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卷四 (8)
卷四 (8)
1. 疫邪兼六氣入足經從表裡汗下
邪結則腫痛。故當散結。寒鬱於表。則無汗頭痛而惡寒。當疏表散寒。此方治大頭天行極妙。若日數雖多。尚有表症。仍宜表散。
胃氣虛者。於春夏初晴。感山谷蒸氣。面腫發寒熱者。先用平胃散。加羌活、荊防、桔梗、藿香之類以散之。次加芩連清熱。蓋山嵐、瘴氣、濁霧。皆濕熱也。嶺南人中之即死者。緣內多毒蛇所吐之氣故耳。
邵評:胃虛而邪入中焦。感瘴氣濕熱之邪。入於陽明。法宜運中祛瘴。以宣散中上二焦。
歲荒普患者。不宜峻劑。宜扶正祛邪。調理脾胃為主。
有已汗而熱不解。身漬漬汗出。右關脈大無力。舌苔白嫩。四肢倦怠者。此中氣素弱。汗後虛熱也。補中益氣湯主之。汗止身涼而愈。升柴須蜜炙。(以上參治法匯)
邵評:忍飢而脾胃中虛。邪乘虛入。宜調中散邪。亦中焦病也。若汗出而餘熱不退。是虛熱也。脈舌見症。俱是虛象。法宜扶正散邪。此正虛挾邪之治法。
疫邪傳裡。毒攻腸胃。臍腹大痛。下利鮮血。或黑臭水。小便不利。身熱大渴。六脈洪數。舌苔黃燥如刺。或紅刺如楊梅狀。當急治之。宜鮮生地二兩。生大黃五錢。淨銀花五錢。黃連一錢。黃芩、丹皮、赤芍各錢半。生甘草五分。清之下之。
邵評:此火毒熱邪。直入腸胃而傷血絡之正法。
疫邪傳裡。目赤面紅。六脈洪大。舌黃燥刺。此熱毒傳遍三焦。經絡閉塞。榮衛不通。以致汗不得出。癍不得透。大熱煩渴不解。宜三黃石膏湯。去黃柏。加連翹、銀花、牛蒡子。表裡兼解之。俾汗癍並透而解。妙在麻黃、石膏。
邵評:疫邪自表入里。先在陽明氣分。若上中下三焦表裡俱有熱邪。氣血經絡不通。表間抑遏。癍與汗均不外達。熱伏於裡而燔灼。必用此方解表清裡。宣通上中下三焦熱邪。汗出癍透而愈。
若遇天時亢旱。熱疫流行。毒蘊三焦。目赤舌絳。癍疹丹赤。汗出津津。陽明血熱便閉。宜涼膈散。去芒硝。加鮮生地、牛蒡子、人中黃清之。
邵評:天旱熱毒而成疫。三焦均受。邪熱入營。而陽明熱實也。宜清膈間邪熱。此條邪在中上二焦。熱侵營分。而陽明熱實。上條表裡同治。此宗心營肺衛。分三焦治法。
疫邪發於歲荒之後。凡流離饑民。無不一病即死者。由於勞役飢寒。脾胃早傷。雖感微邪。亦不禁也。故治此者。須調補脾胃為主。補中益氣、六君子之類。微加表藥治之。
邵評:中虛受邪。正氣不能勝邪。每多邪陷正脫。故必補正以托邪。正氣充復。邪自外達耳。
凡遇疫症。診得右關脈虛大或軟弱者。即中氣虛也。當補以汗之。補中益氣加羌活、紫蘇。如診得寸軟尺遲者。此營衛兩虛之症也。當以歸耆建中湯加防風汗之。
邵評:此條營衛虛而受邪。
白話文:
疫邪兼六氣入足經從表裡汗下
邪氣阻塞則會腫痛,因此必須散結。寒邪鬱結於表,則會無汗、頭痛且惡寒,應該疏通表邪、散寒。這個方子治療大頭瘟疫非常有效。即使病程較長,仍有表證,也應該先疏通表邪散寒。
胃氣虛弱的人,在春夏初晴時,受到山谷蒸騰的濕氣侵襲,出現面腫、發寒熱的症狀,應該先使用平胃散,再加入羌活、荊防、桔梗、藿香等藥物來散邪。然後再加入黃芩、黃連來清熱。因為山嵐、瘴氣、濁霧都屬於濕熱之邪,嶺南地區因此而死亡的人,大多是因為體內有毒蛇吐出的毒氣。
