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逵

《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回本書目錄

1. 白虎加人參湯(見前)

2. 增補諸方

3. 一物瓜蒂湯(《金匱》)

瓜蒂(二十個)

上銼以水一升,煮去五合,去滓頓服。

尤在涇曰:暑之中人也,陰虛而多火者,暑即寓於火之中,為汗出而煩渴。陽虛而多濕者,暑即伏於濕之內,為身熱而疼重。故暑病恆以濕為病而治濕,即所以治暑。瓜蒂苦寒,能吐能下,去身面四肢水氣,水去而暑無所依,將不治而自解矣。此治中暑兼濕者之法也。

白話文:

瓜蒂湯是用二十個瓜蒂,切碎後加水一升煮成五合的量,去除藥渣後一次服用。

尤在涇說:中暑的人,如果陰虛火旺,暑邪就依附在火上,會表現為出汗煩渴;如果陽虛濕盛,暑邪就潛伏在濕邪中,會表現為身體發熱、沉重疼痛。所以,中暑的治療往往要以除濕為重點,這樣才能治癒暑病。瓜蒂味苦性寒,具有催吐、瀉下的功效,能排出身體四肢的水分。水分排出後,暑邪就失去了依附的場所,自然就會消退。因此,瓜蒂湯是治療中暑兼夾濕邪的有效方法。

4. 紫金錠(一名玉樞丹)

治一切藥毒,菰子鼠莽惡菌,疫死牛馬河豚等毒,及時行瘟疫,山嵐瘴瘧,纏喉風痹,黃疸赤眼,瘡癤熱毒上攻,或自縊溺水,打撲傷損,癰疽發背,魚臍瘡腫,百蟲蛇犬所傷,男子婦人癲邪狂走,鬼胎鬼氣,並宜服之。

山慈姑(去皮,洗焙,二兩),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破洗,刮內桴,二兩),麝香(細研盡,三錢),紅芽大戟(洗焙,一兩),千金子(去殼,用紙包裹,換紙研數十次,去盡油,無油成霜,二兩。)

上各研細末和勻,以糯米粥為劑,每料分作四十粒,於端午、七夕、重陽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於木臼中杵數百下,不得令婦人、孝服人、不具手足人、及雞犬之類見之。

白話文:

紫金錠(又名玉樞丹)能治療各種藥物中毒、菰米、鼠、莽草、惡性菌類、疫病死去的牛馬、河豚等毒素引起的疾病,以及流行性瘟疫、山嵐瘴氣、瘧疾、急性喉痺、黃疸、紅眼病、瘡瘍腫毒、熱毒上攻,或因自縊、溺水、打撲而造成的損傷,癰疽、發背、魚鱗狀腫塊、各種蟲蛇犬咬傷,以及男女癲癇、狂躁、鬼胎、鬼氣等症,都可服用。

藥方:山慈姑(去皮,洗淨烘乾,二兩)、川文蛤(又名五倍子,敲碎清洗,刮去內膜,二兩)、麝香(研磨至細粉,三錢)、紅芽大戟(洗淨烘乾,一兩)、千金子(去殼,用紙包好,反覆研磨數十次,去除所有油分,研磨成粉末,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糯米粥做成藥丸,每劑分成四十粒。宜在端午、七夕、重陽節這三個節氣合藥,如果急需使用,也可以在辰日(上午7-9點)合藥。將藥丸放在木臼中搗杵數百下。製作過程中,不可讓婦女、戴孝者、殘疾者(缺少手腳者),以及雞犬等動物看見。

5. 竹葉石膏湯(見前)

6. 黃連香薷飲

即前香薷飲,加黃連。

白話文:

黃連香薷飲就是原來的香薷飲,再加一些黃連。

7. 白虎加蒼朮湯(見前)

8. 麥門冬湯(《金匱》)

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甘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去六升,溫服—升,日三,夜—服。

霖按:此方治胃中津液乾枯,虛火上炎之良法。海藏去半夏加竹葉,治房勞復氣欲絕者佳。

白話文:

麥門冬湯是用麥門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二兩、甘草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加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次,夜間服用一次。

此方主要治療胃部津液枯竭、虛火上升的症狀。另有一種改良方劑,去除半夏,加入竹葉,適用於房事過度導致元氣將盡的患者。

9. 生脈散

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乾出汗。

人參,麥門冬,五味子

上三味,用水煎服。

柯韻伯曰:肺為嬌臟,而朝百脈,主一身元氣者也。形寒飲冷則傷肺,故傷寒有脈結代,與脈微欲絕之危。暑熱刑金則傷肺,故傷熱有脈來虛散之足慮。然傷寒是從外來者為實邪,故雖脈不至而可復可通。傷熱是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非先從滋化其源,挽回於未絕之前,則一絕而不可復。

