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暑證(中暍同合參)

邵評:暑熱由口鼻吸受。先傷上焦氣分。邪留肺胃。邪在肺則舌白邊紅者。熱也。胃熱則嘔噁心煩。肺火盛則咳。氣不降則喘急。大小便不利也。

暑襲肺衛,如身熱頭脹脘悶。咳嗆不已者。此暑邪外襲。干肺衛也。宜清上焦。甜杏仁、滑石粉各三錢。香薷七分。白蔻五分。通草一錢五分。絲瓜葉三錢。如暑風外襲肺衛。氣阻發熱。畏風頭脹咳嗆。防作肺瘧。宜香薷、杏仁、桔梗、連翹、六一散、絲瓜葉。

邵評:邪郁上焦。肺不宣降。則頭脹咳嗆。身熱脘悶。此邪在衛分也。衛分不解。則入氣分。氣分不解。則邪傳中焦。而入營分。營分不解。則邪傳下焦。而入血分矣。

三焦俱受。營衛均病。甚至逆傳包絡。邪入膻中。而邪閉正脫之症見矣。故邪初在衛。先用辛香以開泄上焦為主。如暑邪挾風。襲入於肺。肺主皮毛。故亦為之表。邪在於衛。表氣不宣。暑風鬱蒸發熱。衛氣被邪抑遏。則微惡寒。寒熱似瘧。而畏風咳嗆。此是暑瘧。與少陽足經之瘧大異。當從手經施治。宣泄肺衛之暑邪。

肺傷痰喘,暑風熱氣傷肺。身熱痰嗽而喘。宜桑杏、連翹、石膏、淡竹葉、橘紅、栝蔞皮、苡仁、蘆根之類。喉痛。加射干、牛蒡。小水不利。加六一散。頭脹。加鮮荷葉。

邵評:此條暑風入肺。肺有痰濁。痰熱傷肺。肺升不降而喘嗽。治宜宣泄上焦。清化痰熱。

如暑濕傷氣。午後痰喘更加者。肺先受病也。亦宜清理上焦。為無形氣分之治。如蘆根杏仁、蔞霜、苡仁、橘紅、川貝、西瓜、翠衣、通草、茯苓皮之類。

邵評:暑必挾濕。暑先入上焦。與痰熱先傷肺氣。故痰喘加於午。而化痰滲濕。用輕藥以開泄上焦無形之肺氣也。

暑濕傷胃,凡身熱。中焦痞滿。不飢不納。二便不爽。此暑熱傷於中焦氣分。熱痰聚胃所致。宜苦辛泄降。半夏瀉心。去甘草、乾薑。加杏仁、枳實。

邵評:邪自上焦而至中焦。由衛分而入氣分。上焦主肺。中焦主胃。病則痞滿。不飢不納。是暑熱濕痰伏於中焦氣分。胃氣不得宣行也。宜苦辛開痞。宣泄中焦氣分治之。

暑入營分,凡身熱。心煩面赤。舌絳神呆。夜寐不安。此暑邪入心也。辰砂、六一散、加川鬱金、川連之類。或犀角尖、鮮生地、石菖蒲、川鬱金、連翹、銀花之類。

邵評:邪由肺衛而入心營。邪入漸深矣。心主血而藏神。營熱則傷神。神呆而寐不安也。當清熱以開泄其邪。使邪從肺達為妥。否則熱灼陰傷。邪入下焦血分。有陰涸邪陷之危。亦有逆傳心包。邪熱內閉。為內閉外脫之症耳。

暑入膻中,如暑邪初傷氣分。發熱口渴。失治則邪傳膻中。舌形絳縮。小便赤澀。鼻煤裂血。耳聾神昏。此邪由氣分蔓延及血分。最怕內閉外脫。急用犀角尖、石菖蒲、川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元參、西黃之類。

白話文:

暑證(中暑與中暍合併參閱)

暑熱從口鼻吸入,先傷及上焦的氣分,邪氣停留在肺和胃。邪氣在肺,則舌苔發白,邊緣發紅,這是熱症;胃熱則出現嘔吐、噁心、煩躁;肺火盛則咳嗽;氣機不降則喘息急促,大小便不暢。

