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附翼》~ 卷上 (8)
卷上 (8)
1. 太陽方總論
仲景因治風寒汗下不解之證,必須桂枝,故特出此涼解之義,以比類桂枝加厚朴杏仁湯證,正與風寒溫病分涇渭處,合觀溫病提綱,而大旨顯然矣,此大青龍之變局,白虎湯之先著也。石膏為清火重劑,青龍白虎,皆賴以建功,然用之謹甚。故青龍以惡寒脈緊,兼用薑、桂以扶衛外之陽;白虎以汗後煩渴,兼用參、米以保胃脘之陽也。此但熱無寒,佐薑、桂則脈流薄疾,斑黃狂亂作矣。
此但熱不虛,加參、米則食入於陰,氣長於陽,譫語腹脹矣。凡外感之汗下後,汗出而喘為實,重在存陰者,不必慮其亡陽也。然此為解表之劑,若無喘鼾語言難出等證,則又白虎湯之證治矣。此方治溫病表裡之實,白虎加參、米,治溫病表裡之虛,相須相濟者也。若葛根黃連黃芩湯,則治利而不治喘。
要知溫病下後,無利不止證,葛根、黃連之燥,非治溫藥。且麻黃專於外達,與葛根之和中發表不同;石膏甘潤,與黃連之苦燥懸殊。同是涼解表裡,同是汗出而喘,而用藥有毫釐千里之辨矣。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梓白皮,杏仁,甘草,生薑,大棗
治太陽傷寒妄下熱入,但頭汗出,小便不利,身體發黃。此以赤小豆、梓皮為君,而冠以麻黃者,見此為麻黃湯之壞症,此湯為麻黃湯之變劑也。傷寒不用麻黃髮汗,而反下之,熱不得越,因瘀於裡,熱邪上炎,故頭有汗。無汗之處,濕熱熏蒸,身必發黃,水氣上溢皮膚,故小便不利。
此心肺為瘀熱所傷,營衛不和故耳。夫皮膚之濕熱不散,仍當發汗,而在裡之瘀熱不清,非桂枝所宜。必擇味之酸苦,氣之寒涼,而能調和營衛者,以涼中發表,此方所由制也。小豆赤色,心家谷也,酸以收心氣,甘以瀉心火,專走血分,通經絡,行津液,而利膀胱。梓白皮色白,肺家藥也,寒能清肺熱,苦以瀉肺氣,專走氣分,清皮膚,理胸中,而散煩熱,故以為君。佐連翹、杏仁以瀉心,麻黃、生薑以開表,甘草、大棗以和胃。
潦水味薄,流而不止,故能降火而除濕,取而煮之。半日服盡者,急方通劑,不必緩也。夫麻黃一方,與桂枝合半,則小發汗;加石膏、薑、棗,即於發表中清火而除煩躁;去桂枝之辛熱,加石膏之辛寒,則於發表中清火而定喘;君以文蛤,即於發表中祛內外之濕熱;加連翹等之苦寒,即於發表中清火而治黃。仲景於太陽中隨證加減,曲盡麻黃之長技,不拘於冬月之嚴寒而用矣。
若加附子、細辛之大辛熱,加附子、甘草之辛甘,亦因少陰表裡之微甚,並非為嚴寒之時拘也。
文蛤湯:
文蛤,麻黃,石膏,杏仁,甘草,薑棗
病發於陽,應以汗解。庸工用水攻之法,熱被水劫而不得散。外則肉上粟起,因濕氣凝結於玄府也;內則煩熱,意欲飲水,是陽邪內郁也。當渴而反不渴者,皮毛之水氣入肺也。夫皮肉之水氣,非五苓散之可任,而小青龍之溫散,又非內煩者之所宜,故制文蛤湯。文蛤生於海中而不畏水,其能制水可知。
白話文:
太陽方總論
張仲景治療風寒汗下不解的症狀,必須使用桂枝,所以特別提出了這個清熱解表的意思,以此來類比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的證候,正與風寒溫病區分得很清楚,結合溫病的綱領來看,其大意就顯而易見了。這是大青龍湯的變化,也是白虎湯的先驅。石膏是清泄裡火的重藥,青龍湯、白虎湯都依靠它來奏效,但使用它必須謹慎。所以青龍湯用於惡寒脈緊,同時使用薑、桂來扶助衛外之陽;白虎湯用於汗後煩渴,同時使用人參、粳米來保護胃脘之陽。如果只是單純發熱沒有惡寒,再加薑、桂,則脈象會變得細弱而急速,還會出現斑疹、黃疸、神志狂亂等症狀。
