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下 (6)
卷下 (6)
1. 達原飲(《溫疫論》)
檳榔(二錢),厚朴(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
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後溫服。
吳又可曰: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厚朴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蟠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散,速離募原,是以名為達原飲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熱傷營血,加芍藥以和血,黃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四味,乃調和之品,如渴與水,非拔病之藥也。凡疫邪遊溢諸經當隨經引用,以助升泄。
如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此邪熱溢於少陽經也,本方加柴胡一錢,如腰背項痛,此邪熱溢於太陽經也,本方加羌活一錢。如目痛眉稜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此邪熱溢於陽明經也,本方加葛根一錢。但證有遲速輕重不等,藥有多寡緩急之分,務在臨時斟酌,所定分兩,大略而已,不可執滯。
白話文:
達原飲由檳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藥、黃芩、甘草組成。取藥材煎煮,午後溫服。
此方中,檳榔、厚朴、草果仁三味藥性辛烈,能有效清除邪氣,直達病灶,使邪氣消散,故名「達原飲」。 知母滋陰,芍藥和血,黃芩清熱,甘草調和,這四味藥則是用來調節身體機能,並非直接攻邪的藥物。 服用此方時,應根據邪氣侵犯的經絡調整藥方:若出現脅痛耳聾、寒熱嘔吐口苦等少陽經症狀,加柴胡;腰背項痛等太陽經症狀,加羌活;目痛、眉稜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等陽明經症狀,加葛根。 藥物用量需根據病情輕重調整,此方劑量僅供參考,不可拘泥。
2. 三消飲(《溫疫論》)
檳榔,草果,厚朴,芍藥,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生薑,大棗為引。
鄭素圃曰:按三陽加法,不必全用,各隨其所見之經而加用之。
白話文:
三消飲方劑包含檳榔、草果、厚朴、芍藥、甘草、知母、黃芩、大黃、葛根、羌活、柴胡、生薑(引經藥),大棗(引經藥)。
鄭素圃說:依照治療三陽經的加法原則,不必所有藥材都使用,應根據病症所涉及的經絡,選擇性地添加藥物。
3. 大承氣湯(《溫疫論》)
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芒硝(三錢)
水姜煎服。弱人減半,邪微者各復減半。
白話文:
大承氣湯(出自《溫疫論》):
藥方組成: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芒硝三錢。
用法:用生薑水煎服。體弱者減半用藥,病情較輕者再減半。
4. 小承氣湯(《溫疫論》)
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
水姜煎服。
白話文:
小承氣湯的組成:大黃五錢,厚朴一錢,枳實一錢,用水煎服,並加入生薑。
5. 調胃承氣湯(《溫疫論》)
大黃(五錢),芒硝(二錢五分),甘草(一錢)
水姜煎服。
吳又可曰:三承氣湯,功用彷彿,熱邪傳裡。但上焦痞滿者,宜小承氣湯。中有堅結者,加芒硝軟堅而潤燥。病久失下,雖有結糞,然多黏膩,得芒硝則大黃有盪滌之能。設無痞滿,惟存宿結而有瘀熱者,調胃承氣湯宜之,三承氣功效,皆在大黃,余皆治標之品,不耐湯藥者,或嘔或噦,當為細末,蜜丸湯下。
如人方肉食,而病適來,以致停積在胃,用大小承氣連下,惟是臭水稀糞而已,於承氣湯中,但加人參一味服之,雖三四十日所停之完穀及完肉,於是方下,蓋承氣借人參之力,鼓舞胃氣,宿物始動也。
白話文:
調胃承氣湯方劑中,大黃用五錢,芒硝用二錢五分,甘草用一錢,以水煎薑汁服用。
吳又可說:三種承氣湯(大、小、調胃承氣湯)功效類似,都是用於治療熱邪深入內裡的疾病。但如果是上焦胸腹脹滿的,應該用小承氣湯;如果是腹部有堅硬腫塊的,可以加芒硝來軟化堅硬腫塊並潤燥通便。如果病程長久,已經不能排便,雖然有宿便,但多黏膩難下,加芒硝可以增強大黃的盪滌作用。如果沒有胸腹脹滿,只是有久積的宿便和瘀熱,那麼就應該使用調胃承氣湯。三種承氣湯的功效都主要依靠大黃,其他的藥物都是輔助的。如果病人不能耐受湯藥,或者嘔吐或呃逆不止,可以將藥磨成細末,做成蜜丸用湯送服。
