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卷下 (4)
卷下 (4)
1. 黃龍丸
治伏暑發熱,煩渴嘔吐噁心。
黃連(去毛,極淨者,二斤)
上以好醋五升,煮乾為末,麵糊丸梧子大,熱湯下,每服三十丸。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治療伏暑引起的發燒、口渴、嘔吐和噁心想吐的方法。使用了兩磅已經清理得非常乾淨的黃蓮,用五升好的醋來烹調至乾燥後研磨成粉末狀,再加入麵糊製成像梧桐樹種子大小的藥丸,最後服用時搭配熱水吞服,每次吃30顆即可。
2. 消暑丸
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和。
半夏(一斤),生甘草,雲茯苓(去皮,各半斤)
上為末,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下。此藥味平,備一斑耳。
白話文:
治療中暑引起口渴、脾胃不和,可用半夏一斤、生甘草、雲茯苓(去皮)各半斤,研磨成粉,用薑汁煮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熱湯送服。此藥性平,可以備用。
3. 玉露散
治暑渴。
寒水石,滑石(去黃垢土),石膏(火煅),栝蔞根(各二兩),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新水調下。
白話文:
治暑渴方
藥材:
- 寒水石 二兩
- 滑石 二兩(去除黃垢土)
- 石膏 二兩(火煅)
- 栝蔞根 二兩
- 甘草 一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新鮮水調服。
4. 卻暑散
治冒暑伏熱,頭目眩暈,嘔吐泄痢,煩渴背寒面垢。
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
上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白話文:
治療中暑、暑熱,伴隨頭昏眼花、嘔吐腹瀉、口渴背寒、臉色發黑,可用赤茯苓、生甘草各四兩,寒食麵、生薑各一斤,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調服。
5. 大順散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三斤),乾薑,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皮,各六兩四錢)
上先將甘草用白砂蜜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卻入杏仁,候杏仁不作聲為度,用篩篩淨,後入肉桂,一處搗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盅,煎五七分溫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不拘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可。
此劫劑也,從治火攻,用暑厥等劇證則效,效後仍用辛涼劑調理,切不可常用。
白話文:
治療因暑熱過度、大量飲水導致脾胃濕困,水谷不分,出現霍亂嘔吐、臟腑失調的情況,可用甘草、乾薑、杏仁、肉桂各適量,先將甘草炒至八分熟,再加入乾薑同炒,接著加入杏仁炒至無聲,最後加入肉桂,將四味藥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五至七分,溫熱服下。若患者煩躁不安,可用井水調服,不受時間限制,也可直接用沸水沖服。此方為急救方,適用於火熱攻心、暑厥等危重症狀,療效顯著後需用辛涼藥劑調理,不可長期服用。
6. 龍鬚散(一名甘草散)
治中暑迷悶,不省人事,及泄瀉霍亂煩渴,一服即愈,能解暑毒。
白礬(生,一兩),五倍子(生,三錢),烏梅(捶去仁,二兩),甘草(炙,一兩五錢,一方生用),飛羅面(一兩,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上為末,入飛羅面拌勻,每服二錢,新水調下。
一方加訶子肉,滴水為丸,如彈子大,細嚼水下。名龍涎丸,此豁痰劫劑,輕證不可用。
白話文:
治療中暑昏迷、神智不清,以及腹瀉霍亂、口渴難耐等症狀,服用一劑藥方就能痊癒,能解暑毒。將白礬、五倍子、烏梅(去核)、甘草研磨成粉,拌入飛羅面,每次服用兩錢,用溫水送服。另一方加入訶子肉,滴水製成丸藥,如彈珠般大小,細嚼後用溫水送服,名為龍涎丸,此方為豁痰劫劑,症狀輕微者不可服用。
7. 加味桂苓甘露飲
即桂苓甘露飲,外加人參、香薷、甘草煎服,治法同前。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的是治療方法。它說要服用「即桂苓甘露飲」(配方為桂枝、茯苓等),再加上人參、香薷和甘草一起煮水喝,其用意與之前的治療方式相同。
簡而言之:服用含有桂枝、茯苓等人參、香薷和甘草的藥方,就像之前一樣進行治療。
8. 補中益氣湯
治暑傷元氣,脈虛身弱者用之。
黃耆(炙一錢五分),人參,甘草(炙,各五分),當歸(七分),白朮(土炒,八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廣陳皮(留白,一錢)
渴加葛根五分,咳加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白話文:
這方適合治療因暑氣侵襲導致元氣受損、脈搏虛弱、身體衰弱的人。藥方包含炙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五分、炙甘草五分、當歸七分、土炒白朮八分、柴胡三分、升麻三分、廣陳皮一錢(留白)。如果患者口渴,可以加葛根五分;如果咳嗽,可以加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一方有白芍藥五分,秋冬不用,黃柏三分,以滋腎水,瀉伏火,加紅龍三分,入心養血。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熱服。
溫補但助火,反昏沉,須加連膏方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中,白芍五分,秋冬季節不用,黃柏三分,用來滋補腎水,瀉除伏火,再加入紅龍三分,入心養血。
以上藥材一起煎成一服,用溫水煎煮,在上午稍微熱的時候服用。
如果溫補過度,容易助長火氣,反倒讓人昏沉,這時就需要加些連膏方來改善。
9. 調中湯
大黃(去皮,七錢),葛根,黃芩,藁本,白朮,芍藥,桔梗,雲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錢)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移時再服,得利即止。
此下藥也,須有生冷麵食積聚者,方可用。
霖按:治暑首以六和湯、香薷飲,此兩方乃暑月外感風寒,內傷生冷之劑,未可概治也。五苓散為傷寒中風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所以用桂術蒸膀胱之津液上騰,宣陽氣,布水精,乃治濕之方。九味羌活湯、人參敗毒散,辛溫升散,暑濕忌汗,用者皆宜慎。其大順散,治暑月內傷飲冷證,非治暑也,移治暑厥燥火之病,恐貽人夭殃。
白話文:
大黃(去皮,七錢)、葛根、黃芩、藁本、白朮、芍藥、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五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半碗水煎煮八分,稍等片刻再服用,直到排泄通畅为止。
此药方只适合因食用生冷食物而导致积食的人使用。
霖按:治疗暑症主要用六和湯、香薷飲,这两个方子是针对夏季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的药方,不可一概而论。五苓散是用来治疗伤寒中风,兼有表里证,伴随口渴想喝水的症状,所以用桂术蒸膀胱的津液上涌,宣发阳气,布散水精,是治疗濕邪的方子。九味羌活湯、人參敗毒散,辛温升散,暑湿忌汗,使用时需谨慎。至於大順散,是用来治疗夏季内伤饮冷的,并非治疗暑症,如果用来治疗暑厥燥火,恐怕会危及生命。
即使脈伏肢冷,汗多舌潤,亦當以參附回陽,斷不可專恃薑桂燥烈之品。況熱厥亡陽,辨之不真,雖參附亦殺人事也,可不慎諸,增訂數方,附列於後。
白話文:
即使是脈搏微弱、四肢冰冷、出汗過多且舌頭溼潤的情況,也應該使用人參和附子來恢復陽氣,絕對不能只依賴乾薑和肉桂等乾燥猛烈的藥物。更何況如果是熱性昏迷導致失去陽氣,如果沒有正確辨別出來,雖然也可以用人參和附子治療,但也有可能會因此而造成死亡,所以必須謹慎處理,在後面增加幾個處方,並將它們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