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上 (6)
卷上 (6)
1. 寒疫
一夏月亦有病涼者,偶遇暴風怒雨,不及加衣,或夜失覆,或路行冒犯,皆能為涼證,此非其時而有其氣,謂之寒疫。治法與暑症異,亦以九味羌活湯、敗毒散、以辛散和解為主,不可專用汗藥。此論乃李東垣先生髮自十書中,從來醫書罕及,然僅百之一耳,以一律百,以或然為固然,左矣。
霖按:寒疫多病於金水不斂之年,人氣應之,以其毛竅開而寒氣閉之也。疫乃天地不正淫泆厲氣,頗難驟逐,非風寒之邪,一汗可解。治法宜蘇桂杏草等溫散,更察其兼濕兼風,消息治之。東坡在黃州,以聖散子治疫甚效,亦寒疫挾濕之方也。後永嘉宣和間服此方殞命者,不知凡幾,蓋以寒疫之方,誤施於溫疫者也。
白話文:
夏天也可能出現寒涼症狀,例如遇到暴風雨時沒有及時添衣,或是晚上睡覺沒有蓋被子,或是走在路上受風寒,這些都會導致寒涼症狀。這是因為在非寒涼季節卻出現寒涼的氣候,導致身體受到寒氣侵襲,因此稱為寒疫。治療寒疫的方法與暑症不同,要用辛散和解的藥物,例如九味羌活湯、敗毒散,不能只用發汗的藥物。這段論述出自李東垣先生的著作,過去的醫書很少提到,但這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內容,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將偶然現象當成必然現象,這樣就錯了。
2. 脈理
《脈訣舉要》曰:暑傷於氣,所以脈虛弦細芤遲,體狀無餘。
劉覆真曰:暑脈虛而微弱,按之無力,又脈來隱伏弦細芤遲,皆暑脈也。脈虛身熱,得之傷暑中暍,脈虛而微者是也。寒病傳經,故脈日變,溫熱不傳經,故脈不變。寒病浮洪有力者易治,芤細無力者難治,無脈者不治。若溫熱則不然,溫有一二部無脈者,暑熱有三四部無脈者,被火所逼勒而藏伏耳,非絕無也,於病無妨,攻之亦易。
醫人一診,驚走不知,照經用辛寒藥,火散而脈起,脈起而病愈,徒駭何益乎?要在辨之詳耳,蓋溫熱病,有中一二經,始終止在此一二經,更不傳遞別經者,其一二經或洪數,則別經弱且伏,依經絡調之,則洪者平,伏者起,乃愈徵也。昔在萬曆丁未三月間,予寓京師,備員太倉庫差,忽一日吏部同鄉劉蒲亭馳報曰,病劇求救。予就其寓,吏部同僚諸公環守之,已備後事,譫語抹衣不寐者七八日已。
白話文:
《脈訣舉要》中說,暑氣傷人,所以脈象虛弱、弦細、芤遲,身體虛弱無力。
劉覆真說,暑脈虛弱無力,按之無力,脈來隱伏、弦細、芤遲,這些都是暑脈的表現。脈虛而身熱,是因中暑而造成的,脈虛而微弱便是這個道理。寒病會傳經,所以脈象每天都會變化;溫熱病則不會傳經,所以脈象不會變。寒病的脈象浮洪有力,容易治療;芤細無力者則難治,無脈者則不治。但溫熱病卻不同,溫熱病中只有一兩部無脈者,暑熱病則可能有三、四部無脈,這是因為被火氣所逼迫而藏伏起來,並不是真的沒有脈,對疾病沒有影響,治療起來也容易。
醫生診病時,看到無脈就驚慌失措,照本宣科地使用辛寒藥,火氣散了脈象就恢復,脈象恢復病就好了,這樣驚慌失措有什麼用呢?重要的是要仔細辨證。溫熱病中,有些只在某一兩條經絡上,始終不傳遞到其他經絡,這幾條經絡的脈象可能是洪數,而其他的經絡則脈象虛弱隱伏,根據經絡進行調治,就能讓洪者平靜、伏者浮起,這就是痊癒的徵兆。
以前在萬曆丁未年三月,我住在京城,擔任太倉庫的差役。有一天,吏部同鄉劉蒲亭突然來找我,說他病得很重,求我救治。我到他住處,吏部的同僚們都圍著他,已經準備後事了。他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不停地摸衣服,已經七八天沒有睡覺了。
御醫院吳思泉,名醫也,偕醫數人治之。予診脈止關脈洪大,其餘皆伏,乃書方竹葉石膏湯。諸公皆驚曰:吳等已煎附子理中湯,何冰炭如是?予詰之。曰:吳雲陽證陰脈,故用附子。予曰:兩關洪大,此陽脈也。其餘經為火所伏,非陰脈也。吳厲聲相爭,予亦動色自任,諸公從之。
一劑,晡時即止譫語抹衣,就寐片時,予視其脈,已洪者平而伏者起。諸公相視曰:此真張仲景也。又用辛涼藥調理痊愈。脈症有相合者易知,有相左者難知,脈明而後可以辨證,證真而後可以施藥,要在虛心細察,不可執己見而以百藥嘗試,令命在反掌間也,慎之慎之!
