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7)
卷下 (7)
1. 目部內應臟腑部位篇
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
目者肝之官也。肝開竅於目,目藏精於肝。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大小。目下果大,其膽乃橫。
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據此是下胞屬脾也,予歷診亦以下屬脾,上屬胃為合。)
足少陽之筋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也,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
足太陽之筋,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為目下綱。其病也,寒則筋急,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手太陽之筋,屬目外眥。手少陽之筋,屬目外眥。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眥急不能卒視。
白話文:
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
五臟六腑的津液,最終都會上升並滲透到眼睛。
目者肝之官也。肝開竅於目,目藏精於肝。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大小。目下果大,其膽乃橫。
眼睛是肝臟的官竅。肝臟主管眼睛,眼睛的精氣藏於肝臟。肝臟是主將,負責觀察外界的訊息。想要知道一個人身體是否堅固,可以觀察他的眼睛大小。如果眼球下方突出,則膽囊可能橫向生長。
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據此是下胞屬脾也,予歷診亦以下屬脾,上屬胃為合。)
水屬陰,眼球下方也屬陰,腹部是至陰所在,所以如果腹部積水,就會導致眼球下方腫脹。(根據這個理論,眼球下方屬於脾臟,我長期以來診治經驗也認為,眼球下方屬於脾臟,上方屬於胃。)
足少陽之筋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也,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開。
足少陽經的筋絡連接到眼角,是眼睛的外圍。如果患病,頸部筋絡緊繃,從左側牽拉到右側,就會導致右眼無法睜開。
足太陽之筋,為目上綱。足陽明之筋,為目下綱。其病也,寒則筋急,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
足太陽經的筋絡,連接到眼睛的上方。足陽明經的筋絡,連接到眼睛的下方。如果患病,寒則筋絡緊繃,導致眼皮合不上;熱則筋絡鬆弛,導致眼皮無法睜開。
手太陽之筋,屬目外眥。手少陽之筋,屬目外眥。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眥急不能卒視。
手太陽經的筋絡,連接到眼角外側。手少陽經的筋絡,也連接到眼角外側。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的筋絡如果緊繃,就會導致口眼歪斜,眼角緊縮,無法看清事物。
手少陰之脈,系目系。其病目黃,脅痛,掌中熱痛。
手太陽之脈,至目銳眥,其支者至目內眥。其病目黃。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其病目黃,目似脫,項似拔。
手少陽之脈,至目銳眥。其病目銳眥痛。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其支者復至目銳眥後。其病目銳眥痛。
足厥陰之脈,連目系,從目系下頰裡。