暑邪襲擊肺衛,表現為身熱、頭脹、脘腹悶脹、咳嗽不止,這是暑邪外襲,侵犯肺衛。應清解上焦,可用甜杏仁、滑石粉各三錢,香薷七分,白蔻五分,通草一錢五分,絲瓜葉三錢。如果暑邪夾雜風邪外襲肺衛,氣機阻滯而發熱、畏風、頭脹、咳嗽不止,擔心發展成肺瘧,則可用香薷、杏仁、桔梗、連翹、六一散、絲瓜葉。

邪氣鬱結在上焦,肺氣不能宣發和下降,則出現頭脹、咳嗽不止、身熱、脘腹悶脹,這是邪氣在衛分。衛分邪氣不解,則入氣分;氣分邪氣不解,則邪氣傳至中焦,而入營分;營分邪氣不解,則邪氣傳至下焦,而入血分。

三焦都受邪氣侵犯,營衛都生病,甚至逆傳包絡,邪氣入侵膻中,就會出現邪閉正脫的症狀。所以,邪氣初期在衛分,先用辛香之品開泄上焦為主。如果暑邪夾雜風邪,襲入肺臟,肺主皮毛,所以也屬於表證。邪氣在衛分,表氣不宣,暑風鬱積蒸騰而發熱,衛氣被邪氣抑制,則略微惡寒,寒熱像瘧疾一樣,且畏風、咳嗽不止,這是暑瘧,與少陽足經的瘧疾大不相同,應從手經(手太陰肺經)施治,宣泄肺衛的暑邪。

肺受損傷出現痰喘,暑邪風熱之氣傷及肺臟,身熱、痰嗽並喘息,可用桑杏仁、連翹、石膏、淡竹葉、橘紅、栝蔞皮、薏苡仁、蘆根等。喉嚨痛,加射干、牛蒡;小便不利,加六一散;頭脹,加鮮荷葉。

暑邪風熱入肺,肺中有痰濁,痰熱傷肺,肺氣不能上升下降而咳嗽喘息,治療應宣泄上焦,清化痰熱。

如果暑濕傷及氣分,午後痰喘加重,這是肺先受病,也應清理上焦,屬於治療無形氣分的方法,可用蘆根、杏仁、蔞霜、薏苡仁、橘紅、川貝母、西瓜翠衣、通草、茯苓皮等。

暑邪必定夾雜濕邪,暑邪先入上焦,與痰熱先傷肺氣,所以痰喘在午後加重,治療應化痰滲濕,用輕劑開泄上焦無形的肺氣。

暑濕傷及胃,表現為身熱、中焦痞滿、不飢不食、二便不通暢,這是暑熱傷及中焦的氣分,熱痰聚積在胃所致,宜用苦辛之品泄降,可用半夏瀉心湯去甘草、乾薑,加杏仁、枳實。

邪氣從上焦到達中焦,從衛分進入氣分。上焦主肺,中焦主胃,生病則痞滿、不飢不食,這是暑熱濕痰停滯在中焦的氣分,胃氣不能宣行,宜用苦辛之品開通痞塞,宣泄中焦氣分而治之。

暑邪入營分,表現為身熱、心煩、面赤、舌紅絳、神志呆滯、夜寐不安,這是暑邪入心。可用辰砂、六一散,加川鬱金、川連翹等;或用犀角尖、鮮生地、石菖蒲、川鬱金、連翹、銀花等。

邪氣由肺衛而入心營,邪氣入侵越來越深。心主血而藏神,營分熱盛則傷神,神志呆滯而夜寐不安,應清熱開泄邪氣,使邪氣從肺部排出為宜,否則熱邪灼傷陰液,邪氣入下焦血分,會有陰液枯竭、邪氣內陷的危險,也可能逆傳心包,邪熱內閉,形成內閉外脫的症狀。

暑邪入膻中,如果暑邪初期傷及氣分,發熱口渴,未能及時治療,則邪氣傳至膻中,舌紅絳而縮,小便赤澀,鼻孔流血,耳聾、神志昏迷,這是邪氣由氣分蔓延到血分,最怕內閉外脫,急需用犀角尖、石菖蒲、川鬱金、鮮生地、銀花、連翹、玄參、西黃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