白話文:
御醫院的吳思泉,是一位名醫,他與其他幾位醫生一起診治病人。我替病人診脈,發現關脈洪大,其他脈象都沉伏,於是寫了竹葉石膏湯的處方。其他醫生都驚訝地說:「吳大夫已經煎了附子理中湯,怎麼會用冰炭之類的藥物?」我問他們:「為什麼?」他們回答:「吳大夫說病人是陽證陰脈,所以才用附子。」我說:「兩關脈洪大,這是陽脈,其他經脈沉伏是因為火氣太盛,不是陰脈。」吳思泉厲聲反駁,我也動怒,堅持自己的見解,其他醫生都支持我。
只用了一劑藥,到了下午,病人就停止了胡言亂語、抓撓衣物,安然入睡。片刻之後,我察看他的脈象,原本洪大的脈象變平穩了,原本沉伏的脈象也浮起來了。其他醫生互相看著,說:「這真是張仲景再世啊!」後來又用了一些辛涼藥物調理,病人就痊癒了。
脈象和病症相符的容易判斷,不相符的難以判斷。脈象明瞭之後才能辨別病症,病症明確之後才能用藥,關鍵是要虛心細察,不可固執己見,胡亂用藥,因為人的性命如同掌握在手心一樣脆弱,必須慎重,要格外慎重!
霖按:溫暑之脈多有伏者,然總不全伏,若診一二部未伏之脈必洪數,雖不洪數,細按之定必有力,初病尤當於血氣中以辨寒熱。《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此論血氣陰陽之升降,以藏氣言,肝木左升,肺金右降,以脈體言,左屬血,右屬氣。
凡診感證之脈,傷寒多盛於左部,寒傷形,傷其有形之營血也。溫暑多盛於右部,熱傷氣,傷其無形之衛氣也。此水火之徵兆,血氣之左右,不可不察。若濕甚熱微者,又不可泥此。
又按:夫血氣陰陽,錯宗互用,其理淵微,言之不盡。自東垣《辨感論》,強分左為人迎,右為氣口,以人迎脈大於氣口屬外感,氣口脈大於人迎屬內傷。然此所云外感者,指外感風寒而言。云內傷者,指內傷飲食而言。蓋寒傷形血,故脈盛左部,食傷胃府,故脈盛右關。
白話文:
溫暑病人的脈象常常隱藏起來,但不會完全消失。如果診察一二個部位發現脈象沒有隱藏,脈象一定洪大而數,即使不洪大而數,細細摸索也會發現脈象有力。初次發病時,更應該仔細觀察血氣變化來判斷寒熱。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左右是陰陽的道路,水火是陰陽的徵兆。」這段話說明了血氣陰陽的升降,以藏氣來說,肝屬木,在左邊上升,肺屬金,在右邊下降;以脈象來說,左邊屬血,右邊屬氣。
診斷感冒的脈象時,傷寒大多在左邊部位旺盛,因為寒邪傷的是形體,損害了有形的營血。溫暑大多在右邊部位旺盛,因為熱邪傷的是氣,損害了無形的衛氣。這就是水火徵兆和血氣左右的道理,不可不注意。如果濕邪重而熱邪輕,就不能一味拘泥於此。
另外,血氣陰陽錯綜複雜,相互作用,其道理深奧,無法完全說明。從李東垣的《辨感論》開始,強行把左邊的脈叫做人迎,右邊的脈叫做氣口,認為人迎脈大於氣口屬於外感,氣口脈大於人迎屬於內傷。但是,他所說的“外感”指的是外感風寒,所說的“內傷”指的是內傷飲食。因為寒邪傷的是形體血氣,所以脈象在左邊部位旺盛;食傷損害的是胃府,所以脈象在右關部位旺盛。
後世醫家,誤會其意,竟謂凡病外感,皆當左盛,凡病內傷,皆當右盛,血氣不分,陰陽莫辨,雖有王安道論之於前,吳又可論之於後,奈積習難反,寒熱倒施,能不遺人夭扎。鮮矣!若夫傷寒傳入陽明,右關脈實大者,燥矢填於胃府,宜議下,溫暑陷入陰經,左關尺數大者,肝腎之伏熱,與外熱相搏,多不治。活法在人,不可拘執,左大風寒,右大溫暑也。
然而初病風寒,浮緊必盛於左部,初病溫暑,洪數必盛於右部,此又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後世的醫家,誤解了古人的意思,竟然認為凡是外感疾病,都應該左邊脈象盛大,凡是內傷疾病,都應該右邊脈象盛大。他們不分血氣,不辨陰陽,即使有王安道、吳又可等人的論述在前,也因為長期以來錯誤的習慣難以改變,導致寒熱錯用,難免會造成病人夭折。真是令人惋惜!
