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形色外診簡摩》~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察色真訣篇

(出《靈樞·五色篇》)

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承襲者,雖病甚,不死也。(承襲者,色與部相生也,如水部見木色之類。上部骨起陷。)

《千金方》曰:凡人分部骨陷起者,必有病生。膽少陽為肝之部,小腸太陽為心之部,胃陽明為脾之部,大腸陽明為肺之部,俠膀胱並太陽為腎之部,若當其處陷者,必死。臟氣通於內,外部亦隨而應之。沉濁為內,浮清為外。若色從外走內者,病從外生,部處起。若色從內出外者,病從內生,部處陷。內病,前治陰,後治陽;外病,前治陽,後治陰也。

按:所稱五陽之部,不知在面部何處,與前圖說,似有合有不合。若依前圖說分之:膽少陽肝部,即鼻莖也;小腸太陽心部,即山根連目兩眥以下也;胃陽明脾部,即鼻準也;膀胱太陽腎部,即環口也;大腸陽明肺部,似指闕中,非人中也,如此則理有可通,而事有可據矣。

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也。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色從內部走外部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上分部內外。)

凡色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即內部外部之謂也。)其色上銳,首空(上聲。)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

(此所謂上為逆,下為從也,端滿者,謂人之生也,本有五色之分,其本來正色滿面者,不為病也,有邪則獨見其邪色,或聚或散而不能端滿矣,則有色所起之部,與所指之部矣,所謂別鄉也。華佗謂面目俱等者不病,不等則病矣。謂其色獨見,異於他部也。故察色以其起大如拇指者為準。

上分部上下左右。)

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視色上下,以知痛處;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去聲。)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上浮沉澤夭摶散新故。)

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謂心部先見腎色,次腎部自見其色也,餘臟同此。)男子色(指黑色承腎來,)在於面王,為首腹痛,(首腹,大腹。)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女子色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胝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暴食而即出不潔,所謂迴風入咽旋出也。

)凡色青黑赤白黃,(此特提五色者,以上文是專指黑色也。)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赤,(作亦非。)大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月。(原作不日,注者謂不日即愈,或曰不日即死,皆非也。此承女子來,但非腎之黑色,故特筆敘之,讀者遂迷,不識其實蒙上文矣。

風者百病之始也,厥逆者寒濕之起也。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甚。審察澤夭,謂之良工。沉濁為內,浮澤為外,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即痰也,)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上二節形應及主病大義。)

按:凡診面色,以遠望而乍視之,為能得其真。華佗謂人面之色,但改其常者,即為病矣。其改常也,往往終日相對之人不覺,而久別乍見者,心竊驚異之矣。又相法,必須天明初起,未盥未食之時,此即診脈,必以平旦之義,在無病之人則然。若病臥於床者,其色脈終日如常,固時時可診也,第須問其曾食與否而已,食入胃氣乍旺,陽明之脈氣乍充,光澤必盛也,然久病即此亦可占胃氣之生死矣。

又按:端滿別鄉,上向下向,走內走外,與上篇所謂榮未交,及厥陰少陰脈爭見等語,乃察色之本,不可不考也。端滿即本來正色之滿面者,華佗所謂面目俱等者不病也。若邪色至於面目俱等,豈得謂之無病耶。別鄉,即邪色所在之部,異於他部者,故曰別鄉。赤者,是其色赤大如榆莢也,以赤為例,他可知矣。

上下內外,察其所起與其所向,以占病之淺深吉凶也。榮即色榮顴骨之榮,謂淺露於膚也,指初起之部言。交者,謂色滿於本部,而又溢於他部,如色起於顴,溢於頰,而復交於顴之類,如此則色必環繞於目、於鼻、於口、於耳矣,故謂即入門戶井灶之事也。爭見者,彼部復有色起與此部相應也。

故部位不可不詳,而色之所起所向,不可不察也。若不識此,即不能以色決病矣。至於所謂色者,隱隱於皮膚之下,若隱若見者也。其浮於皮上者非也,或塵垢所著,或風日所暴,或燥膚之將起白屑而未退者,過在浮肌,而無與於內臟也。又有為穢惡之氣所沖者,亦由陽氣不足也。

又凡色氣退散,必先退出於皮上而散也。故曰積神於心,以知往今,屬意勿去,乃知新故,恐其誤以將散為方起也。

2. 五色吉凶通義篇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一作炭色。)五色精微象見矣,其壽不久也。

色味當五臟: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咸。故白當皮,赤當脈,青當筋,黃當肉,黑當骨。故色見青如草滋者死,黃如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鉗;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裹字最妙,凡真色皆根於皮里,其深含於皮里者,正色也。由皮里而暴露於皮外者,病色,死色也。其薄散而僅浮於皮上者,浮游之氣不根臟腑,無關吉凶者也,直謂之垢而已。

上《素問》。)

夫五色有光,明亮是也;五色有體,潤澤是也。光者無形,為陽主氣;體者有象,為陰主血。氣血俱亡,其色沉晦,經所謂草滋、枳實、炲、衃血、枯骨五者是也。氣血尚存,其色光明潤澤,經所謂翠羽、雞冠、蟹腹、豕膏、鳥羽五者是也。然此五色雖為可生,終屬一臟獨亢,病也,非平也。