足陽明有夾鼻入於面者,屬口對入系目本。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病苦頭目痛。入陰出陽,交於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絕則瞑目。(絕,極也。謂不交於陽也。)
足陽明胃脈,上至目內眥。
陰蹺之脈,合太陽、陽蹺而上行,至於目內眥,故目內眥痛者,取之陰蹺。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上並出《內經》。)
白話文:
手少陰之脈,系目系。其病目黃,脅痛,掌中熱痛。
手少陰經的脈絡,連接到眼睛的連接處。如果這條經絡生病,就會出現眼睛發黃、脅肋疼痛、手掌發熱疼痛的症狀。
手太陽之脈,至目銳眥,其支者至目內眥。其病目黃。
手太陽經的脈絡,到達眼睛外側的角(眼角),分支則到達眼睛內側的角。如果這條經絡生病,也會出現眼睛發黃的症狀。
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其病目黃,目似脫,項似拔。
足太陽經的脈絡,起源於眼睛內側的角。如果這條經絡生病,除了眼睛發黃以外,還會出現眼睛好像要脫落、脖子好像被拉扯的感覺。
手少陽之脈,至目銳眥。其病目銳眥痛。
手少陽經的脈絡,到達眼睛外側的角。如果這條經絡生病,會出現眼睛外側角疼痛的症狀。
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其支者復至目銳眥後。其病目銳眥痛。
足少陽經的脈絡,起源於眼睛外側的角,分支又回到眼睛外側角的後方。如果這條經絡生病,也會出現眼睛外側角疼痛的症狀。
足厥陰之脈,連目系,從目系下頰裡。
足厥陰經的脈絡,連接到眼睛的連接處,然後從眼睛的連接處向下到臉頰內側。
足陽明有夾鼻入於面者,屬口對入系目本。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病苦頭目痛。入陰出陽,交於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絕則瞑目。(絕,極也。謂不交於陽也。)
足陽明經有從鼻子旁進入臉部的分支,這條分支屬於口腔,並連接到眼睛的根部。足太陽經有從脖子通往腦部的分支,這條分支纔是真正屬於眼睛的根部,稱為眼系。如果這些經絡生病,會導致頭部和眼睛疼痛。陰氣和陽氣交匯於眼睛外側的角,陽氣旺盛則眼睛瞪大,陰氣消失則眼睛閉合。(“絕”指的是極度,意指陰氣不與陽氣交匯。)
足陽明胃脈,上至目內眥。
足陽明胃經的脈絡,向上到達眼睛內側的角。
陰蹺之脈,合太陽、陽蹺而上行,至於目內眥,故目內眥痛者,取之陰蹺。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眥始。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上並出《內經》。)
陰蹺經的脈絡,與太陽經和陽蹺經匯合向上走,到達眼睛內側的角,因此眼睛內側角疼痛的病人,可以針灸陰蹺經。如果邪氣停留在足陽蹺經,就會導致眼睛疼痛,並且從內側角開始。診斷眼睛疼痛,如果紅色脈絡從上向下走,是太陽經病變;如果從下向上走,是陽明經病變;如果從外向內走,是少陽經病變。(以上內容都出自《內經》。)
首尾赤眥屬心,滿眼白睛屬肺,其烏睛圓大屬肝,其上下肉胞屬脾,而中間一點黑瞳如漆者,腎實主之。(楊仁齋。)
黑珠屬肝,白珠屬肺,瞳人屬腎,大角屬大腸,小角屬小腸,(大外小內。)上胞屬脾,下胞屬胃。(夏禹鑄。按:其赤絡屬於心。)
白話文:
眼睛的紅色部分屬心,眼白部分屬肺,黑色的眼珠又圓又大屬肝,上下眼瞼屬脾,而中間漆黑的眼瞳屬腎。眼珠的黑色部分屬肝,白色部分屬肺,瞳孔屬腎,眼角外側屬大腸,眼角內側屬小腸,上眼瞼屬脾,下眼瞼屬胃,而眼白中的紅色血管則屬心。
2. 目胞形色應證篇
凡已見面目五色生克篇、門戶井灶篇者,不復重具,以省繁文,當與前後諸篇參看。
蹺脈氣不榮,則目不合。(以下出《內經》。)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凡上下胞壅起者,皆脾胃有濕。)