如果只是單純發熱不虛弱,加入人參、粳米,則食物會積滯於陰,氣機滯礙於陽,就會出現譫語、腹脹。凡是外感疾病汗下之後,汗出而喘是實證,重點在於保存陰液,不必擔心陽氣虛脫。但是,這是一個解表方劑,如果沒有喘息、鼾聲、言語困難等症狀,那就是白虎湯的證候。這個方劑治療溫病表裡實證,白虎湯加人參、粳米治療溫病表裡虛證,二者互相配合。而葛根黃連黃芩湯則治療腹瀉,但不治療喘息。
要知道溫病汗下之後,沒有腹瀉不止的症狀,葛根、黃連的燥性,不是治療溫病的藥物。而且麻黃專門於外達發汗,與葛根的和中發表不同;石膏甘潤,與黃連的苦燥相差甚遠。都是清熱解表裡,都是汗出而喘,但用藥卻有細微的差別,其療效卻相差甚遠。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梓白皮、杏仁、甘草、生薑、大棗
治療太陽傷寒妄下導致熱邪內陷,只見頭汗出,小便不利,身體發黃。這個方子以赤小豆、梓白皮為主藥,而用麻黃為引經藥,因為這是麻黃湯的病症加重後的變化,此湯是麻黃湯的加減方。傷寒不用麻黃發汗,反而使用了瀉下方法,熱邪不得外出,因而瘀滯於內,熱邪上炎,所以頭部出汗。沒有汗出的部位,濕熱熏蒸,身體就會發黃,水氣上溢於皮膚,所以小便不利。
這是因為心肺被瘀熱所傷,營衛不和。皮膚的濕熱不散,仍然應該發汗,而裡面的瘀熱不清,不是桂枝湯所能治療的。必須選擇酸苦寒涼的藥物,能夠調和營衛的藥物,以涼中發表的方法治療,這就是這個方劑的組成來源。赤小豆紅色,是心臟的穀物,酸味可以收斂心氣,甘味可以瀉心火,專走血分,通經絡,行津液,而利膀胱。梓白皮顏色潔白,是肺經藥物,寒涼可以清肺熱,苦味可以瀉肺氣,專走氣分,清泄皮膚,理順胸中,而散發煩熱,所以把它作為君藥。輔以連翹、杏仁瀉心火,麻黃、生薑開表,甘草、大棗和胃。
潦水(指淡水)味道淡薄,流動不止,所以能夠降火除濕,取來煎煮。半天服完,是急症通利方劑,不必緩慢服用。麻黃湯單方,與桂枝湯合用一半,則輕微發汗;加入石膏、生薑、大棗,則在發表中清熱除煩躁;去掉桂枝的辛熱,加入石膏的辛寒,則在發表中清熱止喘;用文蛤為君藥,則在發表中祛除內外濕熱;加入連翹等苦寒藥物,則在發表中清熱治黃疸。仲景在太陽病中根據不同證候加減,充分發揮了麻黃的功效,並不拘泥於冬季嚴寒而不用。
如果加入附子、細辛的大辛熱藥,加入附子、甘草的辛甘藥,也是因為少陰表裡的病症較為嚴重,並不是因為嚴寒的季節而不用。
文蛤湯:
文蛤、麻黃、石膏、杏仁、甘草、生薑、大棗
疾病發病在陽明,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庸醫用水攻的方法治療,熱邪被水所阻而不得散發。外在表現為皮膚上粟粒樣疹子,是因為濕氣凝結在玄府(指皮膚);內在表現為煩熱,想喝水,這是陽邪內鬱。想喝水卻反而不想喝水,這是皮毛的水氣入肺。皮肉的水氣,不是五苓散所能勝任的,而小青龍湯的溫散作用,又不是內煩的病人所能承受的,所以制定了文蛤湯。文蛤生長在海中而不怕水,它能制水是可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