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附翼》~ 卷下 (6)
卷下 (6)
1. 陽明方總論
豈知此方全在服法之妙,少少服之,是不取其勢之銳,而欲其味之留中,以濡潤胃腑而存津液也。所云「太陽病未罷者不可下」,又與「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合觀之,治兩陽並病之義始明矣。白虎加人參,是於清火中益氣:調胃用甘草,是於攻實中慮虛。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
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小腹急結,其人如狂。此蓄血也,如表症已罷者,用此攻之。夫人身之經營於內外者,氣血耳。太陽主氣所生病,陽明主血所生病。邪之傷人也,先傷氣分,繼傷血分,氣血交併,其人如狂。是以太陽陽明並病所云氣留而不行者,氣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血後病也。
若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乃太陽隨經之陽熱瘀於裡,致氣留不行,是氣先病也。氣者血之用,氣行則血濡,氣結則血蓄,氣壅不濡,是血亦病矣。小腹者膀胱所居也,外鄰衝脈,內鄰於肝。陽氣結而不化,則陰血蓄而不行。故少腹急結;氣血交併,則魂魄不藏,故其人如狂。
治病必求其本,氣留不行,故君大黃之走而不守者,以行其逆氣,甘草之甘平者,以調和其正氣;血結而不行,故用芒硝之咸以軟之,桂枝之辛以散之,桃仁之苦以泄之。氣行血濡,則小腹自舒,神氣自安矣。此又承氣之變劑也。此方冶女子月事不調,先期作痛,與經閉不行者最佳。
蜜煎方,豬膽汁
《經》曰:「外者外治,內者內治。」然外病必本於內,故薛立齋於外科悉以內治,故仲景於胃家實者,有蜜煎、膽導等法。蜂蜜釀百花之英,所以助太陰之開;膽汁聚苦寒之津,所以潤陽明之燥。雖用甘、用苦之不同,而「滑可去著」之理則一也。惟求地道之通,不傷脾胃之氣。此為小便自利、津液內竭者設,而老弱虛寒無內熱症者最宜之。
白話文:
陽明方總論
這方劑的妙處全在服法,少量服用,是為了不使其藥性過於猛烈,而是讓藥味停留在體內,滋潤胃腑,保存津液。所謂「太陽病未罷者不可下」,與「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一起看,治療太陽和陽明兩經同時生病的道理就明白了。白虎加人參,是在清熱的同時益氣;調胃用甘草,是在攻治實證的同時考慮到虛證。
桃仁承氣湯:
桃仁、大黃、芒硝、甘草、桂枝
治療太陽病沒有好轉,熱邪結聚在膀胱,小腹部脹痛,病人神志恍惚如同狂躁。這是血瘀滯的表現,如果表證已經消失,就可以用這個方劑攻治。人體內外運作的根本是氣血。太陽經主氣,生病時主要影響氣;陽明經主血,生病時主要影響血。邪氣侵犯人體,先傷及氣分,繼而傷及血分,氣血交錯阻塞,病人就會神志恍惚如同狂躁。所以太陽陽明兩經同時生病,所謂氣滯不行,是氣先病;血瘀不流暢,是血後病。
如果太陽病沒有好轉,熱邪結聚在膀胱,這是太陽經循行路線上的陽熱瘀滯於內,導致氣機阻滯不通,這是氣先病。氣是血的動力,氣行則血暢,氣滯則血瘀,氣機阻滯不通,則血液也病了。小腹部是膀胱所在位置,外連衝脈,內鄰肝臟。陽氣阻塞不通,則陰血瘀滯不通。所以小腹脹痛;氣血交錯阻塞,則神魂不安,所以病人神志恍惚如同狂躁。
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氣機阻滯不通,所以用大黃這個藥性走而不守的藥,來疏通逆亂的氣機;用甘草這個甘平的藥,來調和正氣;血瘀不通,所以用芒硝這個鹹味的藥來軟化它,用桂枝這個辛味的藥來疏散它,用桃仁這個苦味的藥來瀉通它。氣機通暢,血液運行,則小腹自然舒暢,精神自然安寧。這也是承氣湯的加減方。這個方劑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經期提前疼痛,以及經閉不通最有效。
蜜煎方:
豬膽汁
《內經》說:「外在的病症外治,內在的病症內治。」但是外在的病症必定源於內在,所以薛立齋在外科治療中都運用內治法,所以張仲景在治療胃家實證時,有蜜煎、膽汁導瀉等方法。蜂蜜釀造百花精華,可以幫助太陰經的運化;膽汁聚集苦寒的津液,可以潤澤陽明經的燥熱。雖然用甘、用苦不同,但「滑利可以去瘀滯」的道理是一樣的。只求通利水道,不傷脾胃之氣。這個方劑是針對小便自利、津液內竭的人而設的,尤其適合老年體弱虛寒,沒有內熱症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