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琴

《傷寒附翼》~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陽明方總論

舊本二方後俱云得吐止後服,豈不謬哉?觀梔子柏皮湯與茵陳湯,方中俱有梔子,俱不言吐,又病人舊微溏者不可與,則梔子之性自明矣。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香豉

此陽明湧泄之峻劑,治邪結於胸中者也。胸中為清虛之府,三陽所受氣,營衛所由行。寒邪凝結於此,胃氣不得上升,內熱不得外達,以致痞硬。其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此寒格於上也;寸脈微浮,寒束於外也。此寒不在營衛,非汗法所能治。因得酸苦湧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中氣得達,胸中之陽氣復,肺氣之治節行,痞硬可得而消也。

瓜蒂色青,象東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髮之機,能提胃中陽氣,以除胸中之寒熱,為吐劑中第一品。然其性走而不守,與梔子之守而不走者異,故必得穀氣以和之。赤小豆形色象心,甘酸可以保心氣。黑豆形色象腎,性本沉重,黴熟而使輕浮,能令腎家之精氣交於心,胃中之濁氣出於口。

作為稀糜,調服二味,雖快吐而不傷神,奏功之捷,勝於汗下矣。前方以梔子配豉,此方以赤豆配豉,皆以形色取其心腎合交之義。若夫心中溫溫欲吐復不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以不腹滿,不得為太陰病。但以欲寐而知其為少陰病,不在上焦而在胸中,亦有可吐之理矣。

夫病在少陰,當補無瀉,而亦有可吐可下之法者,以其實也。實在胸中可吐,實在胃府當下,此皆少陰陽明合併之病,是吐下二法,仍屬陽明也。如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是厥陰陽明合病。病本發於厥陰,而實邪結於陽位,急則治其標,亦當從陽明湧吐之法矣。

余義見制方大法。

甘草乾薑湯

芍藥甘草湯:

二方為陽明半表半裡症,誤服桂枝之變症而設也。桂枝湯本為中風自汗而設,若陽明病汗出多微惡寒而無里症者,為表未解,故可用桂枝湯發汗。其脈遲,猶中風之緩,與脈浮而弱者同義。若但浮之脈,在太陽必無汗,在陽明必盜汗出,則傷寒之脈浮而自汗出者,是陽明之熱淫於內,而非太陽之浮為在表矣。心煩是邪中於膺,心脈絡小腸,心煩則小腸亦熱,故小便數。

微惡寒而腳攣急,知惡寒將自罷,趺陽脈因熱甚而血虛筋急,故腳攣也。此病在半表半裡,服梔豉湯而可愈。反用桂枝攻表,汗多所以亡陽;胃脘之陽不至於四肢,故厥:虛陽不歸其部,故咽中乾嘔吐逆而煩躁也。勢不得不用熱因熱用之法,救桂枝之誤以回陽,然陽亡實因於陰虛而無所附,又不得不用益津斂血之法以滋陰,故與甘草乾薑湯而厥愈,更與芍藥甘草湯腳伸矣。

且芍藥酸寒,可以止煩、斂自汗而利小便,甘草甘平,可以解煩和肝血而緩筋急,是又內調以解外之一法也。

白話文:

陽明方總論

舊本兩種方劑之後都說要等到嘔吐停止後再服用藥物,這豈不是錯誤嗎?觀察梔子柏皮湯和茵陳湯,方中都含有梔子,卻都沒有提到要催吐,而且舊有輕微腹瀉的病人也不適合服用,由此可知梔子的藥性特點了。

瓜蒂散:

瓜蒂、赤小豆、香豉

這是治療陽明經湧泄的峻猛藥劑,用於治療邪氣阻塞於胸中的病症。胸中是清虛之府,三陽經氣彙集於此,營衛之氣在此運行。寒邪凝結於此,胃氣無法上升,內熱無法外達,導致胸部痞硬。氣體上衝咽喉無法喘息,這是寒邪阻塞在上;寸脈微浮,是寒邪束縛在外。這種寒邪不在營衛之間,不是發汗法所能治療的。因為使用了酸苦湧泄的藥物,所以能夠使寒邪排出,上焦得以通暢,中氣得以運行,胸中的陽氣恢復,肺氣的調節作用恢復正常,痞硬便可消除。

