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蓄血(述古)

凡太陽病不解,其邪由經入腑,熱結膀胱,則血凝蓄。血瘀則心氣結,其人故如狂。血自下者愈,邪從血下而解也。其外不解者,當先解其外,宜桂枝湯。外已解,但少腹急痛者,是蓄血也,桃仁承氣湯下之。

邵評:太陽邪熱,不從表出,隨經入腑;腑者,膀胱也。腑有餘熱,則經中之血與熱相搏,蓄於下焦,名曰蓄血。熱邪上熏於心,故其人如狂。若血不結而下出,則熱隨血下而愈。如不愈,而少腹急結者,必用攻法以去之。欲用攻法,須先審其外症。如外不解而攻之,血雖去,而外邪復入於裡也。故必先解外邪。外邪已,而但少腹急痛者,是蓄血也,用桃仁承氣湯,以下血散熱,乃先表后里之治法也。然此治蓄血之輕症。

太陽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脈微而沉者,病邪向里也。反不結胸者,熱結下焦也。其人發狂,少腹硬滿,小便自利者,以太陽隨經瘀血蓄於裡也,抵當湯下之,則愈。

同一蓄血,桃仁承氣治瘀血將結之時;抵當治瘀血已結之後。

邵評:太陽六七日,表症仍在,而脈微沉,是經邪陷入太陽之府也。反不結胸而發狂,其邪不在上,而熱瘀下焦血分也。夫蓄血而致發狂,熱勢攻心,非用單刀直入之將,必不能斬關取勝。是舍抵當逐血一法,更有何藥破其堅壘哉?然此蓄血之重症,故用抵當湯直攻其血,而不顧表症,與上條先表后里不同。

又評:此條經文表症仍在下,當有「而反下之」之句。誤下,熱邪自經入腑,結於膀胱而下焦蓄血,不成血結胸病,則知覺昏昧,故發狂。此經病傳腑,表病傳裡,氣病傳血,上焦病而傳下焦也。少腹居下焦,為膀胱之室,瘀血留結,故硬滿。小便自利者,病不在氣,而在血也。下其血而氣自舒,攻其里而表自解矣。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此濕熱不行之故。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症諦也。

邵評:身黃脈沉結,少腹硬,水病血病皆有之。小便不利,知水與熱結,為無血而有水,五苓散症也。若小便自利,其人如狂,乃熱與血蓄於下焦,為有血無水,抵當湯症也。故太陽熱入膀胱,有水結血結之分也。

陽明病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蓋心主血,血凝,則心氣結,而失其官矣,故喜忘。此素有瘀血,非傷寒所得者。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以浮血隨便而下故也。俱宜抵當湯下之。

邵評:此借發黃小便不利,以辨蓄血之小便自利。瘀血是病根,喜忘是病情。此陽明未病前症。夫心為血之主,瘀血與熱蓄積既久,上干於心,故令喜忘。屎硬者大便當難,今大便反易而黑色,是宿血瘀蓄之故。以此大便反易之機,因究其色之黑,乃得其病之根,因知前此喜忘之病情耳。當用抵當湯入血破結之劑,下其瘀血,血去,熱亦不留矣。

白話文:

蓄血(述古)

凡是太陽病好轉不良,邪氣由經絡侵入臟腑,熱邪阻塞膀胱,就會導致血液凝滯積聚。血液瘀滯就會導致心氣阻塞,病人因此會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若能自行排出下焦瘀血則病情好轉,因為邪氣隨著血液排出而解除。如果外邪未解,就應該先治療外邪,可以使用桂枝湯。外邪已解,但下腹部劇烈疼痛,這是血液瘀滯積聚,可用桃仁承氣湯排出瘀血。

邵氏評註:太陽病的邪熱未能從體表排出,循經絡進入臟腑(膀胱),膀胱有餘熱,則經絡中的血液與熱邪相搏,積聚在下焦,稱為蓄血。熱邪上熏於心,所以病人神志恍惚如狂。如果血液沒有凝滯而自行排出,則熱邪隨血排出而痊癒。如果沒有痊癒,而下腹部疼痛緊結,就必須用攻邪的藥物去除瘀血。要使用攻邪的藥物,必須先觀察體表症狀。如果體表症狀未解而用攻邪的藥物,即使排出瘀血,外邪仍會再次侵入內裡。因此必須先解表邪,外邪已解,而只有下腹部劇烈疼痛,這是蓄血,用桃仁承氣湯,以排出瘀血散熱,這是先治表後治裡的治療方法。但這是治療蓄血輕症的方法。

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說明病邪已經深入內裡。沒有胸部脹滿,說明熱邪結聚在下焦,病人發狂,下腹部硬滿,小便自利,這是太陽病邪氣循經絡瘀血積聚於內裡的表現,用抵當湯排出瘀血,就能痊癒。

同樣是蓄血,桃仁承氣湯治療的是瘀血將要凝結的時候;抵當湯治療的是瘀血已經凝結之後。

邵氏評註:太陽病六七天,表證仍在,脈象微弱而沉,說明經絡之邪氣已經侵入太陽經的臟腑。沒有胸部脹滿而發狂,說明邪氣不在上焦,而是熱邪瘀滯在下焦的血分。蓄血導致發狂,熱邪攻心,非用直接攻邪的藥物,不能奏效。除了抵當湯逐血,還有什麼藥能攻破這堅固的堡壘呢?這是蓄血的重症,因此用抵當湯直接攻破瘀血,而不考慮表證,與上面先治表後治裡的方法不同。

另一評註:這條經文中「表證仍在下,當有而反下之」一句有誤。熱邪由經絡進入臟腑,阻塞膀胱,下焦蓄血,沒有形成血結胸病,則知覺昏昧,所以發狂。此病由經絡傳至臟腑,表證傳至裡證,氣證傳至血證,上焦的病傳到下焦。下腹部在下焦,是膀胱所在,瘀血滯留凝結,所以硬滿,小便自利,說明病不在氣而在血。排出瘀血,氣機自然舒暢,攻治裡證,表證自然痊癒。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下腹部硬滿,小便不利,這是沒有瘀血的表現,這是濕熱停滯不通的緣故。小便自利,病人神志恍惚,這是瘀血的症狀。

邵氏評註: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下腹部硬滿,水病和血病都有這些症狀。小便不利,說明水濕和熱邪相結,是沒有瘀血而有水濕,是五苓散的主治症狀。如果小便自利,病人神志恍惚,這是熱邪與瘀血蓄積在下焦,是有瘀血而無水濕,是抵當湯的主治症狀。所以太陽病熱邪入膀胱,有水濕與瘀血兩種情況。

陽明病,病人喜歡忘記事情,必然有瘀血。因為心主血,血液凝滯,則心氣阻塞,而喪失其功能,所以喜歡忘記事情。這是素體就有瘀血,不是傷寒所致。大便雖然堅硬,但反而容易排出,顏色必然發黑,因為浮血隨大便排出。都應該用抵當湯排出瘀血。

邵氏評註:這借用身體發黃、小便不利來辨別蓄血的小便自利。瘀血是病根,喜歡忘記是病情。這是陽明病發病前的症狀。心主血,瘀血和熱邪積聚已久,上犯於心,所以導致喜歡忘記事情。大便堅硬,大便應該困難,現在大便反而容易排出而且顏色發黑,這是宿血瘀積的緣故。藉由大便容易排出的情況,進一步觀察其顏色發黑,就能找到病根,從而明白先前喜歡忘記這種病情的緣由。應該用抵當湯,這種入血破結的藥物,排出瘀血,瘀血排出,熱邪也就不會停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