(邵氏評註:胃虛弱而邪氣侵入中焦,感受瘴氣濕熱之邪,入侵陽明經,治療方法應該運化中焦、祛除瘴氣,以宣通中焦和上焦。)
遇到荒年時流行的疾病,不宜使用峻猛的藥物,應該扶持正氣、祛除邪氣,以調理脾胃為主。
如果已經出汗但熱症未解,身體濕濕地出汗,右關脈大而無力,舌苔白嫩,四肢倦怠,這是因為中氣本來就虛弱,出汗後導致虛熱,應該用補中益氣湯治療。汗止身涼後即可痊癒,升麻需用蜜炙處理。(以上參照《治法匯》)
(邵氏評註:忍飢挨餓導致脾胃虛弱,邪氣乘虛而入,應該調理脾胃、散除邪氣,也是中焦的病症。如果出汗後餘熱未退,這是虛熱,脈象和舌苔都顯示虛弱的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扶正氣、散邪氣,這是正氣虛弱夾雜邪氣的治療方法。)
疫邪傳入裡證,毒邪侵犯腸胃,臍腹劇痛,下痢鮮血或黑臭的水樣便,小便不利,身熱口渴,六脈洪數,舌苔黃燥如針刺般,或紅刺如楊梅狀,應該緊急治療,可以使用鮮生地二兩、生大黃五錢、金銀花五錢、黃連一錢、黃芩、丹皮、赤芍各一錢半、生甘草五分,以清熱瀉下。
(邵氏評註:這是火毒熱邪直入腸胃,損傷血液循環的正氣。)
疫邪傳入裡證,目赤面紅,六脈洪大,舌苔黃燥如針刺,這是熱毒傳遍三焦,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通,導致汗出不來,疹子也出不來,大熱煩渴不解,應該使用三黃石膏湯,去除黃柏,加入連翹、金銀花、牛蒡子,表裡兼解,使汗出疹透而痊癒。妙在於麻黃、石膏的運用。
(邵氏評註:疫邪從表入裡,先在陽明經氣分。如果上中下三焦表裡都有熱邪,氣血經絡不通,表邪被抑制,疹子和汗都無法透發,熱邪伏於裡而燔灼,必須用這個方子解表清裡,宣通上中下三焦的熱邪,汗出疹透而痊癒。)
如果遇到天時亢旱,熱疫流行,毒邪蘊積於三焦,目赤舌絳,疹子丹赤,汗出黏膩,陽明經血熱便秘,應該使用涼膈散,去除芒硝,加入鮮生地、牛蒡子、人中黃來清熱。
(邵氏評註:天旱導致熱毒而產生瘟疫,三焦都受到影響,邪熱入血分,而陽明經熱實,應該清瀉膈間的邪熱。這一條是邪氣在中焦和上焦,熱邪侵犯血分,而陽明經熱實。上一條是表裡同治,這一條則針對心、營、肺、衛,分三焦來治療。)
疫邪發生在荒年之後,流離失所的飢民,幾乎都是一病不起就死亡。這是因為勞役飢寒,脾胃早就受損,即使感染輕微的邪氣,也無法承受。因此治療這種情況,必須以調理脾胃為主,使用補中益氣湯、六君子湯之類,再稍微加一些解表藥物。
(邵氏評註:中氣虛弱而受邪氣侵襲,正氣不能勝過邪氣,往往邪氣侵犯而正氣衰竭,因此必須補益正氣以托邪外出,正氣充盈恢復後,邪氣自然會從體表排出。)
遇到瘟疫,診斷發現右關脈虛大或軟弱,就是中氣虛弱,應該補益中氣並使其發汗,使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羌活、紫蘇。如果診斷發現寸脈軟弱、尺脈遲緩,這是營衛兩虛的症狀,應該使用歸耆建中湯加入防風來發汗。
(邵氏評註:這一條是營衛虛弱而受邪氣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