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壽

《診家樞要》~ 五臟平脈

回本書目錄

五臟平脈

1. 五臟平脈

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而長。脾脈緩而大。腎脈沉而軟滑。(素問。心平脈。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此長滑之象也。心為肝子。脈不離弦。故仲景謂心脈洪大而長。肺脈澀短。是動力不盛。而形體鋪寬也。)

心合血脈。心脈循血脈而行。持脈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脈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粗者為大。又稍加力脈道闊軟者為散。

肺合皮毛。肺脈循皮毛而行。持脈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為浮。稍稍加力。脈道不利為澀。又稍加力。不及本位曰短。(澀只是來勢不勇。短只是寬軟不挺。)

肝合筋。肝脈循筋而行。持脈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脈道如箏弦相似為弦。次稍加力。脈道迢迢者為長。

脾合肌肉。脾脈循肌肉而行。持脈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風輕颭柳梢之狀為緩。次稍加力。脈道敦實者為大。

腎合骨。腎脈循骨而行。持脈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為沉。次重而按之。脈道無力為濡。舉指來疾流利者為滑。(濡是脈體之柔潤。非脈應指無力也。)

凡此五臟平脈。要須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脈。自然可曉。經曰。先識經脈。而後識病脈。此之謂也。(五臟平脈病脈死脈。素問玉機真藏平人氣象兩篇。言之至詳且密。此文所敘。乃從難經錄出。其義未全。)

白話文:

五臟平脈

正常情況下,心脈浮大而舒散;肺脈浮澀而短;肝脈弦長;脾脈緩而大;腎脈沉而柔軟。 心脈像串珠般綿延,如同滾動的珠玉,這是脈象長而滑的表現。因為心臟主管血液,所以脈象不會離開弦脈的狀態,因此《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心脈洪大而長。肺脈澀短則表示動力不足,身體也較為寬鬆。

診脈時,心脈的感受應如同六粒豆子的重量,按到血管即為浮;稍微用力,脈道粗者為大;再稍微用力,脈道寬軟者為散。

肺脈的診法,如同三粒豆子的重量,按到皮膚即可感知為浮;稍微用力,脈道不通暢為澀;再稍微用力,達不到正常位置則為短。(澀是指脈來勢不強,短是指脈寬軟不挺。)

肝脈的診法,如同十二粒豆子的重量,按到筋絡,脈道如同箏弦般則為弦;稍用力,脈道綿延則為長。

脾脈的診法,如同九粒豆子的重量,按到肌肉,如同微風輕拂柳枝般則為緩;稍用力,脈道充實則為大。

腎脈的診法,按到骨頭上則為沉;再用力按壓,脈道無力則為濡;抬起手指,脈流暢則為滑。(濡是指脈體柔軟濕潤,而不是指脈搏無力。)

總之,要掌握這五臟的正常脈象,需要長期觀察和經驗積累。一旦遇到病態脈象,就能夠分辨出來。《內經》說:「先認識正常的經脈,才能認識病態的脈象。」這就是這個道理。(關於五臟平脈、病脈、死脈,《素問·玉機真藏》、《素問·平人氣象論》都有詳細記載,本文是從《難經》中摘錄的,其意義並未完全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