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安

《傷寒指掌》~ 卷一 (9)

回本書目錄

卷一 (9)

1. 陽明兼肺

前太陽兼肺。在寒邪一邊。此陽明兼肺。在溫邪一邊。均以手太陰為治。

如遇發熱惡寒。咳嗽喉燥。渴飲。舌苔白中帶黃。或白而燥刺。或邊紅中白。脈來浮數。此風溫客於太陰手經。而內熱發於陽明之表也。宜羚羊角、前胡、杏仁、連翹、薄荷、桔梗、黃芩、豆豉、淡竹葉之類。以解風熱。如兼煩悶嘔惡。脈沉足冷者。欲發痧疹也。亦以此方加牛蒡、防風透之。

邵評:風溫初入肺衛。在陽明之表。

如痧疹已透。尚有頭脹心煩。脘悶咳嗽者。肺氣不得宣暢也。宜梔豉、蔞仁、桔梗、黃芩、連翹、牛蒡、川貝、鬱金之類。使肺氣通暢。痧疹透達。諸症自解。

若痧疹已透。仍然胸脅悶痛。咳嗽喘急者。此有伏痰也。其氣口脈閉。是痰之驗也。宜豁痰利氣。如前胡、杏仁、栝蔞、橘紅、蘇子、象貝、桔梗、枳殼、萊菔子、竹瀝、薑汁之類投之。痰自出矣。

白話文:

陽明兼肺症狀表現為寒邪或溫邪侵犯肺部。不論寒邪或溫邪,都以手太陰經治療。

若出現發熱、惡寒、咳嗽、喉嚨乾燥、口渴、舌苔白中帶黃或白而乾燥粗糙,或舌苔邊緣紅中間白,脈搏浮數等症狀,這是風溫邪氣侵犯手太陰肺經,導致陽明經外在發熱。應使用羚羊角、前胡、杏仁、連翹、薄荷、桔梗、黃芩、豆豉、淡竹葉等藥物來疏解風熱。如果同時伴有煩悶、嘔吐、惡心,脈象沉而足冷,則預示可能要發痧疹,可在上述藥方中加入牛蒡子、防風以促進痧疹透發。

風溫初期侵犯肺衛,表現在陽明經。

如果痧疹已經透發,但仍然頭脹、心煩、胸悶、咳嗽,這是因為肺氣不能宣暢所致。應使用梔子、豆豉、蔞仁、桔梗、黃芩、連翹、牛蒡子、川貝母、鬱金等藥物,使肺氣通暢,痧疹順利透發,諸症自然消除。

如果痧疹已經透發,但仍然胸脅悶痛、咳嗽喘息,這是由於體內伏痰所致,氣口脈閉塞是痰阻的表現。應使用豁痰利氣的藥物,例如前胡、杏仁、栝樓、橘紅、蘇子、象貝、桔梗、枳殼、萊菔子、竹瀝、薑汁等,以使痰液排出。

2. 陽明少陽

凡風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腠理為陽明少陽之界。作表症看。非邪已入陽明之裡。而復傳於少陽也。柯韻伯力辨陽明傳少陽之謬。以此。

如身熱口渴。微兼惡寒。舌苔中白邊紅。或根白尖紅。脈來弦滑。此邪入肌肉腠理之間。陽明少陽之表證也。宜解肌法。如柴葛、連翹、薄荷、黃芩、橘紅之類。以取肌分之汗。熱自退矣。(傷寒)

如見舌苔白少紅多。初起微寒。即發熱不已。此陽明輕而少陽重。氣分少而營分多。宜犀角、連翹、丹皮、鉤丁、黃芩、薄荷、黑梔之類。以清營分之熱。太忌汗散。(溫邪)

邵評:此條溫邪自口鼻而受。由肺衛而入手少陽三焦。從心營肺衛治。用手經藥。與上寒邪在足經者。治法不同。大宜留意。

白話文:

陽明少陽

一般來說,風寒從皮膚毛髮進入,再到肌膚組織。肌膚組織是陽明和少陽的交界處,出現的症狀要從表證來觀察,並不是邪氣已經進入陽明經的裡層,又傳到少陽經。柯韻伯大力辯駁陽明傳少陽的錯誤說法,基於此:

例如,身體發熱口渴,稍微伴有惡寒,舌苔中間發白,邊緣發紅,或者舌根發白,舌尖發紅,脈搏弦滑有力,這是邪氣入侵肌肉肌膚組織之間,屬於陽明和少陽的表證,應該用解肌的方法治療,例如柴胡、葛根、連翹、薄荷、黃芩、橘紅等藥物,引發肌膚的汗液,熱就會退了。(傷寒)

如果舌苔白色少,紅色多,一開始稍微有點冷,接著持續發熱,這是陽明經病症較輕,少陽經病症較重,氣分受影響較少,營分受影響較多,應該用犀角、連翹、丹皮、鉤藤、黃芩、薄荷、梔子等藥物來清泄營分的熱,絕對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溫邪)

邵氏評註:這段溫邪是由口鼻吸入,經由肺衛而進入手少陽三焦經,要從心經、營氣、肺衛三方面治療,使用手太陰肺經藥物。這與上面提到的寒邪從足經進入的治療方法不同,必須特別注意。

3. 陽明太陰

前陽明少陽。邪由陽明之表而來。此陽明太陰。邪從陽明之裡而及。胃與脾聯。此表裡俱病也。

如見舌苔白帶灰黑色。或白中帶黑點。或邊黃中黑。或前半黃後半黑。或純黃燥苔。或黃分八字。種種形色。皆陽明太陰之驗。外症身體灼熱。口渴唇燥。左關數。右關滑。此陽明熱邪內蘊。以致癍不得透。毒不得解。因與太陰為表裡而傳入也。急宜透之提之。不使毒邪陷入三陰。

用二角、芩連、連翹、牛蒡、桔梗、薄荷等。使癍外達而解。如癍點隱隱不得外透。加角刺數分以透之。如大便秘而潮熱譫語者。陽明為重。太陰為輕。下之可也。

邵評:陽明熱邪內郁成癍。不外達而內傳太陰。實熱症也。仍宜提邪外達。

白話文:

陽明太陰證候,是邪氣先從陽明經的表層入侵,之後深入陽明經的裡層,並影響到與陽明經表裡相通的太陰經(脾經),形成表裡同病的狀態。

舌苔的顏色和形態變化多樣,例如白苔夾雜灰黑色、白苔上有黑點、舌苔邊緣黃色中間黑色、舌苔前半部黃色後半部黑色、舌苔純黃乾燥、或黃苔呈八字形等等,這些都是陽明太陰同病的徵象。患者可能出現身體灼熱、口渴唇乾、左關脈數、右關脈滑的症狀。這是因為陽明經的熱邪鬱積在內,導致疹子出不來,毒素排不掉,進而傳入與之表裡相通的太陰經。應該緊急採取措施使疹子透發出來,防止毒邪深入三陰經。

治療可以用柴胡(二角)、黃芩、黃連、連翹、牛蒡子、桔梗、薄荷等藥物,促使疹子外達而解毒。如果疹子隱隱約約出不來,可以加用一些刺針來幫助疹子透發。如果患者大便秘結,伴隨潮熱、神志不清,則說明陽明經的病症較重,太陰經的病症較輕,可以考慮使用瀉下藥物。

邵氏評述:陽明經的熱邪鬱積在體內形成疹子,因不能外達而內傳至太陰經,屬於實熱證。治療仍應以疏散邪氣,使疹子外達為原則。

4. 陽明少陰

前陽明太陰。因陽明之邪失表失清。以致將陷太陰。作實證治。故猶用提透。此陽明少陰。由其人本屬陰虛。即病在陽明。而少陰已不能支。此土來剋水。水不濟火也。當作虛症治。

凡見舌苔中黃邊紫。前半黃。後半紫。或前半白。後半紅。脈左數右洪。外症潮熱。舌燥唇焦。口糜氣穢。齒衄煩渴。此景岳所謂陽明有餘。少陰不足之症也。宜大小甘露、玉女煎之類。隨症加減。無不應手。

