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一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3)

1. 少陽總要述古

小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小建中湯。黃連湯。

白話文:

少陽總要述古:小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小建中湯、黃連湯。

2. 少陽本病述古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嘔。

按少陽屬半表半裡,故仲景以口苦、咽乾、目眩,為一經主病。蓋膽屬木,而少陽為相火,此皆木火上炎之證,已該傷寒雜症而言。閱少陽篇內,或言傷寒,或言中風,或言並病,或言轉屬,本無一定。若執定從太陽陽明傳入,不啻癡人說夢矣。

凡遇傷寒初起,頭痛發熱,而脈弦細者,此少陽初感寒邪,故頭痛發熱與太陽同,而脈則現少陽本象也。少陽少血多火,雖有表邪,不可發汗,當以小柴胡湯和之。若發熱耳聾,目赤胸滿而煩者,此少陽中風也。蓋少陽屬木火,風中其經,亦同氣相感,風動火炎,故見症如此。耳目為表之裡,胸中為里之表,亦當用小柴胡湯和之。

若頭痛胸滿,口苦咽乾,或往來寒熱,脈浮而弦,自下利者,此太陽少陽合病也。緣熱邪入少陽之裡,膽移熱於脾,故下利。黃芩湯主之。其邪不在半表,而在半里,故不用柴胡而主黃芩。嘔加半夏、生薑,治痰飲也。

傷寒汗出不解,十餘日,結熱在裡,心下痞硬,嘔吐下利,復往來寒熱者,大柴胡湯主之。此熱邪從少陽而結於陽明,故合治之。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桂枝症),脅下滿(柴胡症),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按此是太陽少陽並病,當用小柴胡,去參夏,加桂枝、栝蔞根兩解之。

陽明病發潮熱(陽明),大便溏,小便自可(胃未實),胸脅滿者(少陽),小柴胡湯主之。按此陽明少陽合病,因胃家未實,故從少陽胸脅滿一症,即用小柴胡和之,使熱邪從少陽而解,不復入陽明矣。

陽明病,不大便,胸下硬滿而嘔(尚在少陽部位),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按白苔,屬痰飲溢於上焦,與小柴胡,則痰飲化而津液行,胃氣一和,則上焦仍得汗出而解矣。

邵評:若痰飲溢於上中焦,症見少陽陽明,可用柴胡溫膽湯。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用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按尺寸俱弦,為少陽受病。今陽澀陰弦,是寒邪傷於厥陰也。腹中為厥陰部位,故急痛。先用小建中,所以平肝散寒也。未瘥,仍用柴胡者,使邪引出少陽而解也。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此寒熱相持於內,故用姜連以和里,胃中寒邪尚可外達,故用桂枝以和表。此仍不離少陽之和法,亦可兼治厥陰寒熱嘔逆。

邵評:因上熱下寒,格拒中宮,故腹痛而嘔吐。用黃連湯開痞而和上下也。且黃連湯與小柴胡湯,俱是樞機之劑,而為和法。小柴胡和其表裡,黃連湯和其上下,同一和法,而有橫直之不同也。

白話文:

少陽本病述古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嘔吐。

少陽病症介於表裡之間,因此張仲景將口苦、咽乾、目眩列為少陽的主要症狀。膽屬木,少陽為相火,這些都是木火上炎的表現。在《傷寒雜病論》中,關於少陽的論述,有時說是傷寒,有時說是中風,有時說是併發症,有時說是病情轉變,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如果執著於少陽一定是從太陽、陽明傳來的,那就是痴人說夢了。

凡是傷寒初期頭痛發熱,脈象弦細的,這是少陽初期感受寒邪,所以頭痛發熱與太陽病相似,但脈象則顯示出少陽的本質特徵。少陽體質血少火多,雖然有表邪,但不能發汗,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如果發熱、耳聾、目赤、胸悶煩躁,這是少陽中風,因為少陽屬木火,風邪侵犯少陽經絡,風邪與火邪相感,風動火炎,所以出現這些症狀。耳目屬表的裡,胸中屬裡的表,也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

如果頭痛、胸悶、口苦、咽乾,或者往來寒熱,脈象浮而弦,並且腹瀉,這是太陽和少陽合病。因為熱邪入侵少陽的裡,膽火移熱於脾,所以腹瀉,用黃芩湯治療。其邪氣不在半表,而在半里,所以不用柴胡而用黃芩。嘔吐的話,再加半夏、生薑,治療痰飲。

傷寒汗出不止,十多天,裡邊積聚熱邪,心下痞硬,嘔吐腹瀉,又出現往來寒熱,用大柴胡湯治療。這是熱邪從少陽積聚在陽明,所以要綜合治療。

傷寒四五天,身熱惡風,頭項強直(桂枝症),脅下滿(柴胡症),手足溫熱而口渴,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是太陽少陽合病,應該用小柴胡湯,去掉參、半夏,加桂枝、栝蔞根,以達到雙向調節的目的。

陽明病發熱,大便溏瀉,小便正常(胃氣未虛),胸脅滿(少陽症),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是陽明少陽合病,由於胃氣未虛,所以從少陽的胸脅滿這個症狀入手,用小柴胡湯調和,使熱邪從少陽排出,不再入侵陽明。

陽明病,不大便,胸下硬滿而嘔吐(還在少陽部位),舌苔白,可以用小柴胡湯。白苔屬痰飲溢於上焦,服用小柴胡湯,可以使痰飲化解,津液運行,胃氣調和,上焦就能發汗而解。

邵氏評註:如果痰飲溢於上中焦,症狀表現為少陽陽明合病,可以用柴胡溫膽湯。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通常會出現腹部急痛,先用小建中湯,如果沒有好轉,再用小柴胡湯治療。陽脈澀,陰脈弦,是少陽受病,現在陽脈澀,陰脈弦,是寒邪侵犯厥陰。腹部是厥陰的部位,所以急痛,先用小建中湯,以平肝散寒。如果沒有好轉,再用柴胡,是為了引導邪氣從少陽排出而痊癒。

傷寒胸中發熱,胃中有邪氣,腹部疼痛,想嘔吐,用黃連湯治療。這是寒熱在體內相互搏持,所以用乾薑、黃連調和裡頭,胃中寒邪還可以向外透達,所以用桂枝調和表,這仍然是少陽的調和方法,也可以治療厥陰寒熱嘔逆。

邵氏評註:由於上熱下寒,阻塞於中焦,所以腹部疼痛而嘔吐,用黃連湯開胃和中焦,調和上下。而且黃連湯和小柴胡湯都是樞紐方劑,都是調和的方法,小柴胡湯調和表裡,黃連湯調和上下,都是調和的方法,只是方向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