此孫真人為之急培元氣,而以生脈名方也。麥門冬甘寒,清權衡治節之司,人參甘溫,補後天營衛之本,五味酸溫,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氣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濟之理矣。仲景治傷寒,有通脈復脈二法。少陰病裡寒外熱,下利清穀,脈微欲絕者,制通脈四逆湯,溫補以扶陽。

厥陰病外寒內熱,心動悸,脈結代者,制復脈湯,涼補以滋陰。同是傷寒,同是脈病,而寒熱異治者,一挽坎陽之外亡,一清相火之內熾也。生脈散本復脈立法,外無寒故不用薑桂之辛散,熱傷無形之氣,未傷有形之血,故不用地黃、阿膠、麻仁、大棗,且不令其泥膈而滯脈道也。心主脈而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故去甘草而加五味矣。

脈資始於腎,資生於胃,而會於肺,仲景二方,重任甘草者,全賴中焦穀氣以通之復之,非有待於生也,此欲得下焦天癸之元氣以生之,故不藉甘草之緩,必取資於五味之酸矣。

白話文:

生脈散

本方治療因暑熱損傷元氣,導致氣喘乏力、口乾出汗的症狀。

藥物組成: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用水煎煮服用。

柯韻伯認為:肺臟是人體嬌嫩的器官,主管全身的元氣,它連結全身經脈。如果受寒,則會損傷肺氣,導致脈象遲滯微弱,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受暑熱侵襲,也會損傷肺氣,導致脈象虛弱散亂,情況也十分危險。但寒邪是外來的邪氣,屬實邪,即使脈象微弱,仍有恢復的可能。而暑熱則是內傷,屬賊邪,必須及時滋養元氣,挽回病情,否則一旦元氣耗竭就難以恢復了。

此方是孫真人為急救元氣而創製的,故名生脈散。麥門冬性甘寒,能清泄肺熱;人參性甘溫,能補益後天之氣;五味子性酸溫,能收斂肺氣。三藥合用,三氣調和,使水火平衡,符合中醫陰陽調和的原理。

張仲景治療傷寒,有通脈湯和復脈湯兩種方劑。少陰病是外熱內寒,下利清穀,脈象微弱欲絕的,用通脈四逆湯溫補陽氣。厥陰病是外寒內熱,心悸,脈象遲滯的,用復脈湯涼補滋陰。同為傷寒,同有脈象病變,但寒熱的治療方法卻不同,一個是溫補陽氣以救外亡之陽,一個是清熱滋陰以治內熾之火。

生脈散的組方原則是基於復脈湯,但因無寒邪,故不用溫通的薑、桂;暑熱傷的是元氣,尚未傷及血液,故不用滋陰養血的地黃、阿膠、麻仁、大棗等,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和運行。心臟主脈,若脈象虛弱,宜用酸味收斂,因此不用甘草而用五味子。

脈象的生成依賴腎、胃,最後匯聚於肺。張仲景的通脈湯和復脈湯都重用甘草,是因為依靠中焦的脾胃之氣來使脈象恢復,並非直接滋養元氣。而生脈散則是要依靠下焦的元氣來恢復,因此不用甘草的緩和作用,而用五味子的收斂之酸。

10. 白頭翁湯(《傷寒論》)

白頭翁(二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霖按:此治厥陰熱利方也,何以移治暑厥?夫白頭翁臨風偏靜,長於驅風,用為君者,以風動則火生,風平則火熄,欲平走竅之火,必寧搖動之風也。秦皮、黃柏,瀉少陽相火,而手少陽與手厥陰表裡,故佐以黃連以瀉心包絡火熱,風平火熄,則痙止厥回矣,此釜下抽薪法也。

白話文:

白頭翁湯是用來治療厥陰熱證的方劑。方中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四味藥,用七升水煎煮成二升,去渣後溫服一升,若症狀未癒,可再服一升。

有人認為此方也能治療暑熱引起的厥證。這是因為白頭翁性平和,善於祛風,用作君藥,是因風動則生火,風停則火熄,要平息體內異常的火熱,必須先平息導致火熱的風邪。秦皮、黃柏瀉去少陽的相火,而手少陽與手厥陰經脈表裡相通,因此佐以黃連瀉去心包絡的火熱。風邪平息,火熱熄滅,痙攣就會停止,厥證也會恢復,這就是釜底抽薪的治療方法。

11. 升麻鱉甲湯(《金匱》)

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兩),雄黃(半兩,研),蜀椒(炒去汗,一兩),鱉甲(手掌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後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無雄黃。

