,嘴唇發紅,眼睛發紅,臉色蒼白,兩尺脈搏微弱或無,左手關脈見軟,右手關脈沉實,兩寸脈搏微弱或無,頸部出現白斑,命不久矣。
舌苔紅紫,目赤面黃,唇乾胸滿,神氣昏沉,手足厥冷,右關不應,左關弦緊,左尺空大,斑毒陷下者死。舌焦圓厚,華池乾燥,唇焦齒黑,目紅面赤,神氣昏憒,脈見細小,頻叫,不知人者死,知人者可生。大便頻解,不知人者死;大便頻解,漸知人者可生。舌不出口,發戰者死。
大便解後,舌不潤轉者死不治。大便解後,神氣倏清,舌雖潤,即出汗者死。大便解後,脈見狂大,必定血從口鼻出,急服更衣散一服,使肝分得涼,藏血可生,如遲,吐血必死。夫病至太陰,死證已多;若傳入少陰,則邪盛正衰,危者十九,死者亦多;傳入厥陰,則風木成邪,九竅將閉,不必為之細論矣。(此篇所論,與溫病相出入,先生亦謂非正傷寒病也。
白話文:
舌苔紅紫,目赤面黃,脣乾胸滿,神氣昏沉,手足厥冷,右關不應,左關弦緊,左尺空大,斑毒陷下者死。
意思是:舌頭上覆蓋著紅紫色苔蘚,眼睛紅赤,臉色發黃,嘴脣乾燥,胸口滿悶,精神萎靡昏沉,手腳冰冷發涼,右關脈搏摸不到,左關脈搏弦緊,左尺脈搏空虛,身上出現斑點且逐漸下陷,這種情況病人將會死亡。
舌焦圓厚,華池乾燥,脣焦齒黑,目紅面赤,神氣昏憒,脈見細小,頻叫,不知人者死,知人者可生。
意思是:舌頭乾燥且圓厚,華池穴(位於頭部後方)乾燥,嘴脣焦裂,牙齒發黑,眼睛紅赤,臉色發紅,精神昏迷不清醒,脈搏細小,病人經常喊叫,如果失去意識,就會死亡;如果還知道自己在哪裡,就能夠活下來。
大便頻解,不知人者死;大便頻解,漸知人者可生。
意思是:頻繁腹瀉,如果失去意識,就會死亡;如果腹瀉同時意識逐漸恢復,就能夠活下來。
舌不出口,發戰者死。
意思是:舌頭無法伸出,身體發抖,病人將會死亡。
大便解後,舌不潤轉者死不治。
意思是:腹瀉後,舌頭沒有恢復濕潤,病人將會死亡,無法救治。
大便解後,神氣倏清,舌雖潤,即出汗者死。
意思是:腹瀉後,精神突然變得清醒,舌頭雖然濕潤,但馬上就開始出汗,病人將會死亡。
大便解後,脈見狂大,必定血從口鼻出,急服更衣散一服,使肝分得涼,藏血可生,如遲,吐血必死。
意思是:腹瀉後,脈搏狂躁有力,必然會出現鼻腔或口腔出血的情況。應立刻服用更衣散,使肝臟降溫,儲藏血液,從而保住性命。如果延誤治療,必定會因吐血而死亡。
夫病至太陰,死證已多;若傳入少陰,則邪盛正衰,危者十九,死者亦多;傳入厥陰,則風木成邪,九竅將閉,不必為之細論矣。
意思是:疾病發展到太陰經階段,死亡的徵兆已經很多。如果傳入少陰經,則邪氣盛而正氣衰,十分危急,十個病人中九個會死亡。如果傳入厥陰經,則風木之邪氣盛行,九竅將要閉塞,已經無需再細細討論了。
(此篇所論,與溫病相出入,先生亦謂非正傷寒病也)
意思是:這篇文章所描述的病情,與溫病有些許出入,作者也認為這不是真正的傷寒病。
)
凡舌紅面赤,而兩手見陰脈,或脈來搖擺無根,恍惚難憑,舌上肝膽部位,有一點點紫泡如黃豆大者,此熱毒歸臟,不治之證。在左者重,在右者輕,在中間而不在肝膽部位者更輕,察其脈,可救者,須救之。(舊謂舌邊缺如鋸齒者死,即此義也。)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舌頭紅、臉色發紅,而且兩手出現陰脈,或者脈搏跳動虛浮無根,感覺恍惚難以捉摸,舌頭上肝膽部位出現一點點紫色的泡,像黃豆大小,這就代表熱毒已經侵入臟腑,是無法治療的徵兆。如果紫泡在舌頭左側,病情較重;在右側,病情較輕;如果在舌頭中間,但不在肝膽部位,則病情更輕。觀察病人的脈象,如果還有救治的可能,就必須盡快救治。(古代醫書說舌頭邊緣缺損像鋸齒狀的人會死,就是指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