如果遇到傷寒傳入陽明經,右關脈搏實大者,表示燥熱之氣積聚在胃中,應該用瀉下之法來治療。如果遇到溫暑之邪侵入陰經,左關脈搏和尺脈搏數目都很大者,表示肝腎之中的伏熱與外來的熱邪互相搏鬥,多半難以治療。治病的方法在於觀察病人的實際情況,不可死板地拘泥於左邊脈象盛大就是風寒,右邊脈象盛大就是溫暑。
然而,疾病剛開始時,如果患的是風寒,脈象浮緊必定盛於左邊;疾病剛開始時,如果患的是溫暑,脈象洪數必定盛於右邊,這也是不可不注意的地方。
3. 五運六氣
運氣症治者,所以參天地陰陽之理,明五行衰旺之機,考氣候之寒溫,察民病之凶吉,推加臨補瀉之法,施寒熱溫涼之劑。古人云:治時病不知運氣,如涉海問津,諴哉言也。今遵先賢圖訣,撮其要領,使人一覽而知其悉也矣。
白話文:
治療疾病,要參照天地陰陽的道理,明白五行生克衰旺的機制,觀察氣候的寒溫變化,了解患者病情的凶吉,並依據這些因素,推算出加減補瀉的方法,使用寒熱溫涼的藥物。古人說:「治療時疫卻不了解運氣,就像出海卻不問方向,實在是不可取啊!」現在我遵循前人的圖文訣竅,提煉出精華,讓大家一目了然。
4. 五運配十干之年
甲己得合為土運。乙庚得合為金運。丁壬得合為木運。丙辛得合為水運。戊癸得合為火運。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關於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
簡而言之:
- 甲和己結合代表「土」運;
- 乙和庚結合代表「金」運;
- 丁和壬結合代表「木」運;
- 丙和辛結合代表「水」運;
- 戊和癸結合代表「火」運。
在這裡,“運”指的是五種元素之間相互作用、影響與轉換的方式。這些關係被用來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以及人體內外環境間的互動。例如,在天氣變化時,我們可以根據這種模式理解到哪些因素可能對健康產生影響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觀念並非科學事實,而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使用它們進行診斷或治療前應先徵詢專業人士意見以免造成誤解或者傷害自己或其他人的身體健康!
