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琴

《傷寒附翼》~ 卷下 (8)

回本書目錄

卷下 (8)

1. 少陽方總論

而柴胡之解表,遜於桂枝;黃芩之清裡,重於芍藥;薑、棗、甘草,微行辛甘發散之常;而人參甘溫,已示虛火可補之義。且去滓再煎之法,又與他劑不同。粗工恐其閉住邪氣,妄用柴、芩而屏絕人參,所以夾虛之症,不能奏功,反以速斃也。按,本方七味,柴胡主表邪不解,甘草主裡氣不調,五物皆在進退之列。

本方若去甘草,便名大柴胡;若去柴胡,便名瀉心、黃芩、黃連等湯矣。前輩皆推柴胡為主治,盧氏又以柴胡三生半冬配半夏為主治,皆未審本方加減之義耳。本方為脾家虛熱、四時瘧疾之聖藥,余義詳少陽病解制方大法。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半夏,芍藥,枳實,薑棗

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十餘日結熱在裡,心下痞硬,嘔吐下利,復往來寒熱;或妄下後,柴胡證仍在,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此皆少陽半表裡氣分之症。此方是治三焦無形之熱邪,非治胃腑有形之實邪也。其心下急煩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結熱在裡,不是結實在胃。

因不屬有形,故十餘日復能往來寒熱,若結實在胃,則蒸蒸而發熱,不復知有寒矣。因往來寒熱,故倍生薑,佐柴胡以解表:結熱在裡,故去參、甘,加枳、芍以破結。條中並不言及大便硬,而且有下利症,仲景不用大黃之意曉然。後人因有下之二字,妄加大黃以傷胃氣。非大謬乎?妄作傷寒書者,總不知憑脈辨症以用藥,專以併合仲景方為得意。

如加甘草於大承氣中,而名三一承氣,加柴、芩、芍藥於承氣中,而名六一順氣,以為可以代三承氣、大柴胡、大陷胸等湯。竟不審仲景方分大小,藥分表裡,設方命劑,當因病人病機變遷輕重耳。豈聖賢之立方不精也,須爾輩更改乎?大小柴胡,俱是兩解表裡之劑。大柴胡主降氣,小柴胡主調氣。

調氣無定法,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進退;降氣有定局,故大柴胡無加減法。後人每方俱有加減,豈知方者哉!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桂枝,乾薑,黃芩,甘草,牡蠣,栝蔞根

傷寒五六日,發汗不解,尚在太陽界,反下之,胸脅滿微結,是系在少陽矣。此微結與陽微結不同:陽微結對純陰結言,是指結實在胃;此微結對大結胸言,是指胸脅痞硬。小便不利者,因下後下焦津液不足也。頭為三陽之會,陽氣不得降,故但頭汗出;半表半裡之寒邪未解,上下二焦之邪熱已甚,故往來寒熱心煩耳。此方全從柴胡加減。

心煩不嘔不渴,故去半夏之辛溫,加栝蔞根以生津。胸脅滿而微結,故減大棗之甘滿,加牡蠣之咸以軟之。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是無水可利,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太陽之餘邪不解,故不用參而加桂。生薑之辛,易乾薑之溫苦,所以散胸脅之滿結也。初服煩即微者,黃芩、栝蔞之效;繼服汗出周身,內外全愈者,薑桂之功。

白話文:

少陽方總論

柴胡的解表功效,不如桂枝;黃芩清熱的作用,強於芍藥;生薑、大棗、甘草,則略微發揮辛甘發散的常規作用;而人參甘溫,已顯示可以補益虛火的意義。而且去渣滓再煎的藥法,也與其他藥方不同。粗心的醫生恐怕會阻礙邪氣的排出,胡亂使用柴胡、黃芩而捨棄人參,所以對於夾雜虛證的疾病,就不能奏效,反而會加速病人的死亡。總之,本方七味藥中,柴胡主治表邪不解,甘草主治裡氣不調,其餘五味藥都在增減的範圍內。

