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中醫古代典籍:傷寒指掌,作者:吳坤安,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傷寒著作。四卷·清·吳坤安撰於1796年。吳氏所說的傷寒,實為廣義傷寒,包括傷寒和溫熱二類病證。本書辨析傷寒,溫熱病證治,傷寒推崇王宇泰、喻嘉言、柯韻伯等;溫熱悉遵葉天士、薛生白學說。條理清楚,論述頗精。卷一辨類傷寒及三陽經;卷二述三陰經及瘥後諸病;卷三論傷寒變症;卷四列傷寒類症。吳氏原作後經邵仙根於正文後增寫評語,多系經驗之談。又晚清何廉臣曾將本書略予刪改,改名《感證寶筏》刊行。現存多種清刻本、石印本,1957年上海衛生出版社按吳氏原著,邵氏評批本出版排印本。

內容補充:

《傷寒指掌》是一部傷寒溫熱學說的專著,由清代醫家吳坤安所著。吳坤安是江蘇吳縣人,字子安,號東山,生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卒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他自幼聰穎好學,博覽群書,尤精於醫學。他曾師從名醫王宇泰、喻嘉言、柯韻伯等人,學習傷寒溫熱學說。後來他又廣泛閱讀古代醫籍,並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著成《傷寒指掌》一書。

《傷寒指掌》分為四卷,共計一百零一篇。全書以傷寒為主,兼論溫熱。吳坤安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傷寒溫熱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治療等內容。他認為,傷寒溫熱是由於感受外邪所致,外邪侵入人體後,會影響人體的正氣,導致正氣虛弱,從而引發疾病。傷寒溫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瀉等。在治療上,吳坤安主張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傷寒指掌》是一部重要的傷寒溫熱學著作,對後世的傷寒溫熱學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在臨床上,本書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下是《傷寒指掌》卷一辨類傷寒及三陽經的內容:

傷寒,即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體陽經所致的急性熱病。傷寒的病因,主要為風寒、風熱、暑熱、濕熱、燥熱、火熱等。傷寒的病機,主要為外邪入侵人體,阻遏陽氣,導致陽氣鬱閉,從而引發疾病。傷寒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瀉等。在治療上,吳坤安主張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三陽經,即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三陽經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也是外邪最容易侵犯的經脈。傷寒患者如果出現三陽經的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瀉等,則可以根據三陽經的經絡走向,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例如,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走向是從手大指外側沿著手臂向上,到達肩部,再沿著頸部到達頭部。如果患者出現手陽明大腸經的症狀,如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瀉等,則可以選擇合谷穴、曲池穴、外關穴、肩井穴、風池穴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


花序

自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二 (12)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