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一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7)

1. 少陽新法

邵評:溫邪入心肺。以存陰化熱為正治。

如癍疹已透之後。依然神昏譫語。目睛微定。舌色鮮紅者。此熱痰乘於包絡也。宜犀角尖、鮮菖蒲、天竺黃、川貝母、連翹、鉤丁、丹皮、淡竹葉、竹茹、辰砂之類。以開熱痰。神自清矣。火清毒解之後。如見虛煩嘔惡。驚悸不寐。只用溫膽湯和之。(熱痰乘包絡)

邵評:包絡熱痰。由包絡之熱已化。而痰邪留伏胃中。治以滌痰和胃。

如火邪既退之後。身體不能轉側。而兼脅痛者。此必有入絡之痰也。宜天蟲、全蠍、鉤藤、桂枝、栝蔞、澤蘭、竹瀝、薑汁之類追之。(痰入絡中)

如癍疹已透。而熱邪未退。舌絳神呆。語言顛倒。小便赤澀。點滴如稠。此熱結小腸所致。夫小腸結。則火邪逆乘心包。故神昏。急用導赤散。加川連、連翹、赤小豆、梔子等。以清小腸之熱。則便利而神清矣。(小腸熱結以上諸症皆溫邪為病故入少陽新法內)

邵評:心與小腸相表裡。小腸為火腑。邪熱內結小腸。而逆乘心包。是腑病及臟也。用苦味清火。先入心。且小腸火腑。非苦不通也。

白話文:

少陽新法

邵氏評述:溫邪入侵心肺,治療應以滋陰化熱為主要方法。

若疹子已出透,但仍神志不清、胡言亂語、眼睛略微呆滯、舌頭鮮紅,這是熱痰阻滯包絡所致。宜用犀角尖、鮮菖蒲、天竺黃、川貝母、連翹、鉤藤、丹皮、淡竹葉、竹茹、辰砂等藥物,以疏通熱痰,神志自然會清醒。熱邪清除、毒素解除後,如果出現虛煩、嘔吐、心悸、失眠,則可用溫膽湯調理。(熱痰阻滯包絡)

邵氏評述:包絡熱痰,是因為包絡的熱邪已化解,而痰邪停留在胃中。治療應以清除痰邪、和胃為法。

若熱邪已退,但身體不能翻身,並且伴有脅痛,這一定是痰邪侵入經絡。宜用天蟲、全蠍、鉤藤、桂枝、栝樓、澤蘭、竹瀝、薑汁等藥物驅逐痰邪。(痰邪侵入經絡)

若疹子已出透,但熱邪未退,舌頭紅絳、神志呆滯、言語顛倒、小便赤澀、量少如稠,這是熱邪阻塞小腸所致。小腸阻塞,則熱邪逆衝心包,故而神志不清。應急用導赤散,並加入川連、連翹、赤小豆、梔子等藥物,以清除小腸的熱邪,則大小便通暢,神志也會清醒。(小腸熱結,以上諸症皆因溫邪所致,故收錄於少陽新法中)

邵氏評述:心和小腸互為表裡,小腸屬火腑。邪熱滯結小腸,逆衝心包,這是腑病及臟。因此需用苦味藥物清熱,先清心火,而且小腸屬火腑,非苦味藥物難以疏通。

2. 少陽陽明

前陽明少陽是表症。此少陽陽明是里症。

少陽之邪不解。熾入陽明胃腑。外症耳聾顴紅。發熱便秘。舌苔邊紅。中燥黃。乃二陽合病也。仿大柴胡意。用柴芩、枳實、連翹、赤芍、製大黃微下之。若見舌苔黃中現出黑點。煩悶噁心。身痛足冷。此胃中熱毒欲發癍也。宜透癍解毒。犀角、連翹、梔子、牛蒡、黃芩、薄荷、銀花之類。(傷寒)

邵評:少陽木火。挾胃熱而發斑也。宜急急透斑解毒為要。

白話文:

少陽陽明證是裡證,而非表證。

少陽病邪未解,進而深入陽明胃腑。外在症狀表現為耳聾、顴骨發紅、發燒、便秘,舌苔邊緣紅,舌苔中間乾燥發黃,這是少陽和陽明合病。治療方法仿效大柴胡湯,使用柴胡、黃芩、枳實、連翹、赤芍、以及少量制大黃以緩瀉。如果舌苔發黃出現黑色斑點,伴隨煩悶、噁心、全身疼痛、腳冷,這是胃中熱毒將要發斑的徵兆,應當迅速透發斑疹,以解毒,可以使用犀角、連翹、梔子、牛蒡子、黃芩、薄荷、金銀花等藥物。(出自傷寒論)

邵氏評注:少陽屬木火,夾雜胃熱而導致發斑,應當緊急透發斑疹,解毒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