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琴

《傷寒附翼》~ 卷上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1)

1. 太陽方總論

故於桂枝湯去桂枝、薑、棗,取芍藥,收少陰之精,甘草緩陰邪之逆,加附子固坎中之火,但使腎中元陽得位,表邪不治而自解矣。按:少陰亡陽之症,未曾立方,本方恰與此症相合。芍藥止汗,收肌表之餘津;甘草和中,除咽痛而止吐利;附子固少陰而招失散之陽,溫經絡而緩脈中之緊。此又仲景隱而未發之旨歟!作芍藥甘草湯治腳攣急,因其陰虛。

此陰陽俱虛,故加附子,皆治里不治表之義。

桂枝甘草湯:

此補心之峻劑也。發汗過多,則心液虛,心氣餒,故心下悸。叉手冒心則外有所衛,得按則內有所依。如此不堪之狀,望之而知其虛矣。桂枝本營分藥,得麻黃、生薑,則令營氣外發而為汗,從辛也;得芍藥,則收斂營氣而止汗,從酸也;得甘草,則內補營氣而養血,從甘也。此方用桂枝為君,獨任甘草為佐,以補心之陽,則汗出多者,不至於亡陽矣。

姜之辛散,棗之泥滯,固非所宜,並不用芍藥者,不欲其苦泄也。甘溫相得,氣和而悸自平,與心中悸而煩、心下有水氣而悸者迥別。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發汗後,心下悸欲得按者,心氣虛而不自安,故用桂枝甘草湯以補心。若臍下悸欲作奔豚者,是腎水乘心而上克,故制此方以瀉腎。豚為水畜,奔則昂首疾馳,酷肖水勢上攻之象,此症因以為名。臍下悸時,水氣尚在下焦,欲作奔豚之兆而未發也,當先其時而急治之。君茯苓之淡滲,以伐腎邪;佐桂枝之甘溫,以保心氣;甘草、大棗,培土以制水。

亢則害者,承乃制矣。瀾水狀似奔豚,而性則柔弱,故又名勞水,用以先煮茯苓,水鬱折之之法。繼以諸甘藥投之,是制以所畏,令一惟下趨耳。

桂枝去芍藥生薑新加人參湯:

發汗後,又見身疼痛,是表虛,不得更兼辛散,故去生薑;脈沉為在裡,遲為臟寒,自當遠斥陰寒,故去芍藥。惟在甘草大棗以佐桂枝,則桂枝當入心養血之任,不復為解肌發汗之品矣。然不得大補元氣之味以固中,則中氣不能遽復,故加人參以通血脈,則營氣調和,而身痛自瘳。名曰新加者,見表未解者,前此無補中法,今因脈沉遲,故爾始加也。

此與用四逆湯治身疼脈沉之法同。彼在未汗前而脈反沉,是內外皆寒,故用乾薑、生附大辛大熱者,協甘草以逐裡寒,而表寒自解。此在發汗後而脈沉遲,是內外皆虛,故用人參之補中益氣者,以助桂枝、甘草而通血脈,是調中以發表之義也。此與桂枝人參湯不同者,彼因妄下而胃中虛寒,故用薑、術。

表尚協熱,故倍桂、甘;此因發汗不如法,亡津液而經絡空虛,故加人參,胃氣未傷,不須白朮,胃中不寒,故不用幹姜耳。是敦厚和平之劑也。(坊本作加芍藥、生薑者誤)

白話文:

太陽方總論

因此,在桂枝湯中去除桂枝、生薑、大棗,加入芍藥,以收斂少陰之精氣;甘草緩和陰邪的逆氣;加入附子溫補腎臟的元陽之火。只要腎臟的元陽之氣恢復正常,表邪自然會消退。少陰亡陽的症狀,之前沒有固定的方劑,這個方劑恰好可以治療此症。芍藥可以止汗,收斂肌膚表面的津液;甘草可以調和脾胃,消除咽喉疼痛和嘔吐腹瀉;附子溫補少陰,召回散失的陽氣,溫通經絡,緩解脈象的緊澀。這是仲景隱藏未公開的妙旨吧!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腳部攣縮,是因為陰虛。