5. 六氣為司天之歲
子午少陰君火。丑未太陰濕上。寅申少陽相火。卯酉陽明燥金。辰戍太陽寒水。巳亥厥陰風木。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描述十二地支與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
- 子(鼠年)和午(馬年)代表的是心臟,即「少陰君火」,表示心臟在這個時期會受到影響或表現出某些特徵;
- 醜(牛年)和未(羊年)代表脾臟,即「太陰溼土」,表示脾臟在這個時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或者對身體產生某種作用;
- 寅(虎年)和申(猴年)代表肝臟,即「少陽相火」,表示肝臟在這個時期可能有著不同的狀態或功能;
- 卯(兔年)和酉(雞年)代表肺部,即「陽明燥金」,表示肺部在這個時期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或特性;
- 辰(龍年)和戌(狗年)代表腎臟,即「太陽寒水」,表示腎臟在這個時期可能會有不同的狀況或效應;
- 巳(蛇年)和亥(豬年)代表膽囊,即「厥陰風木」,表示膽囊在這個時期可能會有所反應或發揮其功效。
6. 南政北政
甲己土運為南政,蓋土居中央,君尊南面,行餘四運,以臣事之,面北而受令,所以有別也。
白話文:
在甲年和己年的時候,五行中的土屬性作為南方的主宰。因為土位於中央,像皇帝一樣掌管四方,其他四個屬性的元素(金、木、水、火)就像大臣一樣服侍它。當接受它的命令時,這些元素會面向北方來表示尊重,因此有所區分。
7. 十二支年分運氣
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歲氣熱化之候。
司天者,天之氣候也。
君火者,手少陰心經也。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君火乃主宰陽氣之本,余象生土,乃發生萬物之源。
陽明燥金在泉。
在泉者,地之氣候也。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子上父下,益辛瀉苦。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寒風切冽,霜雪水冰,蟄蟲伏藏。
民病,關節禁固,腰腿疼,中外瘡瘍。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火盛金衰,補肺瀉心。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風雨,時寒雨,生羽蟲。
民病,淋氣鬱於上而熱,令人目赤。
白話文:
子午年少陰君火主宰天時,正值歲氣熱化之際。司天指的是天之氣候,君火指的是手少陰心經,心臟是人體的君主,神明由此而生。君火是陽氣的根本,生土,是萬物之源。陽明燥金則主宰地氣,此時地氣處於泉水狀態。
初之氣為厥陰風木當令,此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宜辛味以疏散,苦味以清泄。從年前十二月大寒節開始,至二月驚蟄結束。天氣寒冷,寒風刺骨,霜雪冰凍,蟲類躲藏。人容易出現關節僵硬、腰腿疼痛、内外瘡瘍等病症。
二之氣為少陰君火當令,火氣旺盛,金氣衰弱,宜補肺瀉心。從二月春分節開始,至四月立夏結束。天氣多風雨,時而寒冷時而下雨,羽蟲開始出現。人容易出現上焦鬱熱,導致眼睛紅赤等病症。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君相二火,瀉苦益辛。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大火行,熱氣生,羽蟲不鳴,燕百舌杜宇之類。
民病,厥熱心痛,寒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子母相順,瀉肺補腎。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大雨時行,寒熱互作。
民病,黃瘟衄血,咽乾嘔吐痰飲。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心盛肺衰,火怕水復。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天時,溫氣乃至,初冬尤暖,萬物向榮。
民病,寒熱伏邪,於春為瘧。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火衰心病,瀉咸益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白話文:
第三個月氣候,少陽相火主事,君相二火旺盛,需瀉苦益辛。從四月小滿節開始,到六月小暑節結束。
此時天氣炎熱,羽蟲不鳴,燕子、百舌鳥、杜鵑等鳥類開始鳴叫。
人們容易出現厥熱心痛,寒冷時加重咳嗽氣喘,眼睛發紅等症狀。
