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逵

《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下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2)

1. 消毒丸

治時疫疙瘩惡證。

大黃,牡蠣(燒),殭蠶(炒,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新汲水化下一丸無時。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流行性疾病的藥方。成分包括:大黃、煅牡蠣和炒僵蠶,每樣都用了一兩。製法是把這些草藥磨成粉末,然後加蜂蜜做成像彈珠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用水溶解一個藥丸來吃。

2. 雄黃丸

治疫不相染。

雄黃(一兩,研),赤小豆(炒熟),丹參,鬼箭羽(各二兩)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雖同床共屋不相染。

白話文:

這段文字記載著一種古代中醫治療疫病的方法,意思是:

治療疫病,不會互相傳染。

藥方如下:

  • 雄黃 (一兩,研磨成粉末)
  • 赤小豆 (炒熟,研磨成粉末)
  • 丹參 (二兩,研磨成粉末)
  • 鬼箭羽 (二兩,研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再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日空腹用溫水吞服五丸,即使同床共屋,也不容易被傳染疾病。

3. 運氣五瘟丹

黃芩,黃柏,黃連,山梔,香附,紫蘇,大黃,甘草梢

上八味生用,於冬至日為末,將大黃三倍,煎滾湯渣和藥丸,如雞子大,硃砂雄黃為衣,再貼金箔,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藥乙庚年黃芩為君。丁壬年山梔為君。丙辛年黃柏為君。戊癸年黃連為君。甲己年甘草梢為君。為君者多一倍也,餘四味與香附紫蘇為臣者,減半也。

白話文:

取黃芩、黃柏、黃連、山梔、香附、紫蘇、大黃、甘草梢八味藥材,生用,於冬至日研磨成粉末。將大黃份量增加三倍,煎煮成湯,去渣後將藥粉加入湯汁中,製成如雞蛋大小的藥丸。以硃砂和雄黃作為丸衣,再貼上金箔。一丸藥需用七碗泉水浸泡溶化,可供七人服用。其中,黃芩在乙庚年為君藥,山梔在丁壬年為君藥,黃柏在丙辛年為君藥,黃連在戊癸年為君藥,甘草梢在甲己年為君藥。君藥的份量比其他藥材多一倍,而香附、紫蘇則減半,為臣藥。

4. 大青丸

治時行瘟疫發熱,上膈熱。

薄荷,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連翹(六錢),甘草(三錢),大黃,白龍粉(各八錢)

上為末,用青蒿自然汁為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五六十丸,白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流行性瘟疫發燒,上焦燥熱,可用薄荷、梔子、黃芩、黃連各三錢,連翹六錢,甘草三錢,大黃、白龍粉各八錢,研末,以青蒿汁和丸,綠豆大小,雄黃為外衣,每次服五六十丸,白湯送服。

5. 太無神朮散

治四時瘟疫,頭痛項強,寒熱身痛,專主山嵐瘴氣。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石菖蒲,藿香(各一錢)

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白話文:

治療四季瘟疫引起的頭痛、脖子僵硬、寒熱交加、身體疼痛,以及山嵐瘴氣,可以用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石菖蒲、藿香各一錢,加水半盞、薑三片、棗一枚,煎煮至八分即可服用。

6. 升麻葛根湯

治疫症無汗,發熱口渴者。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各等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瘟疫病症沒有出汗、發燒口乾的人。使用升麻、葛根、芍藥和甘草各等份,用水煮沸後服用。

7. 二黃湯

治大頭時疫。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生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稍溫徐徐呷之。

白話文:

治療大頭性流行病。 黃芩用酒炒過,黃連也用酒炒過,生甘草則是等量的。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半杯水,煮至八分熟,稍微加熱後慢慢地喝下去。

8. 救急解毒丸

治時行疫氣,咽喉腫痛,項筋粗大,舌強聲啞,鼻塞氣悶,水漿難進,危在須臾,非此不救。兼治頭面浮腫,疙瘩堅硬,浸淫濕瘡,耳內流膿,眼眩赤腫,口內糜爛等症。

甘草(二兩),桔梗(二兩),荊芥(一兩),防風(一兩),連翹(一兩),酒芩(一兩),酒連(一兩),薄荷(一兩),升麻(一兩),酒大黃(一兩),殭蠶(五錢),蒲黃(五錢),青黛(五錢),盆消(五錢),射干(五錢)

白話文:

這方子專治流行性感冒,症狀包括喉嚨腫痛、頸部淋巴結腫大、舌頭僵硬說不出話、鼻子不通氣、呼吸困難、吞嚥困難,情況危急,非此藥方無法救治。同時還能治療頭面部浮腫、硬結、濕疹、耳流膿、眼睛紅腫、口腔潰瘍等病症。

以上共為極細末,羅淨,以烏梅湯調柿霜和丸,如圓眼大,噙化,煎湯亦可。

白話文:

把所有的材料一起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並用羅網過濾乾淨。然後將烏梅湯調勻柿子霜並製成藥丸,大小像龍眼一樣,含在口中融化或用水煮沸也可以。

9. 茵陳五苓散

治疫癧黃疽。

茵陳(五錢),五苓散(四錢)

和勻,每服四錢,食前米湯調服,或濃煎茵陳湯,調五苓散。

白話文:

治療瘟疫引起的肝硬化黃疸。把茵陳(五錢)和五苓散(四錢)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四錢,在飯前用米湯調服,或者濃煎茵陳湯來調配五苓散。

10. 參苓平胃散

治腹脹黃腫,腸鳴泄白。

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五兩),蒼朮(半斤,米泔水浸,炒),茯苓,甘草(炙),人參(各二兩)

共為細末,每服三錢,或五錢,薑棗湯調下。

白話文:

針對腹脹、皮膚發黃,以及腸鳴腹瀉的症狀,可以使用厚朴(薑汁炒)、陳皮(各五兩)、蒼朮(半斤,米泔水浸,炒)、茯苓、甘草(炙)、人參(各二兩)這些藥材。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或五錢,用薑棗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