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二 (22)
卷二 (22)
1. 救逆新法
有營虛衛弱之人挾感。惡寒發熱。腰疼骨痛。不可峻汗。誤用表藥。汗大泄反加惡寒身痛。發熱不止。當以歸耆建中湯調和營衛。則諸症自解矣。
邵評:營衛虛而挾邪。當調和營衛治之。
凡遇外感表症。診得兩手脈寸軟尺遲。舌潤無苔者。營衛兩虛之症也。當以黃耆建中湯加防風汗之。(以上誤汗例)
邵評:此憑脈用藥。調和營衛。兼以散邪之良法。
如經攻裡不當。以致下利不止。百骸解散。無氣以動。用大劑補中益氣加炮姜。溫之提之。如兼汗出而喘。急用參附湯加熟地。大溫大補之。
邵評:此誤攻中氣大傷。脾腎陽虛之救誤法。
如經攻裡太過。以致下焦受傷。腸胃並連。直漏直泄。利無關閉者。陽明關閘已撤也。急用桃花湯。重加人參主之。
邵評:此過用攻下。腎命火衰。胃腸虧乏。滑脫不守。用桃花湯澀以固脫。極是。有胃中谷食未化。誤下之。食為寒凝。以致胸膈高起。手不可近者。治宜溫胃和中。二陳湯、加炮薑、枳實、厚朴、楂肉之類。溫以化之。(以上誤下例)
邵評:此下早傷中。寒藥與之。食滯凝結。治以溫中開化。亦屬救誤之正法。凡停食症初起。所停之物。未化糟粕。在胃之上脘。大忌早下。宜運中導滯。誤下則寒藥與食互結。愈不能化。症似結胸。必待其已化糟粕。停在胃之下脘。近腸腑者。方可攻下。切記切記。宿食在胃之上脘。可用吐法。
白話文:
救逆新法
身體虛弱,營氣不足,衛氣也弱,又感染外邪,出現惡寒發熱、腰疼骨痛等症狀。此時不可峻猛發汗,如果誤用發汗的藥物,大量出汗反而會加重惡寒、身痛和發熱的症狀。應該用黃耆建中湯調和營衛之氣,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
(邵氏評註:營衛虛弱而兼夾邪氣,應當調和營衛來治療。)
凡是遇到外感表證,診脈發現寸脈(肺經)軟弱,尺脈(腎經)遲緩,舌頭濕潤無苔,這是營衛兩虛的症狀,應該用黃耆建中湯加防風來發汗。(以上是誤用發汗的例子)
(邵氏評註:這是一種根據脈象用藥的方法,調和營衛,並兼顧散邪,是很好的方法。)
如果過度攻下裡,導致下痢不止,全身無力,氣血運行衰弱,就要用大劑量的補中益氣湯加炮薑,溫補提升中氣。如果同時伴有汗出氣喘,則要緊急使用參附湯加熟地黃,大溫大補。
(邵氏評註:這是治療誤用攻下藥物導致中氣大傷,脾腎陽虛的急救方法。)
如果過度攻下,導致下焦受損,腸胃功能紊亂,腹瀉不止,就像閘門失守一樣,就要緊急使用桃花湯,並大量增加人參來治療。
(邵氏評註:這是因為過度使用攻下藥物,導致腎陽衰弱,胃腸虛損,導致腸胃功能失調,用桃花湯收斂止瀉,非常正確。)
如果胃中食物尚未消化,就誤用下瀉藥物,導致食物停滯凝結,造成胸膈脹滿,手都摸不到,就要溫胃和中,用二陳湯加炮薑、枳實、厚朴、山楂肉等藥物溫化停滯的食物。(以上是誤用攻下藥物的例子)
(邵氏評註:這是因為過早使用攻下藥物損傷了脾胃,寒涼藥物又加重了病情,食物停滯凝結,治療方法是用溫中和胃、化解停滯的食物,也是急救的正確方法。)
凡是停食的疾病,剛開始停留在胃的上脘部,食物尚未腐敗成糟粕,絕對禁止立即使用攻下藥物,應當運用理氣導滯的方法。如果誤用攻下藥物,寒涼藥物與停滯的食物相互凝結,更加難以消化,症狀類似於結胸,必須等到食物已經消化成糟粕,停留在胃的下脘部,接近腸腑時,才可以攻下。記住,記住!如果宿食停留在胃的上脘部,可以用催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