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一 (2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8)

1. 少陽太陰

凡見舌苔尖紅根黑,或邊紅中黑,或紅中帶黑點,面紅目赤,唇燥口渴,齒縫出血,或鼻流衄血,此少陽毒盛火抑,癍不得透,腠理閉塞,以致陽邪陷入太陰,此病由於失表失清,急宜清解,用犀角、連翹、牛蒡、黃芩、薄荷、丹皮、元參、鮮生地、淨銀花之類,以化癍解毒。蓋病由於失表,恐癍不能外達皮毛,故從解化。(傷寒)

邵評:邪在少陽之時,未曾清解,以致毒火抑遏,陷入太陰,斑不得透,仍用清透之法為治。

白話文:

舌尖紅而根部發黑,或舌苔邊緣紅中間黑,或紅色中夾雜黑點,伴隨臉紅目赤、嘴唇乾燥口渴、牙縫出血或鼻出血,這是少陽經邪毒盛,火熱鬱結,疹子出不來,肌膚腠理閉塞,導致陽邪入侵太陰經的表現。此病因於表邪未解,清氣不足,需緊急清熱解毒。可用犀角、連翹、牛蒡子、黃芩、薄荷、丹皮、玄參、鮮生地、金銀花等藥物,以化解疹子,清除毒邪。因為疾病源於表邪未解,擔心疹子無法透發於皮膚表面,所以要從疏解化解入手。(出自傷寒論)

邵氏評注:邪氣在少陽經時,沒有及時清解,導致毒火鬱結,深入太陰經,疹子出不來,仍然要用清熱透邪的方法治療。

2. 少陽少陰

少陽之邪不解,則包絡熱而肺門閉,肺竅不通,則傳濡之液流入少陰,脈象弦細而數,舌苔尖紅根紫,或純紅起刺,耳聾齒枯,舌燥唇焦,午後發熱,神昏不語,或鄭聲作笑,此少陽木火大熾,反逼少陰,二少失司,病匪輕淺。

急宜解木火之郁,以救少陰之水,用柴芩、鮮地、丹皮、黑梔、連翹、川連、鮮菖蒲之類,以清之解之。

如不應,急當滋少陰之水,以濟少陽之火,如六味飲、一陰煎之類,加減投之。

服後舌轉微紅,神清齒潤,則木火之郁解,而少陰亦治矣。(溫病)

白話文:

少陽病邪未解,就會導致包絡經脈積熱,肺氣閉塞。肺氣不通,則體內津液無法正常運行,流入少陰經脈。脈象表現為弦細而數,舌尖紅而根部紫暗,或舌苔全紅並起刺。患者可能出現耳聾、牙齒乾枯、舌燥唇乾、午後發熱、神志昏迷不語,或胡言亂語、狂笑等症狀。這是因為少陽經的木火之氣過盛,反過來影響少陰經,導致少陽、少陰兩經功能失調,病情較為嚴重。需緊急疏解少陽經的鬱熱,以滋養少陰經的陰液。可以使用柴胡、黃芩、生地黃、丹皮、黑梔子、連翹、川連、鮮菖蒲等藥物清熱解表。如果效果不佳,則需緊急滋養少陰經的陰液,以緩解少陽經的火熱,例如使用六味地黃丸、一陰煎等方劑加減服用。服藥後,如果舌苔顏色轉為微紅,精神好轉,牙齒滋潤,則說明少陽經的鬱熱已解,少陰經也得到治療。(溫病)

3. 少陽厥陰

少陽與厥陰為表裡。木火之邪,無處發泄,勢必連及於肝,此表裡俱病,法當從少陽治,以引陰出陽。

邵評:木火之邪,連及厥陰,表病及里也。少陽病入厥陰,由表及裡,治法當使其邪仍從少陽外出為妥。

如見舌起紅刺,或黑中有紅點,外症發熱惡寒,如瘧狀,手足乍溫乍冷,煩滿,消渴譫語,二便不通,脈弦而數,方用柴芩、川連、鮮地、丹皮、梔子、鉤丁、薄荷等,以散風木之郁,使邪復出少陽而解。(溫病)

邵評:少陽溫病,木火鬱,邪轉入厥陰,表與里同病也。其邪尚輕,故用清散少陽,使邪外出。

白話文:

少陽和厥陰互為表裡關係。如果木火邪氣(指病邪)無法發洩,必定會影響到肝臟,造成表裡同病。治療方法應該從少陽經入手,引導陰邪之氣隨著陽氣排出體外。

木火邪氣影響到厥陰,是表症波及裡症。少陽的病邪入侵厥陰,是由表及裡。治療方法應該讓病邪從少陽經排出體外。

如果病人出現舌頭紅腫尖銳,或舌苔黑色中夾雜紅色斑點,伴隨發熱惡寒、像瘧疾一樣反覆發作,手腳忽冷忽熱,胸腹脹滿,口渴多飲,神志不清,大小便不通暢,脈搏弦數等症狀,可以用柴胡、黃芩、川連、鮮生地、丹皮、梔子、鉤藤、薄荷等藥物,來疏散肝膽鬱結的風木之邪,使病邪從少陽經排出體外。(這是溫病的治療)

少陽溫病,是木火鬱結,病邪轉入厥陰,表裡同病。由於病邪還較輕,所以用清熱疏散少陽經的方法,讓病邪從體表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