如果病人剛吃過肉食,就生病了,導致食物停積在胃中,使用大小承氣湯瀉下,往往只排出臭水和稀便。這時,在承氣湯中加入人參服用,即使是停積了三四十天的食物殘渣,也能排出。這是因為承氣湯借人參之力,振奮胃氣,使積滯的食物得以排出。
6. 升降散
白殭蠶(酒炒,二錢),全蟬蛻(去土,一錢),廣薑黃(去皮,三分,不用片薑黃),川大黃(生,四錢)
上為細末,合研勻,病輕者分四次服,每服重一錢八分二釐五毫,用冷黃酒一杯,蜂蜜五錢,調勻冷服,中病即止。病重者分三次服,每服重二錢四分三釐三毫,黃酒一半,蜜七錢五分,調勻冷服。最重者,分二次服,每服重三錢六分五釐,黃酒二杯,蜜一兩,調勻冷服。如一二帖未愈,可再服之,熱退即止。
胎產亦不忌。煉蜜丸,名太極丸。性稍緩,服必空心,服後須忌半日不可吃茶水吃煙吃飲食,若不能忌,並不效,能遵禁忌,下咽即蘇,半日而愈。若飽食後服此亦不效,愈後最忌飽食,只宜吃稀粥四五分飽,永不再發。至於腥葷,更須著實牢忌,萬不可吃。凡患瘟疫,未曾服他藥,或一二日,或七八日,或至月餘未愈,但服此藥,即愈。
若先用他藥不效,後用此藥,亦間有不驗者,服藥雜故也。
楊慄山曰:處方必有君臣佐使,而又兼引導,此良工之大法也。是方以殭蠶為君,蟬蛻為臣,薑黃為佐,大黃為使,米酒為引,連蜜為導,六法俱備,而方乃成。竊嘗考諸本草,而知殭蠶味辛苦氣薄,喜燥惡濕,得天地清化之氣,輕浮而升,陽中之陽,故能勝風除濕,清熱解鬱,從治膀胱相火,引輕清氣上潮於口,散熱濁結滯之痰也。
其性屬火,兼土與木,老得金水之化,僵而不腐,溫病火炎土燥,焚木爍金,得秋分之金氣而自衰,故能闢一切怫鬱之邪氣,夫蠶必三眠三起,眠者病也,合薄皆病,而皆不食也,起者愈也,合薄皆愈,而皆能食也。用此而治閤家之瘟病,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為君。
夫蟬氣寒無毒,味鹹且甘,為清虛之品,出糞土之中,處極高之上,自甘風露而已,吸風得清陽之真氣,所以能祛風而勝濕,飲露得太陰之精華,所以能滌熱而解毒也,蛻者退也,蓋欲使人退去其病,亦如蟬之脫然無恙也,亦所謂因其氣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故為臣。薑黃味辛苦溫無毒,蠻人生啖,喜其祛邪伐惡,行氣散郁,能入心脾二經,建功癖疫,故為佐。
大黃味苦,大寒無毒,上下通行,蓋亢甚之陽,非此莫抑,苦能瀉火,苦能補虛,一舉而兩得之,人但知其建良將之大勳,而不知有良相之碩德也,故為使。米酒性大熱,味辛苦而甘,令飲冷酒,欲其行遲,傳化以漸,上行頭面,下達足膝,外周毛孔,內通臟腑經絡,驅逐邪氣,無處不到,如物在高巔,必奮飛沖舉以取之,物在遠方及深奧之處,更必迅奔探索以取之,且喜其和血養氣,伐邪辟惡,仍是華陀舊法,亦屠蘇之義也,故為引。
蜂蜜甘平無毒,其性大涼,主治丹毒斑疹,腹內留熱,嘔吐便秘,欲清其熱,潤燥而自散瘟毒也,故為導。蓋蠶食而不飲,有大便無小便,蟬飲而不食,有小便無大便,以清虛而散火,君明臣良,治化出焉。薑黃辟邪而靖疫,大黃定亂以致治,佐使同心,功績建焉。酒引之使上行,蜜潤之使下導,引導協力,遠近通焉。
補瀉兼行,無偏勝之弊,寒熱並用,得時中之宜,所謂天有覆物之功,人有代覆之能,其洵然哉,用治溫病。百發百中,屢試屢驗,萬無一失。
白話文:
升降散
此方以白殭蠶、蟬蛻、薑黃、大黃等藥材研磨成細末服用。藥量依病情輕重而異:病情輕者分四次服用,每次一錢八分二釐五毫;病情中等者分三次服用,每次二錢四分三釐三毫;病情嚴重者分二次服用,每次三錢六分五釐。每次服用均需用冷黃酒和蜂蜜調服,病情好轉即停藥。若一兩帖藥後未見好轉,可繼續服用,但退燒後即停。產婦亦可服用。
此方亦可製成蜜丸,名為太極丸,藥性較緩和,服用時需空腹,服藥後需忌食茶水、煙酒及其他飲食半日。若不能遵守禁忌,則藥效不彰。能遵守禁忌者,服藥後即見效,半日即可痊癒。服藥後忌飽食,宜吃稀粥至四五分飽,以防復發。腥葷食物更需嚴格忌口。凡患瘟疫,無論服藥時間長短,服用此藥均可痊癒。但若先前已服用其他藥物無效,再服用此藥,則有時可能無效,此乃因藥物混雜所致。
楊慄山先生指出:此方符合中醫處方君臣佐使的原則,並兼顧引導,是醫藥良方之典範。方中以白殭蠶為君藥,蟬蛻為臣藥,薑黃為佐藥,大黃為使藥,米酒為引藥,蜂蜜為導藥,六法俱備,故方藥有效。
白殭蠶味辛苦性燥,能清熱解鬱,引清氣上行,散除痰濁;蟬蛻性寒,能祛風除濕,清熱解毒;薑黃味辛溫,能行氣散鬱;大黃性寒,能瀉火通便;米酒性溫,能行藥於全身;蜂蜜性涼,能清熱潤燥。
此方以白殭蠶、蟬蛻之性,清熱解毒,散火除濕,互相配合,藥效显著。薑黃辟邪,大黃清熱,佐使藥相輔相成。米酒引藥上行,蜂蜜導藥下行,引導藥物達全身。
此方寒熱並用,補瀉兼施,平衡適中,治療溫病,效果顯著,百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