邵評:此腎陰虧而胃有熱。氣血兩燔。灼耗腎水之正法。

白話文:

陽明少陰證候,若因陽明經邪氣失於疏泄,導致病情向下侵入太陰經,則表現為實證,治療上仍需採用提昇透邪的方法。但若患者本身陰虛體質,即使病在陽明經,少陰經也已難以支撐,這是因為脾土克腎水,腎水不足以滋養心火,則應當從虛證治療。

舌苔呈現中間黃色,邊緣紫色;或者前半部黃,後半部紫;或者前半部白,後半部紅;脈象左側數,右側洪大;臨床症狀有潮熱、舌燥唇焦、口糜、氣息污濁、齒齦出血、煩渴等,這便是景岳所說的陽明經實證,少陰經虛證。治療宜用大小甘露丸、玉女煎等方劑,根據具體症狀加減,療效顯著。

邵氏評注:此症是因腎陰虧損,胃中又有熱邪,氣血俱傷,熱邪灼傷腎陰的病理變化。

5. 少陽總要述古

小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小建中湯。黃連湯。

白話文:

少陽總要述古:小柴胡湯、黃芩湯、大柴胡湯、柴胡去參夏加桂枝蔞根湯、小建中湯、黃連湯。

6. 少陽本病述古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嘔。

按少陽屬半表半裡。故仲景以口苦。咽乾目眩。為一經主病。蓋膽屬木。而少陽為相火。此皆木火上炎之證。已該傷寒雜症而言。閱少陽篇內。或言傷寒。或言中風。或言並病。或言轉屬。本無一定。若執定從太陽陽明傳入。不啻癡人說夢矣。

凡遇傷寒初起頭痛發熱。而脈弦細者。此少陽初感寒邪。故頭痛發熱與太陽同。而脈則現少陽本象也。少陽少血多火。雖有表邪。不可發汗。當以小柴胡湯和之。若發熱耳聾。目赤胸滿而煩者。此少陽中風也。蓋少陽屬木火。風中其經。亦同氣相感。風動火炎。故見症如此。耳目為表之裡。胸中為里之表。亦當用小柴胡湯和之。

若頭痛胸滿。口苦咽乾。或往來寒熱。脈浮而弦。自下利者。此太陽少陽合病也。緣熱邪入少陽之裡。膽移熱於脾。故下利。黃芩湯主之。其邪不在半表。而在半里。故不用柴胡而主黃芩。嘔加半夏、生薑。治痰飲也。

傷寒汗出不解。十餘日。結熱在裡。心下痞硬。嘔吐下利。復往來寒熱者。大柴胡湯主之。此熱邪從少陽而結於陽明。故合治之。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桂枝症)脅下滿。(柴胡症)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按此是太陽少陽並病。當用小柴胡。去參夏。加桂枝、栝蔞根兩解之。

陽明病發潮熱。(陽明)大便溏。小便自可。(胃未實)胸脅滿者。(少陽)小柴胡湯主之。按此陽明少陽合病。因胃家未實。故從少陽胸脅滿一症。即用小柴胡和之。使熱邪從少陽而解。不復入陽明矣。

陽明病。不大便。胸下硬滿而嘔。(尚在少陽部位)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按白苔。屬痰飲溢於上焦。與小柴胡。則痰飲化而津液行。胃氣一和。則上焦仍得汗出而解矣。

邵評:若痰飲溢於上中焦。症見少陽陽明。可用柴胡溫膽湯。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用小建中湯。不瘥者。小柴胡湯主之。按尺寸俱弦。為少陽受病。今陽澀陰弦。是寒邪傷於厥陰也。腹中為厥陰部位。故急痛。先用小建中。所以平肝散寒也。未瘥。仍用柴胡者。使邪引出少陽而解也。

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此寒熱相持於內。故用姜連以和里。胃中寒邪尚可外達。故用桂枝以和表。此仍不離少陽之和法。亦可兼治厥陰寒熱嘔逆。