眼胞上下如煙煤者,寒痰也。(以下出李士材。)
目下灰色為寒飲,眼黑頰赤為熱痰。眼黑而行走艱難,呻吟者,寒濕入骨也。眼黑而面赤如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者,風痰也。眼上下有青色暈者,多欲勞傷,精神不爽,即夜未睡。
面黃白及腫連眼胞者,谷疸,其人必心下痞。
白話文:
前面已經介紹過「面目五色生克篇」和「門戶井灶篇」的內容,這裡不再重複,為了簡潔,請參考前文。
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導致眼瞼閉合不全。
觀察眼窩上方出現小膿包,像是剛睡醒的樣子,而且頸部血管搏動,時常咳嗽,按壓手腳時,凹陷下去卻不能很快恢復,這是風水導致的皮膚腫脹。凡是身體上下部位腫脹隆起,都是脾胃濕氣過重造成的。
眼瞼上下像煙煤一樣,是寒痰。
眼下方呈灰色,是寒飲;眼珠黑而兩頰紅,是熱痰。眼珠黑而行走困難,呻吟不已,是寒濕侵入骨骼。眼珠黑而面部紅如土色,四肢痿痹,屈伸不便,是風痰。眼瞼上下出現青色暈圈,多半是過度勞累,精神不振,即使夜裡沒有睡覺也是如此。
面部發黃發白並伴有腫脹,甚至蔓延至眼瞼,這是谷疸,患者一定會有心下痞悶的感覺。
大眥破爛,肺有風也。小眥破爛,心有熱也。上胞腫,脾傷也。下胞青色,胃有寒也。脾間積熱,及宿食不消,則生偷針。
按:小兒目胞微腫者常也,以其乳食,胃中濕氣當盛也;若腫甚者,中有停滯也。壯年目胞腫不退者,是生而脾氣不足,常受肝制,其人多怒而少壽。
白話文:
眼角破損,代表肺部有風邪。眼角的小部分破損,代表心臟有熱邪。眼瞼上部腫脹,代表脾臟受損。眼瞼下部發青,代表胃部有寒邪。脾臟積熱,或者宿食未消化,就會出現針刺般的疼痛。
一般來說,小孩眼瞼略微腫脹是正常的,因為他們吃奶,胃裡濕氣比較重;如果腫脹嚴重,就代表胃裡有積滯。成年人眼瞼腫脹消退不下去,代表天生脾氣不足,經常被肝臟所控制,這種人容易生氣,壽命較短。
3. 目睛形色應證篇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按:凡病雖劇,而兩眼有神,顧盼靈活者吉,以目為五臟十二經之精氣所發見也。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中其精,其精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白話文:
人體有十二條主要的經脈,以及三百六十五條分支經絡,它們輸送的血氣都向上流動到臉部,並經過五官的孔竅。其中精華陽氣則繼續向上流動到眼睛,形成眼珠。
即使病症很嚴重,但如果眼睛有神采,目光靈活轉動,就表示病情比較樂觀。因為眼睛是五臟六腑以及十二經脈精氣的反映。
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向上流到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眼睛的整體結構稱為眼眶,骨骼的精華形成瞳孔,筋絡的精華形成黑眼珠,血液的精華形成眼球血管,眼眶內的氣形成白眼球,肌肉的精華負責約束眼球,這些精華包裹著骨骼、筋絡、血液的精華,與經脈一起形成眼系,向上連接到大腦,並從後頸部出來。
因此,如果邪氣入侵頸部,遇到身體虛弱,就會深入到體內,沿著眼系進入大腦。進入大腦後,大腦就會轉動,大腦轉動就會導致眼系緊張,眼系緊張就會出現眼花頭暈。如果邪氣入侵眼睛精華,精華無法互相協調,就會導致精華散失,精華散失就會出現視物不清,看東西重影。
眼睛是五臟六腑精華的凝聚,是氣血運行、魂魄寄宿、神氣生髮的地方。所以神氣勞累,就會導致魂魄散亂,意志迷亂。
因此,瞳孔和黑眼珠屬陰,白眼球和血管屬陽,陰陽互相協調,眼睛才能明亮。眼睛是心臟的使者,心臟是神明的居所,所以神氣迷亂就會導致眼球不轉動,突然遇到異常情況,精神、魂魄散亂無法協調,就會出現迷惑的狀態。
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少陽終者,耳聾,目睘絕系。陽明終者,口目動作。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暈,目暈者死。(目正圓者,痓,不治。)