瓜蒂顏色青綠,象徵東方甲木的生機,具有春天生長發育的特性,能夠提升胃中陽氣,以去除胸中的寒邪和熱邪,是嘔吐劑中最好的藥物。但其藥性走而不守,與梔子的守而不走不同,所以必須要有穀氣來調和它。赤小豆形狀和顏色象徵心臟,甘酸可以保護心氣。黑豆形狀和顏色象徵腎臟,藥性原本沉重,經過發酵使之輕浮,能使腎臟的精氣與心臟相通,胃中的濁氣從口中排出。

將藥物製成稀粥狀,調和服用兩種藥物,雖然迅速催吐卻不傷神,其療效之迅速,勝過發汗和瀉下。之前的方劑用梔子配伍香豉,這個方劑用赤小豆配伍香豉,都是從形狀和顏色來體現心腎相交的意義。如果病人感到胸口溫溫的想吐卻吐不出來,剛開始發病,手腳冰冷,脈象弦細遲緩,由於腹部不脹滿,就不能診斷為太陰病。但是如果病人想睡覺,就知道是少陰病,病不在上焦而在胸中,也可能有催吐的必要。

少陰病應該補益而不是瀉下,但也有可以使用催吐和瀉下方法的,這取決於病邪的所在位置。病邪實在胸中可以催吐,病邪實在胃府就應該瀉下,這些都是少陰和陽明經合併的病症,所以催吐和瀉下兩種方法都屬於陽明經的治療方法。如果病人手腳厥冷,脈象忽緊忽慢,心下滿悶煩躁,飢餓卻不能進食,這是厥陰和陽明經合併的病症。疾病本源發於厥陰,但實邪阻塞於陽明部位,緊急情況下治療其標證,也應該採用陽明經湧吐的方法。

其他相關內容請參考制方大法。

甘草乾薑湯:

芍藥甘草湯:

這兩種方劑用於治療陽明經半表半裡證,是誤服桂枝湯導致的病症變化而設的。桂枝湯原本是治療中風自汗的,如果陽明病症患者出汗較多,輕微惡寒但沒有裡證,說明表證未解,所以可以使用桂枝湯發汗。脈象遲緩,如同中風的脈象緩慢,與脈象浮弱的意義相同。如果只是脈象浮,在太陽經則沒有汗出,在陽明經則盜汗出,那麼傷寒脈象浮而自汗的,是陽明經的熱邪侵入內部,而不是太陽經的浮脈屬表證。心煩是邪氣侵入胸膺,心脈與小腸相連,心煩則小腸也熱,所以小便次數增多。

輕微惡寒而腳部拘攣疼痛,說明惡寒將要自行消失,趺陽脈因為熱邪嚴重而血虛筋急,所以腳部拘攣。這種病症屬半表半裡,服用梔子豉湯就可以痊癒。相反,如果用桂枝湯攻表,出汗太多就會耗傷陽氣;胃脘部的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所以手腳厥冷:虛陽不能回到其所屬的部位,所以咽喉乾燥,嘔吐逆氣,煩躁不安。情勢所迫不得不採用熱因熱用療法,來挽救桂枝湯誤治造成的陽氣虧虛,但陽氣虧虛實際上是因為陰虛而無所依附,又不得不採用益津斂血的方法來滋陰,所以服用甘草乾薑湯後厥冷症狀痊癒,再服用芍藥甘草湯後腳部伸展自如。

而且芍藥性味酸寒,可以止煩躁、斂止自汗,並利小便;甘草性味甘平,可以解煩,和緩肝血,緩解筋攣,這是從內部調理以解除外邪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