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逵

《增訂葉評傷暑全書》~ 裘序 (2)

回本書目錄

裘序 (2)

1. 裘序

且張氏原刻,在明天啟年,相距不過數百年,其書已湮沒不可覓。讀醫書者,於《傷寒論》後,但於有《溫熱論》一,若傷寒病外,只有溫熱病,口頭日日念暑溫、暑濕、暑毒、中暑、冒暑、伏暑等病名,心上習焉不深求論治暑溫、暑濕、暑毒、中毒、冒暑、伏暑之書。嗚呼!暑病之重,關人生既如彼,暑書之輕,於人世又如此,不佞常引為醫界一憾事也。

今秋揚州葉君仲經,自南京郵寄尊甫子雨先生遺著若干種,間有《增訂傷暑全書》未刊稿二卷,不禁喜出望外,開卷讀之。則張氏原書,於暑之為證,固屬兼收幷蓄,已不愧為全書,經葉氏增訂,於暑之為證,尤見發凡糾正,更足稱為全書。葉氏原序有曰:《素問》六氣之理,惟張長沙能造其微,又曰《增訂傷暑全書》,冀始學者,有以見暑證之要焉。

又曰張氏其《素問》之功臣乎!數語見先輩著書之本旨,無不以羽翼先賢,啟導後學為心,不佞所主張以《傷寒論》為六氣病之綱要,《溫熱論》為推廣《傷寒論》六氣中一氣之書,今是書亦可謂為推廣《傷寒論》六氣中一氣之書,張氏其亦為《傷寒論》之功臣乎。學者能本葉氏增訂之心,有以見暑證之要者,當必知是書與《溫熱論》諸書並重焉。

今有刊行國醫百家之舉,爰亟亟以是稿付諸手民,俾廣流傳。吾知《溫熱論》出,而溫病與傷寒鑑別明,是書出而溫病與暑病鑑別亦明矣,從此醫者多一方法,病者少一夭扎。然則葉氏保存與增訂是書之功,微特羽翼先賢,啟導後學已哉。

民國六年冬月紹興吉生裘慶元謹序

白話文:

裘序

張氏原著《傷暑全書》在明朝天啟年間就已經失傳了,距今不過幾百年,卻已難以尋覓。學習醫術的人,讀完《傷寒論》後,大多只接觸到《溫熱論》。除了傷寒病,只知道溫熱病,天天念叨著暑溫、暑濕、暑毒、中暑、冒暑、伏暑等病名,卻不深入探究這些疾病的治療方法。唉!暑病如此嚴重,關乎人的生死,但關於暑病的醫書卻如此稀少,這一直是我醫界的一大憾事。

今年秋天,揚州葉君仲先生從南京寄來他父親葉子雨先生的遺稿,其中有未出版的《增訂傷暑全書》二卷,我真是喜出望外。讀後發現,張氏原著已將暑病的各種症狀都收錄其中,堪稱一部完整的著作。葉氏增訂後,更進一步闡明並修正了暑病的各種症狀,使這本書更加完善。葉氏在序文中寫道:《素問》中關於六氣的理論,只有張仲景能深入探究其精髓。又說,《增訂傷暑全書》希望能讓初學者了解暑病的關鍵所在,並讚揚張仲景是《素問》的功臣。幾句話就道出了前輩著書的本意,都是為了繼承前人的衣缽,指導後學。我認為,《傷寒論》是六氣病的綱領,《溫熱論》是對《傷寒論》中六氣之一的深入闡述,而這本《增訂傷暑全書》也可以說是對《傷寒論》中六氣之一的深入闡述,所以張仲景也是《傷寒論》的功臣。學者們能體會葉氏增訂的用心,了解暑病的關鍵,就能明白這本書與《溫熱論》等書同樣重要。

現在正值出版國醫百家著作之際,因此我急忙將此稿付梓刊印,以便廣泛流傳。我相信,《溫熱論》問世後,溫病和傷寒的鑒別更加清晰;這本書問世後,溫病和暑病的鑒別也會更加清晰。從此,醫生們多了一種治療方法,患者們也少了一份痛苦。因此,葉氏保存並增訂這本書的功勞,不僅僅是繼承前人的衣缽,更重要的是指導後學。

民國六年冬月 紹興 吉生 裘慶元 謹序