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 卷上 (10)
卷上 (10)
1. 辨壽夭肥瘦勇怯忍痛不忍痛勝毒不勝毒形狀篇
刺壯士真骨者,堅肉緩節,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重。厚濁也。勁,蹻捷也。)
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髮針,日再可也。(上肥瘦常人壯士嬰兒。)
夫忍痛不忍痛者,皮膚之厚薄,肌肉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故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不動。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怯士之不忍痛者,見難與痛,目轉面盼,恐不能言,失氣驚戰,顏色無定,乍死乍生。夫勇士者,目深以固,長衡(當是沖字。
)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傍,(平聲,充溢於外。)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所由然也。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三焦理縱,𩩲𩨗短而小,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腸胃挺,脅下空,雖方大怒,氣不能滿胸,肝肺雖舉,氣衰復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也。(上忍痛不忍痛並勇怯。
)
凡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於針石之痛亦然,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矣。堅肉薄皮者,不耐針石火焫之痛也。人之病,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者,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也。(傷科,氣滑血充者易復,氣滯血少而濕多者每潰爛纏延。)人之勝毒不勝毒者,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勝毒,其瘦而薄胃者,皆不勝毒也。
(勝毒者有病,可用大寒大熱及諸毒藥重劑也。上耐痛不耐痛勝毒不勝毒,並出《靈樞》。)
白話文:
辨壽夭肥瘦勇怯忍痛不忍痛勝毒不勝毒形狀篇
壯士的骨骼堅實,肌肉結實,關節柔軟,體態穩重。這種人若體重較重,則氣血運行不暢;針灸時需扎得深一些,留針時間長一些,多扎幾針。體型健壯的人,氣血運行順暢;針灸時則要淺而快。 (“重”指體重,體質厚重;“勁”指強健敏捷。)
嬰兒肌肉細嫩,血少氣弱,針灸時應用毫針,淺刺而快速出針,每天可以扎兩次。(以上論述肥瘦、常人、壯士、嬰兒。)
忍痛與不忍痛,取決於皮膚的厚薄、肌肉的堅實程度和鬆緊程度,並非勇怯的表現。因此,勇士未必都能忍痛,遇到困難時勇往直前,遇到疼痛則止步;懦弱的人也可能忍痛,聽到困難就害怕,遇到疼痛卻不動聲色。真正勇敢的人,遇到困難不害怕,遇到疼痛也不動聲色;懦弱的人遇到困難和疼痛,則眼神慌張,面容不安,驚恐失措,面色不定,忽而像死了一樣,忽而像活了一樣。勇士的雙眼深邃而有神,目光炯炯,三焦氣機通暢,心志堅定,肝臟健壯,膽氣十足(膽氣充盈於外),發怒時氣勢強盛,胸膛挺拔,肝氣上揚,膽氣橫溢,眼裂眉揚,毛髮豎起,面色蒼白,這就是勇士的表現。懦弱的人,眼睛很大卻沒有神,陰陽失調,三焦氣機紊亂,身形瘦弱,肝氣虛弱,膽氣不足,腸胃下垂,脅肋空虛,即使大怒,氣也無法充滿胸腔,即使肝肺上揚,氣息很快又衰弱下去,所以無法持久憤怒,這就是懦弱者的表現。(以上論述忍痛、不忍痛以及勇怯。)
一般來說,骨骼強壯,筋腱有力,肌肉鬆弛,皮膚厚的人耐痛,對針刺、石擊等疼痛也同樣耐受,如果皮膚顏色黝黑,骨骼美麗的人,還能耐受火灼;肌肉堅實,皮膚薄的人,則不耐受針刺、石擊、火灼的疼痛。人體患病,同時受到多處損傷,有的容易治癒,有的不容易治癒,體內熱盛者容易治癒,體內寒盛者則不容易治癒。(傷科方面,氣血運行順暢的人容易恢復,氣血瘀滯,濕邪過盛的人則容易潰爛,病程漫長。)人體對毒物的耐受程度不同,胃部厚實,面色黝黑,骨骼粗大,體型肥胖的人,都能耐受毒物;而瘦弱,胃部薄弱的人,則不能耐受毒物。
(耐受毒物的人,生病時可以使用寒涼、溫熱以及各種毒藥重劑治療。以上關於耐痛、不耐痛、耐毒、不耐毒的論述,皆出自《靈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