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三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8)

1. 停飲(述古)

如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小青龍湯已。反渴者。此寒飲去也。

邵評:內飲外寒。相得不解。水氣射肺。為咳而微喘。水氣上升。是以不渴。服小青龍已。而反渴者。水氣內散。寒邪亦外散也。解肌或下之後。仍頭項強痛。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此有水氣在心下也。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小便利則愈。

邵評:頭項強痛。發熱無汗。表未解也。心下滿。微痛。飲在裡也。此表邪與水飲凝結不解。病根在心下。而病機在膀胱。當察其小便。若小便利。病為在表。仍當發汗。若小便不利。病為在裡。是太陽之本病。非桂枝未罷也。故去桂枝而加苓朮。不欲散邪於表。故但飲逐於裡。

飲去。則表邪亦解矣。因此水結中焦。只可利而不可散。病不在表。而去桂枝。加苓朮者。所以利小便而燥停水也。

此症頭痛發熱。表症仍在。若小便利。鬚髮汗。今小便不利。病在太陽之裡。法當利水。去桂枝者。因無汗也。不用峻藥利水者。因汗下之後也。(以上皆太陽寒邪停水)

邵評:此著眼小便不利。雖有表症。但利水而不兼散。與小青龍五苓散不同法。但得膀胱水去。而太陽之表裡症悉除。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如少陰病。當欲寐。至七八日。反心煩不得眠。是少陰熱邪上擾也。下利而渴。咳嘔。小便不利者。是水飲停蓄也。宜豬苓湯以利水去熱。此少陰陽邪停水。

邵評:少陰病本欲寐。至七八日心煩不得眠。是邪熱耗陰。挾心火而上擾也。且下利而熱渴。是下焦虛不能制水之故。咳嘔煩渴者。是腎水不升。而心火不降也。小便不利者。水飲邪熱蓄於下焦也。故用豬苓湯。利水滋陰。而升津液。斯上焦如霧而咳渴除。中焦如嘔而煩嘔靜。下焦如瀆而利自止矣。此治少陰陽邪停水之正法。

如少陰病。至四五日。四肢沉重疼痛。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也。真武湯主之。溫中以消陰水。必少陰陰邪停水。

邵評:此少陰寒邪。陽微而氣不化。水積下焦。小便不利。是病根。腹痛下利。四肢重痛。皆水氣為患。因小便不利所致。用真武湯。壯腎陽而消陰水也。

王晉三先生曰。小青龍。治動而逆上之水。五苓散治靜而不行之水。十棗湯。大陷胸丸。治中焦之水。瀉之於內也。桂枝去桂加苓朮湯。治下焦之水。引而竭之也。十棗湯治瀰漫之水。大陷胸治痞滿之水。真武湯。治沉著之水。小青龍。入太陽治陽水。功兼外散。真武湯入少陰治陰水。

功專下滲。小青龍。治寒邪未解之水。故溫以汗之。十棗湯治陽邪未解之水。故引而竭之。

邵評:治水之方。有寒熱表裡利散之不同。醫者必須辨明。

白話文:

停飲(述古)

若咳嗽且略喘,發熱但不口渴,服用小青龍湯後反而口渴,這是寒飲已去。

(邵氏評述)體內有飲邪,體外有寒邪,兩者互相影響,不能自行消除。水氣侵犯肺部,導致咳嗽且略喘;水氣上升,所以不口渴。服用小青龍湯後反而口渴,是因為水氣向內部散開,寒邪也向體外散開。若在解肌或瀉下後,仍感頭頸部僵硬疼痛,發熱無汗,心下痞滿微痛,小便不利,這是水氣停滯在心下,宜用桂枝湯去桂枝,加茯苓白朮湯治療。小便通暢則病癒。

(邵氏評述)頭頸部僵硬疼痛,發熱無汗,說明表邪未解;心下痞滿微痛,說明飲邪在裡。這是表邪與水飲凝結,不能自行消散,病根在心下,但病機在膀胱。應觀察小便情況,若小便通暢,病在表,仍需發汗;若小便不利,病在裡,這是太陽經的本病,並非桂枝湯療效未盡,所以去桂枝而加茯苓白朮,不需再散表邪,只需利水於裡。

飲邪去除,表邪也會自行消解。因為水液停滯於中焦,只能利水而不能發散。病不在表,而去桂枝加茯苓白朮,目的是利小便而乾燥停滯的水分。

此症頭痛發熱,表證仍在,若小便通暢,需發汗;現小便不利,病在太陽經裡,應當利水。去桂枝是因為無汗,不用峻猛的利水藥,是因為已經經過汗下治療。(以上皆為太陽經寒邪停滯水飲)

(邵氏評述)此法著重於小便不利,雖有表證,但只利水而不兼發散,與小青龍湯、五苓散不同。只要膀胱中的水液排出,太陽經表裡之證都可消除,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

若少陰病,初期想睡,到七八天後,反而心煩失眠,這是少陰經熱邪上擾。下痢且口渴,咳嗽嘔吐,小便不利,這是水飲停滯,宜用豬苓湯利水去熱。這是少陰經陽邪停滯水飲。

(邵氏評述)少陰病初期想睡,到七八天後心煩失眠,是邪熱耗傷陰液,挾帶心火上擾。而且下痢且口渴,是下焦虛弱,不能制約水液的緣故。咳嗽嘔吐煩渴,是腎水不能上升,心火不能下降。小便不利,是水飲邪熱蓄積於下焦,所以用豬苓湯利水滋陰,使津液上升,則上焦咳嗽口渴消除,中焦嘔吐煩悶靜止,下焦小便自利。這是治療少陰經陽邪停滯水飲的正確方法。

若少陰病,到四五天,四肢沉重疼痛,腹部疼痛,小便不利,自行下痢,這是水氣停滯,用真武湯治療,溫暖中焦以消除陰寒水飲。一定是少陰經陰邪停滯水飲。

(邵氏評述)這是少陰經寒邪,陽氣虛弱,氣機不化,水液積聚在下焦,小便不利是病根。腹部疼痛下痢,四肢沉重疼痛,都是水氣所致,因小便不利而引起。用真武湯,溫補腎陽,消除陰寒水液。

王晉三先生說:小青龍湯治療動而逆向上衝的水;五苓散治療靜止不動的水;十棗湯、大陷胸丸治療中焦的水,從內部瀉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療下焦的水,引導它排出;十棗湯治療瀰漫的水;大陷胸丸治療痞滿的水;真武湯治療沉滯的水;小青龍湯入太陽經治療陽水,兼有外散的功效;真武湯入少陰經治療陰水,專門向下滲透。小青龍湯治療寒邪未解的水,所以溫經發汗;十棗湯治療陽邪未解的水,所以引導排出。

(邵氏評述)治療水飲的方劑,有寒熱表裡利水發散的不同,醫生必須辨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