邵評:因上熱下寒。格拒中宮。故腹痛而嘔吐。用黃連湯開痞而和上下也。且黃連湯與小柴胡湯。俱是樞機之劑。而為和法。小柴胡和其表裡。黃連湯和其上下。同一和法。而有橫直之不同也。

白話文:

少陽本病述古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往來寒熱、胸脅滿痛、嘔吐。

少陽病症介於表裡之間,因此張仲景將口苦、咽乾、目眩列為少陽的主要症狀。膽屬木,少陽為相火,這些都是木火上炎的表現。在《傷寒雜病論》中,關於少陽的論述,有時說是傷寒,有時說是中風,有時說是併發症,有時說是病情轉變,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如果執著於少陽一定是從太陽、陽明傳來的,那就是痴人說夢了。

凡是傷寒初期頭痛發熱,脈象弦細的,這是少陽初期感受寒邪,所以頭痛發熱與太陽病相似,但脈象則顯示出少陽的本質特徵。少陽體質血少火多,雖然有表邪,但不能發汗,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如果發熱、耳聾、目赤、胸悶煩躁,這是少陽中風,因為少陽屬木火,風邪侵犯少陽經絡,風邪與火邪相感,風動火炎,所以出現這些症狀。耳目屬表的裡,胸中屬裡的表,也應該用小柴胡湯調和。

如果頭痛、胸悶、口苦、咽乾,或者往來寒熱,脈象浮而弦,並且腹瀉,這是太陽和少陽合病。因為熱邪入侵少陽的裡,膽火移熱於脾,所以腹瀉,用黃芩湯治療。其邪氣不在半表,而在半里,所以不用柴胡而用黃芩。嘔吐的話,再加半夏、生薑,治療痰飲。

傷寒汗出不止,十多天,裡邊積聚熱邪,心下痞硬,嘔吐腹瀉,又出現往來寒熱,用大柴胡湯治療。這是熱邪從少陽積聚在陽明,所以要綜合治療。

傷寒四五天,身熱惡風,頭項強直(桂枝症),脅下滿(柴胡症),手足溫熱而口渴,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是太陽少陽合病,應該用小柴胡湯,去掉參、半夏,加桂枝、栝蔞根,以達到雙向調節的目的。

陽明病發熱,大便溏瀉,小便正常(胃氣未虛),胸脅滿(少陽症),用小柴胡湯治療。這是陽明少陽合病,由於胃氣未虛,所以從少陽的胸脅滿這個症狀入手,用小柴胡湯調和,使熱邪從少陽排出,不再入侵陽明。

陽明病,不大便,胸下硬滿而嘔吐(還在少陽部位),舌苔白,可以用小柴胡湯。白苔屬痰飲溢於上焦,服用小柴胡湯,可以使痰飲化解,津液運行,胃氣調和,上焦就能發汗而解。

邵氏評註:如果痰飲溢於上中焦,症狀表現為少陽陽明合病,可以用柴胡溫膽湯。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通常會出現腹部急痛,先用小建中湯,如果沒有好轉,再用小柴胡湯治療。陽脈澀,陰脈弦,是少陽受病,現在陽脈澀,陰脈弦,是寒邪侵犯厥陰。腹部是厥陰的部位,所以急痛,先用小建中湯,以平肝散寒。如果沒有好轉,再用柴胡,是為了引導邪氣從少陽排出而痊癒。

傷寒胸中發熱,胃中有邪氣,腹部疼痛,想嘔吐,用黃連湯治療。這是寒熱在體內相互搏持,所以用乾薑、黃連調和裡頭,胃中寒邪還可以向外透達,所以用桂枝調和表,這仍然是少陽的調和方法,也可以治療厥陰寒熱嘔逆。

邵氏評註:由於上熱下寒,阻塞於中焦,所以腹部疼痛而嘔吐,用黃連湯開胃和中焦,調和上下。而且黃連湯和小柴胡湯都是樞紐方劑,都是調和的方法,小柴胡湯調和表裡,黃連湯調和上下,都是調和的方法,只是方向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