平人五臟既和,其一臟之色,必待其王而始榮於外。其榮於外也,稟胃氣而出於皮毛之間,胃氣色黃,皮毛色白,故云如縞裹。如縞裹者,朦朧光澤,雖有形影,猶未燦然,內因氣血無乖,陰陽不爭,五臟無偏勝故也。

苟或不然,五臟衰敗,其見色也,昔之朦朧者,一變而為獨亢;昔之光明者,一變而為沉濁;昔之潤澤者,一變而為枯槁;甚至沉濁枯槁,合而為夭,是光體俱無,陰陽氣血俱絕矣。不死又何待乎。

按:此篇之義,與前篇微有不同,前指分部所起之邪色,此指滿面自有之本色也。邪色起於別鄉,大如榆莢,無論青黃赤白黑,皆有所主之病,有凶無吉者也。本色端滿於面,無有分部,而專以色之夭澤辨吉凶者也。一重在部上,一重在色上。

白話文:

五色吉凶通義篇

人的精氣神表現在五種顏色上。紅色要像白色裹著紅色一樣,不要像赭石那樣;白色要像鵝毛一樣,不要像鹽一樣;青色要像青璧的顏色一樣,不要像藍靛一樣;黃色要像絲綢裹著雄黃一樣,不要像黃土一樣;黑色要像濃漆的顏色一樣,不要像泥土顏色(或炭色)一樣。如果五種顏色精微異常地顯現出來,則此人壽命不長。

顏色與五臟的氣味相應:白色對應肺臟(辛味),紅色對應心臟(苦味),青色對應肝臟(酸味),黃色對應脾臟(甘味),黑色對應腎臟(鹹味)。所以,白色反映在皮膚,紅色反映在血管,青色反映在筋腱,黃色反映在肌肉,黑色反映在骨骼。因此,如果膚色青綠得像生長的野草一樣,則會死亡;黃色像枳實一樣,則會死亡;黑色像火燒過的顏色一樣,則會死亡;紅色像凝固的血一樣,則會死亡;白色像枯骨一樣,則會死亡。這就是五種顏色顯示死亡徵兆的表現。青色像翠鳥羽毛一樣則會長壽;紅色像雞冠一樣則會長壽;黃色像螃蟹腹部一樣則會長壽;白色像豬油一樣則會長壽;黑色像烏鴉羽毛一樣則會長壽。這就是五種顏色顯示長壽徵兆的表現。

健康的面色: 如果面色紅潤,如同白色包裹著紅色;面色白裡透紅,如同白色包裹著紅色;面色青中帶白,如同白色包裹著青色;面色黃中帶白,如同白色包裹著栝蔞的果實顏色;面色黑中透白,如同白色包裹著紫色;這些是五臟健康的外在表現。「裹」字用得妙極了,真正的顏色都根植於皮膚深層,深藏於皮下的才是本來的顏色。從皮膚深層暴露於皮膚表面的,則是病色、死色。那些薄薄地浮於皮膚表面的顏色,是漂浮的氣,沒有根植於臟腑,與吉凶無關,只能稱為污垢而已。(此段引自《素問》)。

五種顏色有光澤,就是明亮;五種顏色有光彩,就是潤澤。光澤是無形的,屬於陽性,主氣;光彩是有形的,屬於陰性,主血。氣血都衰竭了,顏色就會暗淡晦暗,經文中所說的像野草、枳實、火燒過的顏色、凝固的血、枯骨等五種顏色就是如此。氣血尚存,顏色就會光明潤澤,經文中所說的像翠鳥羽毛、雞冠、螃蟹腹部、豬油、烏鴉羽毛等五種顏色就是如此。但是,即使這些顏色預示著長壽,最終也只屬某一臟器獨盛,是一種病態,而非正常狀態。

健康的人五臟調和,某一臟器的顏色一定在其氣血旺盛時才會顯現於外。這種外顯的顏色,來自於脾胃之氣,從而顯現於皮膚毛髮之間。脾胃之氣呈黃色,皮膚毛髮呈白色,所以說像白色包裹著其他顏色一樣。像白色包裹著其他顏色的狀態,是朦朧的光澤,雖然有形有影,卻還不鮮明奪目,這是因為內在的氣血沒有紊亂,陰陽沒有相爭,五臟沒有偏盛的緣故。

如果情況相反,五臟衰敗,其顯現的顏色,以前朦朧的就會變成單一顏色獨盛;以前明亮的就會變成暗淡;以前潤澤的就會變成枯槁;甚至暗淡、枯槁同時出現,導致夭亡,這就是光澤和光彩都沒有了,陰陽氣血都斷絕了。不死又還能等多久呢?

註:本文的意思和前面一篇略有不同,前面一篇指的是局部出現的病邪顏色,本文指的是面部本身固有的本色。病邪的顏色出現在身體的某一部位,像榆莢一樣大,無論青黃赤白黑,都代表著某種疾病,只有凶兆沒有吉兆。本來的顏色端正地佈滿面部,沒有局部聚集的情況,而專門用顏色的光澤來判斷吉凶。一者重在部位,一者重在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