如果本方去除甘草,就叫做大柴胡湯;如果去除柴胡,就成了瀉心湯、黃芩湯、黃連湯之類的方劑。前輩都認為柴胡是主治藥物,盧氏又以柴胡三兩半、半夏各半兩為主治,都未能深入理解本方加減的道理。本方是治療脾胃虛熱、四季瘧疾的良方,其他用法詳見少陽病的解說和制方大法。

大柴胡湯:

柴胡、黃芩、半夏、芍藥、枳實、生薑、大棗

治療傷寒發熱,汗出不止,十多天裡熱結聚在裡,心下痞硬,嘔吐腹瀉,並且反覆寒熱;或者因為妄下藥後,柴胡證仍在,服用小柴胡湯後,嘔吐不止,心下急迫,鬱鬱寡歡而微煩躁者。這些都是少陽半表半裡氣分病症。此方是治療三焦無形的熱邪,而不是治療胃腑有形的實邪。心下急迫煩躁痞硬,是病邪在胃口,而不是在胃裡,熱邪結聚在裡,不是結實地存在於胃中。

因為不屬於有形的實邪,所以十多天後還能反覆寒熱,如果結實在胃中,則會持續發熱,不會再感到寒冷了。因為有反覆寒熱的症狀,所以加倍使用生薑,佐以柴胡解表;因為熱邪結聚在裡,所以去除人參、甘草,加入枳實、芍藥以破除結聚。方劑條文中並沒有提到大便乾燥,而且還有腹瀉症狀,仲景不用大黃的用意十分清楚。後人因為看到「下利」二字,就胡亂加大黃,反而損傷了胃氣,這不是很錯誤嗎?胡亂修改傷寒論的人,根本不懂得根據脈象辨別病症而用藥,只會生搬硬套仲景的方劑,自以為得意。

例如,在大承氣湯中加入甘草,就叫做三一承氣湯;在承氣湯中加入柴胡、黃芩、芍藥,就叫做六一順氣湯,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代替三承氣湯、大柴胡湯、大陷胸湯等方劑。竟然不明白仲景的方劑有大小之分,藥物有表裡之分,設方用藥,應該根據病人病機的變化以及輕重來決定。難道聖賢制定的方劑不精妙嗎?需要你們來更改嗎?大小柴胡湯,都是治療表裡兩方面的藥劑。大柴胡湯主要作用是降氣,小柴胡湯主要作用是調氣。

調氣沒有固定的方法,所以小柴胡湯除了柴胡、甘草以外,其他藥物都可以增減;降氣有固定的方法,所以大柴胡湯不能加減。後人每一方都隨意加減,哪裡懂得方劑的道理呢!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桂枝、乾薑、黃芩、甘草、牡蠣、栝樓根

治療傷寒五六天,發汗後熱症不解,仍在太陽經病的範圍內,反而使用了下瀉的藥物,胸脅部脹滿略微結聚,這是病邪停留在了少陽經。這種微結與陽微結不同:陽微結是指純陰結,是指結實存在於胃中;這種微結是指大結胸,是指胸脅部痞硬。小便不利,是因為下瀉藥物後,下焦津液不足。頭部是三陽經的交會處,陽氣不能下降,所以只有頭部出汗;半表半裡的寒邪沒有解除,上下二焦的邪熱已經很盛,所以反覆寒熱心煩。此方完全是從柴胡湯加減而來。

心煩但沒有嘔吐口渴,所以去除半夏的辛溫,加入栝樓根以生津。胸脅部脹滿而略微結聚,所以減少大棗的甘甜,加入牡蠣的鹹味以軟化它。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這是沒有水分可以排出,所以不去除黃芩,不加入茯苓。雖然口渴,但是太陽經的餘邪沒有解除,所以不用人參而加入桂枝。生薑的辛味,與乾薑的溫苦,一起散解胸脅部的脹滿結聚。初服藥後煩躁立即減輕,這是黃芩、栝樓根的功效;繼續服用後汗出全身,內外都痊癒了,這是生薑、桂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