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如是則精衰矣。(骨槁肉脫,氣喘目陷,目不見人,即死,能見人,至其所不勝之時而死。)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千金方》曰:人有風疹,必多眼昏,先攻其風,其暗自愈。)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視,耳閉不可聽。(氣脫者目不明,脫陰者目盲,熱病目不明者死,髓海不足,腦轉耳鳴脛酸,目無所見也。)
白話文:
太陽經脈的末端影響眼睛,少陽經脈末端則會導致耳聾、視力模糊、眼球轉動失靈。陽明經脈末端則影響口部和眼睛的動作。當五陰經氣都耗盡時,眼球會轉動,接著就會眼花,眼花的人就會死亡。如果眼睛呈現圓形突起,則屬於一種疾病,無法治愈。
精明之氣負責辨別萬物,區分黑白,判斷長短。如果將長視為短,將白視為黑,代表精氣衰竭。骨瘦肉乾、呼吸急促、眼窩凹陷,看不見人就會死亡,如果還能看見人,也會在承受不住時死亡。
腎經脈微弱滑澀會導致骨骼痿弱,坐立不起,起身時眼前一片模糊。古籍《千金方》記載,人若患風疹,多半會眼睛昏花,應先治療風邪,眼睛自然會恢復光明。
陽氣過於勞累就會張開,精氣耗盡就會積聚在夏季,導致人發燒抽搐,眼睛失明,耳朵失聰。氣虛的人眼睛看不清,陰氣耗盡的人眼睛失明,熱病導致眼睛失明的人會死亡。腦髓不足、頭昏腦脹、耳鳴腿酸、眼前一片模糊,也屬於疾病。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目黃,爪甲上黃者,黃疸。
診寒熱瘰癧,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見赤脈,不上下貫瞳子者,可治也。(診目赤脈法,又詳部位篇。)
診癰疽,白眼青,黑眼小者,逆不治。(《內經》。)
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仲景。)
白話文:
眼睛發紅代表心臟有病,白色代表肺部有病,青色代表肝臟有病,黃色代表脾臟有病,黑色代表腎臟有病,如果黃色無法明確辨別,則病症在胸部。
眼睛呈現青黃赤白黑等顏色,代表筋脈有病。眼睛發黃,指甲也發黃,是黃疸的症狀。
診斷寒熱瘰癧時,如果看到紅色血脈上下貫穿瞳孔,一根血脈代表一歲就會死亡,一根半代表一歲半死亡,兩根代表兩歲死亡,兩根半代表兩歲半死亡,三根代表三歲死亡。如果看到紅色血脈沒有上下貫穿瞳孔,則可以治癒。(關於診斷眼睛紅色血脈的方法,在部位篇中有更詳細的說明。)
診斷癰疽時,如果白眼球發青,黑眼球變小,則屬於逆症,無法治療。(出自《內經》)。
咳嗽並伴隨氣喘上逆,這是肺脹的症狀。患者呼吸急促,眼睛像要脫出來一樣,脈象浮大,可以服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
尺脈浮,眼睛發黃,鼻出血不止。如果眼睛發黃的症狀消失,眼睛變得明亮,則表示鼻出血已經停止。(出自仲景)。
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神光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盛也。凡目暴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翳目矇,皆火熱所為也。(子和。)
勇視而睛轉者,風也。直視不轉者,肝絕也。黑珠純黃,凶證也。白珠色青,肝風侮肺也。淡黃色,脾有積滯也。老黃色乃肺受濕熱,疸證也。瞳子屬腎,無光采,又兼發黃,腎氣虛也。(黑珠變黃,腎水為脾土所克,若濕熱新病,猶有可治。久病身重,不能轉側,無論濕寒濕熱,均難措手。石頑。)
