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大頭瘟

即大頭天行。宜普濟消毒飲。

邵評:風熱濕濁。擾亂清陽之境。故傷高巔之上。從上越者生。下行者死。初起寒熱體重。頭面腫痛。或紅或紫。或青或黃。目不能開。咽喉不利。不速治。十死八九。甚者砭針刺之。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三錢緩下之。若額上面部腫赤者屬陽明。本方加石膏。耳之上下前後並額旁紅腫者屬少陽。

本方加柴胡、花粉。項下耳後赤腫者屬太陽。本方加荊防、羌活。蓋大頭瘟腫赤之處。分三陽經部位。故藥亦分三陽經加法。但邪在上焦。藥宜輕清。頻進而緩服。急則過其病所矣。

白話文:

即大頭天行。宜普濟消毒飲。

這指的是大頭瘟疫,應該服用普濟消毒飲。

邵評風熱濕濁。擾亂清陽之境。故傷高巔之上。從上越者生。下行者死。初起寒熱體重。頭面腫痛。或紅或紫。或青或黃。目不能開。咽喉不利。不速治。十死八九。甚者砭針刺之。如大便硬。加酒蒸大黃三錢緩下之。若額上面部腫赤者屬陽明。本方加石膏。耳之上下前後並額旁紅腫者屬少陽。

邵氏評論:這是風熱濕濁之邪入侵,擾亂了頭部清陽之氣,所以造成頭頂疼痛,病勢由上而下,向上發展者可生,向下發展者則會死亡。初期會出現寒熱交替、身體沉重、頭面腫痛等症狀,顏色可能呈現紅色、紫色、青色或黃色,眼睛睜不開,咽喉不利。如果不及時治療,十之八九會死亡。情況嚴重者,可以使用砭鍼刺治療。如果便祕,可以加酒蒸大黃三錢緩解便祕。

如果額頭和麪部腫脹發紅,屬於陽明經病變,此方可加石膏。如果耳朵上下前後以及額頭旁邊紅腫,屬於少陽經病變,此方可加柴胡和花粉。如果脖子下面、耳後紅腫,屬於太陽經病變,此方可加荊防和羌活。

本方加柴胡、花粉。項下耳後赤腫者屬太陽。本方加荊防、羌活。蓋大頭瘟腫赤之處。分三陽經部位。故藥亦分三陽經加法。但邪在上焦。藥宜輕清。頻進而緩服。急則過其病所矣。

因為大頭瘟疫的腫脹發紅部位,分屬三陽經的不同部位,所以藥物也要根據三陽經的不同部位進行加減。但是,因為邪氣在上焦,所以藥物宜清淡,要少量多次服用,切忌急於求成,以免過於病所而加重病情。

2. 捻頸瘟

頭與咽中腫脹。喉痛。聲不出。即蝦蟆瘟。宜荊防敗毒散。

邵評:邪傷上焦。蘊於肺胃。喉痹失音等象。較大頭瘟之腫在肌表者。更深一層矣。此症邪干肺胃。當用射干以發肺邪。石膏以瀉肺熱。犀角以解胃毒。大黃以疏胃壅。方為正治。此方先用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前胡。燥烈而專達表。與穢邪之在上焦肺胃者。似不相值。須斟酌用為妥。

白話文:

頭部和咽喉部位腫脹,喉嚨疼痛,發不出聲音,這就是蝦蟆瘟(註:蝦蟆瘟是一種古代對喉痺的稱呼)。建議使用荊防敗毒散治療。

邵氏評論:病邪侵犯上焦,積聚在肺和胃,導致喉嚨阻塞、失聲等症狀。與肌表腫脹的大頭瘟相比,這種病症更深了一層。此病症是病邪侵犯肺胃,應當使用射干來發散肺部的邪氣,用石膏來瀉去肺熱,用犀角來解毒,用大黃來疏通胃部壅塞。這是治療此病的正治之法。荊防敗毒散中首先使用了羌活、獨活、荊芥、防風、柴胡、前胡,這些藥性燥烈,專門達於肌表,而病邪卻在肺胃的上焦,兩者似不相符。因此,在使用此方時,需謹慎斟酌,方為妥當。

3. 瓜瓤瘟

胸高而起。嘔血如汁是也。生犀飲。

邵評:此邪在中焦而血熱受傷。疫毒深重。故以清營解毒為治。

白話文:

