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三 (2)
卷三 (2)
1. 呃逆(新法兼參葉案)
下焦陽虛,凡呃逆起自下焦。渾身振動者。乃屬下焦虛寒。陽氣竭而呃也。宜理陰煎。加丁香、五味、胡桃肉以納之。或都氣飲。加熟附、胡桃、丁香以納之。不已則死。
邵評:呃逆自下焦而來。肝腎大虛。氣不攝納。由丹田而沖逆。故渾身振動。此元海無根。虛脫之候。宜攝納下焦肝腎治之。
陰火沖逆,如六脈細數。面赤顴紅而呃者。陰火上逆也。都氣飲。加胡桃肉、柿蒂以納之。
邵評:陰火升逆。當用滋腎丸或大補陰丸壯腎水而滋陰火。
格陽呃逆,若高年命門火衰。虛陽上逆而呃者。必面赤戴陽。足冷下利。六脈微弱。宜熟附都氣飲。加人參、丁香、胡桃肉、紫石英之類。納以鎮之。(以上三症五味須重用)
邵評:命火衰微。陰寒內伏。阻格虛陽。上逆而作呃。陰盛格陽也。宜用回陽鎮納之法。
胃陰虛餒,有發汗太過。胃中津液枯涸。以致呃逆嘔吐。宜金水六君煎。加北參、麥冬、丁香、柿蒂。和中以生津液。汗出不已。加五味。
邵評:汗多而胃陰受傷。津液虧耗。胃氣上逆而呃者。宜養陰生津以和胃。若汗多。則津液益虛。用五味以斂之。
中脘食滯,凡呃逆脘痛。胸中脹滿者。食滯為呃也。宜二陳加楂肉、厚朴、枳實、麥芽、木香汁、萊菔子之類。疏之和之。
邵評:食滯脘中。氣機阻遏。升不得降而為呃者。此胃實也。故用運中消滯開氣之劑。
幽門濁逆,傷寒表解之後。大小便不通。呃逆作嘔。此糟粕未化。與邪結於幽門。幽門之氣不化。則州都閉。傳道失。二便不行。惡氣上衝於胃。故作呃逆也。宜利幽門。利幽湯主之。若大便秘結。少腹硬痛而作呃逆者。承氣湯主之。(此條出傷寒第一書)
邵評:表解後津液受劫。邪濁內結腸腑。二便不通。氣上衝至胃。則呃逆作嘔。所謂下既不通。必反於上也。幽門在下焦。邪結於此則便閉。故必通其幽門。大便通行。則濁熱下出。而呃逆自止矣。此亦實呃也。若便閉硬痛。此腸胃有燥屎而呃逆也。用承氣湯攻下之。
白話文:
呃逆(新法兼參葉案)
下焦陽虛導致的呃逆,都源於下焦。全身震動的,是下焦虛寒,陽氣耗竭而引起的呃逆。宜服用理陰煎,加入丁香、五味子、胡桃肉。或服用都氣飲,加入熟附子、胡桃肉、丁香。若呃逆不止,則有生命危險。
邵氏評注:呃逆從下焦而來,肝腎嚴重虧虛,氣機不能收納,從丹田衝逆而上,所以全身震動。這是元氣不足,虛脫的徵兆,應當採取收納下焦、滋補肝腎的治療方法。
陰火上逆導致的呃逆,例如脈象細數、面色潮紅、顴骨紅赤並伴有呃逆,這是陰火上逆。宜服用都氣飲,加入胡桃肉、柿蒂以收納陰火。
邵氏評注:陰火上逆,應該服用滋腎丸或大補陰丸,以壯腎水、滋陰火。
陽氣被阻遏導致的呃逆,例如老年人命門火衰,虛陽上逆而引起的呃逆,必伴有面色潮紅、頭戴陽氣、足冷、腹瀉、脈象微弱等症狀。宜服用熟附子都氣飲,加入人參、丁香、胡桃肉、紫石英等藥物,以鎮納陽氣。(以上三種症狀,五味子需加大用量)
邵氏評注:命門之火衰微,陰寒內伏,阻遏虛陽,上逆而導致呃逆,這是陰盛格陽。宜採用回陽鎮納的方法。
胃陰虛虧導致的呃逆,例如因發汗過度,胃中津液枯竭而引起的呃逆嘔吐。宜服用金水六君煎,加入西洋參、麥冬、丁香、柿蒂,以和中生津。如果汗出不止,再加入五味子以斂汗。
邵氏評注:汗出過多損傷胃陰,津液虧耗,胃氣上逆而導致呃逆,宜養陰生津以和胃。若汗出過多,則津液更加虧虛,應用五味子以收斂。
胃脘食滯導致的呃逆,凡是呃逆伴有脘腹疼痛、胸悶脹滿的,都是食滯引起的呃逆。宜服用二陳湯,加入山楂肉、厚朴、枳實、麥芽、木香汁、萊菔子等藥物,以疏通和胃。
邵氏評注:食物停滯於胃脘,氣機阻滯,氣機不能下降而導致呃逆,這是胃實,所以應用運脾消滯、開通氣機的藥物。
幽門濁氣阻逆導致的呃逆,傷寒表證解後,大小便不通暢,呃逆嘔吐,這是因為糟粕未化,邪氣與糟粕結聚於幽門,幽門之氣不通,則氣機閉塞,傳導失常,二便不通,惡氣上衝於胃,所以出現呃逆。宜通利幽門,服用利幽湯。如果大便秘結、少腹硬痛伴有呃逆,則服用承氣湯。(此條出自傷寒論)
邵氏評注:表證解除後,津液受損,邪濁之氣結聚於腸腑,二便不通,氣上衝至胃,則出現呃逆嘔吐。所謂下不通則必反於上,幽門在下焦,邪氣結聚於此則導致便秘,所以必須通利幽門,大便通暢,則濁熱之氣下泄,呃逆自然停止。這也是實證呃逆。如果便秘伴有硬痛,這是腸胃中有燥屎而引起的呃逆,應用承氣湯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