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三 (4)

1. 喘(新法合參景岳金鑑葉案)

邵評:痰隨氣而上升。肺氣逆而不降。則咽中痰聲而氣喘也。治以清痰降氣為主。

傷寒有表解之後。而胸悶喘急者。亦痰也。急當治其痰。蓋外感表邪雖去。而內痰復發。故喘。必寸脈沉閉。胸膈悶塞可證。不可因表解後。作虛治也。(以上皆實喘治肺)

邵評:表寒已解。而內伏之痰上升。其氣阻於胸膈。故悶而喘急也。治以滌痰開化一法。蓋此是痰喘。無外邪夾雜。與前數條因外邪發喘者不同。且痰阻脈道。故脈沉閉。痰滯上焦。肺氣不宣。故胸膈悶塞。是實喘而非虛喘也。

若因汗下之後發喘者。乃真氣不能接續。氣短似喘也。病源在下。其症呼吸喘促。自丹田以上。氣道阻塞不通。提不能升。咽不能降。呼吸不能接續。主治在腎。以腎主納氣也。當以景岳貞元飲主之。氣虛脈微。汗大出者。合參、麥、五味。收之納之。或生脈合左歸亦可。足冷脈微者。熟附都氣飲。加胡桃肉以納之。(以上是虛喘治腎)

邵評:汗下之後。邪退正虛而發喘者。乃元海無根。真氣不納。短氣不能接續。似喘非喘。由於下焦腎氣大虧。此是虛喘。與前列之實喘大異。蓋丹田在下焦。升逆直衝而上。肺氣不得下行。阻塞升降之機。呼吸短促。不能接續而似喘。由於腎真失納。根蒂不固所致。治以攝腎固真納氣為主。

若飲邪犯肺作喘。當以溫藥和之。二陳湯加桂枝、薑汁。

邵評:寒飲射肺。肺逆作喘。當理肺滌飲治之。古人云。治痰飲者。宜溫藥和之也。

白話文:

喘息的成因與治療方法,可分為實喘和虛喘兩種。

實喘主要是由於痰阻礙氣機上升,導致肺氣逆而不降,出現咽喉有痰聲和氣喘。治療以清痰降氣為主。即使外感表邪已解,但若胸悶氣喘,仍可能是內有痰濕復發,此時應治痰,而非虛證,脈象通常是寸脈沉閉,胸膈悶塞。

另一種實喘,是表寒已解,但體內痰液上升阻礙胸膈,導致胸悶氣喘。治療方法是化痰開竅。此種喘息是由痰引起的,沒有外邪夾雜,與因外邪引起的喘息不同。因痰阻礙脈絡,所以脈沉閉;痰滯於上焦,肺氣不宣,所以胸膈悶塞。這也是實喘而非虛喘。

虛喘則不同,例如汗下後出現喘息,是因為真氣不能接續,氣短似喘,病根在下焦。症狀是呼吸急促,從丹田以上氣道阻塞不通,氣息不能上下暢通,治療應著重於腎臟,因為腎主納氣,可用景岳貞元飲治療。若氣虛脈微,出汗多,可加參、麥、五味子以收斂;或用生脈散合左歸丸;若腳冷脈微,可用熟附子都氣飲,再加胡桃肉以溫補。

汗下之後,邪氣退去,正氣虛弱而導致喘息,是元氣不足,真氣不能納入,氣短不能連續,似喘非喘。這是因為下焦腎氣大虧,與之前的實喘大相逕庭。由於丹田在下焦,氣逆衝上,肺氣不能下降,阻塞了氣機的升降,呼吸短促,不能連續而似喘,這是由於腎臟真氣不能攝納,根基不穩固所致。治療以補益腎氣,固護真元,納氣為主。

若因寒飲侵犯肺臟而喘息,應該用溫藥調理,例如二陳湯加桂枝、薑汁。

寒飲侵犯肺臟,導致肺氣逆而喘息,應當疏通肺氣,化解寒飲。古人說治療痰飲,宜用溫藥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