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附翼》~ 卷下 (16)
卷下 (16)
1. 少陰方總論
小柴胡為少陽半表之劑,只不去柴胡一味,便可名柴胡湯。真武以五物成方,為少陰治本之劑,去一味便不成真武。故去姜加參,即名附子湯,於此見制方有陰陽動靜之別也。
白通湯:
蔥白,乾薑,附子
白通加豬膽汁湯:
前方加豬膽汁。
白通者,通下焦之陰氣,以達於上焦也。少陰病,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者,是下焦之陽虛,而陰不生少火。不能蒸動其水氣而上輸於肺,故渴;不能生土,故自利耳。法當用薑、附以振元陽,而不得升騰之品,則利止而渴不能止,故佐蔥白以通之。蔥白稟西方之色味入通於肺,則水出高源而渴自止矣。
凡陰虛則小便難,下利而渴者,小便必不利,或出澀而難,是厥陰火旺,宜豬苓白頭翁輩。此小便色白,屬少陰火虛,故曰下焦虛。又曰:虛,故引水自救。自救者,自病人之意,非醫家之正法也。若厥陰病欲飲水者,少少與之矣。
通脈四逆湯:
甘草,乾薑,附子,蔥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此太陰壞症,轉屬少陰之症,四逆湯所主也。而但欲寐,是系在少陰。若反不惡寒,或咽痛乾嘔,是為亡陽,其人面赤色,是為戴陽。此下焦虛極矣,恐四逆之劑,不足以起下焦之元陽,而續欲絕之脈。故倍加其味,作為大劑,更加蔥以通之。
蔥稟東方之色,能行少陽生髮之機;體空味辛,能入肺以行營衛之氣。薑、附、參、甘,得此以奏捷於經絡之間,而脈自通矣。脈通則虛陽得歸其部,外熱自除,而裡寒自解,諸症無虞矣。按:本方以陰症似陽而設。症之異於四逆者,在不惡寒而面色赤;方之異於四逆者,若無蔥,當與桂枝加桂加芍同矣。
何更加以通脈之名?夫人參所以通血脈,安有脈欲絕而不用者?舊本乃於方後云:面赤色者加蔥,利止脈不出者加參。豈非抄錄者之疏失於本方,而蛇足於加法乎?且減法所云去者,去本方之所有也。而此云去蔥、芍、桂者,是後人之加減可知矣。
茯苓四逆湯:
茯苓,人參,甘草,乾薑,附子
乾薑附子湯:
前方去人參,甘草,茯苓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則安靜,不嘔不渴,無表症,脈微沉,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此二條皆太陽壞病轉屬少陰也。凡太陽病而妄汗妄下者,其變症或仍在太陽,或轉屬陽明,或轉系少陽,或系在太陰,皆是陽氣為患。若汗而復下,或下而復汗,陽氣喪亡,則轉屬少陰矣。
此陽症變陰,陰症似陽,世醫多不能辨。用涼藥以治煩躁,鮮有不速其斃者,由不知太陽以少陰為里,少陰為太陽之根源也。脈至少陰則沉微,邪入少陰則煩躁。煩躁雖六經俱有,而兼見於太陽少陰者,太陽為真陰之標,少陰為真陰之本也。陰陽之標本,皆從煩躁見;煩躁之虛實,又從陰陽而分。
白話文:
少陰方總論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半表證的方劑,只要不去掉柴胡,就可以稱為柴胡湯。真武湯則用五味藥組成,是治療少陰病的根本方劑,去掉任何一味藥就不再是真武湯了。所以去掉生薑,加入人參,就變成附子湯,由此可見,組方用藥有陰陽、動靜之別。
白通湯:
蔥白、乾薑、附子
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通湯加豬膽汁。