第四個月氣候,太陰濕土主事,子母相順,需瀉肺補腎。從六月大暑節開始,到八月白露節結束。
此時天氣多雨,寒熱交替。
人們容易出現黃瘟、流鼻血、咽喉乾燥、嘔吐痰飲等症狀。
第五個月氣候,陽明燥金主事,心氣盛而肺氣衰,火氣盛而怕水氣,需水火相濟。從八月秋分節開始,到十月立冬節結束。
此時天氣溫和,初冬仍然暖和,萬物生機盎然。
人們容易出現寒熱交雜,春季易患瘧疾等症狀。
第六個月氣候,太陽寒水主事,火氣衰弱,心臟易生病,需瀉咸益苦。從十月小雪節開始,到十二月小寒節結束。
天時,暴寒勁切,火邪恣毒,寒氣暴止。
民病,生腫,咳嗽,甚則血溢,下連小腹而作寒中。
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歲氣濕化之候。
太陰濕土者,足太陰脾經也。脾屬中央戊己土,每季寄王一十八日,合為七十二日,以應一歲,六六三百六十日之成數也。
太陽寒水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主旺客衰,瀉酸補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大風發榮,雨生毛蟲。
民病,血溢,經絡拘強,關節不利,身重筋痛。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以下生上,瀉甘補咸。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白話文:
天氣寒冷刺骨,火毒肆虐,寒氣突然停止。
百姓生病,會生腫、咳嗽,嚴重者會咳血,並伴隨小腹疼痛,感覺像是寒氣入侵腹部。
醜未年,太陰濕土主宰天氣,一年四季氣候潮濕。
太陰濕土,指的是足太陰脾經。脾臟屬中央,五行屬土,每季都會有十八天由它主宰,總共七十二天,代表一年三百六十天。
太陽寒水在泉。
初氣,厥陰風木當令,主氣旺盛,客氣衰弱,應當瀉去酸味,補益甘味。從前一年十二月大寒節開始,到二月驚蟄結束。
天氣,刮大風,草木生長茂盛,雨水滋養毛蟲。
百姓生病,會咳血,經絡拘攣,關節不靈活,身體沉重,筋骨疼痛。
二氣,少陰君火當令,下焦之氣上升,應當瀉去甘味,補益鹹味。從二月春分節開始,到四月立夏結束。
天時,大火至,疫癘,君命宜行,濕蒸相搏,暴雨時降。
民病,瘟疫盛行,遠近咸若。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土旺剋水,補腎瀉脾。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雷雨電雹,地氣騰,濕氣。
民病,身重跗腫,胸腹滿,感冒濕氣。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甘旺咸衰,補腎益膀胱。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炎熱沸騰,地氣升,濕化不流。
民病,腠理熱,血暴溢,寒瘧,心腹脹,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土能生金,益肝瀉脾。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白話文:
天氣炎熱,瘟疫流行,暴雨降臨,百姓深受其害。三之氣,少陽相火當令,補腎瀉脾。四月小滿至六月小暑。天氣雷雨交加,地氣濕熱。百姓身重水腫,胸腹脹滿,感冒濕氣。四之氣,太陰濕土當令,補腎益膀胱。六月大暑至八月白露。天氣炎熱,地氣濕熱。百姓腠理發熱,血溢不止,寒瘧,心腹脹滿,浮腫。五之氣,陽明燥金當令,益肝瀉脾。八月秋分至十月立冬。
天時,大涼,霧露降。
民病,脾胃寒,瘧痢甚行。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以上克下,瀉脾補腎。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大寒凝冽。
民病,關節禁固,腰腿拘痛。
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歲氣火化之候。
少陽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邪則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腎水失母,則上盛下虛,虛陽上攻,變生諸疾,至傷元氣。
厥陰風木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子父相逢,瀉苦益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熱氣傷人,時氣流行。
民病,寒熱交作,咳逆頭痛,血氣不調,心腹不快。
白話文:
天氣寒冷,霧氣凝重。人們容易脾胃虛寒,瘧疾和痢疾流行。
這段時間,太陽寒水主宰,寒氣上行,導致脾胃虛弱,腎臟虛寒。從十月小雪開始,一直到十二月小寒結束。
天氣極寒,冰凍刺骨。人們容易關節疼痛,腰腿僵硬。
這一年,少陽相火主宰,氣候溫暖。