胸部隆起且吐出鮮血像是食物一樣。可以使用「生犀飲」這個方子來治療。 邵氏評論:這是因為病邪停留在中焦並且血液受到熱氣損傷,而且病情嚴重,所以需要用清涼營養和解毒的方法進行治療。

4. 楊梅瘟

遍身紫塊。忽然發出。黴瘡是也。刺塊出血。宜清熱解毒。人中黃丸。

邵評:此症毒瘀血分。人中黃丸用蒼朮之燥烈。專走氣分。防風之辛散。專走肝經者。似為未合。當加銀花等解毒之品。並當宣通血分為妥。若清熱解毒湯用羌葛、升麻。皆是軀殼之藥。不能疏通三焦。瘟疫諸症。俱當從上中下三焦治。不當以表裡為界也。人中黃丸之蒼朮。雖芳香逐穢。未免燥烈太甚。宜酌用之。

白話文:

全身出現紫色的斑塊,突然發作,這是黴瘡。這些斑塊會刺破出血,需要清熱解毒。可以使用人中黃丸。

5. 疙瘩瘟

發塊如瘤。遍身流走。旦發夕死者是。用三稜針刺入委中三分。出血。服人中黃散。

邵評:疙瘩一症。崇禎十六年京城大盛。患者有頃刻即死。其治法與此同。載見說鈴。同時有羊毛瘟。起病必有紅點在背。挑破。中有羊毛一縷。無得活者。死有數百萬。當博求千金方、外臺秘要、聖濟總錄等書。或有治法。

白話文:

患處長出腫塊,並且會在全身流竄,早上發病晚上就會死亡。可以用三稜針刺入委中穴三分深,讓其出血,並服用人中黃散。

以前也有過類似的病症,崇禎十六年京城大流行,患者往往會在短時間內死亡,治療方法和這個一樣。書中記載,當時還流行羊毛瘟,患者背上會出現紅點,挑破後裡面會有一根羊毛,沒有人能活下來,死亡人數高達數百萬。應該多翻閱千金方、外臺秘要、聖濟總錄等醫書,或許能找到治療方法。

6. 絞腸瘟

腸鳴。腹痛。乾嘔。水泄不通者。是也。探吐之。宜雙解散。

邵評:此症上下格拒。閉結不通。急急探吐。吐則氣通。或有生機。然此濕毒多鬱於下焦。與乾霍亂相近。金匱備急丸亦可用。

白話文:

症狀

腸子發出咕嚕咕嚕的響聲,肚子痛,乾嘔,水瀉不通。

診斷

這是腸胃氣機阻滯不通的表現。

治療

可以用探吐法,宜用雙解散方。

邵氏評注

此症上下氣機阻隔,閉塞不通。應急急探吐,吐出後氣機流通,或可保住性命。但此症多為濕毒鬱積於下焦,與乾霍亂相似,也可使用金匱的備急丸。

解釋:

  • 腸鳴: 腸道蠕動時發出的聲音。
  • 腹痛: 肚子痛。
  • 乾嘔: 噁心想吐,但吐不出東西。
  • 水瀉不通: 排便困難,可能伴隨腹瀉。
  • 探吐法: 用手指刺激喉嚨,誘發嘔吐的方法。
  • 雙解散: 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止痛的功效。
  • 金匱備急丸: 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霍亂、腹瀉等病症。
  • 上下格拒: 上焦指胸腔,下焦指腹部,格拒是指氣機不通暢。
  • 濕毒: 中醫認為是濕氣和毒素結合而成的病理產物。
  • 乾霍亂: 霍亂的一種,以乾嘔、腹痛、水瀉為主要症狀。

總結

患者出現腸鳴、腹痛、乾嘔、水瀉不通等症狀,是氣機阻滯不通的表現,可以用探吐法治療,並可選用雙解散或金匱備急丸等藥物。

7. 軟腳瘟

便清泄白。足腫難移者。是也。即濕溫症。宜蒼朮白虎湯。

邵評:濕熱伏於下焦。脾不運行。用蒼朮白虎以清濕熱。此與上條同是邪在下焦。上條是寒濕。帶中焦症。此條溫熱。純是下焦症矣。

白話文:

如果出現大便清稀,小便白濁,足部腫脹難以移動的情況,這就是濕溫症。應該使用蒼朮白虎湯治療。

邵評:濕熱伏於下焦。脾不運行。用蒼朮白虎以清濕熱。此與上條同是邪在下焦。上條是寒濕。帶中焦症。此條溫熱。純是下焦症矣。

邵氏評論:濕熱停留在下焦,導致脾臟運化功能失調。使用蒼朮白虎湯可以清熱除濕。這條與上一條症狀都屬於邪氣在下焦,但上一條是寒濕,並伴隨中焦症狀,而這條是溫熱,純粹是下焦的症狀。

8. 瘟疫脈候(附錄)

凡瘟疫脈洪大滑數。而數中兼緩者可治。緊數甚者難治。

邵評:瘟疫是陽症。洪大滑數是陽脈。更兼緩。是有胃氣。故可治。緊則無胃氣。故難治。

身大熱。而脈沉澀細小。足冷者危。

邵評:大熱是陽邪。沉澀細小為陰脈。陽病見陰脈。故危。足冷者。邪盛而陽衰也。瘟病四五日。身熱腹滿而吐。脈細而弦強者。十二日死。

邵評:瘟病四五日。邪已入里。腹滿而吐。病在脾胃。身熱脈細。陽症見陰脈。弦強是邪盛而無胃氣。故死。

瘟病二三日。頭痛腹滿。脈直而疾者。八日死。

邵評:病起二三日。表裡症俱見。脈見直而疾。是邪盛而正衰。故死。

白話文:

凡是患了瘟疫的人,脈象洪大滑數,而且脈數之中兼有緩慢的,就可以治療。脈數緊促嚴重的,則難以治療。

身體發熱,脈象沉澀細小,腳冷的人,情況危急。

瘟疫病發四五天,身體發熱,肚子脹滿還嘔吐,脈象細小而弦強,則十二天就會死亡。

瘟疫病發兩三天,頭痛肚子脹滿,脈象直而疾,則八天就會死亡。

瘟病八九日。頭身不痛。色不變而利不止。心下堅而脈大者。十七日死。

邵評:病至八九日。邪去表而入里矣。利不止而心下堅。是虛邪結。其脈反大。久病脈大。則為病進。正虛邪盛。遷延必死。

又評:此種瘟疫。是天行之癘氣從口鼻而入。風熱與濕濁熏蒸。其氣流布三焦。在上焦者。為大頭瘟、捻頸瘟。在中焦者。為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在下焦者。為絞腸瘟、軟腳瘟等症。治法當宗河間三焦立論。分心營肺衛。用手經辛涼之藥。清熱解毒。是為正治。不可用傷寒表裡分界。而用足經辛溫發散之劑也。所列諸方。學者以意參之可也。

白話文:

疾病發展到八九天,病邪已經從體表進入內裏。腹瀉不止,胸腹堅硬,說明虛弱的體質受到了邪氣的侵襲。脈搏反而有力,這是因為久病導致脈搏變強,病情加重。患者正氣虛弱,邪氣盛行,病情拖延下去,必然會死亡。

又評:此種瘟疫。是天行之癘氣從口鼻而入。風熱與濕濁燻蒸。其氣流佈三焦。在上焦者。為大頭瘟、捻頸瘟。在中焦者。為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在下焦者。為絞腸瘟、軟腳瘟等症。治法當宗河間三焦立論。分心營肺衛。用手經辛涼之藥。清熱解毒。是為正治。不可用傷寒表裡分界。而用足經辛溫發散之劑也。所列諸方。學者以意參之可也。

這種瘟疫是由於天行癘氣從口鼻進入身體,風熱和濕濁之氣燻蒸所致。病邪會流佈到人體的三焦。上焦受影響,會出現大頭瘟、捻頸瘟;中焦受影響,會出現瓜瓤瘟、楊梅瘟、疙瘩瘟;下焦受影響,會出現絞腸瘟、軟腳瘟等等。

治療這種瘟疫,應該遵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關於三焦的理論,分清心、營、肺、衛四個方面,用寒涼性質的手足陽明經藥物來清熱解毒。這纔是正統的治療方法,不能用治療傷寒的表裡分界理論,而使用辛溫發散的藥物。書中列舉的各種方劑,學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參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