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二 (11)
卷二 (11)
1. 少陰新法
若神昏譫語、發熱仍欲暖蓋、目睛上視、大便不實、舌色紫絳而圓,雖干無刺,外雖躁擾,此陰不兼陽。忌用寒涼,不可誤認陽明,妄投犀角。宜左歸、六味等湯,微加清心之品,如鉤藤、川貝、麥冬之類,治之為當。(心腎虛邪)
邵評:此心腎虛邪之正法。此條與上條同是心腎之邪,然有虛實之不同。上條實而心經見症多,此條虛而腎經見症多。用藥清補不同,當細辨之。
若身熱足冷、面赤戴陽;脈來沉細無力,或數大無力,或陰陽俱緊;其人煩躁欲狂,揚手擲足,或欲坐臥水中;舌苔紫色少神,或闊大胖嫩,或淡紅圓厚,雖濕而干。此躁也,非煩也,陰盛格陽也。急以八味投之,或參附湯加熟地投之。如得躁定脈圓,舌轉微白,庶有生機。(陰盛格陽)
以上諸條,皆少陰本經自病。
若是陽經熱邪,傳至太陰,已多危候;至入少陰,生者少,死者多矣。凡見神氣昏沉、語言顛倒、齒枯齦黑、午後身熱、目睛上視、舌苔紅中有黑點、黑中有紅點、頭項強、小便澀、雖醒似睡、雖渴不知消水、時作鼾睡聲,形似死證。然舌不卷、囊不縮、面不青、息不高、喉顙不直、四肢不厥、鼻不扇、耳不焦、不魚目、不鴉口,尚有可治之理。如舌苔燥刺而便秘者,宜兼陽明以治。方用犀角、生地、丹皮、麥冬、花粉、川斛、茯神、鉤丁、川貝、膽星之類,以養陰退陽。陰液復,外可得汗而解,內可得便而解,即寒中亦有散邪之義也。若大便不實,舌無燥刺,
此陰不兼陽,即屬虛症,為難治。宜右歸六味出入為當。
邵評:陽經熱邪,傳入少陰。實則轉屬陽明,宜兼陰陽治之;虛則邪伏少陰,仍從本經治之。語最精確。
凡少陰症,六脈沉細,似寐非寐,其舌紫色是也。然紫而鮮潤者,可治;紫而枯晦,如豬肝色者,不治。或紫色而間微白苔者方佳。
邵評:從少陰脈症舌色,辨其陰液之存亡,以決病之可治不可治,的論也。
有初起吐瀉,如霍亂,陡然變重昏昧者,少陰症也。
邵評:少陰症似霍亂,戒勿誤認。此條最須著眼。
白話文:
少陰新法
若病人神志昏迷,胡言亂語,發熱卻還想蓋被子取暖,眼睛往上看,大便不通暢,舌頭顏色紫紅且圓潤,雖然乾燥卻沒有刺痛感,雖然外在表現躁動不安,但這是陰寒之邪未兼陽氣的表現,忌用寒涼藥物,不可誤認為是陽明病而亂用犀角。應該服用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等方劑,並略加一些清心瀉火的中藥,例如鉤藤、川貝母、麥冬等。這樣治療才是恰當的。(心腎虛邪)
邵氏評注:這是治療心腎虛邪的正確方法。這條與上一條都是心腎虛邪,但虛實有所不同。上一條偏實,且心經症狀明顯;這條偏虛,且腎經症狀明顯,因此用藥清補的方法也不同,需仔細辨別。
若病人身體發熱但腳冷,臉色發紅,脈象沉細無力,或脈搏頻數且無力,或陰陽二脈都緊,病人煩躁不安,甚至想發狂,亂揮手踢腳,或想坐在水中或臥在水中,舌苔紫色,缺乏光澤,或舌苔寬大肥厚柔軟,或舌苔淡紅圓厚,雖然濕潤卻乾燥,這是陰盛格陽的表現,不是一般的煩躁,應立即服用八味丸,或參附湯加生地黃來治療。如果躁動平息,脈象圓潤,舌頭顏色轉為略白,那就還有希望活下去。(陰盛格陽)
以上幾條,都是少陰經本身的疾病。
如果陽經的熱邪傳到太陰經,已經有很多危險徵兆,等到傳入少陰經,活下來的少,死掉的很多。凡是出現神志昏沉,言語顛倒,牙齒乾燥牙齦發黑,下午發熱,眼睛往上看,舌苔紅色中夾雜黑色斑點,黑色中夾雜紅色斑點,頭頸部僵硬,小便困難,雖然醒著卻像睡著一樣,雖然口渴卻不知道喝水,時常打鼾,看起來像死了一樣,但是舌頭不捲曲,陰囊不收縮,臉色不青紫,呼吸不急促,喉嚨和前額也不挺直,四肢沒有厥冷,鼻子沒有扇動,耳朵沒有焦黑,眼睛沒有魚目狀,嘴巴沒有張得像烏鴉嘴一樣,仍然可以治療。如果舌苔乾燥有刺痛感且便秘,則應該同時考慮陽明經的治療方法,可以使用犀角、生地黃、丹皮、麥冬、花粉、川貝母、茯神、鉤藤、川貝母、膽星等藥物,以滋陰退陽。陰液恢復後,外可發汗解表,內可通便解毒,即使是寒邪入裡,也有散邪的作用。如果大便不通暢,舌苔沒有乾燥刺痛感,這是陰寒之邪未兼陽氣的表現,屬於虛證,比較難治,應該服用右歸丸、六味地黃丸等方劑來治療。
邵氏評注:陽經熱邪傳入少陰經,如果偏實,就會轉為陽明經的病證,應該同時治療陰陽;如果偏虛,邪氣就潛伏在少陰經,仍然要按照少陰經的治療方法來治療。這句話非常精確。
凡是少陰經的病證,脈象沉細,似睡非睡,舌頭顏色紫暗,就是這個病證。但是紫色鮮潤的,可以治療;紫色枯暗,像豬肝顏色一樣的,不能治療;或者紫色中夾雜著少許白色苔的,是比較好的徵兆。
邵氏評注:從少陰經的脈象、症狀和舌頭顏色,來判斷陰液的存亡,以此決定疾病是否可以治療,這是一個精闢的論述。
如果一開始出現嘔吐腹瀉,像霍亂一樣,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這是少陰經的病證。
邵氏評注:少陰經的病證像霍亂,要小心不要誤診,這一點最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