因為這是陰陽俱虛,所以加入附子,都是治療裡證而不治表證的原則。

桂枝甘草湯:

這是補益心陽的峻猛藥劑。發汗過多,則心液不足,心氣衰弱,所以心下悸動。叉手按住心窩,則外有依靠;得按壓則內心有所依託。像這樣難以忍受的狀態,一看就知道是心氣虛弱了。桂枝是治療營衛的藥物,配伍麻黃、生薑,則使營氣外達而發汗,這是辛味的作用;配伍芍藥,則收斂營氣而止汗,這是酸味的作用;配伍甘草,則內補營氣而滋養血液,這是甘味的作用。這個方子以桂枝為主藥,單獨用甘草為輔藥,以補益心陽,這樣即使汗出很多,也不會導致陽氣耗竭。

生薑的辛散,大棗的滯膩,都不是適合的,不用芍藥,是不想讓它苦寒洩瀉。甘溫之藥相配合,氣機調和,心悸自然平復,與心中悸動煩躁、心下有水氣而心悸者完全不同。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發汗後,心下悸動想要按壓,這是心氣虛弱而不能安定,所以用桂枝甘草湯來補益心氣。如果臍下悸動,想要像奔豚一樣跳動,這是腎水乘犯心臟而上克,所以制定這個方劑來瀉腎水。奔豚,是一種水生動物,奔跑時昂首疾馳,很像水勢上攻的樣子,所以以此命名這個症狀。臍下悸動時,水氣還在下焦,是奔豚將要發作的徵兆而尚未發作,應該及時治療。主藥茯苓淡滲利水,以瀉去腎邪;輔藥桂枝甘溫,以保護心氣;甘草、大棗,滋補脾土以制約水邪。

亢盛則為害,這個方劑可以制約它。瀾水症狀類似奔豚,但是性質柔弱,所以又稱為勞水,先用茯苓煎煮,是破除水邪鬱滯的方法。然後再加入其他甘味藥物,這是用克制的方法,讓水邪向下排出。

桂枝去芍藥生薑新加人參湯:

發汗後,又出現渾身疼痛,這是表虛,不能再用辛散之品,所以去除生薑;脈象沉遲,是裡證寒邪,應該遠離陰寒之邪,所以去除芍藥。只用甘草大棗輔助桂枝,這樣桂枝就能擔負起養血的任務,不再是解肌發汗的藥物了。但是如果不補益元氣以固護中焦,則中氣不能很快恢復,所以加入人參以通暢血脈,這樣營氣調和,渾身疼痛就會痊癒。稱為新加,是因為表證未解,以前沒有補益中焦的方法,現在因為脈象沉遲,所以才新增的。

這與用四逆湯治療渾身疼痛脈象沉遲的方法相同。四逆湯是在未發汗之前而脈象反而沉遲,這是裡外都寒,所以用乾薑、生附子等大辛大熱的藥物,配合甘草以驅逐裡寒,表寒自然消退。這個方劑是在發汗之後而脈象沉遲,這是裡外都虛,所以用人參來補益中氣,以幫助桂枝、甘草通暢血脈,這是調和中焦而使表邪發散的意思。這個方劑與桂枝人參湯不同的,是因為桂枝人參湯是因過度瀉下而胃中虛寒,所以用生薑、白朮。

表證還有一些熱象,所以桂枝、甘草加倍;這個方劑是因為發汗不當,耗損津液而經絡空虛,所以加人參,胃氣沒有損傷,不需要白朮,胃中不寒,所以不用乾薑。這是一個溫和平和的藥方。(坊間版本記載加芍藥、生薑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