白通湯是疏通下焦陰氣,使其通達上焦的方劑。少陰病患者,自利(腹瀉)又口渴,小便顏色發白,這是下焦陽氣虛衰,陰氣不能產生少許的陽火。陽火不足以蒸騰水氣,輸送到肺部,所以口渴;陽火不足以化生脾土,所以腹瀉。治療方法是用生薑、附子振奮元陽,但不能用升散之品,否則腹瀉雖止,口渴卻無法止住,所以佐以蔥白來通利。蔥白具有西方之性味,能通達肺經,則水氣得以從源頭排出,口渴自然會止。
凡是陰虛導致小便困難,腹瀉又口渴的患者,小便必定不利,或者排出困難,小便澀滯,這是厥陰火旺盛,應該使用豬苓、白頭翁之類的藥物。而小便顏色發白,屬於少陰火虛,所以稱為下焦虛。又說「虛,故引水自救」,「自救」是病人自己的想法,並非醫家正規的治療方法。如果厥陰病患者想喝水,應該少量給予。
通脈四逆湯:
甘草、乾薑、附子、蔥
下利清穀(稀便,排出未消化的食物)、裡寒外熱、手足厥逆(四肢冰冷)、脈象微弱欲絕,這是太陰病嚴重惡化,轉變為少陰病的症狀,屬於四逆湯的主治範圍。而只想睡覺,則表示病邪已經深入少陰。如果反而不惡寒,或者咽喉疼痛、乾嘔,這是亡陽的表現;患者面色紅赤,則是陽氣浮於表面。這說明下焦陽氣已經極度虛衰,恐怕四逆湯的藥力不足以振奮下焦的元陽,來接續將絕的脈象。所以加倍藥量,加大劑量,並加入蔥白來通利。
蔥白具有東方的特性,能促進少陽的生髮之機;蔥白性味辛散,能入肺經,通行營衛之氣。生薑、附子、人參、甘草,借助蔥白的幫助,就能迅速地作用於經絡,脈象自然就通暢了。脈象通暢,虛弱的陽氣就能回到它應該在的位置,外熱自然消退,裡寒自然解除,各種症狀也就沒有了。這方劑是針對陰證類似陽證的症狀而設的。與四逆湯不同的症狀是:不惡寒而面色紅赤;與四逆湯不同的組方是:如果沒有蔥白,就和桂枝加桂枝加芍藥湯一樣了。
為什麼要加上「通脈」二字呢?人參的作用是通利血脈,怎麼會有脈象將絕而不用人參的呢?舊本在方後記載:「面色紅赤者加蔥,腹瀉停止而脈象不通者加人參」。這豈不是抄錄者對本方理解的錯誤,而多加了不必要的加減法嗎?而且減法所說的去掉的藥物,指的是本方原有的藥物。而這裡說的去掉蔥白、芍藥、桂枝,則可以看出是後人加減的結果。
茯苓四逆湯:
茯苓、人參、甘草、乾薑、附子
乾薑附子湯:
茯苓四逆湯去人參、甘草、茯苓
發汗或瀉下後,病情仍未好轉,並且煩躁不安的,使用茯苓四逆湯。瀉下後又再次發汗,白天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晚上則比較安靜,不嘔吐、不口渴,沒有表證,脈象微弱而沉,身體沒有明顯發熱的,使用乾薑附子湯。這兩條都是太陽病嚴重惡化轉變為少陰病。凡是太陽病患者,妄汗妄瀉的,其病情變化可能仍在太陽經,或者轉屬陽明經,或者轉屬少陽經,或者轉屬太陰經,這些都是陽氣為患。如果汗出後又瀉下,或者瀉下後又汗出,陽氣損耗殆盡,則轉變為少陰病了。
這種陽證轉變為陰證,陰證類似陽證的情況,很多醫生都辨別不清。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煩躁,很少有不加速病人死亡的,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太陽經以少陰經為裡,少陰經是太陽經的根源。脈象屬於少陰經的,則脈象沉微,邪氣入侵少陰經的,則會煩躁不安。煩躁不安雖然六經都有,但同時出現在太陽經和少陰經的,是因為太陽經是真陰之表,少陰經是真陰之本。陰陽的表裡關係,都從煩躁不安表現出來;煩躁不安的虛實,又從陰陽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