少陽相火是三焦的火氣,火邪上炎,克制肺金,肺金受損,腎水失去依靠,導致上實下虛,陽氣上衝,容易生病,甚至傷及元氣。
厥陰風木主宰。
這段時間,厥陰風木主宰,父子相合,需要瀉苦益辛。從年前十二月大寒開始,一直到二月驚蟄結束。
天氣炎熱,容易傷人,流行病易發。人們容易出現寒熱交替、咳嗽逆氣、頭痛、血氣不調、心腹不適等症狀。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暴風疾雨,溫濕相蒸。
民病,上熱咳逆,胸膈不利,頭痛寒熱。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夏旺火識,補益大腸。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炎暑亢旱,草萎河輸。
民病,煩熱,赤目喉閉,失血熱渴風邪,人多暴死。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火能生土,瀉甘補咸。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雨時降,炎暑未去。
民病,瘧痢交作,寒熱頭疼。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肺金受邪,瀉苦補辛。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白話文:
二月春分到四月立夏,是少陰君火當令的時節,肺氣衰弱,心氣旺盛,宜辛散苦寒,以調和肺心。這段時間天氣多暴風疾雨,溫濕交蒸,容易讓人上熱咳逆,胸膈不利,頭痛寒熱。
四月小滿到六月小暑,是少陽相火當令的時節,夏天陽氣旺盛,火氣熾盛,宜補益大腸。這段時間天氣炎熱乾燥,草木枯萎,河水乾涸,容易讓人煩熱,眼睛發紅,喉嚨閉塞,失血熱渴,甚至暴死。
六月大暑到八月白露,是太陰濕土當令的時節,火能生土,宜瀉甘補咸,以調和脾胃。這段時間天氣多風雨,但暑氣未消,容易讓人瘧疾痢疾交替發作,寒熱頭痛。
八月秋分到十月立冬,是陽明燥金當令的時節,肺金受邪,宜瀉苦補辛,以調和肺氣。
天時,寒熱風雨,草木黃落。
民病,邪寒風熱,君子周密。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心火受克,瀉咸補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寒溫無時,地氣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邪,關節不利,心腹痛。
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歲氣燥化之候。
陽明燥金者,肺與大腸之氣,象庚辛金也。
少陰君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金木相剋,補酸瀉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陰始凝,風始肅,水乃冰,寒雨多,花開遲。
民病,寒熱浮腫,失血嘔吐,小便赤淋。
白話文:
天氣寒冷,有風雨,草木枯黃。
百姓容易生病,受寒風熱的侵襲,君子要謹慎小心。
六氣之中的太陽寒水當令,心火受到剋制,因此要瀉鹹補苦。從十月小雪節開始,到十二月小寒節結束。
天氣寒冷,溫暖時節不穩定,地氣寒冷,霜露降下。
百姓容易感冒受寒,關節疼痛,心腹疼痛。
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是歲氣乾燥的時節。
陽明燥金,指的是肺和大腸的氣,如同庚辛金。
少陰君火在泉中。
初之氣,厥陰風木當令,金木相剋,要補酸瀉辛。從年前十二月大寒節開始,到二月驚蟄節結束。
天氣陰寒凝結,風開始肅殺,水結冰,寒雨較多,花開得晚。
百姓容易出現寒熱浮腫、失血嘔吐、小便赤淋等症狀。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火盛金衰,瀉辛益酸。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臣居君位,大熱早行。
民病,疫癘流行,人多卒暴。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主盛客衰,瀉心補肺。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燥熱交合,風雨暴至。
民病,寒熱頭疼,心煩作渴。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以下生上,瀉辛益酸。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早秋寒雨,有傷苗稼。
民病,卒暴寒熱,風邪傷人,心疼浮腫,瘡瘍失血。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盛木衰,瀉肺補肝。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白話文:
第二個季節的氣候,由少陰君火主導,火氣旺盛而金氣衰弱,要瀉去辛味,補充酸味。從二月春分開始,到四月立夏結束。
這個季節,天氣炎熱,早早地就開始炎熱起來。
人們容易患上疫病流行,很多人突然暴斃。
第三個季節的氣候,由少陽相火主導,主氣旺盛而客氣衰弱,要瀉去心氣,補充肺氣。從四月小滿開始,到六月小暑結束。
這個季節,天氣乾燥炎熱,同時伴隨風雨暴至。
人們容易患上寒熱頭痛,心煩口渴。
第四個季節的氣候,由太陰濕土主導,土氣由下而上,要瀉去辛味,補充酸味。從六月大暑開始,到八月白露結束。
這個季節,早秋時節伴隨寒雨,容易損害農作物。
人們容易患上突然發作的寒熱,風邪侵襲,心痛浮腫,瘡瘍出血。
第五個季節的氣候,由陽明燥金主導,金氣旺盛而木氣衰弱,要瀉去肺氣,補充肝氣。從八月秋分開始,到十月立冬結束。
天時,冬行春令,草木生青,風雨生蟲。
民病,寒熱作痢,氣血不和。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客來助主,益苦瀉咸。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氣候反溫,蟄蟲出現。
民病,疫癘溫毒,寒熱伏邪。
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歲氣寒化之候。
太陽寒水者,足膀胱經也,與足少陰腎經合為表裡,屬北方壬癸水。
太陰濕土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脾胃受邪,瀉咸助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氣早暖,草早榮,溫風至。
民病,瘟疫寒熱,頭痛嘔吐瘡瘍。
白話文:
冬季卻出現了春天的氣候,草木開始生長,風雨也容易滋生蟲害。人們容易出現寒熱交替、腹瀉的症狀,氣血也不調和。
這段時間是太陽寒水主事的時期,外來的氣候影響會加強,需要用苦味的食物來瀉去鹹味。從十月小雪節開始,一直持續到十二月小寒節結束。
氣候突然轉暖,蟄伏的蟲子開始出現。人們容易患上瘟疫、溫毒,寒熱交替,體內潛伏著邪氣。
辰戌年是太陽寒水主事的年份,氣候寒冷而濕潤。
太陽寒水代表足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表裡相合,屬北方壬癸水。
太陰濕土則位於地下的泉水之中。
接下來是厥陰風木主事的時期,脾胃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需要瀉去鹹味,補充甘味。從年前十二月大寒節開始,一直持續到二月驚蟄節結束。
氣候開始轉暖,草木迅速生長,溫暖的風吹來。人們容易患上瘟疫、寒熱、頭痛、嘔吐、瘡瘍等疾病。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心火受邪,瀉酸補甘。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春寒多雨,寒濕無時。
民病,氣鬱中病,浮腫寒熱。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以上克下,瀉咸助苦。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暴熱乍涼,疾風暴雨。
民病,寒熱吐痢,心煩悶亂,癰疽瘡瘍。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木旺土衰,瀉甘補酸。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風濕交爭,雨生羽蟲,暴風疾雨。
民病,大熱短氣,赤白痢瀉。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金生水旺,制咸益苦。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白話文:
第二個季節的氣候,少陰君火主事,心火受到邪氣入侵,就要瀉掉酸味,補充甘味。從二月春分開始,到四月立夏結束。
這段時間的天氣,春寒多雨,寒濕無處不在。
人們容易出現氣鬱在內導致的疾病,以及浮腫、寒熱交替的症狀。
第三個季節的氣候,少陽相火主事,上火克制下火,就要瀉掉鹹味,補充苦味。從四月小滿開始,到六月小暑結束。
這段時間的天氣,暴熱突然轉涼,疾風暴雨交加。
人們容易出現寒熱交替、嘔吐腹瀉、心煩意亂,以及癰疽瘡瘍的疾病。
第四個季節的氣候,太陰濕土主事,木氣旺盛,土氣衰弱,就要瀉掉甘味,補充酸味。從六月大暑開始,到八月白露結束。
這段時間的天氣,風濕氣交替出現,雨水滋生羽蟲,暴風疾雨不斷。
人們容易出現大熱、呼吸短促、赤白痢瀉的疾病。
第五個季節的氣候,陽明燥金主事,金氣生水氣,水氣旺盛,就要制約鹹味,補充苦味。從八月秋分開始,到十月立冬結束。
天時,濕熱而行客主令。