趙以德曰:按古方書,謂陽毒者,陽氣獨盛,陰氣暴衰,內外皆陽,故成陽毒。謂陰毒者,陰氣獨盛,陽氣暴衰,內外皆陰,故成陰毒。二者或傷寒初得,便為是證,或服藥後變而成之。陽毒盡治以寒涼,陰毒盡治以溫熱,藥劑如冰炭之異,何乃仲景用一方治之乎?雖曰陰毒去雄黃、蜀椒,則是反去其溫熱者矣。

且注曰:《肘後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無雄黃,豈非皆是熱毒之傷於陰陽二經絡耶?在陽經絡則面赤斑斑如錦文,吐膿血,在陰經絡則面青身如被杖,此皆陰陽水火動靜之本象如此,豈是寒熱之邪乎?嘗以升麻鱉甲之藥考之本草,謂升麻能解時氣毒厲諸毒,攻咽喉痛,與熱毒成膿,開壅閉,療發斑。當歸能破惡血,養新血,補五臟肌膚。

甘草和中,利血脈,緩急止痛,調藥奏功。鱉甲去惡血。雄黃破骨節積聚,闢鬼邪惡氣,骨蒸熱極。蜀椒通血脈,調關節逐肌骨皮膚死肌,去留結破血,治天行時氣。諸藥所能者如此,即此觀之,仲景於陰陽二毒之證,總用一方,蓋可見矣。病形雖由陰陽發證,論邪則一屬熱毒與血病也。

所以不分表裡,俱以升麻解熱毒為君,當歸和血為臣,余者佐之而已。但雄黃蜀椒,理陽氣藥也,故病在陰者去之,如《肘後千金》陽毒去鱉甲有桂枝者。鱉,水族,乃陰中之陽,不如桂枝能調陽絡之血,陰毒不去蜀椒者,蜀椒亦陰中之陽,非若雄黃陽中之陽,故留之以治陰也。方旨如此而已。

白話文:

升麻鱉甲湯(《金匱》)

此方由升麻、當歸、甘草(各二兩)、雄黃(半兩,研磨)、蜀椒(炒去汗,一兩)、鱉甲(手掌大一片,炙烤)組成。將藥材以四升水煎煮至一升,一次服用,老幼可再服用一次,以發汗。 《肘後千金方》中記載,陽毒用升麻湯,不加鱉甲,改用桂枝;陰毒則用甘草湯,不加雄黃。

趙以德認為:古方書中,陽毒指的是陽氣獨盛,陰氣衰竭,內外皆陽而致病;陰毒則是陰氣獨盛,陽氣衰竭,內外皆陰而致病。這兩種情況可能在傷寒初期就出現,也可能在服藥後轉變而成。陽毒需寒涼藥物治療,陰毒需溫熱藥物治療,藥性如同冰炭般截然不同,為何仲景卻用同一方劑治療呢?雖然陰毒方去除了雄黃、蜀椒,但這正是去除了溫熱之藥。

而且注解中提到,《肘後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去鱉甲加桂枝,陰毒用甘草湯去雄黃,這豈不都是熱毒侵犯陰陽二經絡所致?若在陽經絡,則面部紅斑點點如錦紋,並吐膿血;若在陰經絡,則面色青黑,身體如同被杖打一般。這是陰陽水火動靜的本象,怎能說是寒熱邪氣呢?

我曾根據本草書考證升麻鱉甲諸藥的功效:升麻能解時疫毒氣和各種毒邪,治療咽喉疼痛,化解熱毒膿腫,疏通壅塞,治療發斑;當歸能破除瘀血,滋生新血,補益五臟和肌膚;甘草能調和脾胃,利血脈,緩解疼痛,使藥物發揮功效;鱉甲能去除瘀血;雄黃能破除骨節積聚,驅除邪氣,治療骨蒸潮熱;蜀椒能通血脈,調和關節,驅除肌膚死肉,消除瘀血,治療流行性疾病。諸藥功效如上所述,由此可見,仲景用一方治療陰陽二毒,是有道理的。雖然病症由陰陽失衡而起,但邪氣都屬於熱毒和血病。

因此,不論表裡,都以升麻解熱毒為主藥,當歸和血為輔藥,其他藥材為佐藥。但雄黃、蜀椒是理陽氣的藥物,所以陰毒去除之,如同《肘後千金》中陽毒去鱉甲加桂枝一樣。鱉甲屬水族,是陰中之陽,不如桂枝能調和陽經絡的血氣;陰毒不去蜀椒,是因為蜀椒也是陰中之陽,不像雄黃是陽中之陽,所以保留它來治療陰毒。方劑的用意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