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者,胸中濁氣上行也。重則為痰厥,亦能損目。常使胸中氣清,無此病也。暴失明者,是陽為陰閉,當有不測之疾。翳膜者,風熱重也,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於上也,當發散而去之,若疏利則邪氣內蓄,翳反深矣。當以掀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翳膜乃浮,輔以退翳之藥,則自去矣。
白話文:
眼睛白珠變成紅色,是心火侵入肺部。眼球肉輪紅腫,是心火侵入脾臟。眼球黑色部分被翳膜遮蓋,是心火侵入肝臟和腎臟。眼球有紅色血管,是心火過盛。所有眼睛突然發紅腫痛、畏光、視力模糊、流眼淚不止、突然出現翳膜遮蔽視線,都是心火過熱造成的。
眼睛能靈活轉動,卻視力模糊,是風邪入眼。眼睛直視不能轉動,是肝氣衰竭。眼球黑色部分全部變成黃色,是凶兆。眼球白色部分變成青色,是肝風侵襲肺部。眼球淡黃色,是脾臟積滯。眼球老黃色,是肺部受到濕熱侵襲,出現黃疸。瞳孔屬腎,失去光彩,又發黃,是腎氣虛弱。眼球黑色部分變黃,是因為腎水被脾土克制。如果是新發生的濕熱病,還有治愈的希望。如果長期生病,身體沉重,無法翻身,不論是濕寒還是濕熱,都難以治療。
身體肥胖,氣血旺盛,風熱上行,導致眼睛昏花、視力模糊,是胸中濁氣上行造成的。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痰厥,也會損傷眼睛。要經常使胸中氣息清朗,才能避免這種病。突然失明,是陽氣被陰氣阻隔,預示著可能有意外疾病。眼睛出現翳膜,是風熱過盛。如果斑點進入眼球,是肝氣旺盛而上衝頭部造成的,需要疏散風熱。如果只疏通氣血,不發散邪氣,邪氣就會積聚在內,翳膜反而會更深。應該使用能使邪氣再次活動的藥物,讓翳膜浮起來,再配合退翳藥物,翳膜就會自然消失。
病久者不能速效,當以歲月除之。(《醫說》。)
目疼,陽明表證。目赤,經絡熱盛。目瞑,漱水,鼻燥,為陽邪上盛,欲解必衄。目黃而頭汗,欲疸。目不了了,陽明腑實。若睛不和者,少陰熱也。目眩,為痰因火運。目白睛黃,欲發癉也。目直視不能眴,或白睛黃,此誤發汗,將欲衄也。目正圓者痓,不治。下後目閉,為陰血受傷。目反上瞪,為陰氣上逆。(石頑。此條傷寒。)
肝開竅於目。燥病則目光炯炯,濕病則目光昏蒙。燥甚則目無淚而乾澀,濕甚則目珠黃而眥爛,或眼胞腫如臥蠶。目有眵有淚,精采內含者,為有神氣;無眵無淚,白珠色藍,烏珠色滯,精采內奪,及浮光外露,皆為無神。凡病開目欲見人者為陽,閉目不欲見人者為陰。目能識人者輕,昏眊不識人者危。
白話文:
長期患病的人,不能快速見效,必須用時間慢慢治療。
眼睛疼痛是陽明經表證。眼睛發紅是經絡熱盛。眼睛昏暗,漱口、鼻乾燥,是陽邪上盛,想要解除病症,必須要流鼻血。眼睛發黃而且頭部出汗,快要得黃疸病。眼睛看不清東西,是陽明經腑實。如果眼球不和諧,是少陰經熱。眼睛眩暈,是痰火上炎所致。眼睛白眼球發黃,快要得癉病。眼睛直視不能轉動,或者白眼球發黃,這是誤用汗法,快要流鼻血。眼睛完全圓睜,是痓病,無法治療。產後眼睛閉合,是陰血受傷。眼睛反向上翻,是陰氣上逆。
肝臟與眼睛相通。乾燥的病症,就會目光炯炯有神;濕邪的病症,就會目光昏暗。乾燥嚴重,就會眼睛無淚乾澀;濕邪嚴重,就會眼珠發黃而且眼角潰爛,或者眼皮腫脹像蠶寶寶一樣。眼睛有眼屎和眼淚,精光內斂,表示有精神;沒有眼屎和眼淚,白眼球顏色發藍,黑眼珠顏色滯澀,精光內奪,或者浮光外露,都是沒有精神的表現。凡是生病時,睜眼想看人,是陽氣;閉眼不想看人,是陰氣。眼睛能認得人,病情較輕;昏迷不認得人,病情危重。
其直視斜視,上視下視,目睛微定,移時稍動者,有因痰閉使然,又不可竟謂之不治也。(《醫原》。此條溫病,《難經》謂病人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弦,當是肝邪有餘。
白話文:
如果眼睛出現直視、斜視、向上看、向下看的情況,而且眼珠微微固定住,過一會兒才稍微活動一下,可能是因為痰阻塞導致這樣的情形,但也不能完全說這是無法治療的病症。在這種情況下,脈搏應該呈現出弦狀,這表示肝臟中的邪氣有所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