民病,氣虛客熱,血熱妄行,肺氣壅盛。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水盛水衰,瀉酸助苦。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凝寒雨雪,地氣正,濕令行。
民病,病乃悽慘,孕婦多災,脾受濕,肺旺肝衰。
巳亥年厥陰風木司天,歲氣風化之候。
厥陰風木者,足厥陰肝經也,肝屬東方甲乙木,春旺七十二日也。
少陽相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用事,脾胃受邪,瀉酸補甘。自年前十二月大寒節起,至二月驚蟄終止。
天時,寒始肅,客行主令,殺氣方至。
民病,寒居右脅氣滯,脾胃虛壅。
白話文:
天氣濕熱,主令在客。
人們容易氣虛、熱邪入侵,血熱妄行,肺氣壅塞。
六之氣,太陽寒水當令,水氣盛衰,以瀉酸助苦為法。從十月小雪節開始,到十二月小寒節結束。
天氣寒冷,下著雨雪,地氣安定,濕氣當令。
人們容易遭受病痛折磨,孕婦多災,脾受濕氣,肺氣旺盛,肝氣衰弱。
巳亥年,厥陰風木主氣,氣候以風化為主。
厥陰風木,指足厥陰肝經,肝屬東方甲乙木,春季旺盛七十二天。
少陽相火在泉。
初之氣,厥陰風木當令,脾胃受邪,以瀉酸補甘為法。從年前十二月大寒節開始,到二月驚蟄節結束。
天氣開始寒冷肅殺,客氣當令,殺氣初至。
人們容易感到寒冷,右脅氣滯,脾胃虛弱壅塞。
二之氣,少陰君火用事,火旺金衰,瀉心補肺。自二月春分節起,至四月立夏終止。
天時,寒不去,霜雪冰,殺氣施,木草焦,寒雨至。
民病,熱中,氣血不升降。
三之氣,少陽相火用事,肺經受邪,瀉苦益辛。自四月小滿節起,至六月小暑終止。
天時,風熱大作,雨生羽蟲。
民病,淚出,耳鳴掉眩。
四之氣,太陰濕土用事,木土相刑,瀉酸益甘。自六月大暑節起,至八月白露終止。
天時,熱氣返用,山澤浮雲,暴雨溽濕。
民病,心受邪,黃疸,面為浮腫。
五之氣,陽明燥金用事,以金刑木,瀉肺益肝。自八月秋分節起,至十月立冬終止。
白話文:
第二個氣候階段,少陰君火主事,火氣旺盛,金氣衰微,因此要瀉心火、補肺氣。從二月春分開始,到四月立夏結束。
天氣方面,寒氣尚未完全消退,霜雪冰凍,殺氣蔓延,草木枯焦,寒雨降臨。
人民容易出現內熱,氣血運行不順暢的病症。
第三個氣候階段,少陽相火主事,肺經容易受到邪氣侵襲,因此要瀉苦味,益辛味。從四月小滿開始,到六月小暑結束。
天氣方面,風熱盛行,雨水滋生飛蟲。
人民容易出現流淚、耳鳴、頭暈眼花等病症。
第四個氣候階段,太陰濕土主事,木氣與土氣相刑克,因此要瀉酸味,益甘味。從六月大暑開始,到八月白露結束。
天氣方面,暑熱回升,山澤上空浮雲瀰漫,暴雨傾盆,濕氣沉重。
人民容易出現心臟受邪氣侵襲,黃疸、面部浮腫等病症。
第五個氣候階段,陽明燥金主事,金氣克制木氣,因此要瀉肺氣,益肝氣。從八月秋分開始,到十月立冬結束。
天時,燥濕更朦,沉陰乃布,風雨乃行。
民病,寒氣及體,肺受風,脾受濕,發為瘧。
六之氣,太陽寒水用事,主助客勝,瀉酸補甘。自十月小雪節起,至十二月小寒終止。
天時,畏火司令,陽乃化火,蟄蟲出現,流水不冰,地氣大發,草乃生。
民病,瘟疫,心腎相制。
按:天上地下,而人居其中,一氣布分,三才並立。人與天地,呼吸相通,升降相符,故陰陽寒暑之氣,內外合一,若魚與水然,故運氣所感,即人之疾疴應之。善攝生者,能調和臟腑,使血氣順軌,天時不能侵,不則逐氣而化疫癘,扎瘥不可勝瘳。至於因證而思治,癘不能幹,人可以勝天,是在乎司命留意焉。
白話文:
天氣乾燥潮濕交替,陰霾籠罩,風雨交加。
百姓容易患病,寒氣入侵身體,肺部受風寒,脾臟受潮濕,導致瘧疾發作。
六氣中的太陽寒水當令,主氣助長客氣,應當瀉去酸性補益甘甜。從十月小雪節開始,到十二月小寒節結束。
天氣寒冷,火氣開始轉旺,陽氣轉化為火氣,冬眠的昆蟲開始出現,流水不再結冰,地氣開始生長,草木開始萌發。
百姓容易患病,出現瘟疫,心臟和腎臟互相制約。
天地之間,人居於其中,一氣分佈,天、地、人三才並立。人與天地之間,呼吸相通,升降相符,因此陰陽寒暑之氣,內外合一,如同魚與水一般。所以人體受到天地運氣的影響,就會出現相應的疾病。善於養生的人,能夠調和臟腑,使氣血運行順暢,就不會受到天時影響。否則就會隨著天地氣候變化而患上瘟疫、疾病,難以治癒。至於根據病症思考治療方法,疾病就無法入侵人體,人可以戰勝天時,關鍵在於把握天命,用心觀察。
霖按:運氣之學,白首難窮,本不必過泥,然此篇言六氣而不言五運,且有主氣而無客氣,何以明勝復亢制之理?設逕執某年某氣應患何病,必用何藥。則誤人非淺,轉不若繆希雍之不言為善,茲將客氣主運客運錄於下,聊備詳查,不足知運氣之奧也。
白話文:
霖按:關於運氣學說,縱使白髮蒼蒼也難以窮究其深奧。其實不必過於拘泥於細節。然而這篇文章論述了六氣卻沒有提及五運,而且只講主氣,卻沒有提到客氣,這樣如何才能明白勝復亢制之理呢?如果直接根據某年某氣來推斷會患何種疾病,以及應該使用何種藥物,那麼就會誤導他人,其錯誤不可謂不深。反倒不如繆希雍不言運氣為妙。現將客氣、主運、客運記錄於下,僅供參考查閱,不足以完全明瞭運氣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