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察舌辨症歌

凡傷寒初起,苔形粉白而厚,四邊紅絳者,此瘟疫症也。邪在募原,其勢最雄,頃刻傳變,診家不可輕視。吳又可用達原飲,加引經表藥,透之達之。如兼太陽,加羌活;陽明加葛根;少陽加柴胡。如舌變黃燥色,乃疫邪入胃,加大黃下之。如變黑色,入里尤深,用承氣下之。疫勢甚者,其舌一日三變,由白變黃,由黃變黑,當數下之。

邵評:此條邪由膜原傳胃,自表入里,故可用足經藥,從吳又可達原飲,與下條邪在手經大異。

又云:此條由膜原入胃,自表傳裡,故可從足經用藥。下條疫邪由衛入營,逆傳心包,當從三焦立法,用手經藥,與溫暑治法相通。二條邪傳經絡不同,舌苔各別,治法用藥大異,讀者大宜著眼。

若見鮮紅純絳色, 疫傳胞絡及營中。 清邪解毒銀、犀妙, 菖、鬱金、黃溫暑通。

邵評:舌絳鮮紅,疫邪自衛入營,逆傳胞絡;當從三焦立法,用手經藥清營開閉,與溫暑治法相通。較上條自表入里,大不同也。

瘟疫一症,治分兩途:但看舌苔白而黃,黃而黑者,疫邪由表達里,汗之下之可也;如見舌苔鮮紅絳色,此疫邪入於營分及胞絡之間,汗下兩禁,惟宜清營解毒,逐穢開閉,如犀角、銀花、菖蒲、鬱金、西黃、金汁、人中黃之類,與溫熱暑症治法相通。

邵評:此條疫邪由衛入營,從手經用藥,與溫暑大致相同。

溫邪時疫多癍疹, 臨症須知提透宜。 疹屬肺家風與熱, 癍因胃熱發如茲。

邵評:此條溫暑癍疹,與傷寒發癍不同。疹屬肺經風熱,癍是胃家伏熱。時疫癍疹,兼有毒氣,均宜提透清解熱毒。

疹癍色白松肌表, 血熱如丹犀莫遲。 舌白荊、防、翹、薄力, 舌紅切忌葛升醫。

邵評:白疹邪在氣分,舌白淡紅,宜松肌達表,從肺清透。紅疹邪在營分,舌苔絳赤,宜清營宣透,斷不可用柴、葛足經藥。

癍疹發於氣分,其色淡紅而白者,舌苔亦白,宜葛根、防風、蟬蛻、荊芥、連翹、薄荷、牛蒡之類,松肌達表。若見赤癍丹疹,邪在營分血分,舌必絳赤,宜犀角、連翹、鮮生地、人中黃、淨銀花之類,透營解毒。大忌升、葛足經之藥。

邵評:此二條,癍疹在氣在營,不可用傷寒法施治也。

凡屬正虛苔嫩薄, 淡紅微白補休遲。 厚黃膩白邪中蘊, 診者須知清解宜。

不拘傷寒雜症,正氣虛者,其舌苔必嬌嫩而薄,或淡紅;或微白;皆可投補。若見黃而厚,白而膩,總屬內邪未清,不可遽進補藥。

邵評:此條憑舌苔以驗其虛實,分別宜補宜清之總訣。

白話文:

察舌辨症歌

凡是傷寒初期,舌苔呈現粉白色且厚,四邊紅絳,這是瘟疫的症狀。邪氣在募原(指胸腹部),勢頭最強盛,變化迅速,醫生不可輕視。可以用吳又可的達原飲,再加一些引經表藥,使藥力透達表裡。如果兼有太陽經證狀,就加羌活;如果是陽明經證狀,就加葛根;如果是少陽經證狀,就加柴胡。如果舌苔變成黃燥,表示疫邪入侵胃部,就要加大黃瀉下;如果舌苔變成黑色,表示邪氣深入臟腑,就要用承氣湯瀉下。瘟疫嚴重者,舌苔一天能變三次,從白變黃,從黃變黑,就必須多次瀉下。

邵評:這段講的是邪氣從募原(胸腹部)傳到胃部,從表入裡,所以可以用足陽明經藥物,從吳又可的達原飲入手,和下一段邪氣在手陽明經的治法大不相同。

又說:這段講的是邪氣從募原入胃,從表傳裡,所以可用足經藥物。下一段的疫邪是從衛分(人體外圍)逆傳到營分(人體內部),再逆傳到心包,則應從三焦入手,用三焦經藥物,與溫暑的治療方法相似。這兩段邪氣傳經絡的路線不同,舌苔的表現也不同,治療方法和用藥也大相徑庭,讀者務必仔細研讀。

如果舌苔呈現鮮紅純絳色,表示疫邪已經傳到胞絡(指脈絡)和營分,應該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例如犀角、銀花、菖蒲、鬱金等,治療方法與溫熱暑症相似。

邵評:舌頭絳紅,疫邪從衛分入營分,逆傳胞絡,應從三焦立法,用三焦經藥物清解營分,疏通閉塞,與溫暑的治療方法相通。和前面邪氣從表入裡的情況大不相同。

瘟疫的治療分兩條路:如果舌苔是白而黃、黃而黑,表示疫邪從表入裡,可以用發汗的方法瀉下;如果舌苔是鮮紅絳色,表示疫邪已經入侵營分和胞絡,發汗瀉下都禁忌,只能清解營分毒邪,疏通閉塞,可以用犀角、銀花、菖蒲、鬱金、西黃、金汁、人中黃等藥物,與溫熱暑症的治療方法相通。

邵評:這段講的是疫邪從衛分入營分,用三焦經藥物治療,和溫暑的治療方法大致相同。

溫邪引起的時疫常伴有癍疹,臨證時必須知道如何宣通透達。疹子屬於肺經風熱,癍是胃熱引起的。

邵評:這段講的是溫暑引起的癍疹,和傷寒引起的癍疹不同,疹子屬於肺經風熱,癍是胃家伏熱。時疫引起的癍疹,兼有毒氣,都應該宣通透達,清解熱毒。

疹子顏色白,表示邪氣在肌表,血熱如丹,則應立即用犀角等藥;舌苔白,可以用荊芥、防風、連翹、薄荷;舌苔紅,則絕對不能用葛根、升麻等藥。

邵評:白疹邪氣在氣分,舌苔白或淡紅,應該疏通肌表,從肺經清熱透邪;紅疹邪氣在營分,舌苔絳赤,應該清解營分,宣通透達,絕對不能用柴胡、葛根等足陽明經藥物。

癍疹發於氣分,顏色淡紅或白色,舌苔也白,應該用葛根、防風、蟬蛻、荊芥、連翹、薄荷、牛蒡等藥物,疏通肌表;如果出現紅色癍疹,邪氣在營分血分,舌苔一定絳赤,應該用犀角、連翹、鮮生地、人中黃、金銀花等藥物,透達營分,解毒,絕對禁止使用升麻、葛根等足經藥物。

邵評:這兩段講的是癍疹在氣分或營分,不能用治療傷寒的方法。

凡是正氣虛弱,舌苔嫩薄,淡紅或微白,應該補益身體;舌苔厚黃膩白,表示體內有邪氣未清,不能馬上進補。

不論是傷寒還是其他雜病,正氣虛弱者,舌苔一定嬌嫩而薄,或淡紅,或微白,都可以服用補益藥物;如果舌苔黃而厚,白而膩,都是體內邪氣未清,不能貿然服用補藥。

邵評:這段是根據舌苔來判斷虛實,分辨應該補還是清的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